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哲學審視

2019-12-16 07:03喻聰舟劉錦諾
唐都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懷特海哲學文明

喻聰舟,劉錦諾

(哈爾濱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25)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倡議,是新時期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攜手并進的新理念。我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過程哲學是哲學家懷特海在對近代哲學批判的基礎上,對宇宙觀、文明觀的探索。美國建設性后現代思想家小約翰·科布稱懷特海為建設新后現代思想的奠基者[1],過程哲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今時代精神。從過程哲學的角度看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既能在“形而上”思考“一帶一路”倡議的合理性,也能夠豐富和加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

一、國家間的差異乃“天賜之?!?/h2>

從哲學的觀點看,承認并尊重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國家間交往的基礎。對作為“一”的統一性的尋求,是西方思想的傳統。自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時期開始,思想家們就從未停止過對世界統一本質的尋求,從古希臘哲學家將“水”“火”“數”“四根”“原子”“理念”作為世界的根本,到近代哲學將“精神”“物質”作為世界的本源,其根本旨趣都是對世界本源的統一性尋求。西方的這種追求萬物統一性的傳統,也同樣反映在西方的科學發展中,正是受這種思想影響,牛頓試圖用三個定律解釋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也正因此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堅持“上帝是不擲骰子的”反對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解釋,終生致力于尋求四種相互作用力的統一。這種追求統一性觀念反映在文明觀上,導致一些西方國家強調國家發展模式整齊劃一,將資本主義的歷史視為代表文明巔峰的“歷史的終結”,突出代表西方價值觀的普世價值,實則倡導“西方文明中心論”,否認、蔑視其他國家的文化,將文化之間的差異視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障礙。

從存在論的角度看,懷特海過程哲學不否認作為統一性的“一”的重要性,但更加推崇作為差異性的“多”,視宇宙的演化為“一”與“多”之間相互演化生成的動態過程,將“一”與“多”共同作為哲學體系“預設前提的普遍原理”[2]25的“終極性范疇”。宇宙發展、演化“終極的形而上學原理就是從分離狀態向聯合狀態進展,創造出一種新的、有別于呈分離狀態的各種既定存在的存在?!盵2]36世間萬物以“分離多樣性”的狀態存在,通過聯合共生創生具有統一性的“一”,并通過創生的“一”帶來更加豐富的多。在宇宙生生不息的創造中,體現差異性的“多”,是萬物存在的基本樣態。

懷特海的存在影響了他的文明觀,在他看來,國家之間的差異不僅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障礙,還會為文明的發展提供動力?!傲曀撞煌钠渌麌也⒉皇菙橙?。它們是天賜之福。人類需要鄰人們具有足夠的相似處以便相互理解,具有足夠的相異處以便引起注意,具有足夠的偉大處以便引起羨慕?!盵3]228過程哲學把國家之間的差異視為“天賜之?!?,就在于國家間的差異能夠引起國家間的“對比”。過程哲學非常重視“對比”,將它視為每一種存在都是其特例的八個“存在性范疇”之一。正是通過國家間差異的對比,使各國“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相互學習和借鑒?!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都有其燦爛的文明,承認并尊重這些國家的文明歷史,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去欣賞、了解這些文明,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和歸宿所在。

二、現代文明間交往方式應當實現“從征服到說服”的轉變

過程哲學提倡以說服、溝通的方式實現國家之間的交往,以代替你死我活的國家間的征服和戰爭。懷特海通過對文明歷史的考察,認為“整個觀念的歷史主要由兩種因素組成”——“力”與“理想”,前者以“征服”為主要演進方式,后者則以“說服”為主要演進方式,“無論是人際交往,或社會群體之間的交往,都要在征服與說服之間作一選擇”[4]92。

“征服”主要是對“力”的理念的表現,它“以一種普遍相互協調的面貌出現時,希臘哲學家們便傾向于稱它們為“強制力”;當其表現為—團雜亂無章的偶發事件時,則易于被稱之為“暴力”[4]10?!罢鞣崩砟钤诮鷷r期對西方文明的政治、科學、經濟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政治學領域,霍布斯的《利維坦》提出,人與人在自然狀態下不可避免地處于戰爭狀態。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悲觀地預見,若聽任地球人口呈幾何級數式的增長,戰爭、饑荒、緊缺狀態的出現將不可避免,直至“較強的人口增殖力,為貧困和罪惡所抑制”[5]?;舨妓?、馬爾薩斯的這種觀點反映的正是西方近代政治學對“征服”觀念的推崇,對西方近代政治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與經典牛頓力學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也對征服觀念的盛行起到了推動作用。恩格斯認為“達爾文的全部生存斗爭學說,不過是把霍布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的學說和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競爭學說以及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從社會搬到生物界而已”[6]?!拔锔偺鞊?,適者生存”的進化理念,強調了在物種之間“征服”導致的優勝劣汰對物種進化的重要性。而牛頓力學的發展,通過三條簡練的定律可以概括、表達宇宙萬物的運動規律,推動了近代機械工業的發展,人類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在經濟學領域,亞當·斯密意識到“只有在完全競爭成立時,市場機制的優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7],經濟的發展應當在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引領下,由個體自發的競爭來實現。

懷特海認為,上述都是西方文明推崇“征服”理念的表現,按照這種觀點,文明之間的主要交往方式便是競爭,“無論往什么地方望去,每一件事物的上面無一不寫有‘競爭’一詞?!盵4]38這種推崇“征服”的文明觀,給西方文明帶來物質繁盛、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在人與自然方面,對競爭的推崇,導致人對自然的不斷占有、開發甚至掠奪,導致近代以來嚴重的生態危機。在文明與文明方面,對競爭的推崇,造成文明之間的沖突不斷,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不斷的區域沖突。同樣,“新殖民主義”“中國威脅論”等不和諧的聲音甚囂塵上,就在于以推崇競爭的傳統思維方式來看待中國的崛起。

懷特??吹搅诉@種推崇競爭的文明的危機,并且看到現代世界對上述文明觀的反思,“理智的世界已經在思考以自由競爭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已經在思考馬爾薩斯的人口吞食有限世界資源的鐵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無情動物學法則”[4]34。并且認為“那種窮則圖變的社會學理論實則是一大錯?!傮w而言,這類爭斗都是對文明的摧折,會造成什么結果,實難逆料?!盵4]85對此他反問:“我們必須承認有斗爭。但問題是:誰將被消滅?!盵3]226正如荷爾德林的詩所言:“危機存在之處,拯救也在生長”。懷特海認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商業的發展,雖然導致對反映“征服”理念的個人主義和自由競爭的推崇,但也為另外一種文明演進方式——“說服”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懷特海認為,“在其最廣泛的意義上,人類的商業涉及到以相互說服的方式所進行的各種交換”[4]79,它能夠“使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職業的各色人等會聚在一起,以平等說服為基礎進行交易”[4]94,商業的盛行也就在客觀上使“以平等說服為基礎”的文明演進方式得到推廣。

文明間的“零和競爭”總會有輸家產生,而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成為“被消滅”的輸家。歷史的經驗表明,很難有任何文明能夠做到永久的常勝不衰,都有成為輸家的可能,避免被消滅的損失,轉變推崇競爭的思維方式才是關鍵。因此,懷特海提出,文明演進的方式應當是以“說服”替代“征服”,“世界——即具有文明制度的世界——的創立,是說服對征服的勝利?!盵4]31按照過程哲學的觀點,“說服”的文明演進方式有三大動力:夫妻以及親子之愛、樂于交流的觀念活動、商業活動[4]95。為國家間的交往提供了新的思路。從過程哲學的思路出發,以說服為方式的文明間的交往,首先要揚棄西方近代強調競爭、優勝劣汰的人性觀,應以我國儒家所提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方式,使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包容為基礎的“善端”推而廣之。其次,文明之間的廣泛溝通以增進互相之間的了解,也是任何一種文明發展本性的要求。國家間交流的目的并非僅僅以征服為目的,也是為了滿足相互理解的“求知欲”。在承認并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差異的基礎之上,強調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對他者開放”,加強文明之間的溝通、理解。再次,商業的發展是“說服”的文明演進方式得以發展的重要契機,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將以商業往來、貿易互通為突破口,引領其他方面的互相溝通、互相理解,實現所有文明、國家的共榮。懷特海對文明演進方式的洞察深刻地說明了武力征服并非文明發展的唯一方式,對說服的提倡與“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絲路精神是對強調競爭的文明觀的超越,是在新時代的國情、世情下對文明發展方式的深刻把握。

三、冒險情懷是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

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具有勇于超越、不斷創新的冒險情懷,將冒險精神作為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懷特海甚至將自己討論文明發展的專著命名為《觀念的冒險》:“要提高和保持文明,冒險是很重要的”[4]31。在懷特??磥?,一個文明要想長期保持繁盛必須具有冒險精神,“未來的作用就在于有危險,而科學的好處就在于能使未來具有危險”[3]228,將危險視為未來以及科學的最大價值。

懷特海對冒險精神的推崇,有其本體論根源。懷特海的哲學體系又被稱為過程哲學。西方哲學的傳統是以靜態的實體式思維考慮。古希臘哲學從泰勒斯將水視為萬物的本質,巴門尼德對“有”的關注,柏拉圖開啟了對現實世界本質的思考,直到亞里士多德對“是”的追問,莫不如是。西方近代哲學笛卡爾對“物質”與“精神”的兩分,萊布尼茲的“單子”直至康德的“物自體”與“現象”,莫不將世界的本源視為孤立、靜止的實體性存在物。這種孤立靜止的形而上學思維,受到后來哲學家的批判。黑格爾作為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與現代哲學的開端,將辯證法引入其哲學體系,認為事物的發展要“從對立面的統一中去把握對立面,或者說,在否定中去把握肯定的東西”[8],經歷“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過程。但黑格爾哲學依然保留了“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9]的實體觀念,作為事物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的主體依然是孤立、靜止的實體,因此是不徹底的過程觀點。

馬克思指出:“世界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10]馬克思敏銳地把握了哲學變化的趨勢,從關注實體向關注過程的轉向是西方哲學發展的必然,對過程作為本體的關注是現代哲學轉向的題中應有之義?,F代西方哲學的發展普遍反映了這一趨勢。存在主義哲學,將過程性視為人存在的本質,薩特提出人的“存在先于本質”[11]。海德格爾則認為此在(人)“所包含的存在向來就是他有待去是的那個存在”[12]。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先天規定的,而是通過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去生成。這種觀點與懷特海不謀而合。懷特海認為構成世間萬物的并非孤立靜止的實體,而是“方生方死”,生成即消亡的經驗之滴——現實存在(actual entity)?!啊F實存在’——亦稱現實發生——是構成世界的最終的實在事物。這些‘現實存在’背后再也找不到任何更為實在的事物了?!盵2]23過程哲學獨創之處在于消解了作為過程的主體的實在性,視相互聯系、具有過程性的經驗之滴——現實存在為世界的終極存在,現實存在生成的過程構成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是一個過程,過程就是各種現實存在的生成”[2]38。真正在本體論意義上,而不是像存在主義哲學家將過程性局限在此在、人的范圍內,徹底將過程作為構成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源是時時刻刻都在生成變化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現實諸存在不斷拓展邊界、不斷超越自己、更新自己的冒險過程。

按照這種哲學觀,文明若想保持長盛不衰,就要具備冒險意識。任何一種文明都不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要在興盛時看到可能的危險,在低谷時看到復興的希望?!睹献印じ孀酉隆吩疲骸叭雱t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一個國家若長期處于在內部沒有法家拂士的警醒、諫言,外部沒有敵國外患的威脅的狀態,長久下去國家就會衰落,所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應當時刻保持著居安思危的智慧,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時刻保持著警醒的憂患意識,以反思性的眼光審視取得的成績,這是最基本的冒險精神。

冒險精神更意味著不斷的開拓進取、推陳出新。過程哲學是高度重視創新的哲學,懷特海將創造性視為“多”和“一”之外的第三個終極性范疇,因為宇宙是現實存在不斷生成的過程,每次生成都將給世界帶來創新,從本體論的意義上講世界是不斷創造、不斷更新的冒險過程。同樣,一個文明的發展想實現“從征服到說服”的轉變,就不能固步自封,應當不斷地在現有的成就上拓寬自己的邊界、發現發展的新的可能。如前文所述,馬爾薩斯的觀點是推崇“征服”的代表性觀點,然而“千余年間,歐洲內部情況發展變化,使得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不再具有價值。三個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局面:一是商業的擴張;二是技術的發展;三是新大陸的發現?!盵4]95其共同特點就是不斷地創新。推崇競爭的理念如霍布斯的理論、馬爾薩斯學說、古典經濟學都是以人類所需求的資源是稀缺的為前提,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以狹隘的目光、僵化的理念去看資源,認為資源是固定的并隨著消耗不斷遞減。若是按照過程哲學以過程性、創造性的眼光去反思這一問題,其關鍵就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競爭,而是如何攜手開拓更寬廣的領域共生、共贏。因此,實現各文明、各國家之間的共同繁榮,應當以創造性的思維,不斷地發現新的合作領域、拓寬新的合作空間、創造新的合作成果,從這個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所強調的以“譜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讓沿線各國人民共享‘一帶一路’共建成果”的理念,無疑為超越單純從競爭的角度理解找到了正確的出路。

四、實現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文明發展的目標

過程哲學強調樹立遠大理想作為文明發展方向的指引,從而使“這種歷險不斷進步,永無止境。然而,這種歷險即使部分地取得成功,也具有重要意義”[2]11。從過程哲學視角看,“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目標,就是通過共同努力,使各國攜手并進、共同繁榮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過程哲學強調有機、聯系、整體的哲學思想,從根本上說就是將締造人與人、人與自然休戚與共、和諧相處的“命運共同體”為終極關懷。從存在論角度看,過程哲學認為構成世界根本的現實存在是相互內在聯系著的,“每一種關系都參與到事件的本質里,所以離開這種關系,事件甚至就不能成為其本身了?!盵3]139從本體論意義上講,現實存在是世界的最基本構成,所有現實存在的構成,都通過對其他現實存在的“攝入”來實現,所有現實存在也都通過參與其他現實存在的生成來實現自己的“客體不朽性”,從而實現這個宇宙的同呼吸、共命運。從價值觀角度看,過程哲學強調“任何事物都有為自身、為他者以及整體的價值”[13]。評判事物的價值并非只有“為我”的價值的單一維度,而是“為我”“為他者”和“為整體”的統一,“任何要素的價值都通過他者而得到彰顯、得到實現,任何要素都是與‘我’緊密相連的構成‘我’的重要因素,每一個要素境況的改善,都將導致‘我’的境況的改善”[14]。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價值的實現是追求“各美其美”時兼顧“美人之美”,最終指向“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過程。從倫理觀角度上講,過程哲學強調“普遍的善同個體利益之間的對立,只有當這種個體利益就是普遍的善,因而個體表現出輕度損失是為了在更大利益范圍內重新發現有更好的組合時,才能加以消除”[2]19。道德沖突的產生,主要在于“小我”與“大我”“自由”與“規范”之間的矛盾。個體為了“小我”的利益而犧牲“大我”的利益,為了一己之“自由”無視社會群體的“規范”,道德矛盾便產生了。在過程哲學看來,從本體論上將任何現實存在都是參與到整個宇宙的存在、發展、創生的過程之中的,與整個宇宙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文學家米蘭·昆德拉曾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闭恰叭祟惖乃伎肌钡恼J識過程,對自我意識的不斷加強,產生了將自我與他者、與宇宙相孤立的認識的“上帝就發笑”的結果,即認識論對本體論的曲解帶來的“人類中心論”與“個人主義”對“萬物齊一”論的壓迫,造成人類道德的困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懷特海強調“認識論的困難只有訴諸本體論才能加以解決”[2]242。真正的自由只有“使自己的性質無拘無束地符合最高級的洞見保持一致”[4]77才能實現。從存在論、價值觀、倫理觀角度視“將人和所有生命的福祉作為首要的考量對象”[15]的“命運共同體”為本體論意義上自在存在的宇宙的本然狀態和受認識論影響的自為建構的人類社會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薄耙粠б宦贰背h正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區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促進,以達到人類的共同福祉。

猜你喜歡
懷特海哲學文明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菱的哲學
小包哲學
一封“安慰信”
對不文明說“不”
美的教育背景——品懷特海的精神發展史
文明歌
漫畫
晾衣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