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中的真實
——從《海因利?!し狻W夫特丁根》中的夢境和童話看自然

2020-01-07 15:32
關鍵詞:海因夢境童話

方 奕

(同濟大學 外國語學院,上海 200092)

一、問題的提出

《海因利?!し狻W夫特丁根》(HeinrichvonOfterdingen)出版于1802年,小說篇幅雖然不長,但卻包含了諾瓦利斯(Novalis,1772-1801,原名弗里德里?!ゑT·哈登貝格(Friedrich von Hardenberg))對自然、詩學、藝術、戰爭、愛情、美學和宗教等諸多領域的見解,匯集了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的思想精華,充分體現了其思想的豐富性。

德語文學界歷來習慣于從成長小說(Entwicklungsroman)(1)本作品被定義為成長小說和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密切相關。后者被認為是德國成長小說的代表作品,講述了主人翁邁斯特在父親的要求下,放棄原先的藝術追求,以務實的態度融入當時的社會,在不同的社會經歷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成長。但是諾瓦利斯卻認為故事中的主人翁放棄了自己熱愛藝術的天性,為了適應社會要求放棄了自身心靈的追求,這是對自己天性的背叛。他認為這部作品僅僅記錄了人們的日常經歷,但是卻忘了藝術作品中的自然和神秘性。他效仿歌德成長小說的模式,但是在內容上卻專注于主人翁在對藝術矢志不渝堅持追求的過程中達到的心靈層次的蛻變,使自己真正獲得心靈的成長。的角度看待這部作品:主人公海因利希在去往奧古斯堡的途中,結識了一些給他帶來人生啟發的人們,比如充滿智慧的長者、指引他職業方向的詩人以及和他擦出愛情火花的姑娘,同行商人們也為他講述了多個亦真亦假的傳說或故事。而最終,旅途中的全部經歷加深了他對外部世界和自己內心世界的認知,主人公完成了自己心靈成長的蛻變,堅定了自己要成為詩人的理想,當然也收獲了愛情。特里爾大學日耳曼學者赫爾伯特·烏爾凌斯教授(Herbert Uerlings)就認為這部作品是一部愛情小說[1]。愛情是貫穿全篇的主題之一,作者從一開始所有的情境設置都是為主人公海因利希的愛情之路做鋪墊:作品開篇的那朵后來成為浪漫派文學重要意象的藍花(2)作品開篇夢境中出現的藍花,后來成為浪漫派文學的象征。除了象征愛情,藍花還可以象征對不可企及的無限、遠方的向往和追求。,以及海因利希夢境中的花中臉龐,都預示著他與未來的愛人瑪蒂爾德的愛情。拋開小說的多種闡述角度,在小說內容方面,探親之旅為真,開篇的夢境和旅途中聽到的傳說和童話故事為虛,外部世界的真實和內心世界虛擬相互交錯, 這構成了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

虛擬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表達手法。既然文學作品由作者創造,則不可避免地滲透了作者的生活和情感,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構建出一個非真實的虛擬世界。在虛實交織的文學世界中,即便是虛擬的情節,也同樣可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使讀者很難區分出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擬。但是需要強調的是,虛擬的表現手法的確是作者有意而為之,但虛擬并不等于虛假,作者虛擬某些情節不等同于對讀者撒謊。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情節,但是讀者和作者之間會締結一份所謂的“合同”,即假設虛擬的內容成立。再進入這個虛擬的世界之后,讀者閱讀后會產生真實的情緒反應。

應用到諾瓦利斯的這部作品中,我們不去區分作品中到底哪些部分是作者虛擬的,哪些部分又滲透了作者本人的真實情感經歷,而是將著眼點集中在海因利希在回鄉之旅途中所聽到的不同的童話或者傳說故事上,旨在對虛擬描寫部分重新進行梳理,同時結合現實部分中的部分對話,希望可以總結出虛擬部分所體現出的不同主旨,探究自然描寫在虛擬情節中的作用和人與自然的關系演變。此外,盡管虛擬情節不真實也不符合邏輯,但是認識真實就一定只能依靠理性嗎?在虛擬中是否也可以認識真正的真實?

二、對虛擬部分的分析

1.開篇之夢

在海因利希踏上這段真實卻又神奇的回鄉旅途之前,他只是一個活在自己幻想世界中的少年,冥冥之中覺得自己注定是一位詩人,幻想著找尋到夢中那朵神秘的“藍花”,并期待著自己的愛情。其實在小說開始,在這段真實的旅程開始之前,他就已經完成了一次“虛擬旅程”——夢中之旅。小說開篇呈現的是一個靜謐的夜晚:壁鐘的滴答聲、窗外的陣陣風聲和浸沐在月光中的小屋?!吧倌瓴话驳靥稍诖采?,想著那位陌生人(3)文中并未點明陌生人的具體身份,但是“陌生人”的角色經常出現在浪漫派的童話故事中, 具有很強的神秘感, 往往對故事情節起到轉折的作用。講起的關于藍花的故事,內心有一個無法言說的要求——內心對見到那朵藍花的渴求?!盵2]9如前文所說,不管是在這部小說中,還是對于整個浪漫派文學,藍花象征著對無盡的向往,亦是對愛情的憧憬。只不過在小說開篇之時,藍花的形象還未明確,也未指出海因利希日后的愛情對象。主人翁漸漸辨別不出自己是在夢境中還是已經死去在另一個世界,在模糊的意識中,少年慢慢進入奇幻的夢境中。夢中的海因利?!盁o比輕盈地飛躍海洋,看見了很多奇異的動物,跟形形色色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共同經歷戰爭混亂,在茅屋中享受安寧”[2]9。隨著清晨的到來,他的內心更加寧靜,夢中的畫面也變得更清晰持久,夢中的自然也變得安寧柔軟,更加舒服自在。最后他在一片光亮的寬闊處看到了“一股巨大的光束,如同從噴泉中射出來,直至穹頂,在上空噴灑出不計其數的火花?;鸹ㄉ⒙湓谝黄薮蟮乃刂?,光束的光芒如點燃的黃金般閃耀,整個場景如同一場精彩的表演,圍繞在它周圍的是帶有神圣感的寂靜”[2]10。最后出現的藍花和花中顯映的少女面龐則讓夢中的浪漫情境達到了頂峰。

開篇的夢境描寫都是源自作者的想象和虛擬。除了藍花,還出現了其他幾個浪漫派文學典型的自然意象,如在小說中多次出現的月光和夢中見到的奇珍異草。朦朧的月光塑造了迷幻的情境,把讀者帶入虛構的自然中。而各種奇珍異草體現了夢中自然的美麗和驚奇。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一個陌生虛幻的虛擬環境中,主人翁感受到的并不是恐懼害怕和孤獨感,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安寧。他感受著夢中自然的美麗,在自然中獲得了美學享受。

然而,在海因利希向父親講述了自己神奇的夢境之后,他的父親直截了當地認為“所有的夢境都是泡沫”[2]16。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人們視夢境和夢幻為虛無的看法并非沒有緣由。

在浪漫派產生初期,這種虛無、迷幻、甚至荒誕的文學表現手法在當時的市民階級看來是消極、毫無意義甚至是病態的。甚至連歌德對浪漫派的評價都是“病態、非理性”的[3]595,驚奇都是對現實的逃避,啟蒙運動帶來的對理性的崇拜,是造成這種對個體感性和自我審視的壓制的根源。然而,內心情感豐富的海因利希并不認為夢中的世界毫無意義,他認為這個神奇的夢會對自己將來的生活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冥冥之中有股神奇的力量要將他引上詩人之路。在反駁父親對夢境的消極觀點時,他說了以下這段話:“我認為夢境是抵御常規和規律生活的保護力量,是驚奇的自由復蘇。在夢境的驚奇中,生活的所有畫面都被打亂成無序的狀態,而打斷成人嚴肅刻板生活的卻是一個好玩的孩童游戲。所以倘若沒有夢境,我們會加速衰老。所以即便夢境不是上天直接的賜予,我們依然把它視作是上帝的饋贈,可以一路追隨我們的朝圣之旅,直至進入天堂的那一天?!盵2]13-14這其實正是諾瓦利斯本人所要表達的思想。諾瓦利斯否定夢境的消極作用,他認為“睡眠是人身體和心靈相互混合交織的狀態,如同起化學反應般融合在一起。在睡夢中人的心靈被身體均勻劃分——因而人是出于中立的狀態。而心靈在清醒的狀態下被割裂成兩級的狀態。此時的心靈則被固定住了位置?!盵4]255因此,對他而言,夢境也是自我認知的一部分。夢中的無序性、非常規性和充滿想象力的自然美景除了可以讓人平靜安寧,還可以讓人們如同做游戲般自由地進行自我認知,而這份自我認知卻恰恰在現實世界中很難做到。因為夢中的人不再是自然的對立部分,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夢中的一切其實是很清晰明白并且可以理解的。在睡夢中,人的身心反而可以達到更高層別的一致。正所謂:“世界成為夢境,夢境成為世界。人們相信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生。人們在遠處就能看到未來走過來?!盵4]269而夢中的海因利希也認為自己的夢境在冥冥之中對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重要的召喚作用,是之后成為詩人和遇見愛情的鋪墊。所以,夢境雖然不是真實的存在,但是這個虛擬的世界反而可以擺脫現實中的固定模式,幫助人們在混亂的生活中恢復和找尋到那份驚奇,認識到自然的神圣力量,甚至可以預見未來。

2.三篇童話

和夢境一樣,童話和傳說中的世界也充滿了驚奇,擺脫了現實生活中人類理性思維的控制。浪漫派童話和傳說的內容看似荒誕無稽,實則充滿了想象力。而這一點和夢境也有一定的相似程度。正如諾瓦利斯在比較童話和夢境時所言:“其實童話就是沒有關聯性的夢境畫面”,“所有的童話就是關于某一個秘密世界的夢境,無處不在卻又哪兒都沒有”。[4]255這部小說的主體部分正是由三個童話和傳說構成。這三個童話看似獨立,實則銜接緊密,循序漸進地凸顯了作品的主旨。

首先,在第一個童話——歌手亞利安傳說中,主人翁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歌者,他的歌聲擁有神秘的力量:“歌聲所到之處,森林復蘇、荒漠重生、花園重新煥發生機……”[2]28。某天,他身帶貴重珠寶乘船出海,在航行途中遭人搶劫。在危難之際他彈起隨身攜帶的木制樂器,樂器彈奏出的歌聲擁有感動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整艘船一起為歌曲和聲,海浪也發出聲響,太陽和星辰都一起出現在空中,綠色的潮水中涌現出眾多的魚兒和海中的龐然大物?!盵2]30最終,神秘的海洋生物被歌聲感動,營救了歌者。

無論是傳說開始時對歌者歌聲的渲染鋪墊,還是在危急關頭歌聲所起到的化險為夷的作用,都強調了詩歌的作用。能將森林花園化腐朽為神奇,說明詩歌的力量不是暫時的,而是可以改變本質的。而為何海中的神秘生物在聽到歌聲之后會挽救歌者于危難之中?因為除了人類,自然生物同樣領略到了歌唱的力量:在歌聲中內心可以被軟化,心靈可以靠近,即便是陌生人也可以產生如朋友般的共鳴。所以,自然對詩人施以援手,詩人也用歌聲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感激之情。詩歌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個傳說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通過詩歌,詩人完成了和自然的靈魂溝通。同樣也是在詩歌中,人和自然達到了完美的和諧統一。

第二個童話——亞特蘭蒂斯童話——主旨和愛情有關,講述了一位青年歌手和一位公主曲折的愛情經歷。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擬的國家中,兩個在森林中邂逅的年輕人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公主遺失的紅寶石為兩人的再次重逢提供了契機,天氣突變的大自然、狂風大作的暴風雨為二人創造了在靜謐神秘的洞穴之中避雨并且相互吐露愛慕心聲的機會。最終,彈奏著琉特琴的翩翩少年出現在王宮宴會上,“琉特琴的旋律無比動聽,少年的歌聲更是優美如從遠方來。歌聲是關于世界的起源和星辰、植物、動物和人類的源初,還關系到自然的美好、遠古黃金時代(4)對于諾瓦利斯作品中提及的“黃金時代”,有學者認為是諾瓦利斯的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模式,體現了他對中世紀的向往。有關該概念的詳細闡釋請參見著作:Hans-Joachim M?hl, Die Idee des goldenen Zeitalters im Werk des Novalis Studien zur Wesensbestimmung der frühromantischen Utopie und zu ihren ideengeschichtlichen Voraussetzungen. De Gruyther, 1994.的美好和這一切的統治者——愛和詩歌”[2]45。最終公主重歸父親懷抱,童話完美結局。

紅寶石、雷電和洞穴都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波斯人將紅寶石稱為“黑夜之光”,認為它會帶來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5]。紅寶石在浪漫派童話中經常出現,并且常推動作品情節發展。而暴風雨天氣則常對情節結構起到轉折作用。除了在結構層面上的作用,雷電交加的暴風雨天氣往往還體現出更高層面上的意義,即它是連接外部自然和人內心世界的紐帶。在這個篇章的故事中,除了壞天氣和漫漫黑夜以外,暴風雨還直指這對初墜愛河的年輕人的情感世界。從擦出愛情火花那一剎那的緊張、害怕、慌亂、不確定到最終在洞穴中感受到安寧和對這份感情的確定,洞穴象征著世界的源初,是自然一切生物的發源地。而在安靜的洞穴中人們可以忘記世界忘記一切,回歸安靜的狀態。

在這個童話故事中自然不再是冰冷的無生命的客體,而是和人的感知密切相關的一種存在。它是人物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不同階段的自然環境描寫體現出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的起伏變化。這也可以看出:在德國早期浪漫派文學作品中,對人內心世界的關注和研究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時啟蒙運動的歷史背景下,個人感覺更多的是被忽視,從屬于理性思考之下。在啟蒙者看來,“自然規律是死的、機械的、外部的過程”[3]593,而浪漫派思想家更加注重探究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自然的內在規律,也就是通過外在世界來研究內心世界,而研究外部世界的方法可以是用詩歌、繪畫的方式描寫、感受自然。與啟蒙者更加注重理性分析不同,浪漫派思想家更加注重對主觀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包括感覺、沖動、幻想、夢境、驚奇等。對大自然的景色描寫、某一個具體的情境描寫和人物內心活動之間的關系,都可以作為一個結構媒介來閱讀人的內心。正如諾瓦利斯的觀點:“所有的外部過程都應被是作為象征,其最終目的還是用來理解內在的過程?!盵3]593

最后一個童話——愛神和寓言之神的童話發生在星際世界(精神世界、天空國度)、人類世界和地下黑暗世界中。圍繞著星際世界發生的危機(戰神國王將寶劍扔入塵世,象征智慧的王后下凡人間,星際王國被冰雪封凍,象征和平的女兒弗萊雅沉睡不醒)和人類世界的變故(趁愛神厄洛斯營救弗萊雅之際,象征理性的書寫員趁機謀反,獨霸人類世界),講述了哥哥和妹妹解救父母,解除星際危機的故事。整篇童話充滿想象力,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象征意義:哥哥象征愛情,妹妹象征詩歌,母親象征心靈,父親象征感性,奶娘金尼斯坦象征驚奇。這使得整個故事的象征意義非常明顯:作者將書寫員的角色放在和厄洛斯一家對立的位置上,是對當時歷史條件下以啟蒙運動為代表的理性和以詩歌音樂為代表的感性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的隱喻。而最終的結局是詩歌和愛情戰勝了理性,解救了一切。在解救國王的過程中和兩兄妹重新相見的時候都出現了另一種古老樂器彈奏的美妙樂聲——古琴。這體現了音樂也有戰勝邪惡的力量,而且在這個童話中,每當有音樂聲響起的時候,都會有詩人和詩的存在。這說明在這部小說中,音樂不是獨立存在的音樂形式,而且是詩歌重要的輔助力量。二者完美結合,才可以戰勝一切力量,包括“治愈理性帶來的創傷”[6]。

三、虛擬中的自然和真實

如果將虛擬部分的夢境和童話故事放在一起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自然概念和詩人角色貫穿了虛擬描寫部分,其實不僅僅是虛擬情節,自然和詩人還貫穿了整部作品。虛擬中的自然描寫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在浪漫派初期自然和人之間的關系變化;而如果從詩人角度出發,我們則能以童話為視角來理解詩人眼中的世界和什么是真正的真實。

首先,開篇的夢境中和三個童話故事都凸顯了自然的美學性。面對夢境中未知陌生的自然,海因利希更多感受到的是自然的驚奇和美麗,伴隨自然美景的是內心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安寧。接下來的三個童話體現了自然景色對故事情節走向的轉折作用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映射作用。暴風雨象征著情節的突變和愛情萌芽時公主少年內心的緊張慌亂,洪水象征著災難的到來和人心的動蕩不安。這部小說虛擬部分中的自然描寫都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人類內心世界和情感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可以折射出人對自然態度的改變和自然對人類情感的影響。

在浪漫派時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人和自然之間是圍繞著生存的博弈關系。在現代文明的曙光到來之前,人們對昏暗神秘的大自然心懷恐懼敬畏之心,他們認為在杳無人煙的森林中居住著兇惡的巫婆或是具有神奇法力的怪獸。所以在中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僅僅是文字性修飾,不附加任何情感性和美學性。而啟蒙運動如同一把利劍刺破了籠罩在歐洲大陸上空的陰霾,世界被文明和現代化的光芒照亮。一方面,人類在和自然的博弈中逐漸占了上風,對自然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消除了生存威脅,自然神秘可怕的面紗被慢慢揭下,人們慢慢有了接近自然美學的自由;另一方面,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帶來了更多由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和鐵路,面對四處可見的工廠、機械和煙囪,人們也都有暫時遠離現代社會,去到自然中去尋求放松、安靜的心靈需求,進而自然的美麗和安撫心靈方面的作用被更多地發現。而在“回歸自然”的過程中,自然向人類展現的不僅僅是靜止的、無生命的美景,還有具有生命力、創造力和教育性的一面。也就是說,自然是精神性的。自然的這種作用在藝術家尤其是詩人的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

在第一個童話開始之前,一路伴隨海因利希的商人們向他表達了他們對于自然和藝術的看法。他們認為:“諸如畫家這樣的職業或者歌者這樣的職業,人們通過努力活著和盡情投入都是可以學會的。音符本已存在于琴弦之間,需要的只是一種依次喚醒和撥動這些旋律的能力。自然是所有繪畫作品最好的老師。自然可以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美景和令人驚奇的景象。自然賦予人類顏色和光影,人們需要做的就僅僅是用正確的眼睛、熟練的手法和相關的顏色知識模仿并表達出自然的美麗。夜鶯的鳴唱、沙沙的風聲、美麗的光亮、色彩和各種景象,都讓我們歡喜異常,因為自然的一切能愉悅我們的感知。而我們的感知又源自自然。自然已然安排好了一切,所以我們也同樣會喜歡對自然的藝術模仿?!盵2]26在諾瓦利斯看來,“大自然是擁有藝術天賦的,所有沒有道理將藝術和自然區分開來”[7]。自然此時并非與人處于對立面的客體,而是首先具有審美能力的。人們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內心去把握并且記錄下自然美麗的那一瞬間,或以繪畫的方式,或以唱歌的途徑,或以詩文的記述。這個觀點頗具中國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意味。正如畫家筆下美麗的畫卷和歌者彈奏的美麗音符,好的文章也本存在于自然之中,只待借有才之人妙手表達出來。這也就是說,好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自然和人類的溝通和協作。這和謝林的自然觀點不謀而合。按照他的觀點,“自然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存在,可以創造屬于自然的美。而對這份美的感知也關系到人類的認知和主體行為?!盵8]

所以藝術和自然并無界限,它們二者可以互相融合再創造出新的事物,而且自然和詩歌關系尤為密切。從虛擬部分情節來看,傳說中的歌手亞利安可以借助詩歌感動大自然,完成與大自然的靈魂溝通;亞特蘭蒂斯童話中詩歌也對人的內心起到積極作用。對諾瓦利斯來說,詩就是內心世界全部情感的表達[9]。至于自然和人類情感的關系,海恩利希的“人生導師”——詩人科靈索爾在談及自然和情感之間關系借助一個隱喻來闡明。他說:“自然之于我們的情感,就好像是身體之于光芒。身體可以阻擋光芒,可以將光芒折射出特有的顏色;身體還可以在自己的表面和內在也點燃一束光芒。當身體遭遇陰暗之時,這束光芒會將身體變得清晰透明。當光芒多于身體的陰暗時,還可以照亮其他身體。即便是最黑暗的身體,也可以通過水、火和空氣而變得清澈發亮?!盵2]108-109海因利希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對我們的情感而言,人們就是水晶。人們是透明的自然”,“而當人們的內心在最大的程度上信任自然時,反而卻只能在最小的程度上對自然進行表述?!盵2]109當外界的自然和人內心的情感越來越接近,越來越融合的時候,二者合二為一,這時候的自然更加接近一種無法言說的極限。這和浪漫派追求無限詩歌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唯在詩歌中,人和自然在情感上可以達到和諧共鳴。

而對于詩人來說,他們的世界是安靜的、未知的,他的世界就是他的情感,都是源自其內心世界的力量。詩人需要對簡單的生活進行情感的豐富和升華,他們要使“人性、神靈、春天、愛、幸福、豐碩、健康和歡愉重新煥發力量”。[2]94他們不會受外界干擾,不僅僅是模仿自然,汲取靈感,還要觀察和思考,審視自己的靈魂,從而創建一個更高層次的自然。所以詩人是詮釋自然之美和自然之情感性的最佳人選。

既然浪漫派的藝術、自然、哲學思想都離不開情感和內心世界,那么在這部文學作品乃至其他浪漫派文學作品中出現如此多的虛擬情節描寫也就不足為奇了。那么,透過這些虛擬,我們可以找尋到真正的“真實”嗎?在那個理性思潮統治的時代,人們都相信專業的儀器測量和實驗的數據才是真實的合理的,那么,想要認知我們的世界,是否就應該完全相信所謂精密儀器的測量數據而忽視虛擬世界中的幻想呢?其實不然。首先,我們一方面應該認識到人類面對的是一個有太多不可測性和偶然性的大自然,即便是最先進的儀器,也未必可以測量出完全精準無誤的數據,自然科學家們在努力地無限接近自然的真相。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區分“現實”和“真實”的不同含義?,F實除了切實的存在,也包括人的思想感情、幻想和愿望[10],雖然對現實的幻想,也就是虛擬表現的是人的主觀世界,而主觀世界,也就是人的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存在相比,人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情感往往卻是更加本質的真實。認識我們的自然,不僅僅需要觀察、模仿、理性思考和實驗數據,還需要借助詩人的表現力和內心深處的情感來達到內心靈魂和外界自然的完美統一,從美學的角度去理解和重構自然。詩人用情感構建了一個自然的美學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嚴絲合縫的邏輯因果關系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詩人的表現力才是支撐這個虛擬世界的關鍵因素。這是浪漫派在理性世界之外嘗試另一種認知方式的可能性:擺脫理性的束縛,自由發揮被隱藏已久的想象力,用虛擬來描寫真實。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現力,超越了模仿層面,構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心靈世界”,在自然中真正回歸自己的內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從而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不斷探究自然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諦。

四、結 語

本篇論文著重闡述虛擬情節部分,從另一方面體現以諾瓦利斯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作家們對內心情感描寫的重視。沉迷于幻想和虛擬,固然有他們對當時的戰爭和社會動蕩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和逃避情緒,更多的是不愿自己的思想受到任何約束,希望可以追求最大程度的思想自由和藝術創作自由。諾瓦利斯的藝術美學思想就是向往自由、無限發展,強調個體發展空間,體現豐富內心世界和外部世俗世界的對立。而詩歌又可以恰好彌補真實和虛擬世界之間的差別,創建二者的共同性,重新進行美學塑造。所以,在現實的理性世界之外,我們也不應該忽視虛擬在認識自然中所起到的作用。除了技術、實驗、數據,或許更應該多少用美學視角去認識自然,重視想象、幻想和驚奇的作用,用自由和情感去感知自然,讓內心和自然達到完美融合。當人們真正走進自然,消除了對象感和客體感,或許我們可以找尋到情感和內心的歸宿,收獲真正的真實。

猜你喜歡
海因夢境童話
偽照
——推動了照片保護與修復的研究
夢境改造師
夢境改造師
高穩定二溴海因水溶液制備及其消毒效果研究
夢境
童話鎮
午夜童話鎮
二溴海因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及其毒理效應研究進展
那個香草美人的斑駁夢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