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興旺的定位、特征與促進建議

2019-11-13 03:39徐雪高侯惠杰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17期
關鍵詞:產業興旺發展建議農業經濟

徐雪高 侯惠杰

摘要: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對產業興旺的內涵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認為,產業興旺中的產業應界定為農業,興旺應體現產業結構優、產業關聯度高、產業組織完善和產業布局科學四大特征。當前我國農業產業興旺存在產業結構不協調、三產融合績效不高、產業組織體系有待完善、產業面臨資源緊約束等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促進產業興旺。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農業經濟;內涵特征;問題;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7-0001-03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總要求明確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排在首位的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也是工作重點,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產業,才能保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然而推進鄉村產業興旺仍有許多認識問題亟待深入研究,這對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1 產業興旺中“產業”應定位于農業

產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按照費歇爾的3次產業分類法,可以分為一產、二產和三產。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區域和現實情況看,產業興旺應定位于一產(即農業),在此基礎上發展二三產業。

1.1 大力發展非農二三產業來實現產業興旺不現實

20世紀80~90年代,我國農村地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鄉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內部有良好的經營機制和外部有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從內部看,鄉鎮企業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壯大的,因此企業的產品生產、采購銷售、利潤分配等均按市場規律辦事,避免了計劃經濟的束縛。從外部看,在短缺型經濟環境中,企業的產品不管質量好壞均不愁賣,市場空間大。例如,江蘇的華西村通過創辦鄉鎮企業、發展鋼鐵、紡織等非農產業,實現了鄉村振興。但是當前,隨著市場改革的深入,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環保等政策約束越來越強,通過創辦鄉鎮企業實現產業興旺的難度越來越大。一些地區通過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新建標準廠房租賃、農村新型社區物業服務等經濟形式來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收入,但是也限于發達地區或城郊地區。

1.2 農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基礎產業

基礎產業是指在產業結構體系中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基本條件并為大多數產業提供服務的產業。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產品貢獻、要素貢獻、市場貢獻和外匯貢獻。如農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等基本生活資料,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其他部門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農產品出口創匯為其他部門提供資金積累,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又是工業品的最大消費市場。雖然在不同時期每種貢獻發揮的作用不一樣,但是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不變[1]。因此,農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他部門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要受到農業發展水平高低的制約。此外,我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這一國情決定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始終不能改變。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已落后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如果農業得不到加強,將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

1.3 農業是縮減相對貧困的重要工具

當我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由于農業收入明顯低于其他經濟部門的收入,不可避免會產生相對貧困問題。雖然隨著農業勞動力進入非農部門,收入差距會逐步縮小直至同步,但這一均衡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2]。短期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有效方法是支持促進農業發展。1980—2001年間,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對緩解貧困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數貧困人口獲益主要歸功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對全國范圍內的緩解貧困工作而言,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要遠比城市地區經濟增長重要;農業要比第二產業或第三產業更為重要[3]。世界銀行發展報告指出,在轉型中國家,雖然農業不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比較低,但絕大多數貧困人口滯留在農村,農業發展是減貧的重要手段[4]。

1.4 農業具有生態、服務等多重功能

農業生產是人類利用土地等自然資源要素來獲取所需要農產品的過程,既受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反過來影響著自然環境,既可能帶來嚴重的生態問題,也可能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管理良好的農業,同時具有提供生態系統支持和提供生態農產品的功能。以水稻種植為例,從生態保護角度看,水稻田是濕地的一部分,具有凈化污水、抗旱抗澇以及調節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等功能。稻田向水體排放出的氮、磷只有蔬菜地的1/10。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如日韓等均立法明確規定不許廢除水稻田。日本在1999年頒布的《糧食、農業和農村基本法》(新基本法)中提出注重農業生產活動帶來的自然環境的保全、良好景觀的形成等農業附加貢獻,這是對農業生態貢獻的肯定[5]。此外,管理良好的農業還能提供高質量的生態農產品。如當前流行于歐美的社會支持農業,這種食物消費體系體現了發達國家居民“回歸自然、吃在當季、吃在當地”的價值觀,而農業使消費者的這一需求得到了滿足。

2 農業“產業興旺”的主要特征

目前,對產業興旺中的“興旺”有多種解釋。從產業經濟學角度看,“興旺”至少應該具備以下要求或特征。

2.1 產業內容多樣,產業結構優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之間和各產業內部的聯系與比例關系。產業結構優體現在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橫向協調發展;產業結構高度化是產業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的縱向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供給側改革、需求拉動、政策推動等因素,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再配置,來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結構優的產業往往能夠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揮經濟資源優勢,并能夠與地域生態環境相適應,表現出較強的生存力和競爭力。產業興旺要求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充分發揮產業結構的結構彈性效應、結構成長效應和結構開放效應,從而推進該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優的前提是產業的多樣性。單一生產不能用興旺來形容,因為興旺所蘊含的生機與活力是通過多種產業的此消彼長或競相發展得到體現和表達的。產業的多樣性有助于鄉村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有助于實現有機循環經濟,有助于分散化解風險,更符合鄉村特點和農民需要。

2.2 產業關聯度高,波及效應顯著

產業關聯是指產業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續紐帶的技術經濟聯系。產業關聯的紐帶可以是產品勞務、產品價格、生產技術、投資就業等聯系;產業關聯的方式可以是單向或多向聯系、順向或逆向聯系、直接或間接聯系。產業關聯度高體現在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廣度和深度上。以該產業為波及源,其產業發展變化通過一定的產業波及線路對其他產業產生影響。如果波及的其他產業越多,說明產業聯系的廣度越大,如果對其他產業的影響越深,說明產業聯系的深度越深,產業波及的效果顯著。產業興旺要求產業關聯度高,即要建立要素分配合理、各產業聯系緊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協調性好的產業體系。如水稻,米可以直接食用,加工產生的糠可作為畜禽飼料,秸稈可以用作飼料、燃料或手工藝品原料,與文化旅游結合還可以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還可為禽畜的排泄物提供消化空間,實現種養業有機循環。

2.3 產業組織完善,要素整體性強

產業組織是指同一產業內主體間的組織或者市場關系。產業內主體主要包括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市場關系主要包括交易關系、行為關系、資源占用關系、利益關系。完善的產業組織體現為:產業主體具有多樣性(種類和規模),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規模和結構的多樣性、復雜性,能夠實現規模經濟,其資源配置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產業組織協調性強,各主體分工協作、協調發展,通過實施縱向專業化協作和橫向聯合化生產,能夠增強產業組織的競爭力。同時,市場關系是有效競爭性市場。具體而言,市場是壟斷競爭市場,容易進入且沒有極端的產品差別化;市場行為規范,沒有價格和產品的共謀,也沒有對競爭對手的壓制政策;市場績效良好,存在不斷改進產品和生產過程的壓力。在農業產業中,就是要促進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共同發展,充分發揮他們在不同領域和環節的作用。小農戶是最基本單位,家庭經營在農業生產端發揮基礎作用,大戶和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產端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合作社在產購銷發揮組織和服務作用,農業龍頭企業在加工銷售等領域發揮帶動作用。產業各主體之間利益聯結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市場環境良好,競爭有序。

2.4 產業布局科學,集群效應明顯

產業布局是產業在空間上的分布??茖W的產業布局要求充分考慮地理位置、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政策規劃等各種因素,實現產業的最優組合和最優區位,并利用產業集聚帶來的集群效應,促進產業分工與產業間協作,推進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業科學布局的一個顯著表現是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能產生廣泛的集聚經濟效益,可以共用各種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市場網絡、生產性輔助企業等,可以減少能源和原料損耗,節約生產和運輸成本,促進技術創新和擴散,加快經營管理理念轉變等。產業集群一旦形成,會給整個產業和區域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包括規模經濟優勢、交易成本優勢、區域品牌優勢、技術創新優勢。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形成了一些有鮮明特色的農業產業集群,如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甘肅定西馬鈴薯產業集群、寧夏中寧枸杞產業集群、浙江安吉竹產業集群等。這些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使農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3 當前農業“產業興旺”的主要問題

對照產業興旺的特征,當前推進農業產業興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農業產業結構不協調問題突出

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是任何國家在任何階段都要追求的目標,而產業結構高度化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結構合理化達到一定程度后追求的目標。因此,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基礎,只有先合理化才能達到高度化。近年來,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產量都出現了明顯增長,但由于政策的導向以及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導致農業產業結構出現整體性失衡,主要表現為農業區域布局和資源稟賦不匹配、糧經飼結構不合理、產加銷脫節等。如我國玉米、稻米、小麥的生產還存在結構性供給過剩,棉花、食糖等產業還存在嚴重的國內外價格倒掛,高品質的牛羊肉、奶類、果菜等產不足需,這些結構性問題都反映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不協調[6]。從產業結構高度化看,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升級有待提速,大企業、大品牌少,產業集群程度低,除畜牧外其他行業都還處于完全競爭狀態。以江蘇為例,2017年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企業僅占1.7%,50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中,營業收入突破百億的僅2家。

3.2 農村三產融合績效亟需提升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速遠超GDP,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蓬勃涌現,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態勢良好。但從總體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重縱向輕橫向,融合程度低,融合層次淺,融合績效不高。從一二產業融合看,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還不強,2017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僅為2.2 ∶ 1,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農產品加工重量輕質,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產品種類單一。以專用面粉為例,日本有60多種,英國有70多種,美國多達100多種,而我國僅有20種。從一三產業融合看,農業的多功能性還沒有充分發揮,休閑農業、旅游農業以觀光為主,文化傳承、風土鄉俗等觸及不多,沒有能夠將農業從傳統的糧食供應的角色轉變為提供自然、生態、精神享受等多種產品和體驗的多功能產業?!盎ヂ摼W+”農業蓬勃發展,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薄弱、電商從業人員缺乏、缺少頂層設計、一哄而上、各自為政現象突出等問題制約了農業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此外,少數地方缺乏整體規劃統籌,農村產業融合項目同質化嚴重,差異化競爭不足,導致市場競爭無序,資源過度開發,可持續發展后勁乏力。

3.3 農業產業組織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總體存在主體種類少、規模小、實力弱,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產業組織分工協作不強,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近年來,我國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產業主體極大豐富,但小農戶家庭經營仍是當前農業生產的主力。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濟實力不強,產業鏈各環節組織協調能力弱,難以實施縱向專業化協作和橫向聯合化生產,產業轉型升級難。如在農產品初加工環節,大多數生產基地缺乏儲藏、保鮮、加工等設施設備,產后損耗較大;在精深加工環節,大多數企業產業鏈條不長,仍以原料供給型、資源消耗型為主;在流通環節,食品冷鏈配送難,冷鏈運輸率只有1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80%~90%的水平;在利益聯結上,各主體間尚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水稻、小麥等主要農產品仍然執行國家最低價收購政策,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價格改革仍在試點階段,農產品市場受政策影響仍然較大,“稻強米弱”“麥強粉弱”等現象仍不時出現,部分農產品產業鏈各市場主體仍不活躍,市場競爭不充分、競爭效率不高問題突出。

3.4 農業生產面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

我國幅員遼闊,農業自然資源及其時空配置復雜多樣,差異大,“先天不足”。以水土資源為例,我國農業資源及利用存在的總體問題為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配置不協調、利用不合理[7]。此外,化肥農藥等化學投入品過量使用,農膜回收率偏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等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低,導致農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李靖等從水資源的角度考察種植業布局的合理程度,發現華北地區(包括寧夏、河南、河北、山東等7個省份)的合理性指數低于-1,這些省份種植業開發強度過高,過度利用了其稀缺的水資源;從環境承載力的角度考察畜牧業布局的合理程度,大城市、華南和西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12個省份)的畜禽糞便養分供給超過了農作物養分需求的1倍以上,畜禽養殖超載[8]。農業生產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硬約束矛盾日益凸顯,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成為農業產業布局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4 推進農業“產業興旺”的政策建議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針對當前產業興旺面臨的主要問題,要從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三產融合、提升產業組織體系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入手,實現產業興旺。

4.1 以農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優化

農業結構調整的前提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藏糧于地”。要加快農作物新品種繁育,大力發展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應用綜合技術,實現“藏糧于技”。要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支持保護政策體系,改善糧食烘干、儲存等設施設備條件,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現“藏糧于民”。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調整優化糧經作物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水稻和專用小麥,適度調減調整玉米種植面積和結構,發展飼料玉米、青貯玉米,穩定發展棉油糖生產,擴大大豆、雜糧、薯類等其他作物面積。綜合考慮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需求等因素,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和農業廢棄物消納半徑為標準,加快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生產新格局。

4.2 以農村三產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鄉村振興中的農業產業興旺,已不局限于農業生產的高產出,更多強調的是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并舉,通過農工結合、農商結合、農旅結合、農科結合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要選準培育好當地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的篩選不僅是農業生產要素的重組,更重要的是其增長率高、產業關聯性強、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可以通過擴散效應和聯動效應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要結合鄉村區域實際,科學合理地評價相關產業,選擇具有明顯優勢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快當地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以主導產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依托龍頭企業將產業鏈、價值鏈與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農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推進龍頭企業向園區集群集聚,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加工引導生產、加工促進消費的格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與實體流通相結合的物流體系,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拓展農業多功能,充分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的創意設計,發展傳承農耕牧漁文化、科學普及體驗的休閑農業、觀光農業。

4.3 以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提升產業組織體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現農業產業興旺的主力軍,是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力量。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設施農業,領辦或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隊伍。要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實力。積極開發適合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產品,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多形式抵押貸款試點,對符合條件的主體給予貸款貼息。進一步加大新型經營主體稅收減免力度,在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優惠。創新農業保險產品,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多方面的風險保障。強化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理順市場關系。進一步豐富合作模式, 引入合作社提升小農戶談判地位,廣泛開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進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機制,通過訂單合同、按股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小農戶分享增值收益。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完善產業組織體系注入新動能。

4.4 以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將農業生產與生態建設統一起來,把綠色發展導向貫穿農業生產全過程。建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對土壤污染嚴重、區域生態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等不宜連續耕作的農田實行輪作休耕。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制定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使用技術規范,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測土配方施肥,強化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綠色防控。建立廢舊地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和集中處理體系,健全相關主體參與回收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大力推進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大力開發沼氣、沼液、有機肥等產品。落實農業綠色發展理念,關鍵還是要靠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要積極構建綠色發展增值鏈,實施綠色品牌戰略,利用農夫市場、網絡直銷等方式,對綠色產品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銷售渠道,使好產品真正賣上好價錢。

參考文獻:

[1]黃泰巖,王檢貴. 工業化新階段農業基礎性地位的轉變[J]. 中國社會科學,2001(3):47-55.

[2]Gardner B L. American agricul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ow it flourished and what it cost[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馬丁·拉瓦里昂,陳紹華. 中國減貧工作取得不平衡的進展[R]. 華盛頓:世界銀行發展研究組,2004.

[4]世界銀行. 以農業促發展:2008年世界發展報告[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速水佑次郎. 新版農業經濟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6]曹 慧,郭永田,劉景景,等.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31-36.

[7]張桃林. 加強土壤和產地環境管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30(4):435-444.

[8]李 靖,張正堯,毛翔飛,等. 我國農業生產力布局評價及優化建議——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6(3):26-33.

猜你喜歡
產業興旺發展建議農業經濟
西部鄉村產業興旺需認清五大關系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