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看待學生的“錯誤”

2019-11-14 06:10周君斌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19年5期
關鍵詞:列式頭腦算式

◇ 周君斌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誤。其中有些錯誤雖與教師頭腦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有道理可言。例如,圖1 的看圖寫算式。該題的本意是期望學生用減法“10-3=7(只)”計算,但有學生寫出的算式是“10-8=2(只)”。按照他的想法,鴿巢上還剩下2 只,想象出一共飛走了8 只。毋庸諱言,他的想法不無道理。由此帶來的困惑是,學生這樣列式計算,到底應當判錯還是判對呢? 對此肯定存在不同的見解。在筆者看來,應當承認這樣的答案是正確的。

圖1

從學生的思考過程來看,這個學生通過閱讀,感知到的信息首先是“原來有10 只鴿子”,第二便是“鴿巢上還剩下2 只”。這些信息及其相應的順序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的問題結構是“10-□=2”。由于數字相對簡單,學生輕易算出“□”中是8。按照這樣的分析,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在于“誤解”問題情境所要表達的已知信息。也就是說,學生對信息的加工出現了與出題者設計意圖的偏差。 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列式實際上已經表達出了“原有-飛走=剩下”的數量關系。引用郜舒竹教授在《小學數學這樣教》一書中闡述的觀點來說:解決問題的著力點應當放在數量關系方面,只要表達出了問題的數量關系,并且能夠正確計算,就應當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如何理解情境圖所要表達的信息就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從案例中學生寫出來的算式來看,他是明白這道題的數量關系的。

事實上,在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中不時會看到這樣的案例。例如,在解答“湖面上有一些天鵝,飛走了8 只,還剩5 只。湖面上原來有多少只天鵝”這一問題時,許多學生一開始寫出的算式是“13-8=5”。究其原因,學生按照從左向右的閱讀順序,頭腦中輸入的信息先后是“原有的——飛走的——剩下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原有-飛走=剩下”,也就是“□-8=5”。由于“□”是多少不難計算,因此頭腦中就不再對感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理所當然地就寫出算式“13-8=5”。但無可爭議的是,學生的列式應當說并沒有違背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數量關系,只是沒有分清題中的已知和未知。

從前面案例中可以得到的一點啟示就是:對于低齡兒童來說,頭腦加工能力相對較弱。在問題解決教學中,對于學生有理的“錯誤”,應當理性看待,并用心分析,注意“錯誤解答”與“標準解答”轉換的啟發和引導。如果直接就否定他們的想法,那么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必然會大打折扣。

猜你喜歡
列式頭腦算式
頭腦對對碰
頭腦對對碰
頭腦對對碰
怎么寫算式
好玩的算式謎
準確審題正確列式精確驗證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減法算式
每筐多裝多少
頭腦奧林匹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