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院校網絡德育工作模式創新實踐研究

2020-01-01 02:00李暖婷
珠江教育論壇 2019年2期
關鍵詞:德育工作德育中職

李暖婷

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當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網絡傳播還傳遞了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信息,有積極正面的信息,同時也有消極反面的信息,它對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極大。在互聯網文化的沖擊下,傳統德育教學工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一味遏制網絡文化傳入校園,實現傳統德育工作的計劃是無法實現的。轉變德育教學工作模式,加強網絡德育工作的實施,來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這是新時期教育模式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中職院校的形成特點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主要劃分為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其中初等職業教育是指國內的九年義務教育體制,而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指中專、技?;蛘呗毟?,高等職業教育是指為社會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或應用人才的教育體制。中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吸收的學生大多是剛剛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按照我國教育體制規定的入學年齡計算,中職院校在校學生的年齡大多數在15~18歲之間,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事物發展的認識及其道德觀念認知尚存在較多的不足,而年齡又恰恰處于成人的臨界點,充分體現了中職院校的形成特點。

二、互聯網文化的傳播方式及特征

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信息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硬件與軟件相互結合,一般硬件主要是由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組成,軟件部分主要是指信息文化傳播的網站或者程序組成。當前,手機成為了信息文化交流的重要硬件部分,而微信成為了人與人溝通的重要軟件部分,只要手機能夠獲得上網權限,人們都可以隨時隨地從手機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和文化。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手機幾乎已經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隨著手機的普及,網絡文化的傳播特征越來越明顯。首先是全網覆蓋特點,信息和文化在互聯網中不存在區域限制,一旦信息發布到互聯網中,只要符合人們的需求,都能夠被獲取到。其次是復雜性與自由性并存,傳播中的信息,有正面積極的,也有反面消極的,而發布信息的源頭是自由性表述的。最后是片面性特點,特別是在信息傳播中,有部分信息發布人不是將事件的整個過程發布,而是將事件的開始部分或者結尾部分進行發布,甚至有部分人進行了剪輯處理,從而導致人們對事件產生誤判,這些特點構成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文化傳播的多樣化特征。

三、網絡信息對中職德育工作的影響

(一)網絡信息與中職德育標準存在分歧

我國傳統道德教育始終遵循以人性為本、情性相依、情理合一、情意互通的原則,要求學生重道義、尊師長、愛幼小等,我國傳統道德宣揚的是“善”,《弟子規》一書展現了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精髓。但在當下網絡信息文化的大肆傳播中,西方信息文化與我國信息文化相融合,更多以法律條款為基礎的信息觀點出現在網絡中,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事物發展的批判和認知,使學生在傳統道德與網絡信息中產生分歧和矛盾思維,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事物的批判分析能力。我們以網絡熱議的“遠光燈的案例”進行分析,兩輛汽車在對向行駛時,一輛汽車開著遠光燈,造成了對向駛來的汽車無法看清前方道路,對向司機通過閃光的形式提醒開遠光的司機,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開著遠光燈的汽車疾馳而過。這個案例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以傳統的道德標準來分析,開遠光的司機應該在對方的提示下及時關閉遠光燈,以體現出相互尊重的高尚品德。然而在網絡信息輿論中,很多中職院校學生對這類事件的看法不以為然,認為“沒有違法的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兩者對事物的評判認識明顯存在分歧,而類似這樣的事件較多,這對德育教育工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網絡信息使中職院校德育工作更加復雜化

在中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倡導學生“互敬互愛,關心他人”,這是以人性本質為出發點,期望學生能夠具備“善”的品質,在傳統道德觀念中,這種道德品質也是被人們所認可的,然而在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時代,這種道德品質正在不斷發生變化。以街頭乞討者為例,在中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學中,倡導學生積極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并力所能及地為社會付出自己的力量。當然,在街頭遇到乞討者時,希望學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能夠給乞討者一定的幫助。然而網絡信息在傳播中,將某部分乞討者的“欺騙”行為暴露出來,揭露某部分乞討者是如何進行“偽裝”的,其觀點闡述與德育工作觀點產生了劇烈的碰撞,致使很多學生在街頭遇到乞討者時,第一反應都是立馬離開或者躲避。如果教育者仍然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不但不會收獲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遭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質疑,可見網絡信息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復雜性。

(三)網絡信息對中職學生的思想意識影響

在復雜化和自由化的網絡時代下,不論是政治信息、軍事信息,還是文化信息、生活信息,都涌入了互聯網中;也不論是個人還是有組織的機構,都可以將個人的見解和組織的文化發布到互聯網中,而信息的類型和發布不受地域、國界、學科的影響,大量的信息既給中職學院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料,又有較多的反面內容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特別是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極大,使學生產生錯誤的思想意識,對生活失去信心,對他人喪失信任感,甚至對社會產生抱怨等。而中職院校學生極易被網絡信息所影響,因為中職院校學生所處年齡段的人生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和良好世界觀等都尚未完全形成,在網絡信息的不斷誘導下,其思想意識很容易被“腐蝕”,以至于給社會帶來較大危害。

四、中職院校實施網絡德育教學的必要性

(一)中職院校傳統德育教學方式難以被學生接受

網絡信息是一種綜合性信息資源,它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直接性的案例、經驗和樂趣,這讓學生更樂意從網絡信息中獲取自己對道德價值的認知,并從中尋找到樂趣。隨著時間的延續,學生會對網絡產生依賴性,更加相信網絡中所傳播的信息,而對傳統的德育教學產生厭惡感,感覺傳統德育教學都非常的死板,與網絡信息沒有可比性,特別是“填鴨式”教學法,更會引發學生對傳統道德教學的反感。在網絡信息占據明顯優勢的狀況下,將德育工作實現網絡化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二)上網占據了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

網絡的自由性特點成為了學生更加迷戀的重要原因,在對事件進行評論中,學生能夠及時參與其中,發表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和想法,正是網絡自由性的特征讓學生在網絡中不受約束,敢于對事件表態而不受責備,而促使學生利用更多的課余時間來上網。而傳統教學模式多為單項信息灌輸,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產生的厭倦感更進一步促進了其上網表述看法和想法的行為。故此中職院校進行網絡德育教學是必要的。

(三)網絡信息的誘惑性難以控制管理

互聯網的參與是公開性的,同時又是匿名式的,人們都可以隨時隨地在有網絡的地方參與到互聯網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匿名又增加了網絡對個人的保密性。例如在論壇中,用戶可以為自己設置任意的昵稱,如“書生”“騎著蝸牛追奔馳”等,這種昵稱不會給信息的發布者帶來任何影響,在這種匿名式特點的影響下,很多中學生更樂意將現實中的不滿情緒、生活壓力以及學習的困擾毫無保留地在網上進行交流,這為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刺激感和迷戀性。另外,網絡信息的傳播中也存在著較多淫穢圖片、色情小說等,給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了更大的威脅,而學校單純依靠昵稱是無法對學生進行管理的,也無法控制網絡信息的傳播,因此,只有進一步加強網絡德育工作,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網絡德育教學中,才能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中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某中職學院為例

(一)某中職院校概況

某中職院校是國家評定的重點職業學校,擁有初級、中級、高級教師170余人,擁有學生6000余人。

(二)以調查問卷形式對該校學生進行調查

為了進一步研究中職院校在受到互聯網文化沖擊時,校內德育工作所出現的問題,本次擬抽取500人為調查對象,在實際發放中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回收了500份學生填寫的問卷,本次調查的有效率為100%。另外在對調查性別、年齡上,男生總共參與調查人數為311人,而女生總共參加的調查人數為189人,年齡上15~17歲的學生為436人,18歲及以上的學生為64人。

(三)調查結果數據分析

在對500名中職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式調查后,將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如下表所示(見表1)。

從上表的數據統計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職院校學生對待網絡的態度,在調查的500名中職院校學生中,都存在上網的行為,且上網的目的也有區別,40.4%的學生喜歡上網玩游戲、看視頻,還有43%的學生喜歡上網聊天。他們在互聯網的參與將直接獲取外部網絡信息的內容,從而對其的認識會產生較多的正面或者負面影響。再從網絡迷戀度看,經常逃課參與互聯網的行為與偶爾逃課參與互聯網的行為占到了25.2%,我們按照這個比例以全校在校人數計算:6000×25.2%=1512人,也就是說在校學生的逃課人次達到了1512人,這對中職院校傳統德育教育工作有著嚴峻的挑戰性。我們再看不良信息網站的瀏覽率,按照調查統計比例看,有近35.2%的學生瀏覽過黃色網站或者不良信息。龐大的群體網絡參與性,不僅僅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教學困難,更重要的是網絡的信息對學生的誘惑性、誤導性以及侵害性是較為嚴重的,迫切需要中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網絡德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學生對網絡的認知和思想意識,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學習。

表1 某中職院校學生接觸互聯網情況調查

六、構建和創新網絡德育教學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與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認識

網絡的特征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要誘因,而網絡傳播的信息有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兩種,正面信息是有利于學生對事物的思維認知的,而負面信息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學生心理扭曲。因此,實施網絡德育教學是糾正和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重要工作,在意識引導中,首先要強調客觀的思維觀念,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基礎,客觀的描述歷史的發展、社會的動態發展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以鮮明的概念來闡述當下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切實改變傳統“灌鴨”式的德育教學方式,以網絡德育教學模式為主體,逐步樹立學生對現實與虛擬的觀念認知,明確指導學生如何理性的觀察網絡信息文化的影響,對發布網絡信息者的用意和目的進行詳細分析,告誡學生對復雜信息的認知應該做到深思熟慮,盡量不要情緒化、沖動化,讓學生能夠理解網絡信息傳播中很可能存在片面性、虛假性、偽造性等特點,這對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都有較大的誤導。同時,德育教學工作者也應該不斷地提升對網絡技術的掌握能力,了解網絡的知識和理論,全面、有序地為學生提供具有參考性和依據的案例,這會讓學生更加信任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對轉變學生思維認識有較大的促進意義。

(二)發揮網絡虛擬與現實生活的統一性

網絡信息的傳播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客觀的講,特別是人們對某些事物或事情存在不滿時,都會使用手機拍攝傳到互聯網中,而這種不滿的宣泄被學生“消化”后,也會引發學生內心的不滿。雖然在虛擬網絡空間中傳播的信息部分是真實的案例,但是從影響效果看,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這會使學生對國家、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埋怨”情緒。改變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認知需要使網絡虛擬與現實生活相統一,這是糾正學生對網絡信息錯誤認知的重要德育教學方法。其一,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到農村的困難家庭中走訪,了解我國對困難家庭的幫扶,以及社會對困難家庭的關注,讓學生形成關心他人的新觀念,感受網絡信息與現實生活的差異性和統一性,學生自然會體會到網絡信息傳播中存在的片面性和虛構性。其二,讓學生在現實中不斷收集積極向上的材料或事件,與網上傳播的對應性視頻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網絡虛擬傳播與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具有較大的差別,通過不斷樹立學生對社會、對現實的認知,來完善學生的道德觀念,增強學生對網絡信息傳播的辨識能力,這對網絡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其促進意義。

(三)增強家庭網絡教育的實施

中職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對追求新鮮事物的求知欲非常強烈,即便家長限制孩子上網,也不可能限制孩子對網絡的求知欲,再加上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在這個特殊的人生階段,以“堵”來“護”的方式已經不合適。因此,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應該掌握和了解網絡知識,以身作則,不斷引導孩子在上網時做到自律,即控制好上網時間、上網的內容等,加強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對網絡信息的個人想法和看法,耐心分析網絡帶來的哪些好處,又給人們帶來哪些壞處,讓孩子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的性質。特別強調的是孩子對游戲的迷戀性最高,要告誡孩子認清網絡游戲的本質是一種浪費,既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又浪費金錢,而舉辦和開發游戲的開發商本質目的就是賺錢和吸引學生參與,以感情的相互交流來感染孩子對游戲的認知,這對與學校德育教學有重要的影響力。

總之,網絡德育工作的開展是必然性的,也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傳統的德育工作已經不再被學生認可。特別是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職院校學生,雖然在道德觀念上尚未成熟,但卻有自己更強烈的主觀情緒表達愿望,一旦網絡中負面信息的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意識,對其未來人生的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極有可能會給人們、給社會、給國家帶來破壞性的危害。因此,快速構建和完善網絡德育工作的實施,不斷創新研究,全面提升學生對網絡與現實的認知,健全學生的人格、尊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一生受益。

猜你喜歡
德育工作德育中職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新形勢下中職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關于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分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