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質量改進在食管癌患者術后腸內營養的應用

2019-12-27 01:11李琳舒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胃腸道食管癌營養

李琳舒

(銅陵市立醫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食管癌作為胸外科常見疾病之一, 屬于一類消化道惡性腫瘤, 隨著時間延長, 會造成吞咽困難影響到進食, 嚴重威脅到后期生活質量。 疾病自身會引起體內代謝紊亂, 導致機體出現不同程度營養不良以及抵抗能力降低[1-2]。 該類患者臨床治療以食管根治術為主, 手術引起應激性, 會給患者營養狀況帶來進一步惡化, 加重病情引起并發癥, 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復。 腸內營養措施是近年來認為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合理有效補充營養方式, 在不影響手術部位恢復狀況下加快腸道功能恢復, 利于營養吸收[3-4]。 本文就予以食管癌患者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在術后腸內營養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6.1-2017.12 收入的60例食管癌術后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納入標準[5]:本次試驗所有研究對象經過我院專業醫師確診;無嚴重心、肝、腎等嚴重原發疾??;無精神異常、抑郁癥;排除標準:一般資料不全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34-65 歲,平均(56.3±1.2)歲,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36-67 歲,平均(52.4±1.7)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患者入院后常規進行水電解紊亂糾正, 嚴密監測患者血壓、 心率以及脈搏水平。

1.2.1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到位,由于常規護理措施干預過程中, 大部分護理人員未詳細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實施腸內營養要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從而引起腸內營養治療依從性差。 (2) 常規腸內營養護理措施過程中, 護理人員會存在操作不規范現象,包括無菌操作不嚴格、營養管固定方式不正確,營養管與輸入連接器之間不緊密引起漏液。 (3)操作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未指導患者取正確臥位以及口腔護理不到位,從而引起營養液返流、誤吸現象。(4)腸內營養實施過程中,缺乏巡視意識,不能及時發現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 耽誤不良反應處理時間,引發安全危險。

1.2.2 改進措施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 具體如下: 對整體腸內營養操作規則加以規范,(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一般資料等狀況全面了解,其中包括文化水平、心理狀況等,從而采取患者易接受的方式加強健康教育,詳細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術后實施營養支持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高患者認識,從而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腸內營養支持方式、優點等詳細講解,列舉成功案例,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發放有關腸內營養支持宣傳手冊, 進一步提高患者對知識系統了解,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2)輸注之前加以評估,評估管道是否脫出、輸注前認真核對營養管標識以及外露長度, 其中包括經鼻胃管給藥,給藥前仔細檢查胃管位置,避免脫出,輸注營養液之前,使用20-30ml 溫開水檢查管道是否通暢,避免堵管。 輸注時采取半臥位,維持30-45°左右仰臥有利于營養液通暢流入小腸內,減少食管、胃部出現反流。 (3)做好營養管道管理標注工作,對每日攝入量進行匯總記錄,做好營養管、滴注設定速度,對每日所需腸內營養進行記錄,一旦輸入完畢,及時在床頭卡以及護理記錄卡上記錄。 (4) 輸注完畢后仔細觀察患者腹部以及胃腸道反應, 防止胃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瀉、腹脹,輸注過后使用20-30ml 溫開水沖洗鼻導管, 防止管腔堵塞, 術后予以患者6-7d經典仿造影觀察吻合口是否存在滲液,無滲液可拔除鼻腸管,對部分營養欠佳進食少患者應延遲拔管時間, 繼續予以營養支持, 待患者病情好轉過后,拔除鼻腸管、胃管,經口飲食。 (5)加強對實施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病房巡視,以確?;颊邿o腹瀉、腹痛以及腹脹等不適癥狀, 如腸內營養實施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加以處理,已消除患者、家屬疑慮。(6)大多數患者后期會出現一定程度并發癥,如惡心嘔吐等, 由于首次使用營養制劑, 極易出現腹瀉狀況,因此,針對腸內營養支持患者,應根據患者實際用量以及耐受能力,密切觀察營養液量、滲透速度、輸液速度以及溫度,以減少并發癥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前術后血紅蛋白、血清蛋白、體質量進行比較。對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其中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痛以及腹瀉。 對兩組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進行比較,包括恢復排氣時間、恢復排便時間以及恢復飲食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 計量資料用±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紅蛋白、 血清清蛋白、體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前血紅蛋白、血清清蛋白、體質量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紅蛋白、血清清蛋白、體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10.0%低于對照組26.7%,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恢復排氣時間、恢復排便時間、恢復飲食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紅蛋白、血清清蛋白、體質量比較(n=30)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30,例)

表3 兩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n=30)

3 討論

食管癌患者伴有長期吞咽困難,進食量減少,部分患者術前因為疾病造成嚴重營養不良, 加之手術帶來創傷、禁食,術后極易引起營養不良[3]。 營養不良會影響到器官整體生理功能,提高感染、器官功能障礙發生率,延緩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復,延長患者住院時間。 對該類患者補充營養方式主要分為兩類: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腸外營養首選靜脈給藥,但由于藥物營養濃度高,對靜脈刺激性較大,輸注時間長,長時間會引起靜脈炎[4]。 而腸內營養作為現臨床上首選措施,不僅刺激性小,能夠促進腸粘膜上皮增生、修復,快速恢復健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以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要求逐漸增高, 因此, 傳統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于現代社會進程發展, 對護理人員來說為一個新的挑戰[5]。 護理質量的高低成為現代衡量醫院發展好壞前提之一, 因此, 我院為積極應對醫院變革,適應時代發展,開展相應持續質量改進,并取得了相應成果。 現階段我院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實施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已達到提高醫院整體形象為目標[6]。 因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綜合成績成為我院護理質量評價以及改進方式之一, 早期臨床護理模式應用以及護理措施評價只關注護理最終效果, 對護理干預過程中各個環節所遇到問題加以忽略。 持續質量不斷做出改進,能降低工作中不良事件發生率, 將各個環節中存在問題做出解決,有利于相關改進措施實施,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目的[7]。

本文研究表明,對兩組護理前后血紅蛋白、血清清蛋白、體質量比較中,護理后觀察組相關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臨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低于對照組。 兩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腸道恢復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飲食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持續性護理質量臨床應用過程中,主要是基于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以改善患者腸內營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為主,同時降低操作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有效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對科室腸內營養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8]。 本文研究過程中,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干預, 操作過程中實施嚴格開展無菌操作,同時將營養管與輸液管分開管理原則,同時管理好營養輸注過程中輸注速度等問題, 能有效降低臨床相關并發癥。 劉蓮,馬穎杰,李哲等[9]研究中表明, 將食管癌術后6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以腸內營養支持,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持續護理質量干預,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4.2%低于對照組16.4%,P<0.05, 與本文研究一致。實時腸內營養支持過程中,粘好膠布,將外露營養管做好固定處理,加強巡視,避免營養管脫落。 做好管道標注工作,對每日攝食量做好記錄,避免攝食過多引起胃部不適,攝入量過少引起營養不良。 同時,輸注前對營養管通暢度加以評估,避免胃管堵塞,輸注過程中予以患者半臥位,維持30-45°,利于營養液流入至小腸內,減少食管、胃部反流。 早期實施腸內營養,能降低手術應激性,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并發癥發生[10]。

綜上所述, 予以食管癌術后腸內營養過程中應用持續質量觀察,減少營養不良發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胃腸道食管癌營養
得了食管癌能維持多長時間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食管癌患者兩種固定裝置擺位誤差及計劃靶區外擴值探討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原發于生殖系統胃腸道外間質瘤MRI特征分析
超聲診斷小兒胃腸道淋巴瘤合并肝腎轉移1例
腸內營養支持在放化療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柘木提取物對胃腸道腫瘤的抑制作用
蔬菜與營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