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成就、問題與前瞻
——基于考生視角

2019-12-23 05:43□王
人才資源開發 2019年11期
關鍵詞:人才制度改革

□王 榮

高校人才選拔是一項關系國家繁榮、社會穩定的重要制度。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曾一度廢止10年,1977年得以恢復。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實行改革開放,高校人才選拔便緊隨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于改革中發展,于改革中完善。因此,梳理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歷程,總結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分析我國當前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探尋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新途徑,對于開創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新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歷程

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恢復后,一直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在改革中前進、在探索中完善。 縱觀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醞釀期。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醞釀期是指1978~1984年期間。1977年給國家帶來了巨變的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在中斷10年后得以恢復。但是,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在“文化大革命”前已經暴露選拔標準單一、應試教育盛行的矛盾再次凸顯。 因此,1981年在高校人才選拔工作會議上以及教育部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出高校人才選拔制度要進行改革,這標志著高校人才選拔進入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由于“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受社會條件的限制,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處于改革的醞釀期。

2.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試驗期。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試驗期是指從1985~1998年期間。第二屆高校人才選拔科研討論會1985年1月在廣州召開, 原國家教育部在會后確定了進行標準化選拔的試驗,在上海高中畢業會考后進行高校人才選拔科目設置的試驗,這標志著高校人才選拔正式進入改革試驗期。這一期間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力度并不大, 只是作了一些微調,如推行會考制度、減少選拔科目、試點保送生、開展標準化選拔以及收費并軌等。

3.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深化期。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深化期是指從1999年至今。 這一期間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按照 “有助于高等學校擴大辦學自主權,有助于高等學校選拔人才, 有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原則進行, 著力縮小各地高校人才選拔錄取率差距,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并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革:選拔科目改革、網上閱卷與網上錄取、分省選拔、春季人才選拔、自主人才選拔、取消文理分科、外語一年多考、學業水平選拔納入人才選拔成績。改革的目的旨在注重受教育者的整體發展與提高,強調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淡化差別與分流,著眼于受教育者潛能的發揮和基本素質的提高。

縱觀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歷程, 不難看出,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已基本成型,并漸具中國特色。 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從宏觀到微觀不斷深化, 報考高校人才選拔的科目設置、選拔內容、錄取方式、錄取體制、人才選拔時間、人才選拔年齡的調整都不斷改革, 其目的旨在探索出科學、合理、公平的選拔人才新機制。

二、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

高校人才選拔是高等學校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一項昭示社會公平,遏制社會上人情、權勢和金錢等不正之風的制度,為社會各階層向上流動建立了最為公平公正的秩序。從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歷程可以看出,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可圈可點之處很多,限于篇幅,以下僅從觀念層面、技術層面、教育層面和制度層面,擇其要者而述之。

1.觀念層面。1977年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 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人才選拔,以統一選拔、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其像爆炸了一顆原子彈,震撼了整個中國大地。廣大群眾,特別是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更是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成為粉碎“左”的思想枷鎖,推翻“文化大革命”的突出典型;成為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破除“兩個估計”“兩個凡是”的突出典型;成為所謂“修正主義路線”平反的突出典型;成為全國思想解放的先聲,其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領域。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恢復高校人才選拔并不是簡單恢復了一個入學選拔,更是社會公平與公正的重建,是在全社會重新樹立起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 ”

2.技術層面。技術層面的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標準化運動, 它是我國人才選拔領域走向現代選拔的開端。當時從命題、實施管理、閱卷到分數報告與使用等4個主要環節,均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和依據心理測量學理論,進行規范化、標準化改革,同時,引進了雙向細目表、誤差控制技術和多項選擇題等技術。進入21 世紀,隨著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新科技元素注入選拔的各環節中。從網上報名、網上選拔、電子監考到網上閱卷等諸環節,選拔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梢赃@樣說,選拔技術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保證了選拔的公平競爭,提高了選拔的效率,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教育層面。中國高等學校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與整個社會,尤其是教育事業的改革是連在一起的。 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所說,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恢復、撥亂反正是突破口,也是國家改革開放的第一個行動。 人才選拔制度特別是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圍繞著教育選拔科目、選拔內容、選拔管理與服務等方面不斷推進。自恢復高校人才選拔制度以來,我國有1 億多人參加高校人才選拔,今天社會各行各業技術管理人員、骨干及精英主要是高等學校的畢業生, 這是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而這一突出貢獻又強烈地昭示高校人才選拔的成就。

4.制度層面。高校人才選拔制度創新是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就制度層面而言,1977年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恢復的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結束“文化大革命”中實行的工農兵推薦入學制度,其影響最大,使社會重視人才的風氣得以重建。之后又在藝術和體育專業單考、3+X 選拔科目組合、高中保送生制度、春季高校人才選拔、分省命題,以及試點的高校自主人才和以公平公正為核心要求的全程公開、信息透明、接受監督的“陽光工程”制度化建設,使得高校人才選拔制度不斷完善。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又極大地維護了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權威性、 公平性和科學性,它對其他一系列選拔制度,甚至是教育制度建設和創新發揮著示范效應,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可以這樣說,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無論是在觀念層面、技術層面還是在教育層面和制度層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進步,當然,在其他層面也有探索和進步。通過這些改革極大地維護了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公平性、權威性和科學性,人民群眾對此高度認同。實踐證明,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總體上是一個公平、合理的好制度,為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選拔人才,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人才選拔一直處于不斷變革之中,其可圈可點之處也很多。但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始終未能突破分數至上、統招統考的制度設計,一直在圍著高校人才選拔形式和內容調整,改革未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1.選拔標準較單一。目前我國高校人才選拔的評價標準仍然是分數,選拔標準比較單一。 盡管高校人才選拔的分數具有可信度高、可比性強的優點,但它只是學科知識方面的反映,缺少全面、綜合的學生素質評價。高校人才選拔的錄取依據忽略了學生的學術傾向、個性特征、綜合素質、道德修養等,僅僅只看分數,導致許多有發展潛力、有個性、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被拒之大學門外。這種以高校人才選拔分數為唯一錄取依據的做法,不利于選拔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考生,一些偏才和怪才往往被壓抑和冷落,得不到深造的機會,埋沒了特長生成才的機會。

2.保送生政策異化。為了緩解高校人才選拔競爭之壓力,避免應試教育之弊病,我國試行了一種以保送為輔、以選拔為主的保送生制度。 該制度作為對高校人才選拔制度的一種補充,如果實施得當,確實能在促進素質教育、消除應試的片面性和選拔特長生等方面發揮作用。然而,一些中學為了保證升學率,則“薦良不薦優”。隨著保送生之規模不斷擴大,其產生的問題更加嚴重。受社會不正風氣的影響, 金錢和權力逐漸侵蝕高校人才選拔制度,以前的“薦良不薦優”則進一步演變為“送官不送民、推劣不推良”。 盡管高校因保送生制度擁有較大的人才選拔自主權, 但也因不正之風導致保送生制度千瘡百孔,面臨信任危機。 其結果是教育部不得不于1998年對保送生制度進行優化, 要求保送的學生必須參加統一組織的綜合選拔,并將保送生的數量控制在5000 人以內。

3.自主選才難自律。為了進一步擴大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使高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利,真正成為獨立的辦學法人實體,根據自身辦學特點,給予高校在多元化選拔人才方面更多自主權,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需要,國家開始試行自主選才制度。 然而受傳統社會權利、利益關系的影響,相關的自主選才錄取細則未能建立,操作程序欠規范,社會監督缺乏,導致一些高校濫用自主選才權力, 將一些有一定社會關系或者經濟地位,但分數不夠、 特長不佳的考生通過各種途徑招進了高校,而把一些本該進入高校的考生拒之門外,剝奪了他們的受教育權,妨礙社會公平、公正。

以上僅是高校人才選拔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采取綜合治理的方式對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進行深刻而穩健的改革籌劃,那么我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將更加困難,對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社會公平正義將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展望未來, 我國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也有許多重要機遇。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舉旗定向、運籌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 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為以后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 通過深化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推動社會進步,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是否成功,不僅取決于經濟、政治、教育和文化的發展水平,也取決于改革方案設計的公平性、合理性與科學性, 這些因素在為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提供支持的同時, 也影響和制約著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的發展水平和實施效果。 因此,必須結合我國國情,采取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的方式對高校人才選拔制度進行改革。

1.制度建設先行。目前,我國人才選拔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不適應新形勢發展之需要?,F有的人才選拔法規有許多新問題無法可依,對違紀者處理標準不易把握,給徇私舞弊、不正之風造成可乘之機。 因此,高校人才選拔要改革,制度要先行。 針對我國實際情況,尤其是人們誠信缺乏、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滯后的實際情況,整個人才選拔制度都要制定法律, 要確保人才選拔所有程序都要有法規可循,有必要建立《考試法》和《招生法》;同時,要對已制定的三個統考法規《普通、成人高等學校本、??茖W生全國統一考試工作規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處罰暫行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進行重新修訂,制定出更有針對性、更具體、更易操作的細則。從法制上規范人才選拔工作,使相關工作人員嚴格依照法規制度組織人才選拔工作, 也能依照法律規定對人才選拔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者實行懲處。

2.錄取標準多元。目前,我國人才選拔制度還不太合理,其選拔范圍、選拔方式和錄取評價還比較單一。因此, 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選拔評價系統和錄取方式,選拔評價系統和錄取方式要有助于反映考生綜合素質、探究創新能力和個性特長??蓪⑿iL推薦信、教師評語、考生高中階段學習情況及個性特長作為重要參考因素,與高校人才選拔成績一起作為重要的評價錄取依據,并逐步增加校長推薦信、教師評語、考生高中階段學習情況及個性特長等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這種采用綜合因素選拔人才的方法能較好地避免傳統高校人才選拔“一次選拔定終生”的缺陷,同時,也有利于高校真正選拔到優秀的人才,避免基礎教育向應試教育方向畸形發展。

3.高校人才自選。當前,中國僅有少數重點大學享有相當有限的自主選拔人才的權力,而絕大部分高?;旧蠜]有自主選拔人才的權力。 可以說,中國高校介入人才選拔過程的權限十分有限。 因此,各高校要在遵守國家法律規章制度的基礎上, 靈活采取各種特殊措施,切實用好高校自主選才權力,讓高校自主選拔人才能更多地考慮考生尤其是個別有特長的學生對專業或個別特殊專業的適用性,更好地體現高校所設置專業對考生的某些特別要求。 高校自主選拔人才不會導致不公平、不公正現象的發生,反而有助于遏制腐敗、促進高校自律,給高校創造更加公開、透明、民主的人才選拔環境,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達到20%的毛入學率, 高校數量眾多,競爭激烈,各高校對自身學校的聲譽比較珍惜。

4.選拔環境優化。選拔環境是指作用和影響選拔改革的外部條件的總和。它涉及諸多因素,從人到物,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文化,幾乎無所不包,因此,高校人才選拔改革要取得成功,就要優化選拔改革環境。當前,需要著重優化以下“三種環境”。 一是經濟環境。 要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促進教育公平、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為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取得成功、實現選拔制度改革目標創造良好的經濟條件。二是文化環境。要轉變人才觀念,加強社會誠信制度建設,為高校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三是體制環境。 要徹底改革高校人才選拔各科試卷命題, 改變以分數為唯一依據選拔學生的制度,建立多元分層的評價制度。

猜你喜歡
人才制度改革
人才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制度空轉,是“稻草人”在作怪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改革備忘
某些單位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