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承“行知”理念,讓音樂之花在語文課堂綻放

2019-11-17 10:37倪水蓮
關鍵詞:寓教于樂語文閱讀

倪水蓮

摘要:音樂與文學本就同根同源,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通、交相輝映的,音樂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語文閱讀教學中可運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新型高效教學課堂。

關鍵詞:“行知理念”;語文閱讀;科學創新;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7-061-2

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是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境界。作為當代的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注重與時俱進,敢于大膽創新,真正為學生開辟一條具有時代意義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語文閱讀教學之路。

當廣大語文教師懷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將探索的目光投向語文學科以外的廣闊領域時,音樂憑借其獨特的功能魅力,首先進入我們的視野。目前,語文課堂上已不時有音樂響起,但有的卻偏離語文學科教學的軌道。為了秉承“行知”教育理念,發揮音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筆者嘗試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現談談音樂對語文學習產生的作用。

一、用音樂豐富感知,加深記憶和理解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教育源于生活,教育要把整個世界當作課程、教材。同時提出:課本雖是需要,但教的人不可死靠書本,他必定要運用補充材料和臨時材料以適應特殊及生活需要。

打開多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仔細研讀,發現語文課本里有大量的經典詩文。如果語文教學還是重復昨天的故事:讀讀詩文、說說文義、講講中心,課后學生就是寫寫背背,這樣閱讀教學的八股式,缺乏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難以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閱讀也失去興趣。

《尚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闭f明詩歌與音樂聯系緊密。中國文學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可作吟唱。而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重新演繹經典詩詞,是現代人更喜聞樂見的,對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記得央視詩詞原創節目《經典詠流傳》自開播起就廣受好評,多首熱門歌曲為廣大觀眾所喜愛。尤其是節目中,梁俊老師帶著孩子們詠唱并不出名的《苔》,一經播出,很快就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勵志小詩。于是,筆者回顧十期節目中的56首詩詞歌曲,尊重學生個體的喜好,每學期選擇一定數量的詩詞作為補充材料推薦給學生課堂學唱。學生們在學唱趙照、齊豫合唱的余光中的《鄉愁》時,都覺得音樂還能拓展文字意境,配以清新傷感而又略帶憂傷的音樂,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遠遠勝出了單純的詩的表現功能。

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寓教于樂(音樂),寓教于樂(快樂),在快樂的吟唱中把學生帶進語言文字的世界,既領略優秀傳統詩詞文化深遠意境,又受到音樂的熏陶,有助于學生對詩詞的記憶和理解,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大有裨益,因此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

二、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和情感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人的情感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一定的情境,音樂與語文的相通之處就是它們都能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如《紫藤蘿瀑布》一文進行美文朗讀時,輕緩抒情的班得瑞樂曲正好與文本中紫藤蘿花謝架毀和小弟病逝的遭遇相吻合,激情澎湃的曲調又與紫藤蘿如今生機盎然的景象和自我砥礪、奮發向上的主題相契合。音樂的節奏、曲調調動了學生的知識、生活積累,讓他們自身與文字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時,他們朗讀的語速、語調相應地與音樂保持一致,文學與音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師生共同感悟文章的精妙。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許多意象豐富,情感飽滿的課文,若能運用音樂這一最能調動人情感、激蕩人心靈的藝術,通過激發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對類似生活情景的聯想,配合聲情并茂的誦讀,能迅速地進入課文情境之中,變課文的“此情此景”為“我情我景”,從而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獲得美好審美體驗。

在進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學時,我找到文本與音樂之間的契合點,在主題升華、意猶未盡時,播放視頻歌曲劉德華《回家的路》來結束全課。筆者將音樂語言與文字語言溝通起來,將聽覺、視覺等器官同時調動起來。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學生們神游其中,其感情與作者歌者相交融,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獲得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

李吉林老師認為: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此時,音樂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境的震撼力、感召力,對于課文主題的升華,學生思想感情的加深,起著不可言傳卻可意會的作用。因此,將音樂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如臨其境,更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自身去體驗,感悟那些難以言傳的弦外之妙。

三、用音樂激發熱情,提高素養和能力

音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那動人心弦的節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凝練的歌詞,很容易為學生所接納。音樂與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能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全面的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學”即“有教人者教己”或者說“教人者先教自己”。筆者在執教課文《呼蘭河傳》時,就試著以課文為藍本,重新填詞《成都》,師生分別以配樂演唱和朗誦的方式進行演繹。

“行知”教育理念認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

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學生仔細研究趙雷《成都》的歌詞,探究出校園民謠歌詞創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用什么創作手法,描摹意象、瞬間定格、敘事等,分析表達什么情感。第二步:找出有代表性的美好事物。第三步:用創作手法將有代表性的美好事物“串”起來,注入感情色彩,注意押韻和節奏,成為一首完整的歌。教學中,教師以愉悅的心情和以誠相待的真心感染學生,根據他們之間不同的性格差異和自身需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利用他們的表現欲,鼓勵他們拋開顧慮大膽行歌詞創作,使得教學活動充滿時代氣息與旺盛生命力。

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彌補了語文課堂只是讀讀、寫寫、講講的不足,將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設計其中,讓語文閱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和思考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一種充滿生活力的教育”。

四、將音樂納入寫作,增添文采和境界

音樂是一種有聲的詩歌,其歌詞作為和樂歌唱的特殊的詩詞,它的語言除了強烈的節奏感、音樂性之外,也很凝練含蓄,活潑自由,接近生活而又超越生活,富于極強的藝術表現力。特別是當代歌曲,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給枯燥乏味的學生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亮點,已成為中學生生活和寫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種財富、一套獨門功夫。有人曾說,會唱歌的作文更精彩。寫作中如能恰當的將歌詞引入文章,這些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歌詞,能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表現力。

為此,筆者開展一系列與閱讀和音樂有關的興趣活動,如親情、勵志等某一主題歌曲推薦或演唱展示、歌詞鑒賞、歌詞首尾秀、巧改歌詞新解讀、歌詞題記集錦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動手搜集相關資料,動腦想、動口說,在運用、積累知識的同時獲得語文閱讀能力、組織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早年在曉莊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認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歌詞的觸角無處不到,歌詞又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力較強,學生作文時學會借鑒和引用歌曲中的語言精華,并與文章內容水乳交融,可使文章增添一份亮點,增添一份情趣,增加一份飄逸的文采,拓出文章新境界。正所謂:歌詞名句入文來,自是別樣洞天開。

音樂走進語文課堂是一個大文章,隨著課程改革逐步深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必然會出現多姿多彩的局面,而音樂的參與必然會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而一個教育工作者,既要富有創見,又要勤于實踐;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全球,要“敢探未發明的新理”,“甘入未開化的邊疆”,永保熾熱真誠的教育激情,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借得西湖一池水,畫出南國三重春”,語文學習的天地寬廣無比,但愿我們能夠借得音樂這根五彩之絲,從廣闊無垠的生活中去尋覓語文學習的寶藏,織出語文教學的繽紛之花,不斷豐富我們的語文素養,不斷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

猜你喜歡
寓教于樂語文閱讀
兒童劇《馬蘭花》的藝術審美魅力
“寓教于樂”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語文課堂
“寓教于樂”理念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