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背景下職業院校的管理應對與啟示

2020-01-02 12:20郭慶志
江蘇教育 2020年28期
關鍵詞:危機職業院校防控

郭慶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職業院校與全國所有領域、所有組織一同投身這場“大戰”,經歷這場“大考”,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聞令而動,迅速響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守護校園凈土,維護社會穩定。

一、職業院校的戰“疫”背景

職業院校的疫情防控必須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由于自身組織特點和疫情暴發的時間節點,職業院校的疫情防控還有一定的特殊性、復雜性。種種情況交織,讓職業院校的治理能力經歷著全方位考驗。

(一)人員組織面臨困難

2020 年1 月20 日(臘月二十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1 月21 日(臘月二十七),教育部發出通知,安排部署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此時,職業院校處于假期之中,正是人力資源“空檔期”,組織動員能力面臨著較其他組織更為緊迫的挑戰。

(二)信息傳達面臨困難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有1.02 萬所,在校生1555.26 萬人;高等職業院校1418 所,校均6837 人。[2]2019 年高職擴招100 萬人后,學生規模更為龐大。職業院校生源廣泛,有中職生、高中生、社會生等,包括應屆、非應屆,就業、非就業,生源差異大,年齡跨度大,地域分布廣。很多高職院校面向全國招生,學生放假回家后分散在全國各地,有的還身處湖北武漢疫區,這給職業院校摸排情況、傳遞信息、分類指導增加了額外困難。同時學生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歷來都是被高度關注的群體,職業院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處在社會聚光燈之下。

(三)學生管理面臨困難

學生實習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環節,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部分。[3]職業院校通常利用寒假組織學生進行大規模實習實訓,中高職三年級學生幾乎都在此期間開展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實習實訓有的是學校集中安排、集中組織,也有的是學生自行聯系、分散進行。疫情發生后,學校要第一時間對接實習單位、聯絡實習學生,全面摸排正在開展和即將開展的實習實訓情況,迅速、妥善地暫停實習、撤回學生或校企緊密配合做好安全防護。

同時,職業院校畢業班學生還面臨就業問題。疫情暴發期正是大中專畢業生求職關鍵期。2020 年中高職畢業生有800 多萬人,受經濟下行影響,總體就業形勢嚴峻;與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既給企業用工需求造成沖擊、制造紊亂,也加劇了學生求職中的聯絡、交通等現實困難。職業院校面臨疫情防控和促進學生就業的雙重壓力、雙重挑戰。

此外,少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留校,一些職業院校校園里還有外國留學生,保障這小部分群體的生活學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擺在職業院校面前的迫切問題。

(四)教學組織面臨困難

職業院校大多從1 月中旬開始放寒假,目前寒假時間超過2 個月。青少年學生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面對“超長寒假”,職業院校應做好學生的居家學習管理,適時地開展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和學習生活指導。在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實施好育人工作,是擺在職業院校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假期、實習、就業三題累加,規模大、關注高,分布散、戰線長,頭緒多、管理難,這是職業院校疫情防控的特定背景和復雜形勢。

二、疫情危機之下,職業院校管理面臨五重考驗

所謂危機,是指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羅森塔爾,1989)。很顯然,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對教育系統、對每一所職業院校來說都是一場重大危機,已經損害職業院校的辦學功能,影響學校運作,威脅師生健康。管理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學校正常的管理體制機制是為保障既定辦學功能的實現而設立的。危機面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把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4]職業院校的目標已經階段性地發生了變化。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職業院校應快速建立起與危機管理目標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一)組織動員是否強大有力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快速蔓延性、嚴重危害性及難以預測性,職業院校要“同時間賽跑”,在巨大的時間壓力和高度不確定性下迅速決策,高效動員最大力量開展疫情防控。

一是權威性,確保指揮有力、令行禁止,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很多職業院校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確保指揮中心的權威性。二是整體性,制訂整體預案和專項預案,整體設計,統一指揮,避免政出多門,杜絕內耗扯皮,實現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快捷性,縮短“管理距離”,從決策層到執行層快速銜接,提高反應效率,確保執行力。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信息報送、后勤保障、宣傳引導、教職工返校、學生返校、安全保衛等6 個方面,制訂學校防控總體預案1 個、子預案14 個,全校一盤棋,把疫情防控工作抓緊抓實。

(二)信息管理是否高效有序

實現信息的有效管理是危機處理的重要內容。疫情初期,各種信息潮涌而來,甚至謠言滿天飛、混淆視聽,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公眾認知混亂,加劇不必要的恐慌,引發過激行為。

職業院校應迅速回應師生關切,做好兩類信息管理。一類是自上而下的單向信息傳遞。面向全體師生,準確傳達形勢與政策,科學傳播防疫知識,清晰告知學校部署要求,消除信息不對稱,引導師生正確看待疫情、科學防控疫情。這主要考驗職業院校的信息識別、轉化、傳播能力,即:判斷信息價值、篩選有用信息,結合受眾特點、創新信息形式,用好信息渠道、有效覆蓋師生。疫情期間,很多職業院校通過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教師群、學生群、家長群等網絡渠道快速發布各類信息,靈活采取各種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比如,天津職業大學創作了“防疫快板書”,用這種帶有地方特色的曲藝形式,把疫情防控的知識傳遞給師生。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把學校疫情防控措施提煉為“十個不”,讓師生易知易記,提高了認知度,增強了行動力另一類是自下而上、雙向互動的信息管理。師生健康情況摸底排查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工作。職業院校建立“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全面及時掌握師生健康信息,并據此分類管理,點對點聯系師生,逐一落實防控要求。筆者所在的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發動全體班主任、專業教師,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首次對全體15717 名學生的信息排查,并和每一名學生建立了穩定、暢通、快捷的信息渠道。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開發“每日疫情上報”平臺、防控疫情“校園百事通”實現了師生數據全面、快速、準確的采集。

(三)指導幫扶是否精準有效

寒假期間,職業院校師生分散,學生情況各異,需要給予差別化的幫扶指導。

一是心理指導。隨著疫情持續,人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加大,負面情緒滋生。青少年學生本就活潑好動,長期宅居容易遭受“心理感染”,萌發抱怨、煩躁、郁悶、焦慮等情緒,甚至引發個人免疫力下降。特別是深處嚴重疫區的師生,更須密切關注,給予心理疏導。上海市大眾工業學校摸排每名湖北籍返鄉同學的身體情況,組建“我們在一起”線上交流群,及時做好特殊時期學生的心理疏導等工作。二是生活指導。教育部發出號召,倡導疫情期間全國大學生爭做“守護者”“修行者”“識途者”。[5]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對居家學生的生活指導,包括:1.健康規律生活,積極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習慣;2.主動學習,廣泛閱讀,豐富精神世界,提升品位素養;3.參與家庭勞動,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勞動技能;4.與家人熱情相處,陪伴家人,感恩父母。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在以往學校教育中易被忽視的內容,應借機補上這一課,特別是年齡偏小的中職生更應強化生活教育。山西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開展“強心健體 抗擊疫情”系列活動,幫助學生調整、穩定情緒,增強身體素質,從身心兩方面提高免疫力。三是及時幫扶。有的學生家庭受到疫情沖擊,出現臨時性生活困難,職業院校應建立應急救助機制,及時為學生提供支持,特別是學習上的支持。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疫情專項臨時困難補助,為130余名學生發放補助6 萬余元;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實施貧困學生網絡學習流量補助,向6000 余名學生每人每月發放50 元流量資助。

(四)教育活動是否科學有度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學校也是如此。教育有其內在規律,職業院校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學,有序開展必要的、急需的教育教學活動,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非常規的措施,履行好育人職責。

一是因勢利導開展思政教育。把抗擊疫情中的生動案例轉化為鮮活課例,宣講黨的領導的巨大力量、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萬眾一心的民族氣概、舍己為人的高尚道德、無私奉獻的志愿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者。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在線教學。開學無期、人心不寧,面對前所未有的教學環境,面對教不教、教什么、何時教、怎么教、誰來教等教學問題,職業院校應迎難而上,一校一策、一校多策地制訂方案,靈活開展在線教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線上開學第一天就上線371 門課程,通過直播授課、網絡點播教學等方式,為16910 名學生開展教學。三是分類施策開展實習實訓。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要求,對處于疫情風險等級低地區的企業,以及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與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業、重大工程,優先安排頂崗實習;對處于疫情風險等級高地區的企業,暫緩安排頂崗實習。比如,面對企業復工復產急需員工的情況,寧波市教育局組織上萬名職業院校學生進企業頂崗實習,有力支持千余家企業恢復生產。四是時不我待促進就業。建設“互聯網+就業”平臺,組織好線上就業創業指導、就業招聘、就業服務,引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通過網絡進行供需對接。

(五)社會服務是否主動有為

職業院校作為人才人力和技術密集型組織,應發揮自身優勢,匯聚職教力量,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中,擔當責任、主動出擊、有所作為。

在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職業院校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既是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也是擔當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此外,在防控志愿服務、疫情知識宣傳、公眾心理咨詢、技術支持復工復產等方面,職業院校都開展了大量實踐,體現了社會使命和責任擔當。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師生設計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標志和《新冠肺炎“四早”宣傳手冊》;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自動控制等專業教師進駐企業,解決了平面口罩機、包裝機技術故障;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專業學子利用無人機,在社區開展噴灑消毒液、防疫宣傳的志愿活動;天津醫學高等??茖W校組織開展面向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疫情防控知識線上培訓;河北旅游職業學院6 名心理教師為社會提供心理援助志愿服務;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面向全校師生發起倡議,引導返鄉師生發揮專業優勢,就地有序幫扶春耕備耕。

三、抗擊疫情給職業院校管理帶來的啟示

一般認為,危機管理包括日常危機管理、危機反應管理、危機恢復管理,也可稱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6]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職業院校管理的主要精力用于防控,處于事中的危機反應管理階段;同時在謀劃事后的危機恢復管理,比如開學模擬演練、教學銜接安排、環境衛生準備等,為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做準備。疫情防控已持續兩個多月,目前雖還沒有到全盤總結、整體反思的時候,但可從中發掘積極資源,啟發和完善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

(一)重視危機管理,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

學校是人員密集場所,較之其他組織,在各種人為危機和自然危機中更易受到影響和傷害。危機管理不是危機來臨時的應急行動,而應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7]職業院校應充分認識到危機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成為學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補上制度的“缺環”。完善危機管理制度,制訂危機管理預案,明確部門職責與工作要求;完善監測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及時發現并消除潛在危機;完善快速反應機制,經常性組織演習,確保危機來臨時迅速切換到“戰時狀態”。二是補上數據的“缺項”。在信息社會,數據是最基礎的資源,是應對危機的戰略要素。職業院校生源結構復雜、教學形態多樣,管理邊界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校園,應加快建立大數據中心,整合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招生、就業實習等各類平臺,消除信息孤島,構建涵蓋全樣本、全過程、全方位的全鏈條數據中心,以“數為“據”,提升管理的精準性、預見性。三是補上危機教育的“缺課”。職業院校學生主體是“0后”,他們在社會穩定、物質豐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危機意識。職業院校應把危機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目標要求、內容形式、學時學分,通過制度性的課程安排和項目化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危機意識和應變能力。

(二)做好教育“轉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使命

我國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這是“一堂大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科學素養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全體國人都從中受到了教育,獲得了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職校教師不能停留于樸素的感動,應在教育“轉化”上下功夫,為人才培養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一是轉化為教育信仰。教育是“明天”的事業,疫情暴露了“今天”還存在的種種不足,職業院校更應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努力為“明天”培養一代新人。二是轉化為教育理想。中國抗疫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的最好詮釋,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置于一切之上職業院校應強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教育理想,深化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目標的認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三是轉化為教育資源。職業院校應深入挖掘抗疫案例的教育意義系統開發多類型(圖文、音視頻、動畫、仿真等)多形式(線上微課、專題報告、實踐項目、選修課程等)的教育資源,使疫情中用巨大成本獲得的寶貴經驗,永久地發揮教育價值,成為民族的精神財富。

(三)強化教育自信,自覺探索類型教育發展之路

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在最美逆行者中間,職業院校畢業生占了相當比重;在戰“疫”期間,技術技能人才堅守生產一線,維持了經濟社會的基本運行;在復工復產關頭,首要的急迫需求是技術技能人才。這有利于扭轉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職業院校更應從中樹立自信,堅定發展方向。

一是強化在教育體系中的自信?!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一重要判斷,要從政策轉為實踐、從理念轉為共識,從根本上說,有賴于職業院校的價值認同??箵粢咔橹酗@示出的職教力量,增強了職業院校的教育自信和辦學定力,強化了辦好類型教育的行動自覺。二是強化在人力供給中的自信?!凹夹g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的觀念”,[8]在抗擊疫情中得到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明。當前我國就業壓力很大,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突出表現為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對此,職業教育大有可為,應在優化人力資源供給,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中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強化在創新強國中的自信。作為科技成果“轉化鏈”中不可替代的一環,職業院校應突出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決策咨詢、技術服務,成為區域科技創新服務的策源地和集聚地。[9]

(四)突破學校邊界,構建更有彈性、更富活力的教學生態

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高等教育普及化、職業教育類型化的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迎來了大改革大發展。疫情期間,極端的教學環境猶如一個放大鏡,把原本已有的隱性問題放大化、顯性化,刺激我們思考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

一是重新審視學校邊界。職業院校普遍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面向擴招群體實施靈活多元教學,事實上“圍墻”早已被突破。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信息化管理、“云端”招生、“互聯網+”就業等,雖是無奈下的被動創新,也應將其制度化,靈活采用“虛擬組織”,探索信息時代職業院校教育治理新模式,將與外界進行的信息交流、資源交換、行為交互常態化。二是重新審視線上與線下教學。疫情期間,各職業院校大規模、成建制地開展線上教學,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作為特殊時期的應急手段,線上教學以“替代者”的面貌出現,但線上、線下不是非此即彼,也不必分個孰優孰劣,而是應從互相補充走向融合創新,我們應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地構建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三是重新審視教與學。在這樣的“非接觸式”教學形態下,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自律與自覺,就難以達成教學效果。有教無學,不是教學。面對傳統意義上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職業院校更應樹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信念,以“讓學生愛上課堂”作為鮮明訴求,[10]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激活學生,營造平等的、互動的、對話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讓“學習”真正發生在每一個線上或線下、校內或校外的課堂之中。

猜你喜歡
危機職業院校防控
基于職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學建模實踐活動探索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配合防控 人人有責
豬常見腹瀉病癥狀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線 靜待春暖花開
防控疫情 從我做起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危機”中的自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