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行為研究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對策探析

2019-12-17 08:03于鵬宇張蘋一韓小斌
山東青年 2019年10期
關鍵詞:網絡行為網絡輿情高校

于鵬宇 張蘋一 韓小斌

摘 要:高校網絡輿情是指在大學范圍內,大學生通過網絡或原創或轉發,對高?;蛏鐣狳c問題和敏感問題表達個人情緒、態度、政見等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絡輿論。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網絡行為進行研究和分析,并結合學生網絡行為特點給予有針對性的網絡輿情引導對策,即優化高校網絡輿情環境,構建和諧、正向的文化氛圍;狠抓隊伍建設,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管機制以及加強網絡輿情引導主體教育,提升學生網絡“自律”意識,構建以文化包容、和諧共建、立德樹人為價值取向,以向心化、系統性和虛實聯動為主要特征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關鍵詞:網絡輿情;網絡行為;高校;大學生;對策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在大學范圍內,大學生通過網絡或原創或轉發,對高?;蛏鐣狳c問題和敏感問題表達個人情緒、態度、政見等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絡輿論。大學生求知欲強,思維活躍而判斷力相對較差,因此高校網絡輿情逐漸表現出自由開放、眾聲喧嘩、群體極化、反復難控等特點,所以,新時代緊抓意識形態教育,加強陣地建設,有效開展輿情引導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分析

作者所在課題組以在校大學生為樣本,在學生中開展了“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專題調研,共計收到有效問卷751份,針對高校學生的網絡行為,以期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網絡認知方式與行為選擇,進而探析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正確引導和有效應對學生的網絡意見表達。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學校校園網絡的發展與不斷完善,移動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普遍上網時間較長、網絡依賴程度較大。雖然學生上網目的具有多樣化趨勢,但網絡社交仍是學生上網的首要目的,而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信、qq、微博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群體最主要的網絡社交工具,也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分享互動的主要載體。在這個網絡輿論訴求多元化的時代,一方面,我們欣喜的看到絕大多數學生對于網絡意見能理性對待,認真進行思考和辨析,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在傳播正向網絡意見方面,學生也可能存在難以調動積極性的問題。

二、網絡輿情引導對策分析

基于以上調研分析結果,可將基于學生網絡行為特點的校園網絡輿情引導對策總結為以下幾點:

1、 優化高校網絡輿情環境,構建和諧、正向的文化氛圍

1.1 以和諧的校園環境陶冶人

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更容易使身處其中的大學生煥發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而且,和諧的校園環境意味著學校內外關系協調、面臨的各種問題較少,學生身處其中可以感受到安全感,負向的網絡輿情也會相應減少。因此,優化高校網絡輿情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構建積極向上、活潑健康的校園環境、不斷優化高校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使身處其中的大學生思想上得到啟迪、心靈上得到凈化,以和諧的校園環境陶冶人,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1.2 以清朗的網絡空間塑造人

隨著網絡技術與新媒體平臺的飛速發展,以校園網絡、新媒體為平臺的大學生校園網絡文化活動也迎來了新的突破和蓬勃發展。一方面,通過打造網絡思政教育工程,實現傳統思政教育向網絡的轉變與延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對青年學生的思政教育滲透進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著力打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的網絡文化活動集群,充分發揮網絡和新媒體平臺覆蓋面廣、參與度高、可操作性強等優勢特點,豐富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生活,多舉措并重,營造清朗、和諧的校園網絡空間。

1.3 以正確的網絡輿論引導人

高校想要引領時代潮流,就要積極主動地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構建富有學校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網絡集群和矩陣式新媒體聯盟,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出擊,搶占網絡思政工作陣地,以正確的網絡輿論引導在校大學生。高校還應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平臺優勢,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引導,以形成正確的、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輿論氛圍,唱響網絡主旋律,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2、 狠抓隊伍建設,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管機制

2.1 發揮學生骨干作用,重點培養、建設一支網絡輿情工作隊伍

學生干部隊伍是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他們比普通同學的思想素質更好,政治覺悟更高,而且他們本身又都是學生,生活在學生群體中,對于學生的日常關切、思想動態更為了解,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各級學生干部隊伍的骨干作用,著力培養、建設一支網絡輿情工作隊伍。在這支隊伍中,還應選取思想素質過硬、有群眾基礎和影響力、熱心網絡評論并且熟悉網絡語言的學生黨員或學生骨干,培養他們成為網絡輿情引導評論員,即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讓學生自身評論網絡輿論更貼近學生、更為可信,也更利于管理。

2.2 加強培訓,提高思政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熟悉大學生的生活,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是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中堅力量。一方面,他們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工作在學生輿情信息收集的第一線,另一方面,他們還肩負著輿情研判與引導的工作,需要對學生的重要關切和突發事件第一時間的進行研判分析和引導疏導。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網絡發展突發猛進,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老師們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更復雜多樣,高校應不斷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各項培訓,如網絡管理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新媒體平臺管理、網絡語言應用等方面,使其具備更全面的綜合素質,更好的引導高校網絡輿情,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2.3 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管機制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制度欠缺和機制的不完善,因此新媒體時代下,構建系統化的輿情引導機制,就要求高校應該建設“四位一體”的網絡輿情監管體制,即設立專業隊伍保障機制、建立信息監測反饋機制、建設主動干預引導機制和構建及時危機處置機制。設立專業伍保障機制,即建立包括網絡發言人、評論員、信息員和“意見領袖”在內的網絡輿情引導隊伍,各司其職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建立信息監測反饋機制,做好學生網絡輿情信息收集報送工作,從而實現網絡預警,預防網絡輿情危機發生;建設主動干預引導機制,即對網絡輿情信息的處理變“被動滯后”為“主動引導”,教育引導學生敢于積極發聲,敢于在網絡“亮劍”;構建及時危機處置機制,構建網絡輿情發生前以“預防”為主-發生中“正面應對、積極處理”-發生后“持續引導”為框架的危機處置機制,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輿情危機事件。

3、 加強網絡輿情引導主體教育,提升學生網絡“自律”意識

移動網絡的發展給每個網民以“拇指話語權”,而社交網絡中的匿名制又給了這種話語權以不受約束的自由,面對日益喧囂的網絡輿情環境,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高校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作用,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另一方面,還應不斷加強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增強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第三,還應不斷提升學生創作信息的能力,激發他們參與網絡意見的熱情,更好的參與正向網絡輿情引導。

[參考文獻]

[1] 張云霞,王晨.意識形態教育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策略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4),52-54.

[2] 熊偉.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分析.北京教育·德育.2016(01),63-67.

[3] 季惠斌.移動互聯時代的大學生網絡行為與特征分析.遼寧大學學報.2017(01),172-176.

[4] 朱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對策.黨建新論.2017(05),71-73.

(作者單位:沈陽藥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16)

猜你喜歡
網絡行為網絡輿情高校
基于數據挖掘對校園網用戶網絡行為的分析
青少年網絡行為管理的立法與完善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