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檉柳形態特征及其與土壤養分的關系

2020-01-18 03:32劉金龍姚延梼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檉柳細根鹽堿

王 慧,劉 寧,劉金龍,姚延梼,王 林

(山西農業大學 林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植物形態特征能直接影響植物的基本行為和功能,作為植物生長及適應環境的重要表征參數,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生態系統中初級生產者的能量轉化器[1],而植物地下部分在陸地碳循環、植物吸收和儲存水分、養分以及支撐和固定地上部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細根作為其中最活躍、最敏感的組分[3-4],與樹木根系功能特征更是直接相關,不僅可以作為重要參數指標衡量其功能的發揮,也可以作為研究植物對外界環境因子響應的指示器[5]。有研究表明,植物對環境條件的變化相當敏感,并能夠通過自身的調節系統使之在生理和形態上發生適應性改變,以增加生存幾率[6-8]。因此,綜合考慮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態特征對環境脅迫的響應,探討植物葉片和細根對不良環境的適應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態學研究的最有效途徑,可為困難立地樹種適應性評估提供科學依據[9]。然而,現階段多側重于植物地上或地下部分單方面與環境的關系研究[10-13],同時基于兩者分析逆境脅迫下植物形態特征則較為少見。

土壤養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14],是植物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對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的充分了解是進行土壤管理和養分動態預測的前提條件,無論是作為植物形態構建和代謝作用基礎的大量元素,或是在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中、微量元素,在植物維持其正常生命活動中均不可或缺,因此植物與土壤養分的關系一直是生態學研究的前沿和重點[15],對植物地上及地下部分與土壤養分相結合探討,能夠更深入地掌握植物的生長情況及其與土壤的互作關系?,F有研究多側重于不同森林類型或樹種生長與土壤養分空間異質性的關系[16-18],或者主要集中為細根總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層[19],而對于區域特殊困難立地,從植物所需元素含量角度分析與其形態特征的關系則鮮見報道。

鹽堿地作為一種非常重要而且分布廣泛的土壤資源,其成因復雜,受母質、氣候、水文、植被、人為干擾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隨著氣候變化、不合理的土地開發利用和農業灌溉方式,全球土壤鹽漬化現象加重,并受到國際學術界的特別關注,區域性鹽堿地生態化學計量學特征評價[22]和針對土壤屬性的生物和非生物改良措施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工作[23-25]。晉北干旱區鹽堿地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京津風沙源區,土壤面積大,范圍廣,加之氣候寒冷干燥,降水量少,土壤沙化嚴重[26-27],具有多種脅迫相互疊加危害以及不同于中國其他沿海及內陸地區鹽堿地的特征[21-22,28-29],其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復難度都較大。自20世紀90年代起,晉北鹽堿地的治理工作中引入了多種抗鹽堿綠化樹種,其中尤以檉柳Tamarix chinensisLour.成活率最高。近年來,針對該區域鹽堿地的相關研究側重于工程措施和抗鹽堿植被營養與生長等方面[29-30],而該地區樹種形態特性、土壤養分垂直空間變化及兩者間相關關系尚不明確。本研究提出假設:1)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檉柳在葉片與細根形態特征上表現出對環境脅迫的積極響應,器官不同,但適應逆境條件的生長策略一致;2)檉柳葉片、細根形態特征與不同深度、不同類型土壤養分間的相關性存在差異,其中參與植物逆境代謝的營養元素與檉柳關系最為密切?;谝陨霞僭O,本研究以晉北干旱區鹽堿地優勢種檉柳為對象,分析其葉、細根形態特征及其與土壤養分垂直分布的相互關系,為該地區植被恢復和生態重建提供參考,同時為內陸地區鹽堿地土壤研究和地力恢復提供理論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中國山西省北部朔州市(112°58′~113°37′E,39°17′~39°45′N),地 處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海拔為1 000~1 300 m,屬溫帶大陸性干旱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冬春氣候寒冷干旱,年均氣溫為7.1 ℃,9月下旬為初霜期,無霜期100~140 d,年均蒸發量為1 830 mm,年均降水量為360 mm,年平均日照為2 844 h。研究區內土壤主要為河流沖積帶來的沙質土壤,屬于中度蘇打類型鹽堿地,板結嚴重,季節性地下水位的變動使得土壤中鹽分含量較高,pH 值最低在8 左右,最高可達11 以上,是我國北方典型的內陸干旱型鹽堿區[26]。研究區0~30 cm 土層土壤pH值為9.35,電導率為0.34 mS·cm-1,土壤含水量為9.53%,有機質含量為7.62 g·kg-1,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分別為37.56、40.17、30.03 mg·kg-1,全鹽 量為3.85 g·kg-1[27]。研究區人為干擾較少,管理粗放,自然植被多為草甸植被。

1.2 樣地選定及樣品采集

2016年8月,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法,在研究區內設置20 個檉柳人工純林樣地,選擇的檉柳人工純林均為20世紀90年代初栽植,林齡30 a 左右,樣地面積至少1 hm2,樣地間至少相距1 km。根據前期現場調查的土壤鹽漬導致的板結程度、旱季地表返鹽造成“白霜”現象的嚴重程度以及檉柳的生長情況,將選取的樣地劃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 個鹽堿脅迫等級[27],其中輕度和中度脅迫樣地各6 個,重度脅迫8 個,樣地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樣地概況?Table 1 Summary of sit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oil salinization classification

在樣地內設置20 m×20 m 的調查樣方,測定樣方內每株檉柳的基徑(cm)、樹高(m)、冠幅(NS×WE),并計算其密度(株·hm-2)。于每一選定的樣方中采用“S”型路線隨機選取生長正常、樹冠發育正常、未受動物啃食且無病蟲害的檉柳5 株,每株剪取完全伸展、沒有病蟲害的葉片約1 000 g,共采集檉柳100 株,葉片樣品裝入自封袋,放置在冰盒中并帶回實驗室,備用。在所選檉柳同一方向且距離主徑20 cm 范圍內設置細根和土壤采樣點,每一采樣點用根鉆法采集0~15、15~30、30~45、45~60 cm 4 層土壤樣本,當場分層次撿出檉柳活細根(直徑≤2 mm)并裝入自封袋帶,剩下土壤樣品撿去植物殘根和石塊,裝入自封袋并帶回實驗室。

1.3 樣品的測定

在每袋葉片樣品中取適量鮮葉,用葉面積測定儀(LI-3100C, LI-COR, Lincoln, USA)掃描并測定葉面積,后放置烘箱60 ℃烘干48 h 至恒質量后稱質量;細根樣品同樣沖洗取樣,用掃描儀掃描后,使用根系分析軟件WinRHIZO (2009b, Regent Instrument Inc., Canada)進行分析,后放置烘箱 60 ℃烘干48 h 至恒質量后稱質量。檉柳葉、根形態特征計算公式如下:

SLA = LA/SW;

SRA = RA/RW;

SRL = RL/RW。

式中:SLA 為葉片比葉面積;LA 為葉的單面面積(m2);SW 為葉干質量(kg);SRA 為比根面積;RA 為總根面積(m2);RW 為總根質量(g);SRL 為比根長;RL 為總根長(m)。

土壤全氮含量(TN)采用半微量凱氏法測定;全磷含量(TP)采用硫酸-高氯酸消煮-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含量(AK)采用火焰光度計法測定;鈉(Na)、鎂(Mg)、銅(Cu)、鋅(Zn)、鐵(Fe)、鈣(Ca)等金屬元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上海菁華AA35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27,31]。

1.4 統計分析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檢驗比較不同鹽堿脅迫下檉柳形態特征與土壤養分垂直分布的差異,并采用LSD 進行多重比較,明確檉柳對該區域不良環境的響應機理;綜合所有樣地對檉柳形態特征與土壤養分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探索晉北干旱區鹽堿地制約檉柳形態特征的土壤養分因子。不同土壤層次數據差異顯著性分析及相關分析采用SPSS22.0 進行,圖形繪制采用SigmaPlot12.5 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下檉柳形態特征差異

晉北干旱區鹽堿地不同鹽堿脅迫等級下檉柳SLA、SRA 及SRL 的差異比較見圖1和表2。

圖1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檉柳SLA 差異分析Fig.1 SLA of T.chinensis based on salinization classification

由圖1可以看出,重度鹽堿脅迫下的檉柳SLA 顯著高于輕度和中度脅迫(F=3.301,P=0.041),尤其與中度脅迫差異顯著(P=0.012)。由表2 可以看出,在同一土壤深度,0~15 cm 和30~45 cm 中,重度鹽堿脅迫下的檉柳SRA 與輕度脅迫差異顯著(P=0.027,0.036);30~45 cm中,重度鹽堿脅迫下的檉柳SRL 與輕度、中度脅迫差異顯著(P=0.037),其余同一土壤深度不同鹽堿脅迫下的檉柳SRA 和SRL 無顯著差異;而在同一鹽堿脅迫等級下,除45~60 cm 土壤深度輕度和中度鹽堿脅迫下檉柳SRA 與其他土壤層次差異顯著外(P=0.001,0.017),其余不同土壤深度檉柳SRA 和SRL 無顯著差異??傮w來說,輕度和重度鹽堿脅迫下檉柳SRA 差異顯著(F=0.154,P=0.015),且數值表現為重度脅迫>中度脅迫>輕度脅迫,SRL 在不同鹽堿脅迫等級下無顯著差異(F=0.808,P=0.632),但重度鹽堿脅迫下檉柳SRL 數值明顯高于輕度和中度脅迫。

2.2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下檉柳土壤養分差異

晉北干旱區不同鹽堿脅迫等級土壤養分含量垂直分布如圖2所示,不同鹽堿脅迫土壤養分垂直分布的差異比較見表3。

由圖2和表3 可以看出,無論是不同營養元素在同一鹽堿脅迫下亦或是同種元素在不同鹽堿脅迫下,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異質性,各養分因子隨著土層深度的變化呈現出其特有的垂直分布格局。其中TN 含量,在輕度、中度脅迫鹽堿地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漸降低趨勢,重度脅迫鹽堿地在0~45 cm 土壤深度TN 含量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重度脅迫鹽堿地TN 含量明顯低于輕度脅迫鹽堿地,兩者差異顯著(F=5.388,P=0.006);TP 含量無論在同一鹽堿脅迫下不同土壤深度或同一土壤深度不同鹽堿脅迫下差異均不顯著;而AK含量在輕度鹽堿脅迫下不同土壤深度無顯著差異,在中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明顯降低趨勢,在重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則呈明顯增加趨勢,與輕度、中度鹽堿脅迫差異顯著(F=11.583,P<0.001)。

表2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檉柳SRA 及SRL 差異分析?Table 2 SRA and SRL of T.chinensis based on salinization classification (Mean±SE)

圖2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土壤養分垂直分布格局Fig.2 Vertical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nutrient based on salinization classification (Mean±SE)

其余營養元素,以Na 含量垂直分布格局最為明顯,雖然在同一鹽堿脅迫下不同土壤深度無顯著差異,但在不同鹽堿脅迫下差異顯著(F=66.636,P<0.001)。任何土壤深度中,Na 含量均以重度脅迫>中度脅迫>輕度脅迫;Mg 含量在15~60 cm 土壤深度以重度鹽堿脅迫顯著高于輕度和中度鹽堿脅迫土壤,差異顯著(F=12.219,P<0.001);Ca 含量在重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明顯增加趨勢,且在30~60 cm 土壤深度以重度鹽堿脅迫顯著高于輕度和中度鹽堿脅迫土壤(F=4.121,P=0.015);Zn 含量除在輕度鹽堿脅迫下0~15 cm 和45~60 cm 深度差異顯 著(P=0.008)外,其余均差異不顯著;Fe 含量在輕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漸降低趨勢,而在中度和重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漸增加趨勢,并且在15~60 cm 深度以重度鹽堿脅迫顯著高于輕度鹽堿脅迫土壤(F=8.974,P<0.001);Cu 含量與TP 含量垂直分布格局相似,在同一鹽堿脅迫下不同土壤深度或同一土壤深度不同鹽堿脅迫下差異均不顯著。

表3 不同鹽堿脅迫等級土壤養分含量差異?Table 3 Soil nutrient contents of different soil depth based on salinization classification (Mean±SE)

2.3 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檉柳形態特征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對所有樣地檉柳葉片、細根形態特征與0~60 cm 以及不同層次土壤營養元素含量做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0~15 cm 土壤中,Na 含 量與SRA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34),TP、Fe含量分別與SRL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07,P<0.001);15~30 cm 土壤中,僅有Zn 與SRL 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2);30~45 cm土壤中,土壤元素與檉柳形態特征相關性較大,其中TN 含量與SLA、SRA 和SRL 分別呈顯著負相 關關系(P=0.038, 0.019, 0.006),Na、AK 含量與SRA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02,0.014),Mg 含量與SLA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48),Zn 與SRL 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06);45~60 cm 土壤中,僅有AK 與SLA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03)。綜合0~60 cm 土壤養分含量,與檉柳SLA 顯著相關的土壤養分因子僅有土壤速效鉀(AK),兩者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25);與檉柳SRA 顯著相關的土壤養分因子為土壤速效鉀(AK)和鋅(Zn),其中SRA 與AK 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6),與Zn 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09);與檉柳SRL 顯著相關的土壤養分因子較多,為土壤全磷(TP)、速效鉀(AK)、鋅(Zn)和鐵(Fe),其中SRL 與TP、AK 和Fe呈顯著正相關關系(P=0.001,0.002,0.006),與Zn呈顯著負相關關系(P=0.004)。由此可以看出,與檉柳葉、根形態特征密切相關的土壤養分因子為土壤速效鉀(AK)。

表4 檉柳形態特征與土壤營養元素之間Pearson 相關性分析?Table 4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ors of T.chinensis and nutrient elements of soil

3 結論與討論

3.1 晉北干旱區不同鹽堿脅迫程度檉柳形態特征

植物的生長不僅和樹種特性有關,也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會通過調節外部形態特征和內部生理特性來適應生存環境[9,17,32],因此處于不同環境的同一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長策略。SLA、SRA 和SRL 是植物養分攝取策略的關鍵形態特征,常用來反映植物的生長、分布范圍以及對生境的適應狀況[33-34]。一般來說,植物SLA 越大,單位干質量的葉片面積越大,單位葉面積上的碳投資越少,用于建成消耗和防御構建的碳也越少,相反用于代謝的碳分配較多,從而擁有較高的相對生長速率[27,35]。另一方面,SLA 的增加,可以提高氮在光合中的利用比率,同時減少葉片組織互相蔭庇對光合的影響,加快葉片內外氣體的交換速度,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亦增加了氮的利用效率,同時也加速了葉片的光合速率[36]。此外,較大的SLA,有利于捕獲更多的光能,提高了植物具有更快生長速度的可能性。

對于植物而言,細根作為根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植物與土壤進行物質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細根長度與表面積的提升對于控制根系發展方向以及土壤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植物生長理論,SRA 和SRL 較高、根質量密度較低的植物,呼吸速率快且養分富集量大,新陳代謝成本高,生長速率快[1,37]。綜上所述,有較大SLA、SRA 和SRL 的植物有著較強的資源與環境競爭能力。本研究中,為了抵御氣候和土壤的多重不良環境脅迫,晉北干旱區檉柳的葉和根構型特性進化出與環境相適應的生長策略,表現為重度鹽堿脅迫的檉柳與輕度和中度鹽堿脅迫下相比有最高的SLA、SRA 和SRL 數值,與前人的研究結論相同[38],反映了耐鹽堿植物檉柳地上及地下部分適應逆境條件的生長策略,可為困難立地植被恢復的樹種適應性評價提供理論依據,以達到立地最高生產力水平。

3.2 土壤養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明確鹽堿地土壤特性的空間分布格局對于揭示鹽堿地的發生和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是建立合理的管理鹽堿地土壤模式的基礎[39-41],土壤養分的垂直分布格局受到區域氣候、成土母質、地理位置等多種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植物生長、土壤動物及微生物等生物因素的影響。本研究調查采樣設置在8月,為當地雨季,在該區域與長期干旱并存的特殊情況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會在隨降雨淋溶到土壤下層或隨水分蒸發匯集在表層這兩個過程中往返運動,這可能是本研究中土壤養分異質性分布格局的顯著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根系的存在改變了根際土壤的理化性質,其分泌物能夠使土壤生物活性物質增加,促進土壤養分的有效性轉變,而死亡的根系降解轉化也會使土壤養分增加,這都是影響土壤養分含量變化的主要因素。

土壤TN 含量是衡量土壤氮素供應狀況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42]。本研究中,晉北干旱區鹽堿地TN 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聚現象,符合土壤表層養分較為豐富及植物根系養分利用率高的一般理論[43-44],與凋落物在表層土壤累積并由此導致的養分歸回相關性可能較大,重度脅迫鹽堿土壤在0~45 cm 深度TN 含量雖明顯少于輕度和中度脅迫鹽堿地,但在45~60 cm 深度,TN 含量增加,與輕度、重度脅迫鹽堿土壤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深根系樹種檉柳能夠存活并生長良好的原因之一。土壤P 的來源主要是林地凋落物的礦化以及土壤礦質顆粒的風化[42],本研究中TP 含量無論在同一鹽堿脅迫下不同土壤深度或同一土壤深度不同鹽堿脅迫下差異均不顯著,說明植被覆蓋對鹽堿地土壤的TP 含量影響不大,證實了土壤中TP 含量主要受土壤母質和成土作用的影響,而受生物因素影響不大的結論[45],這與高凱等[46]關于鹽堿地土壤P 含量的研究結論相反。K元素可以通過其滲透調節功能而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對于困難立地或者抗性強的植物來說必不可少,AK 含量在中和重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現完全不同的變化格局,說明地表植被覆蓋對鹽堿地土壤的AK 含量影響不大,與高凱等[46]的研究結論相同,同樣也是主根、側根都較為發達的深根系樹種檉柳能在重度鹽堿脅迫下良好生長的有力證據。本研究中,無論土壤深度,Na 含量均以重度>中度>輕度鹽堿脅迫,證實了該地區是以鈉鹽為主的鹽堿脅迫[27]。鎂鹽、鈣鹽也是鹽堿土壤形成的因素之一,土壤Mg、Ca含量受成土母質及土壤形成過程中優先固持作用影響的同時,也會受到土壤干濕交替的影響[47],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和AK 以及Na 相似的空間格局。土壤Zn 含量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表聚現象,可能是由于表層土壤植物根系對其的吸收固定作用[48-49],Fe 含量在中度和重度鹽堿脅迫下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漸增加趨勢,并且在15~60 cm 深度以重度鹽堿脅迫顯著高于輕度鹽堿脅迫土壤,有可能是中度和重度鹽堿脅迫下植物殘體和根系分泌物增加,促進了有效Fe 的形成[50];而Cu 本身則屬于小變異土壤性質[49]。

3.3 檉柳葉片、細根形態特征與土壤養分的相關性

植物形態特征與養分的相關性能夠反映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理響應對策[27]。本研究中,與檉柳葉片、細根形態特征密切相關最多的土壤營養元素在30~45 cm 深度,這可能與該區域鹽堿地發育特性有關,在本研究采樣過程中,發現在地下40 cm 附近的土壤層存在含鹽量較高的現象(全鹽量為6.16±1.63 g·kg-1),被稱為“鹽層”,旱季時節較表層土壤板結嚴重,而澇時較表層含水量高,作為主、側根都較發達的深根系樹種,檉柳根系需極力伸展并通過該土層到達更深層土壤后才能繼續吸收水分和養分以維持生長,而N 作為植物生長重要的限制性營養因子[32],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此土壤層檉柳的耗N 量劇增,導致土壤TN 含量降低,表現出檉柳SLA、SRA和SRL 與土壤TN 含量相一致的顯著負相關關系。逆境條件下,植物吸收大量的無機離子以維持細胞內的低水勢,保持胞內水分,從而保證植物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51]。K+在植物體內不僅能促進多種代謝反應,對其他陽離子的優勢是其對滲透壓的調節作用,本研究中,無論是SLA、SRA 和SRL,均表現出與土壤AK 含量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證明K+可能是鹽堿脅迫下檉柳體內最主要的無機滲透調節劑。有研究表明,Zn 在保護根表和根內細胞膜方面有特殊作用,能夠維持植物根細胞膜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52-54],而且Zn 是植物體內CuZn-SOD 酶組分之一,可提高植物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減少和消除體內活性氧,因此在逆境脅迫下,Zn 能夠改善植物體內活性氧代謝失衡,對于逆境脅迫下的細胞傷害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55-56],此外,Zn 作為多種酶的成分參與植物體內代謝,參與生長素的合成,促進植物生長[54]。本研究中,Zn 與SRA、SRL 呈顯著相關性,證明了Zn 在鹽堿脅迫下對于根細胞的保護作用,而與兩者呈反比可能是由Zn 在促進根徑和根長方面的增加效應不如在促進根質量密度方面的提升效應,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細根SRL 與土壤TP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說明P 元素能夠促進細根增長,有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從而促進其從土壤中獲取更多養分,結合SRL 與Zn 的負相關關系,符合植物吸收P 元素對Zn 元素的拮抗作用的一般理論[57],與楊振安等[45]、馬闖等[58]學者的結論相同,而與李青山等[59]的結論相反。Fe 元素是植物葉綠素合成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作為多種光合酶的活化劑,直接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作為鐵氧還蛋白的成分參與CO2還原和光合磷酸化作用,對于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7]。然而Fe 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取決于土壤pH 值,pH 值越大,Fe3+和Fe2+的溶解度就越低,因此鹽堿地土壤最易出現缺Fe 現象[60],植物根系的酸性分泌物則有利于Fe 的溶解,因此本研究中細根SRL 與土壤Fe 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證實了檉柳細根生長與土壤Fe元素的相關關系。明確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檉柳形態特征與土壤營養元素的相關關系,可為今后合理施用肥料、改善檉柳人工林的質量以及晉北干旱區鹽堿地的植被恢復提供理論依據。

生境條件可能是植物葉片、細根形態特征發生改變的重要原因,但調控因素復雜,其適應機制需要進一步研究,且植物葉片、細根形態特征的表征眾多,本研究僅選擇常見的比葉面積、比根面積和比根長3 個參數分析與土壤養分的關系,未能滿足全面分析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檉柳生長與土壤養分分布格局相關關系的要求,且本研究僅在生長季開展一次性采樣調查研究,均可能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在后續研究中,還需要設置固定樣地開展連續性調查試驗,開展植被和土壤養分因子的時空動態觀測,并且盡可能地挖掘該區域植被與生境因子的綜合信息,科學厘清植物生長及其與環境的互作機制,為晉北干旱區鹽堿地改良、植被恢復提供科學保障。

猜你喜歡
檉柳細根鹽堿
不同氮磷水平下不同土層中紫花苜蓿細根周轉特征
增溫及隔離降水對杉木幼樹細根生物量、形態及養分特征的影響
凋落物輸入對馬尾松細根生長及化學計量的影響1)
鹽堿荒灘的“底色之變”
鹽堿地區南美白對蝦、青蝦混養技術
樹木配置模式對樹木細根形態的影響研究
外源H2S供體NaHS浸種對鹽堿脅迫下裸燕麥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
檉柳不同種(品種)在秦皇島地區的引種適生性分析
胞質Ca2+參與外源H2S促進鹽堿脅迫下裸燕麥種子萌發
NaCl脅迫下3種檉柳屬植物生長、鹽離子分布和SOS1基因相對表達量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