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敘事的哲學面向

2019-12-16 07:03馮慶旭
唐都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言說主體道德

馮慶旭

(寧夏大學 政法學院,銀川 750021)

人類生活世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法律等諸領域及其相互關系所構成的復雜社會系統及其運行機制。從微觀的角度觀之,則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各種事無巨細的交往活動以及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調節機制。必須承認,無論是在宏觀領域還是在微觀空間,道德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但同時道德又確實是無在而無不在的。毋庸置疑,沒有道德滲入其中的人類社會生活世界將會是無法想象的。誠如陳瑛先生所言:“正如各種各樣的菜離不開鹽,鹽要滲透到各種菜中去一樣,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離不開道德,道德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盵1]人類歷史的發展猶如一部厚重的書籍,人類社會的生活世界又如一軸道德的畫卷。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一部人類生活史就是一部道德敘事史,記敘著人類道德發展的歷程,并啟示著人類道德未來的方向。道德敘事通常作為一種文學敘事或道德教育的方式存在,以促進受眾或受教育者道德成長為目的,在文學及教育學研究領域日益受到重視。本文擬從哲學的視角對道德敘事這一概念及其豐富內涵進行深入探究。

一、道德敘事:界定與闡釋

所謂道德敘事,是指蘊含道德價值或具有道德價值解釋力的以言說和行動為主要表現形態的關于人的生命成長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敘事。

首先,道德敘事是事實與價值的合一。道德敘事之敘事不是為敘事而敘事,而是要通過敘事將所敘之事中的道德價值彰顯出來,或對所敘之事進行道德價值的解釋。也就是說,敘事只是形式和手段,道德才是內容和目的。換言之,道德是道德敘事的本質規定,而敘事則始終是為這一本質規定服務的。因此,應十分重視價值解釋在道德敘事中的地位和作用?!皟r值哲學思潮讓我們認識到,價值不但有別于事實,而且不能被描述,只能被解釋?!盵2]價值解釋與事實描述不同,道德敘事不是“道德事實”的描述,“道德事實”這一概念本身就是矛盾的?;蛘哒f,人類生活中是不存在“道德事實”的,因為既為事實,則必定是客觀無偏私的。而道德無疑是人的道德,亦是為人的道德,道德中所包含的價值取向是經過了人的解釋后運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去的。所以,即使存在這樣的“道德事實”,也是事實與價值合一后的“事實”,而不可能是所謂“純粹”的、“完全中立”的“事實”。就“事”論“事”,不少人將道德敘事中的“事”理解為“道德故事”。與“道德事實”不同,“道德故事”這一概念卻是可以成立的,是自洽的,因為凡故事必是經過敘事者的道德價值解釋的,或者說,故事中的“事”正是因其被道德價值解釋之故而被敘說和傳承下來的。

對于道德敘事而言,價值解釋確是不可或缺的。價值解釋與道德敘事自始至終相伴相隨,道德敘事的過程即是價值解釋的過程,同時亦是價值不斷被創造、被構造、被生成的過程。解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構造和生成的實踐活動,它存在于人的價值世界中。但這一價值世界與人所置身于其中的事實世界或物理世界并非截然二分,而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在道德敘事中合而為一。價值解釋不可能完全脫離事實主觀臆造,抽象源于具體。價值解釋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視為一種抽象,但對價值解釋的這一抽象過程來說,其“所抽之象”仍可被合理地理解為道德敘事中“所敘之事”,是對事實的“具象”所做的抽離和提煉。由此可見,所謂道德敘事,即是以“道德”來“敘”“事”,其中“道德”與“敘”結合在一起即為“價值解釋”,而“事”則為人類生活的“事實”。于是,道德敘事便成為以價值解釋事實,將事實與價值融為一體的一種敘事方式。

其次,道德敘事是言說與和行動的合一。毫無疑問,人是道德敘事的主體,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勝任道德敘事者的角色?!耙粋€卓有成效的道德敘事主體需具備兩個條件:歷史責任感、擁有德性和德行?!盵3]不難看出,這里對道德敘事主體提出了較高的道德要求。雖然從一般意義上來說,道德敘事之“敘”多被理解為一種“言說”,但就道德敘事主體而論,“敘”不僅僅是言說,更是行動。行動本身即可被理解為一種言說方式。事實上,每個人都在以行動言說著自己的道德故事。人是能言能行能思的道德存在者。行動的道德表現即德行,德性則是德行的內在根據。人有什么樣的德行表現,他便具有了相應的德性。一個卓有成效的道德敘事主體不僅應擁有德性和德行,而且要有歷史責任的擔當意識和胸懷。也就是說,于己,能夠獨善其身;于群,能夠兼善天下。群即人群之分的群,可以在等同于社會的意義上給予理解。而“卓有成效”則意味著道德敘事的現實影響力,包括對人和對社會兩個方面??梢?,道德敘事主體實際上就在扮演著道德榜樣的角色,他不僅要求自己擁有較高的德性和德行,而且還要以自己的言說和行動去影響他人和社會,使他人趨向于越來越高的德性和德行,使社會越來越趨向于公序良俗。

相對而言,行動更多地指向當下,而言說的范圍則顯然要大得多。言說的道德故事可以是當下的,也可以是過往的,還可以是對未來道德理想的虛擬言說。當下言說的道德故事與以行動于當下演繹的道德故事會出現交疊乃至合一。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任何道德故事都具有當下性。過往的道德故事之所以于當下有意義,是因為人類道德生活的同質性。雖然人類社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會表現出差異性,但某些根本的道德追求和要求卻歷久彌新,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其中就包括道德敘事主體的德性和德行及對其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的道德責任感。過往的道德故事只能以言說的方式得以傳承,而就道德或文化的傳承來說,這種言說本身就是行動著的道德敘事,或一種道德敘事的行動,因為這里面所包含著的正是擁有德性和德行的道德敘事主體的深沉的歷史責任感。

再次,道德敘事是“以人為本”的。這里的“人”不僅指道德敘事主體,也不僅指所敘之事中的道德主體,更主要是指道德敘事的傾聽者?!暗赖聰⑹虏⒎且环N獨立的敘事方式,它是就敘事的道德性質和倫理教化而言的,其旨趣不僅僅在于講述故事情節,而是通過展現故事情節告知人們做事的規則、做人的道理?!盵3]道德敘事中蘊含著做人的道理,而道德敘事的目的正是要通過所敘之事使傾聽者能夠從中體味、領悟這樣的道理,并將此融入自己的做人做事之中。只有這樣,道德敘事才能被不斷地延續下去。道德敘事并非只是敘事主體的道德責任,傾聽者亦有責任成為下一個道德敘事者。沒有這樣的擔當意識,道德敘事的傾聽者的道德生命就不可能迅速地成長起來,更不用說擁有成熟的道德生命了。而道德生命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是人安身立命之所在。道德敘事實質上是道德生命的相互影響和代際傳承,是由道德敘事主體向道德敘事的傾聽者的“言傳身教”。這里的傾聽者不唯未成年人,成年人中也不乏需要傾聽者,甚至道德敘事者本人在道德生命上也是需要不斷成長的。任何人在道德上都不可能至善至美,而只可能盡善盡美。道德是現實性與超越性的統一。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因此,對人的道德生命成長的觀照又總是與對社會發展進步的考量分不開的。也因此,道德敘事的“以人為本”除了從微觀意義上傾注對傾聽者的道德生命的滋養和澆灌外,還對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極盡所能。本來,道德敘事中的“事”就并不單單指個體的人的道德生命成長的故事,亦包含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發生的道德故事。而社會的發展進步又是為著個體的人的道德生命成長這一目的的。因此,道德敘事是始終圍繞著“人”這一最終的道德目的本身而展開的。

二、道德敘事與生活世界

道德敘事雖然不能算作一種獨立的敘事方式,但確實可被視為倫理學研究視角的一種轉換。傳統的倫理學研究側重于學術義理的探究和原則規范的厘定,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乃至忽略了現實的道德生活世界。而鮮活的生活世界卻正是倫理研究和道德敘事的源頭活水??梢院敛豢鋸埖卣f,道德敘事這一管道若不通過生活世界這一源頭活水,就不可能流出富有生命力的倫理學研究的源源不斷的豐碩成果來?!耙虼?,倫理學研究者若借鑒人類學的研究立場和方法,從多樣化的倫理文化和道德生活的視角,對人類道德現象進行實證研究,直面普通人的道德生活世界,將能夠走出倫理學研究中的抽象思辨困境,從而發現、描述和解釋不同民族和不同共同體生活世界中鮮活的道德景象?!盵4]這里提到的人類學的研究立場和方法對于倫理學研究來說,即是將道德敘事與生活世界相結合的立場和方法。

道德敘事中所敘之事無非就是關于人的生活世界中所發生的事,而人的生活世界又不過是人的生命世界的外在表征。道德生命是道德生活的內在根據,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內在的道德生命,就會有什么樣的外在的道德生活。人是活在兩個世界中的,這兩個世界合而為一。如果有人試圖強行將二者截然分開,或者只活在外在的生活世界中,或者只活在內在的生命世界里,都將會導致道德人格的分裂,使人的道德完整性受到破壞。完整的人是在內在道德生命主導下的外在道德生活的自然流露。人的內在道德生命和外在道德生活的合力作用玉成了道德敘事的意義之呈現。因此,在道德敘事的推動下,人的內在道德生命世界得以不斷成長,外在道德生活世界得以不斷豐富,而這兩個世界之間也不可避免地相互促發和彼此造就。

但在道德敘事所包含的兩個世界之中,外在的道德生活世界終究具有前提性和基礎性的地位,因為畢竟對于道德敘事而言,無論道德還是所敘之事,都不會無中生有,而只能來源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本身。因此,生活世界對于道德敘事而言就具有著某種決定性的意義,它決定了道德敘事的內容、形式及特點,甚至言說風格和行動方式。不以生活世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敘事就難免抽象的推演和空洞的教化?!霸谏钍澜缋?,人們所建立起來的復雜的倫理關系網絡和多樣的道德生活形態,不是有限的普遍性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所能處理和解釋的;研究者需要以‘淘金者般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世界中豐富多彩的道德現象和人們處理道德事務的民間智慧?!盵4]普遍性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固然可以處理和解釋生活世界中出現的一些倫理問題和道德現象,但其局限性亦顯而易見,那些原則和規范的所謂普遍性充其量也僅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同時,人們的生活世界如此豐富,豈是由有限的普遍性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所能涵蓋?因此,道德敘事應回歸生活世界,去找尋和發現生活世界中所蘊藏著的道德智慧的“真金”。

可見,道德敘事需以生活世界為基礎和背景,從生活世界中走來,在生活世界中展開,但又不拘泥于生活世界。道德敘事與人相關,是為要實現人作為目的本身的。因此,道德敘事終究要從外在的生活世界回到內在的生命世界,實現生命品質的提升。高明的道德敘事能夠在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之間進行無縫連接和無痕嫁接,達到潤物無聲的道德效果。也就是要通過道德敘事使人們的道德行為“習慣成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充分發揮道德敘事主體的道德感召力和影響力之外,還應大力激發生活世界中的人們的道德熱情,畢竟,他們才是生活世界的主體。事實上,他們也是道德敘事的主體。在生活世界中,人們以自己的言說和行動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屬于自己的道德敘事。在此意義上,道德敘事與生活世界中的每個人都具有天然的聯系。也就是說,每個人既是生活世界的主體,又是道德敘事的主體。

雖然從廣泛的意義上來看,生活世界確實是每個人的,道德敘事也確實與每個人相關,因為道德關乎人的內在生命,進而也就關系到人之為人的本質規定,但由于事實上每個人對道德境界的追求、對道德理性的把握及對道德敘事的理解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生活世界的豐富性和道德敘事的層次性也就相互映照,并共同影響著人的內在生命世界的光景。有一種情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那就是設若一個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具有較高權威地位、并在社會上擁有較大影響力的道德敘事者是道德素質低下之人,那么我們的生活世界將會受到何種影響就可想而知了。前已述及,我們之所以對道德敘事主體提出較高的道德要求和期待,就是因為道德所具有的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特點。生活世界的道德現實是人們之間存在的道德水平的參差不齊,而我們正是要通過具有較高德性和德行的道德敘事主體的道德敘事來改善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促使社會風尚淳化和道德進步,使人們對道德境界的追求能夠由低到高地不斷躍升,對道德理性的把握能夠由淺入深地不斷精進,對道德敘事的理解能夠由表及里地不斷參透。

三、道德敘事的當下性

從空間上來看,道德敘事在生活世界中展開;而就時間而言,道德敘事則是在當下進行。當然,眾所周知,由于時間的一維性,古人早已有云,《論語·微子》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薄巴卟豢芍G”自不必言,“來者猶可追”卻是值得懷疑的?!皝碚摺彪m“可追”,卻是永遠不可能追得上的,到頭來只能無功而返,還是要返回到當下。任何人只能生活在“往者”和“來者”之間的當下,并在當下進行著屬于自己的道德敘事。道德敘事的當下性幾乎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當下性意味著正在進行時。對于道德生活而言,生活著即是正在進行時,而只有生活著才是真切的,也才是可把握的?!巴摺毕胱ヒ褋聿患?,“來者”可望不可即,唯當下是既來得及又可及的,但也可能一不小心稍縱即逝。道德敘事正是展開于生活著的當下,而道德生活本身不過就是由一個個當下的道德敘事所編織而成的豐富畫面。

強調當下性并不意味著無視道德敘事的歷史之維。事實上,沒有歷史也就無所謂當下,反之亦然。因此,當下便可被視為當下的歷史或歷史的當下。只有人類生活是有歷史的,是講歷史的,因為人類是文化的存在,而文化講求“以文化人”,文化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著化育人心的精神脈絡和變化發展的歷史軌跡?!爱斢蓺v史延伸而來的文化或文化遺產進入當下生活,或為當下生活所重新‘激活’,文化的‘歷史性’便轉化為‘當下性’,成為活躍在現實生活之中,并隨著現實的發展而發展的‘活體’?!盵5]由此可見,歷史并未遠去,而是通過文化進入當下、參與當下,并成為當下的一部分。因此,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進步,人類當下的道德敘事無疑會愈來愈顯得文化底蘊豐厚,而文化亦將在人類當下的道德敘事中愈來愈呈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從這種意義上來看,道德敘事實質上是在當下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敘寫著人類的道德生活史。

其實,當我們說歷史不斷進入當下的時候,當下也在不斷進入到歷史之中。歷史和當下在不斷的推展中彼此進入。與其以史為鑒,強調歷史對于當下的鏡鑒意義,不如立足當今,重視當下對于歷史的建構作用。真實的歷史責任感即是對當下負責。道德敘事的當下性既體現出對當下的道德生活負責,也彰顯出對道德生活史的主體責任擔當。

道德敘事的當下性所關切的不僅是一個時間性問題,更是一個主體性問題,是主體當下正在進行著的道德敘事。主體與當下同在,主體是當下的存在。那么,“是什么構成了我們的當下存在?‘在世間’及其所衍生的一切?!總€人的當下存在構成了他之所以為他的全部內涵?!盵6]然而,“當下存在”這一表述似乎又有些悖論,因為“存在”一詞更偏向于靜態和“所是”的意味,而人的當下性和主體性則更側重于動態和“所為”的內涵。不過“‘在世間’及其所衍生的一切”這句話已經將“靜態”和“動態”“所是”和“所為”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了一起。因此,“當下存在”的“存在”既可被合理地理解為作為主體的“存在者”,亦可被恰當地詮釋為體現主體性和當下性的“存在著”。道德敘事的當下性顯然并不滿足于當下“存在者”的“所是”,其有“所為”地“存在著”正是為要完成對其“所是”的超越。

可見,道德敘事的當下性并非僅僅局限于當下的“所是”,也不會造成道德生活的故步自封,而是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它將“往者”納于自身,向“來者”敞開胸懷,為要實現道德理想,推動當下道德生活不斷進步。其實,強調道德敘事的當下性的初衷是為了使人們在自己的道德生活中更好地把握現在,做好自己,過值得過的生活。而這種對當下的把握和做,實際上就是道德敘事的具體落實,就是道德敘事本身。道德敘事不是夸夸其談地“坐而論道”,而是腳踏實地地“起而行道”,且“行”在當下。應該說,“行”是道德敘事的當下性之特征的生動而具體的體現。雖然我們在前面曾提及道德敘事是言說和行動的合一,雖然言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被視為一種行動,但相較于言說,行動對于道德生活而言無疑更具道德價值,也能夠實現更大的道德價值。言說或“論道”也許會令人一時動容,但行動或“行道”所烙上的道德印記卻往往使人刻骨銘心,甚至終身受益。

這里已涉及道德敘事的當下性的影響問題。表現為當下行動的道德敘事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足以影響到道德主體的道德生活甚至以后的道德人格的發展方向。無論這一當下行動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是“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還是“當仁不讓”“義不容辭”,只要這一行動一旦做出,就無可挽回、不可避免地會對當下及以后的道德生活產生影響。而這一影響將會或隱或顯地一直伴隨著人的道德生命,甚至可能一生之久。道德敘事的當下性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如此,對于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來說,恐怕亦大同小異,只是表現形式略存差異而已。

猜你喜歡
言說主體道德
強化述職評議 落實主體責任
論碳審計主體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行走”與“再現”——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和藏族風情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何謂“主體間性”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