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傳播方式下國畫藝術審美方向探析

2019-11-23 00:08蔡婷婷
大觀 2019年9期
關鍵詞:國畫新媒體

蔡婷婷

摘 要:新媒體的快速傳播方式對于國畫藝術傳播有著很大的沖擊,在這樣的沖擊下國畫藝術的審美走向必然會發生變化。文章通過對當下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及特點、傳統國畫的審美方向以及在新環境下的轉變進行分析,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國畫;審美方向

隨著科技的進步,文化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文化交流平臺與日俱增,文化信息傳遞也開始朝著快節奏、及時性、大流量的趨勢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畫藝術的傳播方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大量的信息面前,由于基本審美素養的缺失,媒體受眾很容易喪失對國畫審美的判斷能力?;诖?,文章就新媒體時代下國畫審美方向的引導這一問題進行淺析,在新的傳播方式下,推動對于國畫藝術的傳播。

一、國畫藝術在新媒體下的傳播方式

(一)國畫類的藝術微博傳播

微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網絡社交平臺,在內容信息的呈現方式上包括圖片展示、文字交流(短文和圖片式長文)、視頻教程等,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化。從發布的個體來看,國畫藝術類的博主主要包括國畫藝術組織、國畫畫家、國畫愛好者個人微博以及純資料搬運的資訊微博。從發布的信息主題上來看:國畫藝術組織主要發布展訊、國畫相關活動等具有時效性的內容;國畫個人微博主要涉及個人創作、作品展示、個人繪畫生活等內容;資訊類的微博主要發布經典以及現當代的國畫作品,按年代、畫面內容,或者按照特定的節氣假日等主題如春節、十二節氣來進行整合發布,內容針對性較強。在發布形式上來看,根據微博功能可以使用添加話題、加入社區、發布超話等方式增加信息的曝光率,同時申請成為黃V用戶也能大大增加信息的瀏覽量。

(二)國畫微信公眾號的傳播

微信作為當今國內主流的社交及支付軟件,2018年月活躍用戶人數達10.8億,可以說受眾面和使用率非常高。與微博不同的是,微信是一種基于強關系的社交App,用戶之間有一定的信任關系,信息傳播并非單方面的而是以交互性為主,傳播面不會特別廣。而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前提是微信用戶主動訂閱平臺,這種主動性意味著微信公眾號能夠更精準地定位目標人群,即對特定信息關注度高的用戶,這就導致了信息的有效性傳播。

(三)國畫類教學短視頻傳播

除了微博和微信之外,眾多短視頻App在近些年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如抖音、火山、微視等。國畫類短視頻的內容基本以個人創作為主,創作主題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谶@些App的快消特征,視頻時長平均在1分鐘左右,這就意味著國畫創作過程將被大大縮短,因此形式上就多以寫意為主,在視頻剪輯上用倍速、延時、畫面切換等手段來展現完整的創作過程。短視頻App與微信、微博最大的不同是表現形式和受眾,其用戶多為年輕人,在針對目標人群上沒有很大優勢,但對于向青年一代推廣國畫藝術起到很大作用。

二、新媒體下國畫藝術傳播特點分析

(一)社交化互動式的傳播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較傳統的傳播方式有很大區別,傳統的國畫藝術傳播基本上依托于畫冊、著作、報紙、電視等舊媒體,屬于單向性的傳媒方式。國畫藝術在傳播關系中處于強輸出地位,受眾面不廣,只針對于特定人群(例如藝術生、畫家、國畫愛好者等),同時還缺少相應的反饋。新的傳播方式和一些主流的傳播平臺都有很強的交互性,藝術創作者和受眾(欣賞者)可以做到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拿微博來說,與博主進行交流的方式極其簡單,在發布內容下留言即可,發布的內容博主可見,瀏覽微博內容的人亦可見,交流可以變得更加多元化,受眾者可居于主要地位,接受包括博主以及其他人的觀點碰撞,用戶體驗感非常高,有很強的互動性。

(二)快節奏、大范圍、大流量的傳播趨勢

除了社交化互動式的傳播之外,新媒體還有快節奏、大范圍、大流量的傳播趨勢,這對于傳播國畫這種傳統藝術是非常有利的。拿微博來舉例,筆者關注了大量發布國畫藝術信息的博主,通過觀察發現,粉絲量上萬的藝術類博主,一天最少更新兩到三條微博來維持自己的曝光率和粉絲增長量,內容更新速度非???,以圖片作為視覺傳播形象,一條微博最少涵蓋9張圖,按照這樣的體量一天就能發布一整本畫冊的內容。在受眾方面,微博和各類短視頻App面向的受眾更廣,流量更大。在內容發布時,打上相應的標簽,該條微博就會自動進入這個話題范圍內,只要關注該話題的人就算沒有關注博主也會看到相應內容,極大促進了信息的分享,傳播和層次使用。例如在微博中,“書畫新浪潮”這個話題就擁有30多億瀏覽量和80多萬的討論量,相應資訊曝光率是很高的。

三、新媒體引導下的國畫審美方向

(一)新媒體下的審美趨勢

新媒體基于傳播的即時性、快消性、碎片化等特點,在傳播方式上存在信息多樣化、無差別化、大眾化,很多受眾(觀賞者)在選擇藝術資料時若是審美觀念達不到一定程度,很容易迷失在廣闊的信息洋流之中。前面描述過微博快節奏的資訊更新,很多藝術類微博為了保持相應的曝光率,在發布完經典作品和值得觀賞的作品之后,往往會發布一些藝術價值不太高的作品以維持更新速度。在傳播上作品參差不齊,需要受眾自己進行辨別。這就需要培養一定的審美能力,否則會很容易在國畫藝術的觀賞上誤入歧途,失去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正確的審美導向。

在審美關系上,新的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國畫藝術傳播時單方面的美學輸出,增加了日常生活的審美美學,大大豐富了國畫藝術的精神內涵和整體形態,讓國畫這種傳統藝術更加便于接受。同時在這種約束力小的傳播環境下,國畫教學變得更加靈活,藝術家和受眾會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便捷的平臺中以更深層次的交流方式得到審美價值和觀念的升華。

然而爆炸式的信息量和元素碎片化的呈現導致當前非目標人群在網絡上接觸國畫藝術時,觀感變得概念化,大量的信息導入使得人們不會細細地分析和消化這些藝術信息,反而會更加注意到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如,一個畫面中只要有水墨元素或者一些傳統藝術元素,無論是不是國畫,受眾都會將其自動歸類成國畫藝術,即便這張畫的藝術呈現形式是水彩、油畫,亦或是Photoshop的筆刷組成的畫面。這些作品其實都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畫作品,但網絡中將這些“類國畫”式的作品統稱為“國風”。在分類上簡單粗暴,在審美觀念上符號化,大部分人對國畫藝術的審美只能說做到了單項要素的提取,而不是深層次的欣賞。

(二)國畫藝術審美方向和傳播引導

國畫是很傳統的藝術形式,審美上以古典藝術審美為基礎,比較注重畫面構成和情緒表達,重“意”而不重“形”。在技法和表現上,國畫主要以寫意和工筆為主,寫意更注重皴擦點染的筆墨運用,工筆則在物象表現上更為具象,構圖以散點透視為主,物象的布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在畫面上創造一種意蘊悠長的空間感覺。

1.氣韻生動

謝赫六法中第一法就是“氣韻生動”,中國畫審美喜以簡單的物象來喻人、喻情,使觀者得到感情上的共鳴,這種共鳴不是單純地靠畫面中色彩、構圖、尺幅所產生的眼球上的沖擊感,還要靠觀者的思考和文化底蘊的積累來做畫面外的延伸。一個物象不僅僅呈現了它本來的樣子,還可以衍生出無限意趣,這跟中國藝術的哲學性和禪意分不開關系?;诖?,以微博為例,在發布新內容時可做成單篇圖文配套的形式,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布一些延伸知識、歷史文學、畫論解讀等等,以便于觀者更好地對發布內容進行解讀,同時也可以減少因無材料可發而導致博主選擇品質不太好的國畫作品來維持流量的現象。

2.形神兼備

國畫藝術審美的本質是 “以形寫神”,就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寥寥數筆,洛神之神韻躍然紙上,臉部的塑造沒有過多暈染,面部結構也不甚明顯,但遠山般的眉眼將洛神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神與形的高度結合。神韻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國畫作品中形也是需要很準確的。國畫中的形,落在畫面上為筆墨章法,一筆一畫都有相應的意義和筆墨出處。非專業的受眾對于筆墨章法是很不敏感的,基于此,以微信小程序為例,可以將一幅作品中的構圖程式、筆墨語言以3D建模的方式,立體、具象地展現出來,再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投放,既新穎,又很直觀。

3.國畫語言

畫藝術有一套自己的繪畫語言,就如《芥子園畫譜》中將國畫按照科目類別分為梅蘭竹菊、樹石翎毛等,每一冊都詳細地描繪了在國畫中具體的物象要按照什么樣的章法來完成,這是屬于古人的一套完整的國畫語言。每位國畫藝術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國畫語言。在新媒體的傳播下,基于時效化、碎片化的現實,國畫藝術大部分時候會以元素的方式呈現,那么我們可以稱傳統的國畫元素提取為傳播平臺中的國畫語言,如此將新媒體傳播下國畫審美的范圍擴大化,創造更容易讓非受眾體所接受的一種方式。如,2018年12月,故宮推出的故宮彩妝系列,月銷量在4萬件左右,這個系列以國畫中的祥云和仙鶴為主要元素來進行包裝設計和微博推廣,產生了驚人的效果?;诖宋覀兡馨l現,國畫元素比傳統國畫更容易讓人們接受,對于傳播而言,傳統國畫元素化的提取是時代審美的需求。

四、結語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對于國畫藝術而言有利也有弊,在大流量、大范圍的傳播下,對于因文化沖擊導致審美缺失的部分,要以新技術新手段來填滿。在意識文化越來越重要的今天,人們對于審美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只有對國畫藝術審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國畫藝術才能在爆炸式的信息沖擊下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張冀.關于國畫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

[2]董效康.中國繪畫藝術的傳播功能屬性[J].藝海,2011(4).

[3]張艷.傳播學視角下即時性營銷模式與戰略實現:以微信營銷為例[J].中國出版,2014(8).

[4]馮民生.中西傳統繪畫空間表現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國畫新媒體
國畫《鰷魚》
國畫《鲿》
《難忘歲月》(國畫)
《幽深》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國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