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熊沖突緩解措施研究進展
——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例

2019-12-31 08:02代云川李迪強張于光姬云瑞薛亞東
生態學報 2019年22期
關鍵詞:棕熊肇事三江

代云川,李迪強,劉 芳,張于光,張 毓,姬云瑞,薛亞東,*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91 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91 3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西寧 810007

人熊沖突問題是全球性難題,在青藏高原地區也普遍存在[1]。在整個青藏高原上,西藏棕熊(Ursusarctospruinosus)被視為最危險的物種,它們不僅捕食牲畜、破壞房屋,也嚴重危及人身安全[2]。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地區,人與西藏棕熊之間的沖突是人獸沖突的典型案例[1-3]。從民生角度考慮,人熊沖突給當地牧民造成巨大損失,該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1,4];從保護角度考慮,西藏棕熊肇事不斷突破當地社區和民眾的容忍度,并影響其保護的積極性[1-2]。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地區,人熊沖突問題的緩解或解決能夠實現民生保障和生態保護的雙贏,也是國家公園可持續發展和功能協同提升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模式。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試點區,基于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生態、文化和國家及國際層面的重要性,三江源人熊沖突治理體系的構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將為該地區乃至整個青藏高原人熊沖突問題的解決提供可供參考的實現路徑,并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國家公園管理起到示范引領作用[4]。近年來,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國家開展了諸多人熊沖突管理的研究,在緩解措施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人熊沖突管理計劃(Human-Bear Conflict Management Plan,HBCMP)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5]。HBCMP邁開了解決人熊沖突的第一步,它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快了人熊共存機制的建立[5-9]。本文綜述了從20世紀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18年以來國際上有關人熊沖突管理實踐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針對我國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人熊沖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緩解對策,以期改善沖突局勢,促進人熊共存,進而最大程度上保護三江源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與完整性。

1 人熊沖突基本概況

1.1 肇事熊科動物及沖突類型

目前,全球8大熊科動物當中有7類熊科動物與人類發生過沖突,分別為棕熊、亞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極熊、馬來熊、懶熊以及眼鏡熊(表1)。沖突類型主要包括傷人、捕食牲畜、入侵房屋、損害莊稼、襲擊蜂箱以及翻食垃圾。不同地區的人熊沖突類型各有差異,其主要表現為:歐洲東部地區的歐洲棕熊(U.a.arctos)以襲擊蜂箱和捕食牲畜為主[10-12];北美地區的美洲黑熊(U.americanus)和北美棕熊(U.a.horribilis)主要表現為翻食垃圾和入侵房屋[13-16];亞洲地區的懶熊(Melursusursinus)和西藏棕熊分別以傷人和入侵房屋為主,亞洲黑熊(U.thibetanus)和馬來熊(Helarctosmalayanus)則以損害農作物和捕食牲畜為主[17-18];南美洲的眼鏡熊(Tremarctosornatus)極少傷人,但造成大量牲畜損失[19-20];北極圈內的北極熊(U.maritimus)易受到人類食物的吸引,在食物短缺時會因掠奪人類食物而傷人[21](表2)。

表1 七種肇事熊科動物及其分布區域[22]Table 1 Seven ursidae species involved human-bear conflicts[22]

LC:無危 Least concern;VU:易危 Vulnerable;?:不確定分布

表2 世界范圍內熊科動物肇事典型類型Table 2 Representative types of bears damage worldwide

1.2 人熊沖突驅動因素

人類與熊科動物之間的沖突具有多重因素,其中較為典型的因素包括人類活動范圍擴大[23]、熊科動物種群數量上升[10]、熊科動物生境質量下降[24]、熊科動物自然食源周期性短缺[10]、人類食物來源易獲得性[10]以及公眾對肇事熊的容忍度下降[25-26]。北美地區,北美棕熊和美洲黑熊因種群數量增加以及自然食源季節性短缺而頻繁肇事[10,27-28];歐洲東部地區的人熊沖突與公眾對肇事熊容忍度下降有關[10-12];亞洲地區的人熊沖突則是由人類活動足跡擴大和熊科動物生境質量下降造成[29]。

1.3 人熊沖突趨勢評估

由于收集人熊沖突的一手數據較為困難,許多國家沒有專人和機構對熊科動物肇事事件進行長期記錄,因此很難精確量化人熊沖突的變化趨勢[30]。北美地區,管理者通常根據人熊沖突歷年上報數據來評估沖突變化趨勢[31-32]。例如,美國明尼蘇達州熊類研究人員根據歷年黑熊肇事數據來判斷人熊沖突變化趨勢,并以此為由評估人熊沖突管理行動的有效性[14,33];Howe[34]運用加拿大安大略省帕里灣(Parry Sound)1992—2008年期間以保護財產為由而殺死的美洲黑熊的數量作為評估人熊沖突趨勢的一個重要指標。人熊沖突趨勢評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單純依靠熊科動物肇事事件的數量或頻次來判斷沖突趨勢易造成不適當的人熊管理行動[35]。由于人們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以及對物肇事動物的容忍度不同,加之人熊沖突補償范圍、補償政策傾向以及人情關系等因素的影響,管理機構收到的上報案件可能與實際沖突事件存在偏差??茖W評估人熊沖突趨勢的方法應當綜合考慮3個方面:(1)統計人熊沖突上報案件數量和賠償金額;(2)對肇事熊科動物進行個體識別,統計肇事熊科動物歷年數量變化趨勢;(3)統計以保護人身安全和其財產為由而捕殺的熊科動物數量。近年來,人熊沖突這一課題逐漸受到了各國保護生物學家的關注,在科學網(Web of Science)科研資源庫以“Human-bear conflict”(人熊沖突)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結果顯示1995年至2018年間發表的關于人熊沖突的科學論文和論文引用頻次均呈增加趨勢(圖1,圖2)。

圖1 以“人熊沖突”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的歷年(1995—2018)發文數量(檢索系統:Web of Science)Fig.1 Total publications by year (1995—2018) to the keywords “human-bear conflict” in Web of Science

圖2 以“人熊沖突”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的歷年(1995—2018)引用次數(檢索系統:Web of Science)Fig.2 Sum of times cited by year (1995—2018) to the keywords “human-bear conflict” in Web of Science

2 國際人熊沖突管理措施與經驗

科學的防熊措施是建立人熊共存機制的必經之路,它能有效解決熊科動物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10]。國際上已有的人熊沖突緩解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以及政策導向性措施(表3)。

表3 現有防熊措施及特點Table 3 Existing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bears damage

2.1 物理措施

2.1.1電圍欄

電圍欄是目前最受青睞的人熊沖突管控措施之一,受北美地區和歐洲國家的大力推崇[9]。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聯合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在諾布爾果園(Noble Orchard)周圍設置高約2.4 m的電圍欄成功阻攔了美洲黑熊入侵;在希臘,人們使用電圍欄來保護價值較高的農作物和養蜂場[11]。電圍欄在人熊沖突管理中取得了成功,同時高壓脈沖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熊科動物的入侵行為[9,12]。由于電圍欄需要持續穩定的電源供應和定期的專業維護,導致該設備很難在暫未通電的山區推廣。例如,我國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大部分區域暫未通電,試點區域的電圍欄只能依靠太陽能光伏板供電,由于受天氣影響,光伏板供電不足導致高壓脈沖器放電失??;另外,試點區內的電圍欄安裝時沒充分考慮三江源地區土壤電阻率與其他地區的差異性,加之后期缺少專業維護,使得電圍欄沒能發揮應有的防控作用。

2.1.2屏障圍欄

屏障柵欄在亞洲國家的牧區較為流行,一般分為木質圍欄、鐵絲圍欄和水泥樁圍欄[36]。屏障柵欄能有效保護房屋、圈養牲畜以及農作物,但屏障圍欄不具備高壓脈沖糾正熊行為的功能。堅固的屏障圍欄建造成本較高,后期維護成本相對較低。屏障柵欄適用于暫未通電、太陽能不穩定以及缺乏專業維護人員的地區。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orgram,UNDP)聯合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al Facility,GEF)于2012—2017年期間在青海三江源地區安裝了239套防熊圍欄和4套牲畜接種圍欄,由于安裝時沒考慮硬化圍欄固定樁的入地區域,西藏棕熊從圍欄底部以掘洞的方式進入房屋,從而導致部分圍欄防控失敗。

2.1.3鐵皮箱

鐵皮箱分為家用獨立小型箱和社區共享大型箱,在北美地區的防熊實踐中均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由熊造成的經濟損失[6]。2009年,加拿大將這一措施列入惠斯勒人熊沖突管理計劃(Whistler Human-Bear Conflict Management Plan)中,并倡導人熊沖突重災區域使用鐵皮箱來保護財產?;菟估杖诵軟_突管理計劃中還設計了一款橫向滑門的防熊垃圾箱,已在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區投入使用,減少了黑熊翻食垃圾給人們造成的困擾[5]。

2.1.4高架平臺

高架平臺由金屬或木材等材料搭建而成,在頂部擱物平臺邊緣處安裝金屬倒鉤或倒刺防止熊科動物攀爬,進而保護擱物平臺上的財產不受破壞[10]。高架平臺技術含量和實施成本較低,東歐國家使用高架平臺來保護蜂箱[37]。在土耳其北部,傳統養蜂人傾向于把蜂箱擱置在懸崖的石縫中,但經常遭受歐洲棕熊的襲擊,高架平臺出現后明顯改變了這一現象[37]。目前,高架平臺已在土耳其廣泛使用,并后期將在土耳其全境部署[37]。

2.2 生物措施

2.2.1捕殺

捕殺是控制熊科動物種群數量的一種有效方式,能迅速解決沖突問題,是北美國家較為常用的一種措施[38]。在美國和加拿大,公眾可持狩獵許可證在開放季(非繁殖季節)對美洲黑熊進行合法捕殺,每年被合法捕殺的黑熊高達5萬只,成功控制住了黑熊的種群數量,降低了黑熊肇事頻率。但由于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法律法規有所差異,捕殺是公眾最不能接受的一種緩解措施,尤其是在信奉佛教的地區[2]。

2.2.2補飼

補飼是歐洲國家認可度比較高的一種緩解人熊沖突的措施,它的設計概念是為熊科動物提供一種易于獲得的食物,從而減少掠奪人類住所內及其住所周圍的食物[39]。補飼會轉移熊的注意力,并訓練它們習慣于食用補飼器內的食物。由于改變熊的這一行為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補飼器內的食物必須持續供應,并且與房屋內的食物具有相當或更高的能量[39]。這一措施是改變熊科動物行為的短期策略,也是訓練熊科動物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的長期策略。

2.2.3轉移

轉移肇事熊是美國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部(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WDFW)常用的一種人熊沖突管控措施。WDFW會定期將頻繁游蕩在城市垃圾站或社區垃圾桶附近覓食的美洲黑熊強制轉移,轉移到飼養中心對其行為進行訓練,訓練成功后則將其佩戴GPS項圈放歸野外并對其實時監控,一旦訓練失敗,則直接將其殺害[8]。強制性轉移成本較高,通常只能暫時性緩解局部人熊沖突,而并非一個長期有效的解決辦法[13]。

2.2.4牧羊犬

牧羊犬通常用于保護家畜免受大型食肉動物的攻擊,特別是對于保護散養的家畜發揮著很好的警示作用[11,40]。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牧區均有喂養牧羊犬的習慣,但由于犬科種類不同以及后天訓練方式的差異,警示效果也不盡相同,比如德國牧羊犬具有持久的耐力和超高的警戒性,是保護家畜極為優秀的犬種之一,但該品種需大量的后天訓練才能發揮其保護作用[43];喜樂蒂牧羊犬天生嗅覺、聽覺敏銳,僅需少許或不需訓練就能勝任保護家畜的工作,其他工作犬難以比擬[44]。

2.3 化學措施

防熊噴霧是人熊管控措中最常用的一種措施,它含有極為刺激的辣椒素,當進入熊科動物的鼻、眼時會使其失去攻擊能力[9,41]。防熊噴霧是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極為推崇的一種防熊工具,EPA提倡野生動物管理工作人員在野外需配備防熊噴霧。防熊噴霧對熊科動物能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也是糾正其行為的有效方法之一[9,41]。由于部分國家或地區禁止使用含有帶攻擊性的辣椒素噴霧,使得防熊噴霧沒能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

2.4 政策導向性措施

2.4.1教育宣傳

教育宣傳能提高社區的保護意識和對肇事動物的容忍度,同時能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當中[10]。全世界范圍內,很多非政府組織機構和民間野生動物保護者參與到教育宣傳工作當中,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專門設立環境教育行動基金(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ion Fund,EEAF)用于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教育宣傳對于提升地方居民的保護意識和保護物種的公眾影響力能起到巨大作用,但由于某些地區偏遠,交通不便,社區教育宣傳工作沒能全面鋪開,對野生動物的報復性獵殺時有發生[17]。

2.4.2生態補償或保險

生態補償或保險是目前各個國家比較推崇的人熊沖突管控措施,它可以減輕熊科動物持續肇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并能提高人們對肇事熊科動物的容忍度,對熊科動物的保護能起到促進作用[11,45]。生態補償或保險屬于一種事后補償機制,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旦出現資金短缺,將激發公眾對肇事動物的報復心理。

2.4.3生態移民

生態移民是將持續遭受熊科動物攻擊區域的社區集體遷出,主要適用于保護地內的社區居民[46]。生態移民能迅速緩解人類與熊科動物之間的沖突,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義重大。生態移民資金投入量大,同時需要慎重評估遷入地的環境承載力以及移民對象的生活習俗,如果遷入地環境承載力超載或遷入地環境不符合移民對象的生活習俗將可能導致生態移民工程失敗。

2.4.4棲息地管理

人類活動范圍擴大導致熊科動物棲息地喪失是人熊沖突的驅動因素之一,科學的棲息地管理是緩解人熊沖突的重要策略[47]。目前,熊科動物棲息地管理主要包括3個分方面,分別為棲息地質量評價[48]、適宜生境模擬[49]和自然食源評估[50]。由于基于棲息地管理基礎之上提出的緩解措施和保護方案(如生境質量恢復、優先保護區劃分以及生態廊道建設等)嚴重受到政策的約束未能很好落地,因此該措施在實際人熊管控中并沒能發揮很好的優勢。

3 關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人熊沖突緩解的建議

當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面臨著不同程度上的人熊沖突問題[3],為了促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內人熊共存,我們可借鑒國際上先進的人熊沖突管控措施,同時建議三江源國家公園:(1)提升和改善電圍欄防控技術:三江源地區土壤干旱,電圍欄地線接地電阻較大,電線無法形成通路,導致很多電圍欄高壓脈沖閥無法正常工作,在后期的安裝工作中需加深地線接地樁,同時增加電圍欄的地線數量;(2)定期對電圍欄進行檢查和維護: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缺少專業的電圍欄維護人員,有必要組建一支由當地牧民組成的隊伍對電圍欄進行定期維護,增強牧民的參與感;(3)配備防熊噴霧:防熊噴霧在我國尚不能合法使用,但由于它是保障牧民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同時它是繼收槍之后能讓棕熊對人類重新產生恐懼的一種新工具,因此建議相關部門批準防熊噴霧在特定區域合法使用;(4)使用鐵皮箱儲藏食物:鐵皮箱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在轉場過程中方便攜帶;(5)建立補飼站:補飼是緩解人熊沖突的長久之計,但需慎重考慮補飼器的食物選擇和安放位置;(6)完善棕熊肇事補償機制:補償機制能減少受害者的經濟損失,進而提高受害者對棕熊的容忍度,但補償機制取證效率有待提升、理賠手續有待簡化、補償金額有待提高以及賠償周期有待縮短;(7)鼓勵社區參與:積極推動利益相關者參與沖突管理過程,建立管理者、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友好關系。

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哪一種防熊措施能做到萬無一失。為了從根本上降低人熊沖突的強度和頻次以促進人類與熊科動物之間的共存,建議我國科研人員和管理決策者在以后的研究中著重調查人熊沖突的原因,包括加強人類社會發展與熊科動物生存之間的關系研究,探索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與棕熊行為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加強熊科動物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從棕熊生境質量、種群動態、自然食源以及生態系統完整性等方面去深入挖掘人熊沖突的驅動因素,進而從根本上制定防熊措施。

猜你喜歡
棕熊肇事三江
它們的家鄉——“三江源”
無限追蹤
打獵誤傷老農肇事逃逸被公訴
肇事逃逸?休想——汽車事故防逃逸監測系統
小棕熊撿漏
小心棕熊
三江并流
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棕熊
駕駛員擅自偷開公車肇事公司仍需擔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