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020-01-11 01:11李瑞美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策略

李瑞美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谛W語文中加強對學生閱讀的重視,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新的知識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學生語言表達以及作文寫作的重要基礎。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沒有正確認識閱讀策略

在新課改下,對小學階段的教材進行了改編,重視多種閱讀方式的教學,設置了一個閱讀策略為主的單元教學,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入了“語文園地”“習作”“口語交際”等內容,加入了更多互動內容。但是,很多教師沒有正確地認識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由于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對新加入的閱讀策略單元教學,沒有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甚至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教學,認為這個單元的加入,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沒有必要進行教學。教師不理解閱讀策略單元教學設置的價值和特點,沒有在教學中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得學生缺乏對閱讀的意識和認知。

(二)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能力弱

二年級的學生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在學習方法和認識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很多學生對于閱讀策略運用能力弱,很難學習的方法運用起來。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閱讀策略之后,在回顧閱讀策略的時候,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對課文的題目、故事、插圖等對內容進行預測和了解,但是在讓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對課文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很難找準方向。

(三)學生對閱讀積極性不高

在閱讀策略教學的時候,學生積極性普遍不高,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在老師安排自主閱讀的時候,學生開始興奮,但是只是為了避免教師的講課。在教師提出的自主閱讀的任務和問題的時候,學生大都表現的懶散,不愿去思考問題。課內閱讀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可想而知,學生在課堂外的閱讀性更是不高。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獲取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將會受益終生。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更多的知識點,拓展學生視野。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接觸的事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語文閱讀是小學生了解位置世界,積累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符合學生成長發展,并且通過閱讀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學生通過閱讀還可以積累大量的文學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

三、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學生所處的階段設置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任務,教師要對課本進行潛心鉆研,將主要的時間與精力都放在課堂設計和課外資料的收集。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的要求要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自讀,能夠自己進行閱讀,學習略讀,大略知道文章的大意。閱讀是“閱”與“讀的結合,因此在閱讀中也包含對學生讀的要求,學生能夠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閱讀中,要求學生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義,能夠找準文章的關鍵詞,并對關鍵詞有一定理解,能夠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經驗,理解生詞的意義。同時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二)利用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

思維導圖又稱心指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對提升一個人的思維記憶能力和發散創新思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年級學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將這樣的學習應用于其他學科中。思維導圖在運用的過程中重視強調思維的發散和圖像記憶。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亡羊補牢的故事,故事類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邏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初步想法在草稿紙上進行簡單的書寫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授課,教師也要利用黑板同學生一起畫思維導圖,并強調學生的思維導圖可以多樣化,可以是文字表達,也可以是畫畫進行表達,教師要指正學生導圖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改正,不斷的運用思維導圖在學習中,提升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三)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備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為小學生設置感興趣的問題。二年級小學生的思想特點,存在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獨特等的特點,這說明學生是具有自我思想意識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想法,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注意力大都集中自身感興趣的事物中,對于純理論的知識很難吸收。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打破原有的單項的輸出知識給學生,而是應當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發展的需求,根據這些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注意到語言的藝術,尤其是語文教學上,教師在課上的抑揚頓挫的語氣會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閱讀參與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滲透到教學中。過去,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都是被動接受,課堂的教學沒有發揮出充分的有效性;現在,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新媒體教學進入到學習中,小學語文閱讀中會有很多課外的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學生無法接觸到知識,于是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播放學生感興趣的知識,以及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以其直觀地、生動地、形象地等的特點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對于教師的教學更是節約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和精力,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被吸引,但是在運用的時候,教師應當要注意適當的使用和充分合理地利用。小學語文閱讀中會有很多課外的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學生無法接觸到知識,于是,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播放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僅僅通過語文課文只是了解了濟南冬天的樣子,對于南方的學生很難想象大雪紛飛的實景。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濟南的冬天的視頻和南北冬天的對比,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學生增加對南北方差異的了解。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不斷地在實踐教學中轉化教學方法,重視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全芳.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20,(35) :49.

[2]彭妍妍.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20,(17) :93.

[3]冷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長沙會場)論文集(一)[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小學語文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