?

例談落實“地質作用過程”的高考能力考查

2019-11-07 01:54江蘇聞春晶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19年5期
關鍵詞:試題考查素養

江蘇 聞春晶

地質作用過程改變著地表形態,塑造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是地理學科主干知識,也是高考??純热?。明確地質作用過程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是地理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結合近幾年高考試題,從高考能力立意角度明確地質作用過程具體考查要求,為一線教師教學實踐提供引導與服務功能。

分析地表形態形成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興趣,為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地質作用過程往往比較抽象,涵蓋較高的思維層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也成為高考考查的難點內容之一。

縱觀近幾年來高考試題,以生活實際為情景,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綜合題的考查呈上升趨勢。高考命題注重對學科的能力考查,以能力考查為目標,素養培養為目的。能力考查既是學科素養形成的基礎,也是評價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據。能力目標的確立,為落實能力提供參考方向,能力落實即是素養培養與形成的關鍵過程,如圖1所示。地質作用過程多以圖表為載體,考查獲取和解讀地質作用相關信息的能力;注重地理思維培養,考查調動和運用地質作用概念與相關原理的能力;創設獨特地理情境,考查描述地質作用過程的能力。

圖1 能力與素養的關系

一、以圖表為載體,考查獲取和解讀地質作用相關信息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獲取和解讀圖表所蘊含的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一個重要途徑。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是能力考核的基點,也是一切素養培養的起點。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不斷深化,對圖表信息的提取和解讀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例1】(2015年全國卷Ⅰ)圖2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起始點是位于海岸一側的固定點。

圖2

1975—2004年,該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是

( )

A.持續淤積

B.先侵蝕、后淤積

C.持續侵蝕

D.先淤積、后侵蝕

【答案】D

【命題意圖】本題涉及對三角洲地貌的地質作用過程的分析,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試題分析】從圖中可以獲取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變化的數據信息,距離變化與地質作用的關系是試題信息解讀的關鍵。河流攜帶泥沙以沉積作用為主,海浪沖擊海岸,以侵蝕作用為主。當沉積作用為主導時,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表現為變大,當侵蝕作用為主導時,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表現為變小,如圖3(h1>h>h2)所示。1975年至1979年期間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變大,說明海底在淤積,即河流以沉積作用為主,流水作用強;1979年后,水深2米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變小,因此海底以侵蝕為主,即海水侵蝕作用強,D項正確。

圖3

【備考啟示】通過試題給出的圖表數據,獲取顯性信息,明確試題考查內容,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要求。地質作用的考查并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區域景觀圖展示,分析地質作用成因,重點在于試題信息的解讀,即對于隱性信息的獲取和理性的認知,圖表數據與知識的合理銜接,實現信息的有效轉化。

二、注重地理思維培養,考查調動和運用地質作用概念與相關原理的能力

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解答地理試題的核心環節,是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的提升,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從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橋梁。

【例2】(2017年全國卷Ⅱ)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后,因坡度驟減,水流搬運能力降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4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賀蘭山東麓南部大多數洪積扇耕地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積扇邊緣,據此完成1,2題。

圖4

1.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集中連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賀蘭山東坡

( )

A.坡度和緩 B.巖石裸露

C.河流、溝谷眾多 D.降水集中

2.與其他洪積扇相比,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較少 ②山地相對高度較小

③河流較長 ④風化物粒徑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命題意圖】本題組運用沖積扇的形成原理,分析地貌成因。注重地理思維培養,考查調動和運用地質作用原理的能力。

【試題分析】對地貌成因的分析,不能脫離對地質作用過程原理的理解。材料中敘述了沖積扇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機理,借助對地貌形成過程的描述,成為分析地貌成因的關鍵。沖積扇的形成與氣候、地形、河流、土壤,地質狀況關系密切。第1題,結合圖4,賀蘭山地勢較高,河流主要東流,且短小流急,加之東側降水偏多,山麓地帶溝谷眾多,導致賀蘭山東麓泥沙堆積,沖積扇集中連片分布,故選C。第2題,讀圖4可知,甲處河流相對較長,結合低山和中高山圖例,甲處山地相對高度較小,流域內地勢起伏小,水流速度較緩,河流的侵蝕、搬運能力弱,所以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故選B。

【備考啟示】通過對典型試題的分析可知,考查內容強調通過調動和運用地質作用概念與原理,深層次分析地質作用過程,理解地貌形成的必然性。通過近三年高考試題的統計分析可知(表1所示),準確地調動地質作用概念與原理,認識和說明地質作用問題是該部分能級考查的重點。

表1 調動和運用地質作用概念與相關原理的能力級別考查匯總

三、創設獨特地理情境,查考描述地質作用過程的能力

從根據景觀圖說出地貌,到分析地貌形成的原因,再到理清地貌形成的過程是對高考能力考查的不斷深入。地質作用過程的描述,主要體現在通過綜合思維,把握地質作用的本質,運用地理作用的基本規律和原理,正確解釋或說明地貌現象的形成過程。通過創設獨特地理情境,描述地質作用過程是對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以及時空觀念培養的考核,符合新高考的能力立意要求。

【例3】(2019年江蘇卷)圖5為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巖層,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溝谷,N是巖層層面。讀圖回答下題。

圖5

該區域

( )

A.甲抬升前持續接受沉積

B.乙形成時代晚于甲巖層

C.乙形成后經歷長期侵蝕

D.丙是背斜受侵蝕的結果

【答案】C

【命題意圖】本題以“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景觀圖”為背景材料,結合地質作用原理,區分地質作用的先后順序,是對學生推理分析能力的重點考查。在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考查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試題分析】在甲巖層沉積之前,褶皺(向斜)的頂部受長期大規模侵蝕作用形成了一個水平界面,然后地殼下沉,該地區再接受新的沉積層,A錯誤;通常,沉積巖的順序為下老上新,即乙形成時代早于甲巖層,B錯誤;該區域乙巖層構造形成后又經歷了長期的大規模侵蝕作用,C正確;圖中丙位于向斜核心附近,不是背斜,D錯誤。

【備考啟示】區分地質作用先后順序是對地質作用過程描述能力的變向考查。地質作用過程復雜,尤其是內力作用,為降低思維難度,可以利用邏輯關系判斷地質作用先后順序(表2所示)。

表2 內力作用的先后順序統計表

【例4】(2017年北京卷)讀圖6,回答下列問題。

圖6

簡述巴拉頓湖形成的主要過程。

【答案】斷層發育,斷裂下陷,積水成湖。

【命題意圖】本題以匈牙利巴拉頓湖泊為試題情境,設問間接指向湖泊的成因,查考描述地質作用過程的能力。

【試題分析】湖泊形成原因多樣,通常因地質作用或人類活動使得地表出現凹地,地表凹地積水形成湖泊,如圖7所示,地質構造如斷層、向斜或冰川侵蝕形成地表凹地,地表凹地積水形成湖泊。平原地區,曲流現象顯著,表現出河道愈加彎曲,河流自然截彎取直,廢棄的河道儲水形成牛軛湖。由于地質變動,如火山熔巖流、地震活動等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形成堰塞湖。露天開采形成凹地或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會形成人工湖泊。結合圖6中圖例信息“斷塊山”,推測該湖泊的形成必然與斷層有密切關系。圖中巴拉頓湖北側有一典型的斷塊山,據此推測該地區有斷層發育,上升部分形成斷塊山,下陷部分形成了巴拉頓湖。

圖7

【備考啟示】從能力考查要求來看,側重分析地質作用過程在時間上、空間上的發生與發展,認識地貌的演化過程。不僅要實現對地理現象的成因機理分析,也得具備搭建時空觀念的認知平臺,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試題考查素養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