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級分區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步救治時間及搶救效果的影響

2019-11-13 06:08孟艷婕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9年5期
關鍵詞:分區心電圖分級

孟艷婕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四川 成都 610500)

分級分區護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其認為急診工作應按照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就診順序,對分診護士的業務能力有較高的要求[1]。分級分區護理已在急性胸痛、腹痛、胰腺炎等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2,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發展快速,預后效果不佳,縮短患者就診時間,保障其在時間窗內接受有效治療是改善其預后的唯一途徑[4,5]。目前,關于分級分診護理在急診AMI患者中的相關報道較少,基于以上背景,我院開展以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8例AMI患者,納入標準:于我院急診科就診,確診為AMI;發病12小時內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排除標準:排除已住院發生心肌梗死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未實施PCI治療者;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患者;語言表達障礙者。根據患者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256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與觀察組392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對照組男191例,女65例,年齡23~94歲[(68.58±13.58)歲],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33例,下壁70例,側壁17例,下壁合并右室或(和)后壁36例,栓塞血管支數:單支129例,雙支56例,多支71例,栓塞血管共454支;觀察組男236例,女156例,年齡24~93歲[(67.25±12.05)歲],前壁178例,下壁113例,側壁42例,下壁合并右室或(和)后壁59例;栓塞血管支數:單支201例,雙支79例,多支112例,栓塞血管共695支。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急診護理 ①對院前急救懷疑為AMI患者快速轉運回醫院,提前聯系院內做好接診準備,回院后安排急診科護士完成心電圖與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查,診斷為AMI后同時心內科介入醫生會診,確診后行緊急PCI手術,護士遵照醫囑進行搶救、治療與護理;②急診科接收的患者根據臨床癥狀分為Ⅰ級與Ⅱ級,Ⅰ級患者立即進入搶救室,由搶救醫生及護士完成心電圖與心臟標志物的檢查,Ⅱ級患者由急診室醫生完成心電圖與心臟標志物檢查,確診后行藥物或PCI治療。

1.2.2觀察組接受分級分區護理 ①選擇5名急診分診護士進行護理培訓,要求其掌握AMI患者臨床病征、體征,能迅速識別AMI患者并判斷其病情,依據患者病情將其分為Ⅰ~Ⅳ級。②分級分區:急診區域分為紅、黃、綠三大區,其中Ⅰ、Ⅱ級患者使用紅色章,Ⅲ級患者使黃色章,Ⅳ級患者使用綠色章。Ⅰ級患者立即安排就診,Ⅱ級患者10 min內就診,Ⅲ級患者30 min內就診,Ⅳ級患者按時間排隊就診。③分級標準:胸痛伴大汗淋漓者分為Ⅰ級,立即安排進入搶救室完成心電圖檢查與生命體征監測,確診為AMI后,聯合心內科介入醫生會診,行緊急PCI手術;胸痛、胸悶但未出現大汗淋漓者分為Ⅱ級,分診護士在5 min內為期進行心電圖檢查,并立即交與診室醫生;若診斷結果提示STEMI,則將其分Ⅲ級,則立即放入搶救室,若暫時無異常則安排至黃區,等待就診。

1.3 觀察指標①兩組救治流程時間:就診至分診評估時間、就診至心電圖時間、就診至給藥時間、就診至備術完成時間。②兩組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door-to-balloon,D2B)與總住院時間。③統計兩組搶救效果:包括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間主要心腦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發生率、存活率。④兩組急診護理滿意度。⑤隨訪6個月,統計兩組心臟不良事件:包括再發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救治流程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就診至分診評估時間、就診至心電圖時間、就診至給藥時間及就診至備術完成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救治流程時間比較 (min)

2.2 兩組D2B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D2B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搶救效果比較觀察組疼痛緩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及存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MACCE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D2B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搶救效果比較

2.4 兩組急診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急診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77,P<0.05)。見表4。

表4 兩組急診護理滿意度比較 [n(%)]

2.5 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統計隨訪6個月,觀察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統計 [n(%)]

*連續矯正卡方檢驗

3 討論

aMI是臨床常見危重病,PCI冠狀動脈再通率較高,能有效提高患者預后[6.7]。但PCI干預效果受時效性影響,積極縮短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保障在時間窗內得到相應治療是搶救的關鍵[8,9]。我院研究發現,分級分診護理能有效縮短AMI患者就診流程中各環節時間,有效提高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與存活率,減少后期心臟不良事件,優化患者預后。

有資料統計[10],AMI患者院內延遲主要歸咎于院內護理管理不當,大型醫院每日急診患者數目龐大,而護士分診能力不一,分診效率低下,加上就診流程缺乏規范性,延誤了AMI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針對此積極開展分級分診護理,提高分診護士業務能力、簡化并優化院內AMI患者救治流程,是提高時間窗內PCI救治率的有效方式[11]。

分級分區護理主要思想為:安排為危重患者優先就診,保障其在短時間內得到搶救,并有效控制就診秩序,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我院首先開展培訓以提高急診分診護士業務能力,使其熟悉掌握AMI患者臨床特征,迅速篩查出高?;颊?,并按照病情輕重緩急為標準,分配候診區域,安排就診次序,有效縮短高?;颊呔驮\至確診時間[12]。研究發現,分級分區護理能有效縮短患者就診至分診評估時間、就診至心電圖時間、就診至給藥時間及就診至備術完成時間,這與分級分區護理有效提高護士業務能力,優化就診流程相關,與周浩等[13]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D2B時間控制在60 min左右,保證患者短時間內得到PCI治療,以提高搶救效果,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疼痛,并提高其存活率,與李錦嬌等[14]研究結果相似。隨訪6個月,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再發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絞痛、心源性死亡等心臟不良事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搶救效果較好,患者預后更佳。

綜上,分級分區護理能有效優化AMI患者就診流程,縮短就診時間,提高搶救效果,提高患者急診就診滿意度與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分區心電圖分級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上海實施“分區封控”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思考心電圖之176》
《思考心電圖之174》
浪莎 分區而治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大空間建筑防火分區設計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