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及保障機制
——以杭州市下城區為例

2020-01-02 03:29唐西勝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未來教育家 2020年7期
關鍵詞:集體主義共同體集體

唐西勝/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我國的集體主義教育有著重視集體利益而弱化個體利益的傳統。隨著時代變遷,部分青少年在生活中出于滿足個體需求,其行為選擇與國家、社會、學校強調的集體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存在矛盾。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承和發展集體主義教育,既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需求,又能夠平衡學生個體發展與集體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并且在此基礎上,使個體發展推動與服務集體發展,是德育發展創新的重要命題。

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從理論層面入手,有學者厘定了集體主義教育的內涵、功能及其實現途徑。有學者剖析了當下中小學集體主義教育面臨的挑戰,并從教育內容體系、教育教學方式、班集體和實踐養成教育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但是,中小學集體主義教育的德育實踐創新案例缺乏提煉,難以對中小學一線德育工作帶來直接的幫助。

下面,筆者結合這些年來杭州市下城區的“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德育實踐,談談“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及保障機制。

新集體主義教育與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關系

新集體主義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民主、平等思想的指引下,通過班級共治、民主協商等手段而形成集體所有成員共在的共同體的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觀念以及社會責任感與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教育的本質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夠正確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在保障集體利益優先性的同時,實現個體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一)新集體主義教育是對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繼承

新集體主義教育與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建立個人自由發展和運動的社會聯合體?!薄爸挥性诠餐w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奔w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目標,且集體的發展并不否認個體發展的價值,而且只有在集體中,個體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發展。個體與集體并不矛盾,且能做到有機統一。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集體主義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個人與社會的團結一致。跟集體主義對立的是個人主義?!边@些觀點和主張,對于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對于培養有家國情懷、能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依然有其巨大的價值。新集體主義教育倡導構建集體所有成員共在的共同體,其要義就是要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養成集體主義精神。新集體主義教育并未拋棄馬克思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觀,且是對傳統集體主義教育優良內核的繼承。

(二)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內核從服從走向了內化

傳統集體主義教育過分強調集體利益和個體服從,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個體個性發展的需求。新集體主義教育的主要內涵是尊重天性、發展個性、個體與集體共同成長。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副教授鐘志凌在《新時代中小學集體主義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一文中指出,“集體主義教育重在培養青少年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社會和國家的關系,引導青少年認識到自己對集體、社會和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提升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毙录w主義教育倡導“開放包容、優質創新”的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新集體主義精神,創造滿足學生個性充分發展需求的課程、文化、活動實踐。同時,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愛黨、愛國意識,在強吸引、高認同的集體中培養學生的理想、本領和擔當。新集體主義教育具有愿景歸合、集體共治和多元協商的特征,使個體從單純的服從集體價值,到通過親身體驗和參與認同集體價值,做到自身發展方向與集體發展有機統一,真正將新集體主義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可見,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內核從服從走向了內化。

(三)新集體主義教育克服了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時代局限

新集體主義教育倡導的共在式共同體能夠有效克服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時代局限。一是以民主、平等的理念超越傳統集體教育的專斷性。新集體教育倡導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以合理正當的方式參與到集體建設中,有效規避了集體的強制專斷對學生個性的壓制。同時,通過在集體中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尊重每位學生的合法權益,公正地處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糾紛與沖突。二是以協商、寬容的品質超越傳統個人主體的占有性與排他性。新集體主義教育更為重視培養學生的協商與寬容品質,從而實現不同利益個體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和諧相處,避免個人主體對他人以及集體利益隨意的侵占。三是以共在式共同體的形式超越個體與集體的分離與對立。共在式共同體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關懷的共同體存在狀態?!八摺钡拇嬖谶M一步彰顯“我”的主體性,“我”與“他者”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偟膩碚f,包容、平等是共在式共同體的核心精神,其能有效克服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弊端。

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

新集體主義教育,是集體主義教育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為在實踐中更好地解決傳統集體主義教育帶來的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涵育青少年的集體主義精神,杭州市下城區通過實踐創新,探索出了具有區域特色且具有借鑒價值的新集體主義教育實踐路徑。以弘揚和培育新時代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導向,構建具有系統性、選擇性、體驗性、過程性的德育地方課程;優化育人文化環境,在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社會公益、儀式教育等實踐路徑中創新;通過學校聯盟建設、搭建家校協同育人平臺,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共在式共同體的建設。

(一)構建以新集體主義教育為導向的德育地方課程

一方面,頒布新集體主義教育地方課程指導綱要。德育課程是實施新集體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杭州市下城區以培養學生新集體主義為導向,構建了培養目標系統性、學習主題選擇性、學習方式體驗性、課程評價過程性的1-12年級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新集體主義教育地方課程指導綱要。通過綱要指導區域內各校正確認識地方課程的重要意義,以指導綱要為引領,開展組織精心、設計合理、實施有效的新集體主義教育課程。同時,充分利用區域內“第二課堂”教育資源,構建由教育部門主導、科研專業指導、全區中小學實施的勞動教育、一日研學、社會公益、儀式教育等集體活動實踐。因地制宜建設區域新集體主義教育體驗點,繼續推動“館校共建”,創建新集體主義教育的聯動發展模式。在豐富、動態、開放、包容的集體活動實踐中,通過自治共建、過程共融、榮譽共享的集體,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新集體主義精神,認同新集體主義價值觀。

另一方面,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實踐課程開發。德育課程的成效取決于德育實踐的開展水平。一是實施勞動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計劃。將勞動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構建“校內勞動、家務勞動、校外勞動”三維度勞動實踐微課程,在勞動體驗中實現集體共治,培養新集體主義精神,認同新集體主義價值觀。以試點學校為中心,繼續積極探索形成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機制健全的學校勞動實踐教育體系。二是實施“一日集體研學”課程開發計劃。利用地域優勢,開發“一日集體研學”實踐,其內容包括場館簡介、場館特色、活動亮點、實踐指南等,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探究方向。通過擴大學習空間、拓寬課程內容、激活學習方式,使新集體主義教育更接地氣,從而引導學生去發現、思考、研究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所有學生的平等參與、互助合作、不斷磨合,展示了集體的包容和對個體的尊重。

構建以新集體主義教育為導向的德育地方課程,特別是頒布新集體主義教育地方課程指導綱要和推進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實踐課程開發,將極大地增強新集體主義教育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德育課程,切實增強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效果。

(二)優化新集體主義教育的育人環境

優良的育人環境是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必要保障。新集體主義教育倡導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以合理正當的方式參與到集體建設中。新集體主義教育育人環境放棄了傳統集體主義教育的強制專斷,避免對學生個性的壓制。通過在集體中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尊重每位學生的合法權益,公正地處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糾紛與沖突。

杭州市下城區通過深入挖掘區域“容(開放包容)融(共建共融)”的新集體主義教育的文化內涵,在研學旅行、社會公益、儀式教育等實踐路徑中營造民主和平等的環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學校、年級、班級的新集體主義文化浸潤中,豐富集體情感、認同新集體主義價值觀。另外,通過提升學生集體參與的程度和次數,豐富學生的集體實踐經歷,促使學生養成符合新集體主義精神的行為。學生親身參與新集體主義教育實踐,主動內化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內涵,通過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從而主動自覺地把個人的青春夢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三)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共同體建設

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毙录w主義教育倡導以共在式共同體超越個體與集體的分離與對立。新集體主義教育實效的達成不能脫離集體的環境,需要在集體、在共同體中涵養個體的集體主義精神。杭州市下城區主要依托“學校聯盟”和“家校協同育人平臺”兩大共在式共同體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

一是推進學校聯盟建設。作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全國首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杭州市下城區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合作中以推進集體主義教育“新探索、新模式、新實踐”為重點,多路徑培養學生新集體主義精神。具體措施有:指導、組建基于課題研究路徑、愿景歸合的項目學校聯盟,通過校際聯動,增強新集體主義教育理念積淀、主題提煉、行動研究、模式構建、文化營造等方面的溝通互學。學校聯盟的建設避免了以往個體學校狹隘的“單打獨斗”,通過歸合集體愿景,以項目制課題研究為載體,提倡校際互動和包容、平等的核心精神,實現了新集體主義教育依托的共在式共同體的組建。

二是搭建家校協同育人平臺。在學校陣地之外,協同家校資源,全方位、立體式構建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共同體。家校協同育人平臺的建設主要依托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研發建成“武林家長智庫”。創建家庭教育指導方向預測體系,分析、分類精準推送家庭教育知識、活動,使家長得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并構建了“線上社群/資源+線下課堂/指導”的陪伴式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獲得家校全方位的即時溝通互動。通過搭建家校協同育人平臺,為學生和家長提供相互依存、相互關懷的家校環境。學生在家校共建的共同體中成長、獲益,能自然養成并主動發揚共在式共同體的精神,主動參與到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中。

新集體主義教育實踐的保障機制

新集體主義教育實踐路徑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相應機制的保障。杭州市下城區以“共建共融、多維均衡”為標準,通過建立“家長-社區”協同育人機制、“新任班主任-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領銜班主任”梯級名師培養機制和“名片-樣板”評價機制,切實促進新集體主義教育的有效落實。

其一,以“家長-社區”協同育人機制共育新集體主義精神?!肮步ü踩凇笔切录w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征?!拔淞旨议L智庫”,以家長的需求為根本追求,以問題為導向,整合名師、學者、專家、家長資源,連接線上信息發布及線下活動,搭建了專注于家庭教育指導的集體主義教育“第三課堂”。同時,統籌全區教育資源,建立集體主義教育體驗點。目前,已建成區青少年科技(勞技)實踐中心、區域青春期教育基地、街道“青少年空間”,為轄區內的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新集體主義教育專題場館?!凹议L-社區”協同育人機制和相應舉措的實施實現了家長、學校、社區的共建共融,有效地保證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的落實。

其二,以梯級名師培養機制領航新集體主義教育。教師是實施新集體主義教育的關鍵主體,師資力量的強弱關系到新集體主義教育的成敗,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杭州市下城區通過探索區域新集體主義教育領航員梯級培養制度,著力提升領航員的新集體主義教育示范能力,面向區域全體班主任開展培訓,形成“新任班主任-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領銜班主任”四級班主任培養序列。此外,以“名師智慧空間站、網絡工作室、鄉村工作室”三級培訓站點發揮新集體主義教育的示范、引領與輻射作用。

其三,以督導評價機制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名片打造??茖W合理的督導評價機制是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外在動力。改革傳統的區域德育評價模式,通過建立和完善區域新集體主義教育研究和實施的評價制度,采用多主體、多維度、多方式的過程性評價,強化新集體主義教育的持續深化。在各級學校這一組織層面,通過督導評價,引領各實施主體在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實踐育人中打造獨具特色的班集體、社團、團隊、家校聯盟等新集體主義教育名片,形成有推廣價值的樣板,為共同體中其他實施主體提供優化的參考。在新集體主義教育對象——學生個體層面,開發研制具有區域特色的評價單,以評價單切實記錄和考察學生個體在新集體主義教育中的成長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關懷。綜合組織層面和個體層面的督導評價,全方位推進新集體主義教育名片的打造,為新集體主義教育的落實提供持續的推動力。

德育重在實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杭州市下城區將集體主義教育的傳承與發展作為抓手,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以民主、平等思想為指引,通過班級共治、民主協商等手段構建集體所有成員共在的共同體,提出了“新集體主義教育”理念,探索出了“新集體主義教育”的創新型實踐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有效化解當下集體主義教育所面臨的時代困境,為區域集體主義教育實踐提供可資借鑒的可行方案。

猜你喜歡
集體主義共同體集體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我為集體獻一計
愛的共同體
關于將集體主義引入經濟理論的思考
論中國語境下集體主義的教育意蘊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集體主義教育:從個體出發建構共同體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