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法學專業“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

2019-11-19 06:40曹瑞芬苑韶峰徐建春
關鍵詞:法學專業法學法庭

曹瑞芬 苑韶峰* 徐建春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一、引 言

“土地法學”是研究和分析土地資源管理政策與法規的學科,既是土地科學學科體系的一個分支,又是法學體系的一個分支,具有自己鮮明的課程特點。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土地法學”主要面向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和法學專業的學生開設。因為非法學專業“土地法學”課程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法學家的法學高端教育,也不是單純的普法教育,而是要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既有一定法學理論知識又能夠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去解決實踐問題、具備法律職業技能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因此,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土地法學”課程,若按照法學專業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必定會令教學目標與定位產生偏差。

“土地法學”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主干課,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巴恋胤▽W”課程講授效果會直接影響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因此,必須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以提高土地法學的教學質量。

二、“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本文首先從授課對象的非法學專業學科背景、專業知識積累情況等方面入手進行學情分析,為“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基礎。其次,根據學情分析,從調整理論教學內容、吸收學科前沿知識和社會問題焦點等方面優化教學內容。再次,結合課程特點,嘗試在傳統課程講授的基礎上引入案例分析和模擬法庭等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更易于和更深刻地領會“土地法學”原理。最后,結合學情分析和課程特點,對“土地法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創新,如“期末考試(60%)+平時成績(40%)”綜合考核;并加大開放性試題比例,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1 “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三、“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一)“土地法學”課程學情分析

分析“土地法學”課程的授課對象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浙江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屬于非法學專業,該專業學生法學基本理論知識薄弱,對法理知識興趣不大,注重應用型的土地法規知識。因此“土地法學”課程的教學不能簡單地照搬法學專業的教學方式與目標養成,而應選用法學理論深入淺出,配有大量案例和實踐訓練的應用型教材。此外,由于非法學專業學生在面對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時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通過案例教學和實踐訓練能夠打破傳統法學專業學生固定的授課模式,能夠讓缺乏系統性法學知識的非法學專業學生更加直接明白相關知識。

同時,浙江工商大學“土地法學”課程一直安排在三年級第一學期開課,在講授完幾大核心專業課,如土地經濟學、土地資源學、地籍管理等,學生基本掌握了全面的專業知識后,系統地進行土地各管理環節的法規、制度學習。加之“土地法學”的課程內容與“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學”“土地整理與復墾”等課程聯系緊密,因此,課程講授中要將以上課程與“土地法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區分開,避免教學內容出現重復。

(二)“土地法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土地法學”課程主要核心內容為土地法的一般理論、土地權屬法律制度、土地管理法律,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內容。教材是教學的依據,適宜的教材是授課的關鍵。根據歷年教學實踐,筆者選用陳利根主編的《土地法學》(第三版)作為主講教材。選用教材的章節編排有16章,根據整體內容可劃分為5大部分,分別是:第一部分緒論(第1、2章)、第二部分土地權屬(第3、4、5章)、第三部分土地一般管理(第6、9、11、12章)、第四部分土地利用與保護管理(第7、8、10章)、第五部分土地糾紛處理(第13、14、15、16章)??紤]到該課程的部分內容已經是其他專業課程(如“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學”“土地整理與復墾”等)的核心內容,所以需要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刪減。

此外,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科學發展”“城鄉統籌”“集約節約”等思想理念的逐步落實和實踐,當前土地利用與管理工作正經歷巨大的變革,土地法律及相關規范在不斷完善。如被大眾所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20修訂版)已正式實施。但這些新政策、新法規、新舉措不可能迅速反映在成熟的教材中,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更新的土地政策,完善知識體系,及時掌握土地法學動態前沿,對教學內容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和新的理解,并落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形成優化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具體教學內容調整見表1。

表1 “土地法學”課程調整后的內容體系和學時

續 表

(三)“土地法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和PPT為中心,以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文的講解為主,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難以被激發,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诖?,浙江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通過教學模式改革,即在傳統課程講授的基礎上引入案例分析和模擬法庭等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最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結果。

1.結合案例進行課堂講授

案例教學是“土地法學”課程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其通過案例的形式將具體的法律條款用以分析現實中的問題。恰當的案例能夠使學生理解具體的法律條款的運用,能讓晦澀難懂的理論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決策能力。案例分為導入型案例、解釋型案例和理解型案例,不同類型的案例具有各自講解的原則。導入型案例一般在講解相關理論內容之前,可以結合提問舉出一些較簡單的案例來引出后面要講的內容,讓學生有所準備,帶著問題學習,將思想集中到所要講述的內容上來。解釋型案例的運用是在嚴謹的理論講授之后給學生一個緩沖、思考、回味的時間,無形中也是從感性的角度重溫一遍這些原理或制度,使案例和所講內容相得益彰,從而使學生加深印象。理解型案例的運用是考查學生對所學土地法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當某一章或某一部分內容講完之后,可以選取一兩個有代表性的案例,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2.模擬法庭實踐教學

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核心是根據現實法庭審判的特點,模擬一個法庭審判的現場,讓學生成為該案件中的當事人、法官、律師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相互之間展開辯論,在辯論中發現案件的事實,從而解決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為確保模擬法庭的實戰性,模擬法庭的案例選擇不應局限于課本或現實生活中已經定案的經典案例,在準備開庭的過程中,不要給學生確定方向,只能做一些原則性的指導,要讓學生自己去挖掘案件的資源。在開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強調程序的正確性和流暢性,更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模擬法庭結束后,授課教師應進行及時總結,從資料收集、證據整理、法規適用、庭審表現等方面進行述評,特別要指出學生在整個案例審判過程中對相關法律問題理解不深入和錯誤之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開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知識水平;另一方面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使學生在模擬庭審過程中對專業知識進行交流與溝通,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土地法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一個良好的課程考核體系能全面、綜合、多方位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為了引導學生注重平時上課參與,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以及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浙江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對“土地法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創新,即考核課程由平時成績(40%)和期末考試成績(60%)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分為課堂參與度、模擬法庭注重度及上課準點度三個指標,其權重分別是0.35,0.35和0.30。課程參與度指標通過同學上課主動、積極回答問題次數來體現;模擬法庭注重度由同學們資料整理能力、PPT制作美觀度、模擬環節思路清晰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指標來體現;上課準點度由同學們的遲到、曠課等次數來表征。

此外,期末考試內容不同于傳統的試題結構,將題型設置為計算題、案例分析題和討論題,考試形式改為開卷,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題只有在對所學知識全面理解和認知的基礎上才能作答,該題型能較好地檢測學生對土地稅收法律制度內容掌握的程度。案例分析題要求學生根據具體的案例,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與制度進行分析解析。討論題是針對目前改革熱點問題,就其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改進完善進行展開。

四、結 論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屬于非法學專業,該專業學生法學基本理論知識薄弱,對法理知識興趣不大,注重應用型的土地法規知識。本文從授課對象的非法學專業學科背景入手,通過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課程考核方式等對“土地法學”課程進行改革,提升了學生專業素養、分析問題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厚基礎、應用型、管理型的專業化土地資源管理人才。

猜你喜歡
法學專業法學法庭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簡介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貴州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學生作品選登
美國法庭口譯制度研究及啟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譯為例
大數據職業生涯規劃視域下如何提升法學專業就業率
高校書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構建
淺談開放教育法學思維的培養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辯護詞
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供給側改革探討*
暢通法治人才的培養端與需求端——深化法學繼續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