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洛衛夫人》中生態女性主義建構研究

2019-11-26 10:52
文學教育 2019年34期
關鍵詞:伍爾夫女性主義現實

王 麗

一.生態女性主義

20世紀末,生態女性主義在西方得到了迅速發展,這與整體反思西方文化及西方現代性的趨勢密切相關。相對于“人類中心主義”的等級二元論重科技、輕自然,輕女性和輕他裔的文化現象,生態女性主義則關注多元性、差異性,反對權威性。生態女性主義與文學相結合,使得文學具備了生態化特征:人的自然性與感性、社會性與理性的關系得到了調整;“自然性”、“靈性”得以回歸。

“生態女性主義”從性別的角度出發,用于批評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自然與女性二者的聯系是整個批評流派的核心問題.它將矛頭指向反抗以男性為主導的主流人類觀和人類文化觀。

筆者認為,小說《達洛衛夫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從其個性、精神活動到兩性關系觀,無不體現了伍爾夫構建生態女性主義的傾向。

二.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及其小說《達洛衛夫人》

作為20世紀英國重要的現代主義作家,伍爾夫是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哆_洛衛夫人》是其代表作之一。關于這部小說,伍爾夫在日記里說:“研究精神失常和自殺,并同時通過健康人和精神失常人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薄拔乙憩F生和死,精神正常和精神失常,我要批評這個社會制度并表現它如何起作用?!惫P者認為,作為現代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伍爾夫運用意識流寫作技巧,成功地描述了人物的思想活動、完成了豐富的個性表達,為生態女性主義思想的解讀提供了可能。

《達洛衛夫人》塑造了達洛衛夫人和賽普蒂默斯兩個主要人物,分別代表生和死;精神正常者和精神失常者。筆者認為,通過運用意識流寫作技巧,小說解構了生和死、正常與瘋癲表現為現實或戲劇式沖突的意義。小說中生存與死亡、理智與瘋癲被賦予了具體形象和意義,兩個主人公擁有不同的生活,互不關聯、獨立存在。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現實之外的兩個共存的平行世界。這種曲折的表達滋生超出現實的“多樣性”,更是啟發讀者要超越概念上的對立、認知“共存性”、關注“互融性”。這使得小說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得以實現。

三.《達洛衛夫人》中人物個性的生態女性主義分析

1.人物思緒變化和內心感受是女性主義的直接表達

達洛衛夫人去買花,身處鬧市,聽到大本鐘鐘聲的音波漸次消逝,聽到喧囂聲、樂聲和尖嘯聲,看到各式人等。沿途的所見所聞伴隨著主人公思緒的轉變,沒有完全寫實的環境描寫,也沒有借景抒情的成分。思緒變化傳達了變化多端、不確定的信息。而讀者通過主人公感官意識層面的表達,還原出了街道的樣子。主人公沒有情緒的表達,其感受不完全與現實環境對等,直到發出“生活才是全部”的感慨——貌似突兀,卻給讀者留出想象生活的多種可能性的空間。

2.表達完整豐富的內心感受,注重個體意識的連貫性、自由度和完整性;追求精神共鳴的同時回避精神探索,揭示女性精神世界與現實的關系。是生態女性主義在現實層面的充分有力的表達。

穿梭于街道,達洛衛夫人腦海閃現一幅意趣盎然的畫面:娛樂場的草坪與場地上會出現馳騁的賽馬,足尖剛碰著地便縱身跳躍;還有飛奔的小伙子,以及身穿透明紗衫、嬉笑的姑娘們,她們盡管通宵跳舞。還不忘戲謔一番:那些擁有遺產的謹慎的老寡婦也乘著汽車,飛快地去干神秘的差事。這段描寫,思緒如行云流水般恣意想象、張力十足。如同啟動了現實世界的一個機關,主體意識跟著充盈活躍起來。

通過這兩段的實寫、虛寫,可以了解意識流小說表現手法的特殊性。它并不是回避現實,一頭扎進意識世界或虛無中。它企圖通過把意識中的某些因素投射到現實中,使得現實不再有唯一客觀的描述,凸顯了個體對現實的主觀反映,在讀者心中構建了現實與主人公內心活動。不受客觀世界左右的意識,絕非主觀恣意,反而精巧地體現了個體的“自洽”。而參照宏觀現實、著重生活層面,追求心靈充盈正體現了生態女性主義的內涵。

再看主人公的精神層面。生活是滋養精神的來源,有感而發取代理性推斷。當達洛衛夫人為晚會的到來縫補被踩壞的裙子時,“整個身心有一種恬靜之感,使她覺得安詳、滿足”。作為議員夫人,縫縫補補該是仆人的事,達洛衛夫人也能樂此不疲?!罢缦娜盏牟ɡ藚R合,失卻平衡,四處流散;匯合,流散”。達洛衛夫人意識到這樣的勞作能讓自己安定下來。一旦內心篤定,便無所懷疑,荒誕感消失了,似乎一切都遵循其規律,人成了淡定的觀察者,不會被束縛了手腳,也不會限制了想象。此刻,她強烈地感受到整個世界似乎越來越深沉地說“如此而已”。直到躺在海邊沙灘陽光下的人內心也說;如此而已。再也不要害怕,心靈在說。生活給了達洛衛夫人內心的安定。反過來,她不僅肯定生活本身,她也充分意識到并肯定自身的內部力量與精神自覺。她的精神世界借由生活的網而張開所有的觸角,超越時空,與更多的人達成精神的共鳴,與世界、天地共存。這也是生態女性主義倡導的“獨立、和諧”內涵的體現。

另外,達洛衛夫人精神上的自洽不是因為身份、分工這些在現實層面的差異。而是基于認知:生活之所以是重要的,因為人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勞作、內心、精神都是基于生活的邏輯而存在的。生活是人的肉體、精神和內心真正交匯融通的場所。這里的生活囊括了買花、聚會、婚姻生活、與孩子相處等所有的場景。以生活為中心,構建起了獨立的精神世界和自由豐富的內心世界,是生態女性主義接近自然、遠離異化的表達。

3.達洛衛夫人的兩性關系觀

病后初愈的達洛衛夫人去買花,走在大街上思緒連篇。忽然意識到近來“她這個身軀以及它的功能似乎不復存在——絲毫不存在。她有一種極為荒誕的感覺,感到自己能隱身,不被人看見,不為人所知;現在再也沒有婚姻,也不再生兒育女……”。雖然這種感覺是荒誕的,卻難以避免。達洛衛夫人在此表達了自己與婚姻的關系更多的是單向的共生,婚姻是現實的一部分,并不能給她額外的身份認同或精神認同,一旦意識層面脫離了婚姻關系,便如同個體在現實中消亡一樣虛無。這樣的想法雖然傻氣,但要求人在兩性關系中杜絕類似的想法,如同要求人在現實生活中能時刻保持理性一樣困難。這使得她在婚姻中以自覺者的形象出現,而非婚姻的附屬品。反觀才能共存,反省不是批判,卻是生態女性主義提倡的“多元化”開端。

另外,結婚后達洛衛夫人這樣總結她和初戀對象彼得的關系:經歷人事滄桑后變得互相依賴、共同生存。兩性關系的重點在于獲得成長和認同,而非破壞。相比較女權主義強調兩性對抗,生態女性主義更強調妥協、認知的改變和融入。

四.結論

總的說來,達洛衛夫人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即便擁有與男權社會相抗衡的精神意識和剖析真實自我的坦然與勇氣,也無法在現實層面,為處于父權制社會中無法擁有特權的階層做出改變。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伍爾夫在小說《達洛衛夫人》中以微妙的表達,將生態女性主義的思想碎片散落分布在不同的場景和思緒表達中。伍爾夫是20世紀現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挖掘其作品的生態女性主義因素是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也再一次得到關注和全面的解讀。

然而,不得不說,伍爾夫筆下的達洛衛夫人,無論是精神生活、日常生活,還是內心的自我剖析與批評,都因為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得以深刻展現。但是,伍爾夫在處理人物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冷靜與理智,不足以展現和概括人類所有的積極情感與思想。直線型、內求型的思維方式不能完成個人全部的世界的精神探索與自我認知。伍爾夫是讓人物關系處于“平衡”的理性狀態,避免沖突;雖然有思考,鮮有互動;充滿頓悟,力量不足。這也是在研究生態女性主義時需要充分考慮的一個方面。

猜你喜歡
伍爾夫女性主義現實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漫畫:現實背后(下)
阿特伍德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身體批判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多維需求中的女性主義敘事策略:《一小時的故事》再解讀
與伍爾夫相遇
女性主義視閾下小說《紅字》多維解讀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當黑客技術照進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