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漿免疫吸附在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中的療效觀察

2020-01-07 07:23鮑江波王長江
實用臨床醫學 2019年10期
關鍵詞:巴雷吉蘭免疫吸附

杜 娟,鮑江波,王長江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腎內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in Barré syndrome)發病機制還未明確,有研究者[1]認為與發病前有疫苗接種史與非特異性感染史有關,病理表現為周圍神經系統的廣泛性炎性脫髓鞘,臨床表現為感覺障礙、四肢功能障礙、顱內神經癥狀。目前臨床治療方法為抑制免疫反應、清除致病病菌。地塞米松屬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治療吉蘭-巴雷綜合征的常用藥,可加速恢復與減短復發病程,但極易受到血腦屏障的影響,且需長期用藥,不良反應大。血漿免疫吸附是一種基于血漿置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對血漿中致病因子清除率較高[2-3]。本文旨在探究血漿免疫吸附在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中的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收治的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6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納入標準:患者與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用藥禁忌證、腰椎穿刺禁忌證;經神經電生理、實驗等檢查確診為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無腫瘤合并癥。剔除標準:拒絕參加者和哺乳期、妊娠期患者。試驗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6~67歲,平均(46.54±1.25)歲;病程24~113 h,平均(70.26±3.25)h;呼吸麻痹4例,四肢功能障礙6例,顱神經麻痹11例,感覺障礙9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6歲,平均(46.47±1.38)歲;病程23~114 h,平均(70.72±3.22)h;呼吸麻痹5例,四肢功能障礙6例,顱神經麻痹12例,感覺障礙7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組織審批。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甲潑尼龍(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143136),用法用量:沖擊療法,500 mg·次-1,1次·d-1,連續治療5 d。潑尼松(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12020689)口服,10 mg·次-1,3次·d-1,連續用藥4周。地塞米松(焦作福瑞堂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41021269)鞘內注射,行腰椎穿刺、待腦脊液流出4 mL后將2 mL藥物緩慢注入椎管中,隔天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此外給予維生素B、神經營養液等常規藥物。

試驗組采用常規治療聯合血漿免疫吸附治療。常規治療法與對照組一致。血漿免疫吸附:選取DiapactCRRT持續性血液凈化系統,采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DNA免疫吸附柱進行治療。使用2000 mL肝素生理鹽水進行預沖,在股靜脈建立血液通道,置入雙腔管,靜脈注射2 mg·kg-1肝素,以14 mg·h-1速度持續注入肝素,血液流量設置為200 mL·h-1,吸附時間為2 h,間隔3 d再次行血漿免疫吸附治療,一共治療4次。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2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臨床療效。神經功能評分標準根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評定,評分內容包含肢體、語言、步行、肌力等,0~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分為重型,總分為45分。

療效評定標準: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大于75%,自主神經與感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則為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減少50%~74%,自主神經與感覺功能得到改善則為有效;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減少低于50%則為無效,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神經功能評分

治療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2組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試驗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分

*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2.2 不良反應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P<0.05(χ2=4.812)與對照組比較。

2.3 臨床療效

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臨床治療效果數據指標結果

*P<0.05(χ2=4.022)與對照組比較。

3 討論

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臨床表現為感覺障礙、四肢功能障礙、顱內神經癥狀,發病機制可能與疫苗接種史與非特異性感染史有關。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聯,臨床治療方法有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劑、口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但起效較慢、療程長、復發率高,不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4-5]。

血漿免疫吸附是一種新型的血液凈化技術,是基于血液置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技術。該技術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能夠將血液中的致病病菌因子快速清除,從而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表明常規治療聯合血漿免疫吸附治療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對抑制免疫反應、改善神經功能有較好的作用。與李波[7]的研究結果相似: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4.9%比66.70%,P<0.05),表明血漿免疫吸附治療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臨床效果好。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入機體后通過抑制免疫系統反應來減輕炎癥,促使細胞膜結構穩定,改善脫髓鞘程度。若使用常規劑量治療則無明顯效果,然而若采用大劑量治療則極易增加不良反應,如腸胃道反應、心血管反應等。而輔以血漿免疫吸附治療則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通過采用化學物理親和力特異性較高的物質、抗原制成吸附劑,吸附劑與血漿IgG、IgA、IgM結合后可清除致病病菌因子,從而降低血漿中的抗體含量,最終起到清除致病病菌因子的作用。通過鞘內給藥使藥物直接作用于腦脊液與脊神經根利于降低腦脊液濃度與改善腦部神經[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患者極易出現不良反應癥狀,而輔以血漿免疫吸附治療后可減少藥物使用量,使得藥物不良反應降低。

綜上所述,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采用血漿免疫吸附不僅利于改善神經功能,更利于提升用藥安全性與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巴雷吉蘭免疫吸附
免疫球蛋白聯合甲強龍對吉蘭-巴雷綜合征患兒的療效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標注中文的縮略語(二)
復發型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臨床特點
食品檢測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應用初探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吉蘭—巴雷綜合征簡史
血漿置換在吉蘭—巴雷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慢性吉蘭-巴雷綜合征102例臨床分析
免疫吸附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中的應用及臨床進展
壞壞惹人愛凱倫·吉蘭
DNA免疫吸附治療重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