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多排螺旋CT與MR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2019-12-06 12:57黃貴生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胰腺癌胰腺螺旋

黃貴生

(揭陽市慈云醫院,廣東揭陽 522031)

在臨床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胰腺癌較為常見,且由于近幾年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轉變,胰腺癌發病率呈現為逐年增長的趨勢。該病癥一旦發生,則患者早期表現缺乏特異性,因而多數患者不易察覺,而一經臨床確診,則以發展至中晚期,此時患者難以達到良好預后,且病死率極高。對于患者而言,其預后效果與早期診斷具有密切關系,因此臨床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則在于如何早期確診胰腺癌。當前對于胰腺癌,臨床診斷方式包括MR和CT等影像學方法[1]。因此本文即對多排螺旋CT和MR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做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0例,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資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50歲-74歲,平均為(64.5±3.7)歲;病程0.8個月-4.2個月,平均病程為(2.2±0.4)個月。

入組標準[2]:均經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確診,均知曉本次實驗,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存在藥物過敏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診斷。(1)MR:儀器為飛利浦1.5 T超導MR掃描儀,指導患者掃描前常規禁食6 h-8 h,采用脂肪抑制T1WI序列掃描增強前、后的胰腺延遲期、靜脈期、動脈期(注藥后25 s-30 s)進行掃描;(2)CT:儀器為飛利浦64排128層CT掃描儀,逐步平掃患者整個胰腺部位,以肝門到胰腺鉤突下段為掃描區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方法診斷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診斷準確上,MR為92.5%(37/40),CT為87.5%(35/40),二者無顯著差異(P>0.05)。在病灶不同時期顯示值上,MR與CY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式對病灶不同時期顯示值對比(Mean±SD)

3 討論

在臨床上,胰腺癌具有十分復雜的發病原因,且患者短期內病情會快速發展,并會達到較高的惡性程度。在發病初期,胰腺癌患者缺乏特異性、典型臨床癥狀,因而患者確診率低,所以預后往往不理想。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其僅能達到2%-3%左右的5年存活率[3]。臨床在診斷胰腺癌患者的過程中,病理切片檢查是“金標準”,由于發病早期多數患者感覺不明顯,因而極易耽誤疾病治療。隨著近些年影像學檢查技術以及醫學科技的逐漸進步,臨床診斷胰腺癌的方法不斷增多,常見的包括血液生化免疫檢查、穿刺病理學檢查、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MR、CT、超聲檢查等。其中多排螺旋CT檢查的優勢在于停留時間段,每一期掃描僅需8 s,因而診斷速度快,且可講檢查時間大大縮短。而采用MR檢查此類患者時,其以不產生射線損傷為最大優勢,主要利用組織之間氫原子存在方式以及含量獲得影像學結果,且具有更高的造影安全性[4]。

本研究中,在診斷準確上,MR為92.5%,CT為87.5%,二者無顯著差異(P>0.05)。在病灶不同時期顯示值上,MR與CY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可見,MR診斷胰腺癌具有更重要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和MR診斷胰腺癌的準確性均較高,但后者在顯示病灶不同時期上效果更佳。

猜你喜歡
胰腺癌胰腺螺旋
胰腺癌治療為什么這么難
《中華胰腺病雜志》稿約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旋風“螺旋丸”
18F-FDG PET/CT顯像對胰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達的意義
奇妙的螺旋
256層螺旋CT在肺撕裂傷診斷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護理晚期胰腺癌46例
真核翻譯起始因子5A2在胰腺癌中的表達及與預后的相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