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兒鋼琴“慢練”的指導策略初探

2020-01-11 08:44王鑫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障礙策略

王鑫

【摘要】鋼琴“慢練”,即鋼琴慢速練習,是以低于作品要求的速度進行練習,它是解決快速、節奏復雜的或復調類鋼琴作品技術難點的首選方法,是基本的科學練習方法之一。

【關鍵詞】少兒鋼琴 “慢練” 障礙 策略

一、少兒鋼琴“慢練”的優勢

(一)功能性強

“慢練”可以是使人的運動神經有充足的時間,根據視覺、聽覺反饋來的信息,調整和改正演奏上的缺陷和不足,使之更符合預設的演奏要求和目標,從而建立起運動神經的條件反射和正確反應。

(二)有效性高

利用“慢練”的功能性,解決彈奏中出現的問題是有據可循的。實踐證明,在其基礎上建立起科學的練習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來培養音樂的耳朵、鍛煉手腦協調、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技術面廣

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是技術性很強的項目,且學習周期又是漫長的,而“慢練”則是可以貫穿整個練琴過程,克服技術障礙的有效方法。鋼琴家郎朗曾說過:永遠不要放棄慢練。

綜上所述,“慢練”這一提高練琴效率的重要方法,它所具有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有些小朋友卻不愿意慢練,這是校外教育單位在少兒鋼琴教學中應加以重視的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尋求策略加以解決的問題。

二、少兒鋼琴“慢練”中的幾大障礙

(一)生理排斥——主觀控制的局限

鋼琴“慢練”是需要由練習者主觀意識控制的,但處于少兒期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自控能力差,希望其按要求進行“慢練”較難。

(二)智力排斥——認知能力的局限

鋼琴“慢練”造成的節奏、樂句的變形給聽覺帶來的障礙是客觀存在的,但處于少兒期的學生,音樂智力尚未完全開發,聽覺記憶的空間有限,希望其按要求放大多種音樂元素聆聽較難。

(三)心理排斥——心理素質的局限

思緒在、聆聽在、呼吸在,“聲斷氣不斷”,這樣的慢練才是有效的,但處于少兒期的學生,他們在心理上所能接受的是具象的音樂,希望其按要求在無形的音樂中“慢練”較難。

如何解決少兒不愿意“慢練“的問題,這是鋼琴教師特別是校外教育單位鋼琴教師需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其所應必備的教學能力。

三、指導少兒鋼琴“慢練”的有效策略

(一)引發興趣,慢中作樂

興趣是少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少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是具有持續性的,由此證明,引發興趣可以延長少兒主觀意識控制的時間。因此,少兒鋼琴教學的設計,必須以興趣為抓手。

1.唱游設計,如躲貓貓——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學貓叫——喵、喵;擁抱互聽心跳——咚——咚,這些能引發少兒興趣的方法可以解決其練琴時快時慢,又不愿意跟節拍器的問題,讓其能自覺地慢下來、穩得住。

2.節奏設計,如大附點后置——××·∣××·‖(汽車喇叭)嘀嘀·∣嘀嘀·‖

三連音——××××∣××××‖

(母雞下蛋)咯咯咯噠∣咯咯咯噠‖

再配合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這些都是培養少兒節奏感的好方法。讓其體會快不趕、慢不拖的平穩準確的節奏。

3.兒歌記憶法,把慢練要點步驟編配成兒歌,有助于知識點的記憶。如慢視奏,細讀譜;多分解,慢慢合;多聆聽,勤思考;抓重點,攻難點,等等。雖然學琴前期,許多少兒猶如“小和尚念經”似的有口無心,但只要堅持,這些兒歌的記憶還是能起到心理暗示作用的。

4.故事記憶法,把慢練編成一個故事,如大腦是指揮官、眼睛是偵查員、耳朵是檢驗員、手指是士兵,要打勝仗,故事里的每個角色都要相互配合。這種擬人化的方法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讓少兒們懂得了每拿下一個新作品就像打勝仗一樣,培養了他們勇敢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孔子曾說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這說明少兒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終身受益。教師要擅于利用少兒期這一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機之特點,從少兒們的生活中攫取方法,精心策劃設計能引發其興趣的活動,讓其在自然的狀態下學到本領,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化整為零,慢中領悟

實踐證明,局部的“慢練”可以有效的彌補少兒由于智力局限導致的手指彈奏技能問題?!奥殹笨梢越档妥髌冯y度,這是慢練的共性,而每個作品有其特有的技術難點,即個性,化整為零似的練習,可以用共性彌補個性,如車爾尼599第90條短琶音練習,對基礎階段的少兒來說,大腦的邏輯思維尚達不到可以指導手指找到和弦轉位規律的能力。此時,就要一個把位、四個音一組去練(要注意:碎片化后要及時修復樂句),然后再慢慢體會,直到手指能將正確的信息反饋給大腦為止。

其間,若再采用多元的演奏形式,效果更佳。比如,師生同奏、生生互動。這個過程其實也減輕了大腦的壓力。根據筆者的經驗,重復彈奏的慣性會導致“滑鐵盧”式的往前趕。這時,教師可以彈固定音型,讓學生彈旋律,提示學生努力聽老師的伴奏,當聽覺神經作用于行為時,學生就會主動迎合老師的伴奏,速度自覺的慢下來。再利用示范效應,請學生當小老師彈固定音型,老師彈旋律,耳朵記憶與示范模仿相結合,學生會有意識地調整彈奏中的速度,這樣的練習,也適用于學伴間三三、二二的組合演奏,通過團隊合作加強鞏固。

(三)情感為先,慢中育人

教學中,筆者發現對少兒進行符合其年齡特征的音樂情感培養可以緩解對“慢練”的心理排斥。要盡可能地選擇悅耳的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態度與情感”去反作用于“知識與技能”,這在少兒鋼琴教學中效果是明顯的。如結合具有故事情節的鋼琴曲《快樂的農夫》《沂蒙山小調》等,由于其歌唱性旋律極強,也非常有利于彈奏音色的訓練。

(四)潤物無聲,慢中修煉

“慢練”貌似“靜”的狀態,其實是更高境界的“動”。每一個感官都在這無聲的空間里忙碌著、調整著,隨時接受大腦發出的指令。因此只有平和、從容的內心才能演奏出理性的音樂。必要的儀式感會激發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孩子們知道彈鋼琴是件既愉悅又神圣的事情,懂得“高雅之人做高雅之事”的道理。

(五)循序漸進,慢中增效

1.視覺引領,演奏之表。鋼琴“慢練”時,應盡可能慢到手指來得及反應由眼睛傳遞過來的正確音符信息。因為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此階段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忽略節奏不計。

2.聽覺辨別,演奏之里。待音符熟練后,應加強聽覺訓練,由耳朵去察覺除音符之外的一切音樂信息,同時應強調在一切音樂信息中須以節奏為先,在第一時間將之前忽略的節奏找回來,因為它是音樂的靈魂。

3.表里合一,演奏之本。在“視聽通感”的作用下,進一步要求學生體會演奏中遇到的障礙和常見的問題,糾正錯誤指法,做到不同的觸鍵辨別不同的音色、樂句的走向、力度的控制、節奏勻速等,在把握住節奏和樂句的基礎上,學生會更加自覺地去練習。

4.由淺入深,演奏之道。在基本達到正確基礎上的演奏后,應繼續要求學生準確的表現作品風格,在肢體表達與手指彈奏動作磨合、協調的過程中,讓學生懂得所有的技能都服務于音樂的目標,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演奏。

筆者強調,遞進式的“慢練”方法更適用于基礎階段的少兒。由于學琴時間短,運動神經的正確習慣反應和經驗的積累都較缺乏,若要求其將各個技能點同步落實則是勉為其難。實踐證明,由淺入深的“慢練”方法,更有效。

四、結語

“慢練”的過程是艱辛的,如何注入更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改善其過程中的枯燥和乏味,是值得鋼琴教師思考的。筆者經常與學生說這樣的比喻:“就像放風箏,‘慢練是線,音樂是線輪,目標是風向。線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要辨明風向、緊握線輪,并掌握逐段放線和收線的技巧,才能使風箏隨風飄逸,在天空自由翱翔”。真心希望我們校外教育鋼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出更多、更新的教學方法,讓少兒在校外教育樂園中收獲快樂。

猜你喜歡
障礙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內向并不是一種障礙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跨越障礙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家庭教育過于執著是孩子成長的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