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部編新教材解讀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2019-11-14 11:30楊建方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部編教材情景創設趣味教學

楊建方

【摘 要】隨著部編新教材的逐漸普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發豐富,其收錄的課本不僅具有深厚的德育內涵,而且能將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和諧統一起來,促使教師深入解讀教材,真正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筆者立足部編新教材的解讀,從德育、趣味性、情景創設等多個層面來具體探究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趣味教學;情景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181-01

隨著學生培養目標的不斷變化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編寫對“教育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愈發重視。因此,小學語文教材需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基礎和語言能力出發,為學生構建一個有趣的語言學習體系,以達到語文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借助部編新教材實現教育性和趣味性互相統一、互相作用真正讓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語言、學習知識,讓語文課堂彰顯學科特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部編教材的教育內涵

1.激活語言潛能。

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文學作品,其語言優美而雋永,對于激活學生語言潛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長期的語言學習和大量的語文閱讀,學生會將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深刻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表現力。例如部編語文教材中的《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海底世界》等文章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入境對話,體驗文本之美,從仿寫到創作,從學習單純的詞語運用到學習段式編排、布局謀篇,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語言潛能和創造力。

2.培養人文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育的人文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此,小學語文教材的改革加強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目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兒童文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助于兒童健全人格的養成。例如,一年級上冊《春筍》這篇文章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敘述春筍、春雨,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二、解讀部編版語文教材獨特眼光的實施路徑

1.適當取舍,確定教材的核心教學價值。

我們解讀教材,不僅要讀懂其“原生價值”——文章寫了什么,向我們傳遞了哪些信息,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等;更要讀懂其“教學價值”——借助這一文本,明白什么知識可以教給學生,什么能力可以訓練,什么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滲透。例如,我們在讀語文天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時,師生都能局限于對故事的了解和人物的閱讀,要了解這篇課文被選入課本后的獨特教學價值:第一,讓學生接觸和感受古典名著,領略它們的魅力;第二,搭建課堂內外閱讀的橋梁,培養學生喜歡和獨立閱讀古籍的興趣和能力;三是搭建從白話閱讀到古典閱讀的橋梁,拓展課堂教學的內容。

2.多角度對話,滲透語文教材的教育理念。

(1)和編者對話,摸清教材理念。

教材編纂者在編纂教材時,通常會考慮到教材的分量、教材的知識分布、各單元的重點、每篇文章中知識點的具體實現等內容,因此,一旦教材系統中包含了編輯人員,它不僅體現了教材的閱讀價值,也有其教學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回到教師的角色,與編輯對話,我們要以課本為教材,從組織課堂教學的角度重新閱讀課本,對課本進行“地毯式”學習和深度閱讀,達到“專有技術”的水平。然后,對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進行思考和解讀,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創造性地構建知識體系,探索文本解讀的方式和手段,挖掘其教育效果。同時,我們可以從教學參考資料中吸取教訓,合理、有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2)和學生對話,預設學習活動。

孩子畢竟是孩子,體悟文本,獲得寓言、方法和情感的學習、陶冶,還需要教師給予悉心引導,為他們架起通向文本的橋梁。此時,你必須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站在整個課文的高度,推測自己的閱讀過程,觀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掌握的方法,分析應該實施的知識和培訓要點,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以及三維目標的分割點。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種體驗和思考的方式,借助課文中的“能幫助自己理解”一詞,給每個學生獨立的“理解”的力量和地位,讓他們體驗到思考、理解和反思的語言實踐過程,拓展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提高學生思維訓練質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語言”發展的可能性。

3.情景創設,品味語文教材的趣味性。

新修訂的教材并沒有完全拋棄傳統教材,而是在創新和繼承的基礎上,確保語文教材更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實踐。小學語文教師應始終以批判性、創新性的教學態度使用新版語文教材,全面分析編寫教材的意圖,重新定義語文課程的組織形式。多媒體教學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輔助工具。利用多媒體,將小學教材中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感受課文趣味性的同時,帶著興趣深入地進行文章的學習與探究,進而感受到文章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可以首先利用蒲公英傳送種子的動畫創設情境,趣味十足地導入課堂教學。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聽覺與視覺都受到了極大沖擊,對課文中的意境有獲得了獨特的感受。此時,再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初讀課文,并且根據自己的想象組成很多的畫面,然后利用本文的錄音故事,引導學生詳細閱讀文章,整體感知全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從學生特點出發,將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統一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趣味,通過教育性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使文學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得充分釋放,進而實現最佳教學效果,釋放師生獨樹一幟的語文眼光。

參考文獻

[1]王雙.撥開云霧見天日——淺談“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教師教學用書》[J].基礎教育論壇,2017(7):4-5.

[2]陳穎.基于“部編本”語文教材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6):250-250.

猜你喜歡
部編教材情景創設趣味教學
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情景創設的作用和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