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當代人都不喜歡看純文學?

2019-11-19 01:43
青年文學家 2019年25期
關鍵詞:純文學當代人外文

為什么當代人都不喜歡看純文學?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純文學有一個定義。但這顯然并不容易。和純文學相對立的是通俗文學,而通俗文學的定義也是不好歸納的。一般來說,通俗文學是比較淺顯易懂的,但通俗文學作品一旦成為了經典名著,也就往往被歸類到純文學的范疇了??履系罓柕膫商叫≌f,托爾金的奇幻小說,都是通俗的,但如果他們活到了今天,即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不足為奇。就像前不久仙逝的金庸先生,也有很多國人認為他足以獲此榮譽。

也許,我們不必過于糾結純文學的概念。簡單點來理解,就是和時下流行文學(網絡文學、青春文學之類)不同的,題材嚴肅,帶有思想性、知識性的文學作品。干脆點說,就是一般人翻上幾頁就會打瞌睡或是感到無法卒讀的。

當代人對文學的閱讀,最多的自然就是網絡文學了。要是和一個年輕人談文學,他應該馬上就會興沖沖說起各種網文小說。為了顯得自己有水平一點的,還會聊一下老一輩的武俠小說,嗯,還有一些超高人氣的80后著名作家。水平再高一點的,則可以點評一番《白鹿原》、《活著》、《紅高粱》等,畢竟看過相關的影視劇一一毫無疑問,影視作品也成為了促進純文學作品傳播的一大途徑。

當然,這并非調侃所謂的讀書鄙視鏈,譬如讀純文學的瞧不上讀通俗文學的,讀外文原著的看不起讀中文翻譯的。反過來,讀通俗文學、中文翻譯的,也會譏諷讀純文學、外文原著的是在“裝×”。

對純文學的抵觸,說到底也是社會環境所造成。而說到我們當下的社會,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是“物欲橫流”,是“娛樂至死”。我們活在了一個科技空前發達的時代,人們的娛樂享受也遠遠超越了以往的所有世紀。電影、電視、游戲、社交,這些已經占據了每個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很難再擠出一丁點閑暇留給純文學了。再說,純文學不可能成為人們交談的主題,娛樂八卦新聞才是。

那么,我們是否該譴責人們的娛樂態度呢?人們為自己追求娛樂所找的辯詞,往往是現代社會競爭大,壓力大,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精力已經消耗殆盡,工作之余就是想輕松一點而己,有什么錯?這似乎很有道理,難以反駁。再說,純文學對他們來說到底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又不能升職加薪、一夜暴富,甚至效果適得其反也說不定。

如果要駁斥“不用再看純文學”的觀點,那時下人們常用的論調主要是,幽默一點的,讀書能使一個人看到大自然就會聯想到充滿詩情畫意的句子,而不是脫口而出的大白話;深沉一些的,讀過的書即使忘卻了也會深藏在容貌氣質中,大抵是會提高道德修養、精神境界,云云。雖然寫這些文章的人或許也不怎么愛看純文學。

事實上,讀書可以充實精神世界,這個雖為世人所公認的真理并非顛簸不破。反而不得不說的是,盡管人們都沉浸在充滿娛樂的生活中,但對娛樂也存在著一個“誤解”,就是認為會使人陷入空虛之中,不啻為精神鴉片(其實他們充實著呢)。但知識也會啊, 《圣經》就已經說過了“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煩惱,增加知識就是增加憂傷”,不少意志消沉甚至自尋短見的,就是滿腹經綸的(自殺的作家還是挺多的)。因此,為什么還要去看純文學呢?

舉例來說,托馬斯·曼的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中,主人公托馬斯為復興家族而心力交瘁,竟然還抽空閱讀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說到這,相較純文學,哲學更是少人問津了),以致更加消極。倘若他去找點樂子,也許心境會變得輕松愉悅很多呢。

俄國哲學家舍斯托夫說過:“哲學所研習的問題只是對某些人而言是有意思和重要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它卻是枯燥乏味而又不必要的?!笨磥磉@同樣適合純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出現,各種流派技巧層出不窮,文本流于晦澀,像喬伊斯的《尤利西斯》、T·S.艾略特的《荒原》等,足以讓吾儕一般人望而卻步。

所以,純文學沒人看,其實也挺合理的。

猜你喜歡
純文學當代人外文
外文字母大小寫的應用規則
“純文學”概念的歷史生成與意義
——以純文學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兩次現身為例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人寫文言文,就是一場尷尬的行為藝術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李鴻章集外文補遺
重啟“純文學”的社會屬性
——論作為觀念的“純文學”及其可能出路
“純文學”界定及其混用現象分析
純文學想象與“戲仿”經典化——論先鋒小說的“戲仿”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