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化遺產小雁塔的文化內涵解讀

2020-01-01 12:33崔鈞平
文化學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雁塔高僧文化

崔鈞平

自2014年6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算起,小雁塔作為其中的遺址點之一已經6年有余。盡管西安博物院設計了專門的展覽、配備了成套的輔助展品來向大眾展示它的價值,但是其文化內涵能否被觀眾準確理解顯然成了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由于牽涉古建筑、中外交流和宗教歷史等特殊文化因素,普通人要想識得廬山真面目挑戰頗大。如果沒有合適的解讀角度,不但遺產本身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費盡心力所設計的展陳也會形同擺設。

小雁塔這座誕生在大唐盛世的建筑,屹立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已有1 300年之久。它蘊含了中外文明的智慧,見證過古往今來的變遷,擁有令人稱奇的故事。面對這些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遺產,我們可以從小雁塔本體出發,先行探討建筑自身價值,進而論述它在唐代絲路文化交流中所見證的人文精神,最后重新審視自北宋以來不斷累加的新增文化內容,有助于人們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它的價值。

一、小雁塔建筑的魅力

小雁塔的本體魅力集中體現在密檐式古塔建筑及其附屬的門楣石刻上,這是唐人給后世留下的珍貴遺產,它們彰顯著文化交流與創新的歷程。

塔,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印度,在佛教中它被稱之為“窣堵波”,與我國“冢墳靈廟”的概念相對應,早期的窣堵波即為低矮的墳丘狀。佛塔作為埋藏佛陀舍利的設施,是佛教信徒心中重要的宗教崇拜建筑,與世俗毫不相關,不能隨意接近,更不允許登臨。2世紀以后,在印度西北地區開始流行造型宏偉、逐層收攏的高塔,這種塔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土,被改造為內部中空能夠登臨的閣樓式塔。入唐以后,中國工匠用自己的審美傳統修建佛塔,中國人“道不遠人”的入世思想則將佛塔從神境拉回人間,并賦予其登高望遠、護佑風水的新功能[2]。密檐式塔應運而生,完成了塔在中國本土化的華麗轉身,小雁塔正是這類佛塔的代表之作。世人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對“buddha”(佛陀)一詞的音譯,這里專指佛塔。除了七層的塔外,在中國自單層起直到十五層,能見到的塔均為單數層級,這是我國道家思想“道起于一,其貴無偶”在建筑上的特殊應用[3]。奇數屬陽數,在中國古代有象征上天的文化傳統,與之對應的偶數則屬陰。小雁塔的建筑層級數為十五,平面設計成四方形,符合縱奇、橫偶的規定,體現了中國人陰陽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念。

刻畫在小雁塔北門楣上的《天人供養圖》見證了中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門楣上部一對飛天輕輕捧起圖畫中部供奉于盤內的摩尼寶珠,下部則設對向的兩只迦陵頻伽,起舞于以海石榴為主體的蔓草之中。飛天的原型來自古印度乾闥婆(樂神)和緊那羅(歌神),是后來被列為天龍八部中的天神,隨同佛教逐步傳入中土,他們的形象也在傳入中土的過程中合為一體。中國的藝術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讓這一藝術形象僅憑飄逸的衣裙和飛舞的彩帶就能遨游于佛界天國。借鑒了道教羽人、西方天使和佛教天神的飛天,無疑是中外美術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短烊斯B圖》上的摩尼寶珠、海石榴、都曇鼓、雞婁鼓以及人頭鳥身的迦陵頻伽也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

二、小雁塔蘊含的歷史文化精神

作為世界級遺產,小雁塔最需要解讀的價值仍然聚焦在歷史文化及其所見證的人文精神之中。在唐代,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不但是皇家寺院,更是首都長安的三大國立譯經場所之一,有多位高僧大德結緣于此。小雁塔的精神內容實際上是由眾多曾經活動于此的先賢共同塑造出來的,將他們的典型史跡公之于世,也就大致講清了小雁塔所涉及的古代文明與歷史文化傳統。

在眾多的名人之中,義凈法師是最能代表小雁塔精神風貌的無二人選。作為薦福寺的譯主,義凈是繼法顯、玄奘之后又一位舉世公認的西行求法高僧,他的游學經歷亦能與這兩者比肩。義凈法師因仰慕法顯、玄奘西游,十五歲就立下了西行印度求取真經的志向。公元671年,他自海道(今廣東廣州)出發,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西去,歷經艱難險阻,最終到達印度,并在那蘭陀寺修學十數載。在外求法二十五年之后,義凈攜帶大量梵文經論以及佛骨舍利等從海路返回。歸國后,他受到了武則天的親自迎接,被尊為“三藏法師”,并負責主持當時學術水平最高的研究機構之一——薦福寺譯場。據統計,義凈翻譯的佛經多達56部,合計230卷[4]。他還將在南海旅途中的見聞編輯成《南海寄歸內法傳》,成為今人研究絲路交通和佛教史的重要材料?!洞筇莆饔蚯蠓ǜ呱畟鳌肥橇硗庖徊坑伤麉R編的著作,記載了初唐時期,57位前往南海、印度游學求法的僧人史跡。值得一提的是,義凈將中藥、針灸等帶到了所到之處,同其他出國求法的高僧共同促進了南海諸國與大唐的交流與發展。季羨林先生認為:“他是中國佛教史和翻譯史上開辟一個新紀元的高僧,是中印文化的傳播者,是中印人民友誼的象征,是中國人民的脊梁?!盵5]引導觀眾了解相關歷史的時候,應當注意把握好古今社會的差異與聯系。唐代的高僧更接近于現代社會的著名學者或一流科學家,當時的國立譯場則類似于今天的國家高等學府或科研機構。因此,可以說義凈法師為了追求知識和真理,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他不畏艱險的探索精神、永無止境的求知態度、守業愛國的高尚情懷也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追求。

除了義凈,小雁塔還吸引和云集了一批游學、修行、布道、譯經的僧人學者,例如于闐(今新疆和田)人實叉難陀、何國(舊時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的西北方)人僧伽、康居國(今中亞巴爾喀什湖至咸海之間)人法藏、南印度摩賴耶國人金剛智等。其中,日本文化名人圓仁和新羅高僧慧超對東亞文化的交流、發展貢獻突出,也有必要以合適的方式予以介紹說明。圓仁留學大唐近十年,足跡遍布中原各地,甚至用漢字寫成《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了包括飲食、節俗在內的唐人生活。歸國后,創立了日本佛教天臺宗山門派,被尊為“入唐八家”之一?;鄢谒]福寺短暫地師從金剛智翻譯佛經,他西去求學的歷程頗為傳奇,先由海上“絲綢之路”前往印度,又經陸上“絲綢之路”返回中國,終其一生都在為中韓、中印的文化交流奔走不息,所著《往五天竺國傳》亦是關于當時印度及中亞地區的難得史料。他們與義凈一道構筑起唐代小雁塔的文化精神,成為今人了解絲路歷史和盛唐往事的時空使者。

三、后續的遺產——關中名勝

或許是由于盛唐文化給人的印象過于強烈,抑或是上述諸位高僧大德在歷史上的影響過于深遠,以致于目前對元、明、清時期形成的小雁塔風物景觀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大家無一例外地視這些內容為傳奇、趣事、地方景物,還沒有將其提升到文化遺產的高度加以認識和思考,有針對性的展示和保護更是無從談起。

小雁塔的“晨鐘”系武功崇教寺被渭河沖走的金代鐵鐘,因薦福寺僧人每日敲此鐘報時,給西安城的市民生產、生活帶來便利,遂形成關中地區所熟知的“雁塔晨鐘”一景。目前,這一記載最早見于明人劉儲秀的《劉西陂集》。明清時期,陜甘兩地的武舉人效法唐人,題名小雁塔,更加豐富了小雁塔作為地方名勝的內涵。塔下現存武舉鄉試題名碑18通[6],是研究明清武舉考試的重要資料。小雁塔石質北門楣上,留有明嘉靖辛亥年(1551)王鶴所記小雁塔因地震分而又合的奇事,更是增添了當地民眾對此古跡的喜愛。小雁塔院內還存有20余通自宋至明清歷朝對薦福寺修繕的碑刻,是古人對歷史遺物和地方名勝進行保護的直接物證。這些內容反映出小雁塔在當時當地所發揮的人文作用。它們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所應具備的諸多內在標準,理所應當受到重視與保護。

四、結語

小雁塔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有著豐富的內涵:它的建筑魅力來自中西文化的交流;它的文化精神由一批中外高僧學者所塑造書寫;在歷代的修繕和維護中,后世的人們也在不斷豐富它的文化內容。希望這些解讀能夠幫助后人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小雁塔的文化內涵;后人也應該從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精神,運用更加合理、科學的手段保護和利用好這一世界級遺產。

猜你喜歡
雁塔高僧文化
游雁塔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贈高考生
誰遠誰近?
心中的鏡子
絲綢之路上的兩位高僧
喚醒良知
高僧與婦人
正定雁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