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期中國文藝評論觀

2019-12-02 07:27馮麗
名匯FAMOUS 2019年2期
關鍵詞:新時期

馮麗

關鍵詞:新時期;中國文藝;文藝評論

一、當代中國文藝評論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我國文藝事業進入迅猛發展期,產生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文藝的春天來臨。然而,在全球化,市場化,網絡數字化和娛樂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文藝創作和評論工作出現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市場經濟全球化,商業化觀念無孔不入,深深地滲透到文學藝術各領域,以至于衡量文藝的標準都發生了偏離,藝術精神正在走下神壇,功利主義與經濟利益成為重要的尺度。用發行量衡量文藝作品的好壞,用票房評判文藝創作與表演的優劣,用名氣與獎項評價藝術家的高下,使得文藝界似乎成了名利場。文藝屈從于市場,重金錢輕藝術,許多文藝評論工作者也淪為金錢的奴隸,為稻粱謀,紅包評論和職稱評論泛濫。

在西方后現代主義的沖擊下,對所謂的新理論武器,一些文藝評論工作者缺乏甄別,拿來就用,模仿多創新少,改裝舶來品,評論無新意。甚至是前后所使用的評論方法和理論自相矛盾。盲目膜拜西方各種理論,以所謂的新武器引人眼球,嘩眾取寵多于創新。一會兒追逐解構主義,一會兒又狂戀存在主義,一會兒又迷上解釋學……城頭變幻理論旗,心中卻無金剛鉆。

面對所謂的文藝界“權威”,不辨真假,不敢公正評價,往往是屈服,折腰,甚至是拜倒于地。喪失了一個文藝評論工作應有的底線和原則,知識屈從于權力,良知屈從于人情,評論嚴重失語而又極為媚俗。文藝評論淪為諂媚、邀功與攀附的工具。虛假評論與溢美之詞滔滔不絕,缺乏應有的良知,更無令人肅然起敬的操守。

隨著日常生活的審美變化,不但沒有提升大眾的審美趣味,反倒在網絡電視電影的助推下,進入了大眾娛樂化時代,大眾沉迷于娛樂之中而不辨藝術高低。把低俗當通俗,不雅行為被吹捧;將欲望當希望,沉淪于低級趣味的東西之中,而自以為樂。以感官娛樂代替精神享受,感官刺激成為追求的目標。大眾文化日趨庸俗化與欲望化。網絡數字等科技無疑加速了現代人的單向性發展,原本能夠提升人精神的文藝作品,而今卻走向了反面,不斷在機械化、扁平化、欲望化的審美活動中異化著人。

文藝評論無核心價值取向,滑入相對主義的泥潭,否定真善美的終極關懷。很多文藝評論者自身就沒有堅定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也沒有終極關懷,是非不分,高下不明,以乖戾惡搞為創新,偏離主旋律,引導意識弱。因而文藝作品與評論有“高原”卻沒有“高峰”,傳世之作罕見。

文藝評論工作諸多問題的根源在于文藝評論者沒有一種明確的指導原則,沒有堅定的文藝評論之志和德,而當前文藝評論工作要沖出重重困境,就必須學會運用“馬魂、中體、西用”的新型武器。概而言之,其關鍵就在于踐行“馬魂、中體、西用”的文藝評論之道。

二、“馬魂、中體、西用”說的內涵及其關系

“馬魂、中體、西用”說是方克立教授探尋中國社會與文化發展道路時所提出的方略。其基本表述為“馬學為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社會與文化發展的中心,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生命主體、運作主體、創造主體和接受主體,而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則要為當代中國所用。這一學說,超越以往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或“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二元之爭,以“魂、體、用”三元模式取代“體、用”二元模式,并創造性地闡釋魂、體、用三個范疇的內涵及其關系。

“馬學為魂”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堅持中國新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信仰不變,國體不變,道路不變,旗幟不變,這是社會主義道路的根基。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中學為體”是指“以有著數千年歷史積淀的自強不息、變化日新、厚德載物、有容乃大的中國文化作為運作主體、生命主體、創造主體和接受主體,堅持民族文化主體性原則”。不論形勢如何復雜,生生不息的中國人民是國家民族的主體,即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擁有自己的傳統、習俗與歷史。這是學習、創造與借鑒的前提?!爸袑W為體之‘體,不是‘道體器用之‘體,而是‘器體道用之體,不是作為精神指導原則之‘體,而是作為文化發展載體之‘體,講的是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同時也意味著,自主性,即擁有充分主觀能動性,能夠自覺鑒別自身的長短優劣,批判地繼承與發展優良中國傳統文藝美學精神,以便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西學為用”是指“以西方文化和其他民族中一切對主體文化有學習、借鑒價值的東西為‘他山之石,為我所用,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由于歷史、政治與現實的復雜性,“西學為用”的內涵有所變化,擴展為兩個向度。一個向度是針對作為指導性原則的馬克思主義,另一向度是針對接受主體中華民族及其文化。對于前者而言,它是“‘應事之方術,即原則的具體應用;對于后者而言,它是為我所用的‘他山之石”。它既有“道體器用”之“用”又兼有“器體道用”之“用”這兩種意義。

在當代中國語境中,針對具體的知識門類,我們所言的“西學為體”側重于從“器體道用”的角度,探究如何以他山之石來攻玉。在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前提下,廣泛地學習和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的外來文化與精神,吸收他者之長,融化于自我之內,兼容并蓄,綜合多方文化資源,創造新的精神形態,呈現出獨具魅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作為“魂”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的根本道路,也是根本的信仰?!爸袑W”是主體,是一切活動的運作者、接受者和創造者?!拔鲗W”是可資借鑒的資源。在文藝評論工作之中,有機融匯三者,形成文藝評論工作者自己的理論武器。

三、“馬魂、中體、西用”是當代中國文藝評論的原則

可以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這一觀點是在當代中國的理論創新,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指導意義,并能夠踐行于文藝評論工作之中。那么在當前我國文藝評論工作之中,文藝評論者更要自覺地運用好“馬魂、中體、西用”的理論武器。

首先,文藝評論者應以“馬學為魂”,要確立正確的文化道路和信念,堅定不移地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己,打造銳利的批判武器。如果文藝評論者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則無定力、是非難辨、東西不分、搖擺不定,使得文藝創作方向不明,使得人民的藝術審美迷失于繁雜的流派與作品之中。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為指導,信奉社會主義道路,樹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不會崇洋媚外,跟風跟派趕時髦;結合國際國內實情、時代精神、文藝精神與人民需求,批判地對待各種文藝新生物,找對文藝工作長足發展的大道,助推文藝作品的“高峰”誕生,并產生文藝評論的傳奇作品。

其次,文藝評論者應以“中學為體”,自覺確立生命主體、運作主體、接受主體和創造主體,以中國精神自立,建立文化自信,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中華民族形成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先憂后樂、仁者愛人、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許多優良的文化傳統。不僅有精致的宇宙論,還有系統的社會演化論,更有次第嚴密的修身養性工夫論。文藝評論者,不但能夠吸取先賢思想的精髓,充實自身的理論基礎,還能夠以圣賢為楷模,完善自身的人格。敢于擔當,重建文化強國,自覺地吸收優秀傳統文化,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綜合創新,成為具有創造性的文藝工作者。

這不僅能夠扎下文藝評論工作的根,有根則枝繁葉茂,文藝評論方成有源之水,還能培育出優良的品德,以免落于流俗,為紅包、人情和職稱而進行文藝評論,也不會附庸風雅、失語、言不由衷和媚俗。而甘愿“做一塊磨刀石”(賀斯),砥礪他人,成就他人,使文藝創作者創造出不朽的作品,“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最后,文藝評論者應以“西學為用”,廣采博取他者優良的文化與經驗,融會貫通,化為自己的精神元素。漫長的人類史,有著難以數計的民族與文化傳統,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希臘的科學實證精神與哲學思辨精神、希伯來的宗教信仰精神、印度佛教的慈悲喜舍精神都能夠為我國文藝工作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文藝評論者應當成為一個獨立而理性的接受主體,博采眾家之長,內化為自己的批判武器,成一家之言。與時俱進,及時了解世界各國的文藝工作動態與前沿情況,虛心學習和借鑒他者之長,推進國際文藝評論的對話與交流,成為文藝的引領者。

四、結語

自方克立教授于2006年提出“馬魂、中體、西用”說,至今雖不到十年,但是卻已經廣為人知,它不再僅僅是一條“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道路”與“文化旗幟”,還是“一種新的乃至主導性的學術范式”。而且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不但充滿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精神,還隱含著“馬魂、中體、西用”這樣一種處理中、西、馬三者關系的態度。習總書記的系列講話與重大舉措,就是對“‘馬魂、中體、西用最好的詮釋”。

對于文藝評論工作而言,則更應走在時代的前列“評論家的表總要比別人的快五分鐘”,(圣伯夫)迅速洞察理論前沿,把握先進的理論,以馬學為魂,堅定文藝評論之志;以中學為體,培育高尚的文藝評論之德;以西學為體,提升文藝評論之才;以人民為本,“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充實文藝評論之心;進而在生活實踐中,提高文藝評論之識。只有這樣才能練就一雙高超的文藝評論“火眼真睛”,通曉是非、明辨真偽、善辯優劣,才能“預料奇跡”(亨尼克)并催生偉大的文藝作品,引導人民過上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

猜你喜歡
新時期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新時期高職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討
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新時期國產武俠傳記片的發展之惑
1980—1983年電影中的審美體驗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思路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