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力帶訓練對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2019-11-21 08:02陳如杰吳慶文王冬燕戈玉杰高志鵬
中國全科醫學 2019年31期
關鍵詞:彈力生理下肢

陳如杰,吳慶文,王冬燕,戈玉杰,高志鵬

衰弱好發于老年人,表現為生理儲備下降而導致不良臨床事件發生的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老年臨床綜合征[1-2],會引起老年人各種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礙,生活質量下降,甚至死亡[3]。衰弱的發展是動態的,衰弱前期老年人發生衰弱的風險大于健康老年人[4]。前期研究指出,65 歲及以上社區老年人衰弱發生率為4.0%~17%,衰弱前期發生率為18.7%~53.1%[5],因此衰弱前期老年人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識別該人群并進行及時干預可以減少老年人不良健康結局的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6]。老年人的運動方式多樣,其中,彈力帶訓練是一種克服彈力帶負荷進行抗阻訓練的運動方式,由于彈力帶具有攜帶方便、安全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社區和醫院,并取得一定療效[7]。然而,國內對衰弱的運動干預研究開展較少,尤其是衰弱前期老年人的干預,目前少見有關彈力帶訓練對衰弱前期老年人的干預研究。由于老年人在85 歲以后處于衰弱期的比例增加[4],本研究以65~85 歲衰弱前期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探討彈力帶訓練對其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7 年9 月—2018 年4 月,在溫州市榆垟社區內通過分發傳單、貼告示或口頭宣傳等方式招募70 例符合要求的衰弱前期老年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由華北理工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7241)。兩組所需樣本含量計算公式:n1=n2=2[(μα+μβ)/(δ/σ)]2+μα2/4, 取α=0.05,μα=1.96;β=0.1,μβ=1.282;δ=1.7,σ=2.0,得n1=n2=29,考慮失訪率因素,增加約10%樣本量,最終每組樣本含量為35。從隨機數字表中選取70 個隨機數字,放入一個密閉盒子中,讓研究對象逐個進行不放回的隨機抽取,抽到奇數的為對照組,抽到偶數的為干預組,每組各為35 例。衰弱前期診斷標準:滿足Fried 衰弱表型[4]5 個衰弱指標(體質量下降,自覺疲勞,軀體活動降低,步速減慢,握力下降)中的1~2 個指標。納入標準:(1)滿足衰弱前期診斷標準;(2)年齡65~85 歲;(3)無理解、聽覺、視覺障礙,可執行一般口令,能正常溝通者;(4)無前庭或小腦功能障礙,能獨立行走不需輔助者;(5)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骨骼肌肉疾患和心、肺、肝、腎等嚴重疾病者;(2)存在腫瘤、痛風者;(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史者;(4)未來半年內計劃住院或者參與其他有組織的運動訓練者;(5)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完成訓練的。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維持既往日?;顒訝顟B。干預組在社區活動室進行彈力帶訓練(選擇阻力小的黃色彈力帶),總時間45~60 min/次,包括訓練前后的熱身活動和放松活動,1 次/d,3 d/周,干預8 周。干預組老年人被分成3 個訓練小組,分別在早上或下午由同一名經過培訓且評估合格的物理治療師帶領進行彈力帶訓練。彈力帶訓練動作是在查閱文獻之后根據干預組老年人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挑選并修改的,具有安全性[7-8]。訓練動作:(1)側身拉弓:彈力帶兩頭纏于兩手,雙臂前伸,左手保持不動,右手屈肘向后拉彈力帶并側轉。(2)胸前外推:彈力帶從背后經過,兩頭纏于兩手,屈肘,做雙手向前外推動作,盡可能伸直雙臂。(3)體側外展:右腳踩彈力帶一頭,右手拉緊另一頭于體側做肩關節外展動作。(4)站立抬腿:自然站立,彈力帶一頭系于左踝,另一頭系于右踝,右腿上抬做屈髖屈膝動作。(5)坐位伸膝:坐于椅子上,雙膝屈曲,彈力帶一頭系于左踝,另一頭系于右踝,右腿做伸膝動作。(6)站立伸髖:自然站立,彈力帶一頭系于左踝,另一頭系于右踝,右腿做向后伸髖動作。(7)雙腿盡可能長時間輪流單腿站立,每條腿2 次,4~5 min。(8)雙足踮腳尖20 次。每個動作2 組,10~15 次/組;動作7和8不需要彈力帶;雙側都完成為一組;組間適當休息;使老年人在無痛范圍內活動。每次訓練前詢問老年人當天的身體狀況并測量心率和血壓。8 周的干預過程中,所有老年人均未發生心血管或運動系統等不良事件。

1.3 評價方法 分別在干預前、干預4 周及8 周后由同一名沒有參加干預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生對兩組老年人進行評估:(1)5 次坐立試驗(FTSST)[9]:評估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老年人坐于靠墻的椅子上,雙手臂交叉置于胸前,雙腿自然分開,當發出“開始”的指令時開始計時,同時老年人站起后再次坐下,直至完成5 次站起坐下后停止計時,記錄所需時間(s),時間越短說明下肢肌肉力量越好。(2)健康調查簡表(SF-36)[10]:評估老年人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36個條目,8 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每個維度有不同的換算分值,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 檢驗,兩組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老年人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過程中,干預組有1 人由于不能堅持訓練而退出,1 人由于個人原因而退出,對照組有2 人由于聯系方式變更而脫落,最終兩組完成研究的分別為33 例。兩組老年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人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re-frail elderly people

2.2 兩組老年人FTSST 時間比較 兩組FTSST 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0);不同時間點FTSST 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組別和時間在FTSST 時間上存在交互作用(P<0.001)。干預4、8 周后,干預組的FTSST 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8 周后,干預組的FTSST 時間短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干預組的FTSST時間短于干預4周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FTSST 時間比較(±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ean time taken for FTSST of two groups

表2 兩組FTSST 時間比較(±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ean time taken for FTSST of two groups

注:FTSST=5 次坐立試驗;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干預前比較,bP<0.05;與干預4 周后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4 周后 干預8 周后對照組 33 13.63±2.19 13.59±1.93 13.41±1.65干預組 33 14.01±1.77 11.55±1.45ab 10.35±1.22abc F 值 F組間=18.524,F時間=40.023,F交互=32.328 P 值 P組間=0.010,P時間<0.001,P交互<0.001

2.3 兩組老年人SF-36 得分比較 兩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一般健康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時間點8 個維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別和時間在各維度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預4 周后,干預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一般健康3 個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8 周后,干預組8 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4 周后,干預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得分較干預前提高(P<0.05);干預8 周后,干預組8 個維度得分較干預前均提高,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及一般健康得分較干預4 周后均提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SF-36 得分比較(x ±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

3 討論

FTSST 是座椅站立試驗的一種,用來評價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衰弱會使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導致肌肉衰減綜合征和活動受限等[11],影響日?;顒?,下肢的下降速度快于上肢[12],因此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對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干預4 周和8 周后FTSST 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干預時間增長FTSST 時間縮短,表明彈力帶訓練能有效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隨干預時間延長改善效果越好。當老年人完成從椅子上站起的動作時,下肢膝、髖關節的伸肌群起到主要作用[13]。本研究彈力帶訓練包括伸膝和伸髖的抗阻訓練,拉伸彈力帶時肌肉收縮使肌纖維增粗和肌肉橫截面積增加,能有效提高下肢伸膝和伸髖肌群的肌肉力量,使老年人更容易完成由坐到站的動作,縮短FTSST 時間。本研究結果與李紅川[8]、邱玲等[14]的結果一致,但與LIN 等[15]的結果不一致。造成該差異的原因可能是LIN 等的訓練方法將彈力帶纏于手上進行太極訓練,更著重于上肢肌肉力量的訓練,故對下肢肌肉力量改善不明顯。

研究表明,FTSST 時間與日?;顒雍蜕钯|量有 關[16],老年人由坐到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日?;顒幽芰蜕钯|量的改善[1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干預4 周后SF-36 僅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和一般健康3 個維度得分提高,8 周后8 個維度得分均提高;組內比較各維度得分在3 個時間點間差異不同,在8 周后較干預前均提高,說明彈力帶訓練能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生活質量,表現在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這8 個方面,且隨干預時間增加改善效果越好,但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和一般健康3 個方面先得到改善,其余5 個方面改善較慢。彈力帶抗阻訓練通過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老年人由坐到站的能力、促進機體血液循環[17],使老年人日?;顒幽芰μ岣?,軀體疼痛緩解,益于生理健康;此外,本研究彈力帶訓練為小組訓練,在訓練的同時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與鄰居互相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增加了社會支持和與其他社區老年人的接觸,有助于老年人結交好友,減少情緒低落、寡言少語的現象,益于心理健康。而SF-36 中8 個維度又分為生理和心理2 個領域,其中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和一般健康屬于生理領域[18],這3 個方面的最先改善表明彈力帶訓練可能先改善老年人生理健康,進而改善其心理健康,最終改善整體的生活質量。

綜上,彈力帶訓練能改善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質量,且干預8 周的改善效果優于4 周,為今后尋找適合衰弱前期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提供研究基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遠期療效需進一步加以驗證,今后應進行較大樣本量及較長干預時間的研究來探索彈力帶訓練在衰弱前期老年人中的療效。以期為彈力帶訓練對衰弱前期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提供循證醫學依據。

作者貢獻:陳如杰負責研究的實施、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撰寫論文;高志鵬負責資料及數據收集;戈玉杰負責統計學處理;王冬燕負責結果的分析及解釋;吳慶文負責可行性分析、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

本研究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彈力生理下肢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術后強化護理預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研究
高頻超聲聯合彩超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診斷價值
巧用彈力帶防治頸肩痛
大腦如何知覺音樂的形式美?——來自電生理的證據
肉雞鉻需要量及其營養生理作用
銅綠微囊藻對鋅、鎘脅迫的生理響應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彈力球
彈力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