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視域中兒童動畫作品審美特征研究

2019-11-15 21:34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江蘇南京210013
電影文學 2019年24期
關鍵詞:動畫受眾兒童

韓 栩(南京藝術學院 傳媒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一、兒童動畫IP的聚合效應與審美特性的趨同化

大數據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夠利用數據參數精準地分析受眾需求。大數據對于動畫作品的營銷影響其實在創作前期就已經展現。作為數據熱點的IP在孵化階段就具有大數據的強勢影響力,成為可發展的、更具針對性和目標性的創意“奇點”。

正如宮崎駿所說:“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粹、素樸又可以讓我們貫穿想象力來表現的藝術……它的力量不會輸給詩、小說或戲劇等其他藝術形式?!眲赢嬀哂腥绱藦姶蟮乃囆g表現力,藝術與形式的邊界一直在不斷拓展之中;特別是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泛動畫現象,使得動畫的受眾需求被進一步細分,受眾群體也被進一步去中心化,甚至包括動畫概念的界定也在不斷地被重新探討。但不管怎樣,縱觀動畫發展的歷史,動畫作品因其純粹的思想和表現手法,在主流商業市場的受眾主體還是兒童群體。

兒童的年齡和心性的限制使得這一群體需求是相對單一、相對確定的,從對動畫的審美感受上來說具有可以挖掘和分析的群體性的趨同表現。這一特性在動畫IP的孵化階段成為創作的有效參照。

二、兒童動畫IP孵化下的視覺審美特征

造型形態是IP孵化初期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一種造型樣式是否能夠適應兒童的審美標準,受到追捧,是否具有可開發性和可延續性,決定了之后市場營銷中的產業鏈條能否順利構建。

(一)圖形化形態的延展性與傳播性

動畫的視覺屬性中,造型的任一元素,如線條、色彩、結構等都在形成某一編碼系統,兒童觀眾會自然地將其組合在一起,在現實中尋找參照物:比如長鼻子的大象、綠色的青蛙、身材壯碩的河馬……符號形成了某種約定俗成的標記,拼接起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從動畫的藝術屬性來說,逼真性一直都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標。在兒童動畫作品中,很多類似“兒童畫”的造型形態更容易獲得孩子們的認同。這種極度簡單提煉的造型樣式與現實形態產生了極大反差,反而形成一種趣味性的表達。

例如電視系列片《小豬佩奇》,從角色到場景都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如果把其造型結構一一拆解,可以歸結為幾種不同幾何形體的組合:圓、方、弧線、三角形等。它的造型結構與成功的IP形象HelloKitty有異曲同工之妙——線條勾勒,色塊平涂,體態圓潤,壓縮頭身比。這樣的造型看似簡單粗糙,但具有很高的識別度,符合兒童受眾自身對事物的展現方式,具有親和力,并且因為造型整體而精練,在后期衍生產品的制作上具備更多的可能性?,F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小豬佩奇玩具,從布偶到塑料制品,從單個形象到群組情境,都可以有力說明這一造型樣式的表現魅力。簡單的并不是粗糙的,幼稚的也并不拙劣。

(二)擬人化與擬物化——對兒童世界的解構與重組

動畫的魅力在于與現實世界的反向表現。兒童對動畫片的喜愛很大程度是源于對動畫故事里非現實因素的喜愛。比如會說話的動物、會扭動表演的汽車、會唱歌的植物等。這些對于真實生命個體的非真實模擬,形成了特有的語義體系。毫無疑問,這個體系與兒童內心對現實的幻想是完全吻合的。優秀動畫作品在造型的擬人化處理上成就了很多經典的形象,不再贅述。還有一些反向操作的案例,比如《美女與野獸》中的燭臺、茶壺、鐘等造型是將人物形象物化塑造,又形成了較為獨特的審美視角。在孵化IP的核心造型因素時,打破常規的視覺樣式,往往會提升其競爭力。

在動漫畫IP市場中,有一些業已成形的動畫作品,比如由江通動畫傳媒創作的國產動畫形象《餅干警察》系列。以材料為動畫造型的塑造方式,以完全擬人化的手法,從真實“餅干”的質感模擬到人類社會關系的各種移植性演繹,創造了一個神奇的食品王國。這一系列的造型深得受眾的喜愛,已經在央視、卡酷、炫動等全國幾十家傳統少兒電視頻道輪番登錄,并在大網絡平臺發行。兒童受眾在觀看中不僅體驗了新鮮的食物故事,而且沉浸于奇幻虛擬世界的歡樂情境。這樣突破現實的構造方式不會使孩子產生對真實世界的混淆,反而是在兒童世界構建之中存留了一塊充滿奇思的思維樂園。這款IP在孵化的進程中還將根據社交平臺的需要更新表情包、手機移動終端的主題,并且同步進行繪本故事的創作,在產業鏈的拓展之下還將預期開設專營店和主題樂園。這樣的優質IP從兒童動畫產品起步,但隨著其產業邊界的擴大,受眾也將不僅局限于兒童群體,它的審美形態將具有被持續挖掘的可能性。

(三)色彩基調的簡單感知——建立視覺與心理的直接聯系

兒童對色彩天生是具有強烈敏感度的,鮮艷的顏色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20世紀90年代美國動畫片《飛天小女警》就采用了黑色線條與純色的組合方式,一方面造型的識別度很高,另一方面相對突出的角色造型和柔和的同類色背景的搭配也深得孩子的喜愛。這種色彩搭配的方式也符合作品本身的敘事內容,具有英雄主義的幻想色彩,有科幻的元素又有可愛的具有親和力的造型比例。相對于生活氣息濃郁的日本動畫片《我們這一家》而言,前者的色彩沖擊力明顯強于后者。當然,后者溫和的、采用純度較低的色彩配比也使得影片的基調更加具有生活的質感。這些設定與兒童僅有的視覺經驗是匹配的,并且通過動畫片賦予的色彩認知,可以強化世界觀的建立。色彩的語言和感受被固化下來,適于孩子在童年階段建立視覺與敘事心理的關系。

現在有很多已經孵化成功的IP造型在色彩關系上也采用了黑線加純色塊的方式,雖然難免陷入同質化的窠臼,但究其審美性的視覺感受而言,充滿了流行文化的印記,配以角色的不同定位——或萌,或酷,或邪,或純——形成了色彩關系、造型形態與文本定位一體化的全面包裝,加之互聯網的廣泛傳播,又產生了特有的敘事語境和文化場域。如我們本土的“長草顏團子”和韓國的“Line Friends”的系列形象都是誕生于社交軟件的表情包中,但通過孵化和二次開發,IP的價值顯然不局限于靜態造型的傳播,而被大量拓展到動態的動畫影像領域,在游戲、廣告、服裝領域也獲得很大收益。這兩個IP本來并不完全為兒童開發,但產業鏈條產生分支:一方面,成人向的角色定位成為都市成年人緩解壓力,尋找認同感的一劑良方;另一方面,面向兒童的感官撫慰,充滿趣味與柔軟,如松軟的玩具、可愛的服裝、各類玩具與小飾品,從造型到色彩全面地滿足了兒童的審美需求。

三、心理審美的特征與構建——IP孵化中的兒童心理認同

誠然,不可否認造型是所有動畫形式最基本的風格單位,造型的成功可以使兒童受眾在視覺上產生審美黏度,進而二次開發才有可能順利展開,但兒童動畫IP的孵化不僅局限于對某些或某一系列的造型孵化上。一個IP要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單一依賴造型顯然是不夠的,動畫作品的心理內涵與價值也應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指標。兒童是消費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支:他們純真美好又敏感熱情,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需要從可以看見的、可以感知的一切影像和場景中累積對整個世界的觀感。因此,優質的兒童動畫IP是具有商業價值的,也必須是具有正確的社會性效應的。對于建構兒童正向的審美原則,提升審美品格,甚至引導正確的行為規范,優質IP義不容辭。

(一)搭建現實與虛構的橋梁:構建共性世界觀

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可能每個孩童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在現實的世界里他們有自己的認識,知道世界的簡單規則,但在幻想的世界,他們又往往沉溺其中,想象自己的特殊身份:超級英雄、小公主、小動物……甚至想象自己成為一個會說話的非生命體?,F實和虛構的邊界對孩子來說天生是模糊的,可跨越的。在動畫的奇思妙想里一切都有變成可視化的可能性。優質的動畫IP能夠將孩童腦中虛擬的情境與場景依據敘事的線索串聯起來,在故事包裹下,滿足孩子最純真最美好的心理期待。

動畫IP的藝術性魅力在于基于現實的情境創造出非現實的世界,在現實和虛構之間構建了一座藝術的橋梁。IP在孵化階段對于兒童動畫的創作者來說是有較高要求的,因為創作者本身的生活經歷、年齡層次、理解力及素養方面較之兒童受眾差異性很大,使得審美主體與客體雙方的審美心理、審美意識很難銜接。這就需要創作者能夠揣度兒童的心理感受、幻想內容,并通過不斷地內化、融合客體的感知形成特定的藝術表達形式。例如充滿奇思妙想的動畫長片InsideOut就是一個成功構建宏觀現實世界與微觀幻想世界的典型案例。影片中的角色都各指代一種思維情緒,在串聯敘事的同時,形象化地解釋了孩子情緒波動的內在由來。創作者還挖掘思維的潛意識層面,塑造了一個女主角童年幻想玩伴的形象——“冰棒”,他由孩子的想象所產生的各種形態拼貼出整個造型:大象的腦袋、棉花糖質感的身體、貓的尾巴、海豚的叫聲,還有特有的動作——哭泣時眼淚落下變成糖果。所有的元素都符合兒童受眾的普遍喜好,柔軟可愛而溫情脈脈。影片一方面用綺麗的想象構筑了兒童心中的幻想空間,極力突破現實的制約;另一方面用具有強烈邏輯線索和心理學依據的故事建構了合理的敘事框架,為超越現實的種種表象找到了現實的基點。比如“冰棒”的消失在敘事內是一種自我犧牲,而在敘事之外被意化為告別童年的成長必然。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創造了美妙而和諧的審美意象結構。

(二)超互文性的相互指涉:構建價值基礎

《電影研究導論》中對“互文性”一詞做了界定:“這個和后現代主義有著密切關聯的術語,從狹義上講,說的是一部影片與另一部影片或明或暗的參照方式,或者從廣義上講,說的是一部(影片)文本與其他文本可能會有的各種關系?!盵1]

動畫影像從本質上說是具有互文性的,同樣,從兒童的意識發展來看,也具有與“互文性”相仿的成長路徑——都是從一個現實存在中聯系感知,或是間接感知到另一個現實情境或記憶存儲。因此本文討論的不僅是文本之間的相互指涉關系,更是一種超互文性的指涉關系。兒童受眾雖然受年齡限制顯得認知能力不足,但他們依然是擁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可以也善于從故事文本中找到曾經進入意識層面的相關文本與信息。一旦能夠感知到這些被創作者置入的文本鏈接,兒童的審美意識將被激活,可以獲得審美的樂趣。

還是以現在非?;鸨摹缎∝i佩奇》為例,這一長篇劇集為兒童觀眾展現了充滿溫馨氣息的小豬一家,他們的生活活動、社會關系等都可以讓孩子產生對自己現實生活的聯想,影片中傳遞的寬容、友愛、自然、互助的價值觀也帶給孩子正確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導向。其中有一集劇情是佩奇一家與新鄰居大灰狼一家相處融洽,狼爸爸還用嘴巴吹出大風,幫助小豬們蕩秋千。這一情境與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只小豬》的童話文本產生了強烈的超互文性關系,但又極具破壞性地將既有結構完全打破重組,領會到這種“童話指涉”關系的孩子看到這一幕是興奮而充滿愉悅感的。這部幼齡兒童的動畫作品蘊含了許多可以延展的審美因素,這也是這只粉紅色小豬會具有這么巨大的IP價值的原因。

羅蘭·巴爾特著名的“五種代碼法”提出了超越結構主義的互文觀,他對象征的闡釋可以理解為:“象征作為一種特殊的符號,其原理是用一個符號替代另一個符號,準確地說是用一個符號的能指表示另一個符號的所指。在象征的情況下,一個符號的能指不指向它原來的所指(本義),而是以隱喻或換喻的方式另有所指?!?玫瑰不是玫瑰,玫瑰“象征”愛情)?!盵2]影像敘事的語言本就是一個編碼系統,除了表層的視覺含義,影像之外的心理含義往往更加動人。比如《超能陸戰隊》中大白的造型,不可否認他是當年最火爆的IP形象,不僅深得兒童觀眾的喜愛,也俘獲眾多成年觀眾的“芳心”。大白被整部影片賦予了多重含義,他超越了機器的屬性,超越了質感的親和,他象征著一種可以療愈人心的力量,對孩子來說像親人,對成人來說也具有愛人的特質。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兒童動畫的IP孵化,如果能夠深化作品的象征意義,將能夠帶給兒童觀眾更多的行為預置,鍛煉其較深層次思考的能力,同時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審美內涵的傳遞:感知與共情

優質的兒童動畫IP在敘事審美上有著共性的特征:宣揚人性的美好(遠離色情暴力),構建互助友愛的關系(親情、友情、愛情),成就人物的理想愿望……這些都可以歸結為動畫IP的核心要素,這一內核必須能夠獲得兒童受眾及家長群體的價值認同才具有被后續開發的機會。實際上我們奉為經典的動畫作品基本上都具有這樣的核心價值:比如《玩具總動員》三部曲,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個玩具之間冒險游歷的故事,其實從它的第一部開始就在講述某一種成長的陣痛,在其中兒童觀眾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別離。這種深層的情感傳達是創作者與兒童觀眾產生情感聯動,形成共情效應的結果。

在兒童IP的內容層面,需要具備能夠承載價值核心的文化素材。不同影片核心相同,但包裹的素材不同,比如同樣表現小人物的英雄主義情懷,《功夫熊貓》在中國東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充滿哲思;而《怪物史萊克》則在拯救公主的童話路徑下尋找自我。文化素材不同,展現在兒童面前的世界自然大不相同,但正因為有此差異,才使得動畫IP的類型異彩紛呈。

兒童IP最外圍的表現形式層面則充滿著各種創意的閃光點,敘事類型的多種嘗試與實現都賦予兒童動畫IP以勃勃生機:每一集帶著小朋友們游歷世界的《超級飛俠》——講述地理知識和人文環境;深入海底探險的《海底小縱隊》——探究神秘的海底生物;帶著使命救人于危難的《汪汪隊立大功》——宣揚責任,強化社會性關系……這一系列影片作為已然成功的動畫IP代表著當下引領兒童觀眾審美心理的主流形態。他們具有孩童的游戲性、狂歡性特征,觀看時能夠激發孩子的移情感知,慢慢拼接出相對完整的世界觀。

綜上所述,優質的動畫IP在孵化階段就需要將作品的審美力作為考量標準。提升作品的審美格調,強化藝術性的表達,引導兒童觀眾正確的行為規范,為他們創造更加智性,更加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應該成為每位創作者的自我要求。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符合審美訴求的IP才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和拓展空間。

猜你喜歡
動畫受眾兒童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展史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留守兒童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我是動畫迷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