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生活情境創新語文教學模式

2019-11-14 11:30吳恒梅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生活情境創新發展語文教學

吳恒梅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關于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其目的是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開辟渠道,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因此本文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分析探究了立足生活情境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真正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關于“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關鍵詞】生活情境;語文教學;教學模式;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260-01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的社會生活性非常突出,這就更決定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源于生活,與生活同在,因而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無疑會給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改革指明方向。

一、對生活情境教育思想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與生活是一致的。他很早就指出:“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其范圍之廣,實與教育等?!睋Q言之就是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語文教學不能離開社會生活。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如此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培養學生愛生活,愛語文的觀念。

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將閱讀教學與認識世界,體驗情感、感受生活情境密切聯系起來,要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反思我們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師是在教課本,而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設計與展開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難以成為豐富學生生活的渠道,反而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回歸生活。

二、依托生活情境創新語文教學的策略

1.創設情景,在生活中觀察。

語文來自于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要從大千世界中尋覓、捕捉現實背景,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回憶生活”或“模擬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語文。許多課文的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學時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加深對課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并且,教師要以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輕松愉悅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下,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觀察,使他們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語文。

對此,我們教師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前,我讓學生請父母養幾只小蝌蚪進行觀察,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親身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讓學生徹底搞清“蝌蚪變青蛙”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由此突破封閉的語文課堂環節,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引導實踐,在生活中體驗。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體驗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極其重視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并將“知行”之名改為“行知”,可見其態度之堅決,立場之鮮明,所以說,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與方法是“教學做合一”,就是根據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學,通過生活實踐去教學,從而使學生獲得生活實踐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創造力。例如,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摸一摸、看一,再進行聽說訓練,最后再將活動過程寫下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拿出水果楊桃,讓學生猜測這個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在這基礎上,學生可以放飛心靈,自由想象,把自己觀察到的楊桃清楚地繪出來。最后通過圖畫展示交流,印證本課主題思想: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

3.再現情景,在生活中感悟。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熞幸庾R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理解。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來記錄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為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知興趣。如在教學《龜兔賽跑》時,讓學生戴上頭飾上前表演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創設了情境,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們更直接地聯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發揮,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制作課件,演示烏龜一刻也不停步地向前爬的動作。當學生們看到小烏龜這樣努力地爬行,都情不自禁地為小烏龜吶喊“小烏龜,加油!小烏龜,加油!”這樣一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仿佛就在賽場,親眼目睹了這場比賽,并深深的為烏龜的精神所感動。這比我們平時的說教所起的教育效果顯然要好得多。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而且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從而真正把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魏詩芳.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16):152-152.

[2]胡玉蘭.立足生活,挖掘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J].課外語文,2016(8):31-31.

[3]徐西艷.立足生活——讓語文課回歸精彩[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111-111.

猜你喜歡
生活情境創新發展語文教學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
關于優化教學策略和建立空間觀念的實踐與思考
例談打造生活化物理課堂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