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①

2019-11-19 06:40王淑賢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開放式環節

王淑賢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目前,在我國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政治經濟學課程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朱文蔚,2017;賀瑞霞、朱高鵬,2017;陳燕和,2016),主要體現在學科知識缺乏創新(楊鵬程、陸麗芳,2013;白永秀、吳豐華、白澤潤,2016);使用的教科書存在問題,注重理論堆積而缺少理論的內在聯系(趙錫平,2011);課程脫離實踐,學生出現“厭學”教師出現“厭教”現象(朱文蔚,2017;賀瑞霞、朱高鵬,2017)。學界當前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教材的再編(趙錫平,2011),引導學生查閱資料、選讀經典文獻、撰寫科研小論文(李伯霞,2010),增強學生研學能力以及集體研討的能力(韓留富,2012;張晶,2018),對高校政治經濟學課程改革提出建議。當前的相關研究雖然提出了多種教學改革措施,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步驟方面還有待深化。

通過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深入學習,基于本文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探索,以及對中國知網(CNKI)2013—2018年間以“政治經濟學”與“教學”為主題詞檢索出的131篇與政治經濟學教學思想與方法相關的文獻進行研究,本文提出一種適用于政治經濟學教學的方法——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是結合“聽”“讀”“評”“寫”“研”多環節設計,以課堂講授、社會調查、閱讀寫作以及辯論賽等方式,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利用資源進行學習的形式開展的教學方法。

一、政治經濟學課程應用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其中包括要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傳統理論予以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2)確立了五大原則,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原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原則;堅持共同富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對外開放。(3)形成系統學說。(來源:《學習中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顧海良,2016;丁任重,2016;王偉光,2016),已經成為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思路的共識。當前中國的政治經濟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倡議、文化自信等觀念的提出,為適應生產力變化建立新的生產關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周文、方茜,2015)。因此,高校政治經濟學在堅持唯物史觀與辯證法的同時,應該根據新的系統學說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科技與互聯網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關于教學方法的探討逐漸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通過對上述中國知網(CNKI)上2013—2018年間檢索出的131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網絡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研究得到較多的關注。其中關于慕課(MOOC)與翻轉課堂的研究較為常見,利用網絡以及個性化教學也是一大特點(張萍等,2017;黃越,2011;蔡寶來等,2015;Haggard. S,2014)。然而,對于多環節以及開放式教學方法的研究剛剛起步,根據應尚軍、龔國光(2017)與賈莉(2018)的研究,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適用于經濟類學科課堂教學當中。

通過對上述131篇文獻及其參考文獻與引證文獻的分析(如圖2、圖3所示),可以發現當前對于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其特點是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研究支持等具有分散性。這說明廣大學者對于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問題關注具有普遍性,也說明對于適合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尚不成熟。

圖1 文獻發文量線圖

圖2 文獻基本信息分布

圖3 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實施步驟和運行機制

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與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對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避免政治經濟學被邊緣化,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二、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秉承開放式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根據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原則,改變課堂以教師講授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的“滿堂灌”式教育。通過讓學生閱讀政治經濟學相關經典文獻,加強學生讀寫能力;通過增加課堂討論環節,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1)加強學生讀寫能力。

為了配合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在教學開始階段首先安排學生閱讀相關經典著作。但是考慮到學生可能對經典著作中的描述和專業詞匯產生疑惑,因此在設計讀書列表時也可以適當增加當代較為普及的財經類通俗讀物,輔助學生理解相關經濟現象背后的原理。比如說,作者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向學生推薦《資本論》《國富論》等經典著作,也推薦《經濟學原理》(曼昆)等現代經濟學教材,以及《生活中的經濟學》(茅于軾)、《赤裸裸的經濟學》(查爾斯·惠倫)、《牛奶可樂經濟學》(羅伯特·弗蘭克)等通俗讀物,這樣可以由淺入深地使學生建立起對政治經濟學的認識,同時也會對本門課程產生興趣。學生可以在書單中選擇幾本感興趣的圖書進行閱讀(其中至少含有1本經典著作),讀后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擴大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知識面,也有助于學生了解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和所處時代的特點,體現開放式教學“寓教于樂”的教學特點,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

閱讀之后,我們會要求學生根據所讀著作結合感興趣的社會經濟現象,練習寫一篇相關的小論文。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加深閱讀效果,并使學生對某個經濟現象有獨立的觀點;另一方面,讓學生自由分組(3—4人一組),對組內的小論文進行自評與交叉互評,指出每篇文章的精彩與不足之處,并給出相應分數。這樣設計,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分享讀后感中,通過相互督促與檢查,提高小論文的質量,增強小組的協作團隊意識,同時,學生因為需要小組分享匯報也會增強學習的責任感,更加自覺、高效地學習。

(2)增加課堂討論環節。

針對政治經濟學理論多以堅持唯物史觀與辯證法的特點,課堂講授環節宜采用案例分析法,通過案例的描述以及隱含問題的討論,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可以根據之前閱讀寫作以及組內分享討論的所得所感,結合案例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課堂討論環節的設計主要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勇于參加課堂討論的同學給予鼓勵。這對于開放式課堂的建設有極大的幫助(賈莉,2018)。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結合新舊知識獲得自己的理解,對于政治經濟學課程的講授來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社會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增強理論的實用性和說服力

為了解決政治經濟學課程被邊緣化的問題,在課程教學中增設社會調研這一環節。理論結合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所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我們根據學生在讀寫環節的分組,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在學期中參加一項社會實踐活動,以撰寫調研報告的形式進行匯報交流。這對于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經濟現象,增長社會實踐經歷,增強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都是有幫助的。通過對所參加的社會實踐的調研過程、調研目的、遇到的問題以及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建議等方面的匯報,學生更能體會到“學以致用”,不僅增強了對課程的參與度,也增強了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重視程度,消除“厭學”心理。對于調研報告的要求,本著鼓勵原創性和參與性的考慮,我們只對學生寫作范式予以規范,并不針對內容過多地提出要求,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對學生領導力以及團隊工作能力也有較大的提升。

3.熱點問題討(辯)論,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加強對基本理論的認識

在政治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加入討(辯)論環節,可以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社會實踐環節學生所選案例,挑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課堂上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討論不設置對錯、正反等對立的詞匯暗示,學生先進行組內討論,再以每組推舉代表的形式進行班級討論。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也可以使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當前熱點問題或熱點新聞,在課堂上予以介紹,根據學生所持不同觀點將學生進行分組,各組之間形成辯論的態勢,依舊以先組內討論、后代表發言的形式進行,討論過程可以多次重復進行。這樣的設計可以增添課堂的樂趣,使學生更加愿意融入課堂,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討論,也鍛煉了演講口才。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共享創新的精神,加深了對課程理論的理解與應用,也間接地促進了學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熱情,為未來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4.完善考核機制,注重學生理解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優化平時教學環節的同時,也需要完善學生的學習成績考核機制。對于政治經濟學課程來說,加大平時讀寫、社會調研、課堂討(辯)論環節的分數比重是必要的(我們的設計占總分數40%,各環節所占分數依學生具體情況而定),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在開放式的教學環節中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實踐能力。

對于期末環節考卷的設計,也應該偏重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盡量減少死記硬背的考核。依據這樣的設計思想,加大主觀問答題的比重,相應地減少客觀題的比重,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一學期以來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并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回答考卷問題。

以上多環節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提高了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的興趣,較好地解決了課程邊緣化以及理論過多學生不理解等問題。同時,通過多環節開放式的教學設計,也相應地提升了學生的理論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主動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有助于達到政治經濟學課程所期望的教學效果。從閱讀寫作環節到社會實踐環節的設計,將政治經濟學理論與社會實例相結合,使理論生動可見;從社會實踐環節到課堂討(辯)論環節的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研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演講口才等;從課堂討論環節到期末考核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考查學生政治經濟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是否通過政治經濟學課程有所收獲。

綜上所述,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探索中概括出的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運行機制(如圖4所示),可以為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同行們提供借鑒。

三、未來應用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的思考

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是融合了多環節教學模式(應尚軍、龔國光,2017)與開放式教學方法(賈莉,2018),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的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其具體的做法可以有所差異,有所創造和改進,當然也可能存在新的問題或局限性。本文作者只是基于所在學校數十年“讀、寫、議”的教學傳統,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改革和完善,將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的運用盡量做到與時俱進,既規范合理,又相對簡潔實用,確實較好地提高了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當然,本文作者無法對各高校政治經濟學開課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把握,也沒有特意區分國家重點大學、地區重點大學、普通大學與獨立學院的開課區別與學生的異同,因此,本文所概括和介紹的基于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僅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不同高校的不同教師,在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具體教學中嘗試運用多環節開放式教學法,還需要根據所在學校自身條件狀況、學生培養導向以及具體接受情況,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進和變通,從而取得更加實際的改革效果。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開放式環節
習近平經濟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堅持和發展
開放式數字座艙軟件平臺IndiGO
提高種公牛精液品質的幾個主要環節
論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構
馬克思“勞動的政治經濟學”視域中的正義邏輯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五環節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北京首創開放式街區準物業管理模式
小學作文課進行開放式教學的探究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