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三個維度解析

2020-01-18 19:33朱玉利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7期
關鍵詞:自然界環境保護文明

朱玉利

(1.安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在直面國內外生態環境問題現實基礎上,對人與自然關系理性思考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站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任務,提出以“生態價值觀、生態發展觀、生態民生觀、生態安全觀、生態法制觀”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破解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時代之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淵源

任何思想理論都不能憑空產生,都需要借助前人的理論成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對人與自然關系及人與人關系的理性思考,其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畢生精力都奉獻于人類事業發展,早在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就開始關注生態問題,其生態思想主要體現在《自然辯證法》《資本論》等經典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具體包含三個部分:一是人與自然界共同體。經典作家認為,人來源于自然界,屬于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拔覀冞B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和存在自然界的”[1]。二是人類改造自然界實踐活動必須遵循自然界規律。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不斷開展實踐活動,實現自然界由“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轉化,但人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不能違背自然界自身規律,否則就會遭到自然界的懲罰?!安灰詡ゴ蟮淖匀灰幝蔀橐罁娜祟愑媱?,只會帶來災難?!盵2]三是資本主義制度是生態危機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生態危機。資本家貪婪的追逐剩余價值促使自然界成為資本增值的工具,進而使人與自然本身的和諧共生關系轉化為資本家對自然的占有關系。馬克思指出,“要防止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單是依靠認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我們現有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連在一起的整個社會進行變革?!盵3]因此,生態危機的顯性原因表現為人對自然界的過度開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而對自然的過度開采是由于人類對物質交換活動的過度貪婪造成的,其背后蘊藏著人與人關系的異化。這兩種異化是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智慧,體現了炎黃子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中華傳統文明的生態智慧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生態思想。該思想是莊子最早提出的,其強調人和自然的一體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宇宙萬事萬物都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律。二是儒家生態思想。強調人的生產實踐活動要順應自然。孟子提出“農業生產不違農時”,對資源利用要有節制的“數罟不入垮池”“斧斤以時入山林”。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由此可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歷史文化淵源。

(三)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態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實際情況深入思考人與自然關系,形成不同時期的生態理論。一是毛澤東生態思想。毛澤東認為,自然界是人類征服的對象,新中國建設是展開向自然界開戰的新一輪戰役,同時,也強調在向自然界作斗爭的實踐活動中要遵循自然規律?!耙私獯笞匀坏囊幝?,在認識的過程中,去改造和利用它?!盵4]針對淮河泛濫給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毛澤東提出“興修水利”,并在1950年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同時,毛澤東要求在荒山開荒植樹,“要將林業的覆蓋面積進行整體統計,計算出全國各省、區、縣的林業覆蓋面積比例,對森林覆蓋面積進行科學合理規劃”[5]。二是鄧小平生態思想。進入改革開放時代以后,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硬”,即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自然資源保護。在抓自然資源保護時,鄧小平提出,一方面,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另一方面,要強調法制。在鄧小平主導下,我國在1979年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此后相繼又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有法可依。三是江澤民生態思想。江澤民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江澤民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盵6]四是胡錦濤生態思想。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胡錦濤指出,“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能力和承受能力,堅決禁止過渡性放牧、掠奪性采礦、毀滅性砍伐等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盵7]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歷程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萌芽期

1969—1975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萌芽期。1969年,習近平赴陜西省梁家河大隊插隊,開始為期七年的知青生活。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阻礙了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在擔任大隊支書后,為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狀況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修筑大淤地壩。為解決雨季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習近平帶領村民在原自然河道開展加深、清淤,同時,牢固修筑大淤地壩。大淤地壩的修筑,一方面,實現了雨季黃土高原雨水合理引導,防止雨水泛濫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擴大了壩頂糧食生產的種植面積,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二是興建沼氣池。為改善村民落后的生活條件,同時,又不會造成污染,習近平主張建沼氣池。為此,習近平親自去四川學習沼氣池建設技術。1975年8月,在梁家河興建了第一口沼氣池,打破了坊間“沼氣不過秦嶺”的傳說,沼氣池的興建為當地村民解決了生態環保的用火和照明問題?!霸陉儽辈尻爠趧拥膸啄晔俏胰松砷L與進步的起步時期,有關實事求是、人民群眾的思想觀點都是在那個階段萌生的,到現在我仍舊受益并影響了我的一生?!盵8]七年的知青歲月是習近平思考正確處理改善人民生活與環境保護關系的起始階段,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萌芽期。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展期

1983—2007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期。在此時期內,習近平在地方分別主持了縣委、市委和省委工作,隨著其政治生活的發展變化,生態文明思想也處于豐富發展過程中。1985年,習近平主持正定縣工作時,明確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不僅僅實現經濟發展,更要防止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并多次強調,“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1990年,習近平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提出,“城市生態建設”。具體要求是“致力把福州市建成為清潔、優美、舒適、安靜、生態環境基本恢復到良性循環的沿海開放城市?!盵9]集中在水污染、大氣污染、噪音污染、生態修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建設思路。1999年,習近平擔任福建省省長,提出“生態省”創建思路,并親自主持編制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2002年,習近平主政浙江后,以建設“綠色浙江”為目標,進一步豐富了“生態省”科學內涵,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矛盾沖突的解決?!安荒苊つ堪l展,環境污染,給后人留下沉重負擔,而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盵10]在此階段提出著名的“兩山論”“文明興衰論”,進一步發展了生態思想。

(三)習近平生生態文明思想成熟期

2012年至今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熟期。2012年,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后,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統籌“五位一體”的整體視野,深刻闡釋其生態文明思想,多次就生態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和批示。2018年5月19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其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里程碑。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內容,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共產黨新時代政治使命宗旨的高度。二是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原則。三是強調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套復雜的綜合系統,需要積極構建“生態經濟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四是進一步理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習近平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盵11]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結合時代背景和現實基礎,繼承并創新了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和歷屆中國共產黨人的生態思想,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態智慧的合理內核,形成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要內容如下。

(一)生態價值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僅僅圍繞“人與自然關系”主題,站在人類文明發展戰略高度,闡釋其生態價值觀念。其生態價值觀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和諧論

人與自然和諧及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礎的關系。人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自然界是人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為了自身發展不斷進行改造自然,開展實踐活動,但人對自然界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要遵循自然界內在規律,注重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才能造福于人類。習近平指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盵12]120強調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和諧共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人與自然關系背后的實質在于人與人的關系,人改造自然背后反應的是人與人的共同勞動和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換活動。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人與人的關系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甚遠。因此,習近平生態價值觀不僅要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更要通過價值引領實現人與人和諧。

2.興衰論

用汽吊對徑向分塊構件對稱吊裝臨時固定、兩端焊接;在起吊設備允許下,現場拼接較大的起吊構件,減少現場高空焊接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盵12]121習近平簡明扼要地闡釋了生態興衰與文明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強調生態環境對人類文明興衰的重要作用。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經歷的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展現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分別是敬畏自然、依賴自然、征服自然、回歸自然。人類經歷的前三種文明形態都沒有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唯獨生態文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符合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價值要求??v觀史實,四大文明都發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妹、生態良好的地方;反之,文明衰敗也皆因為生態遭受破壞所致,如樓蘭古國的消失、古埃及、古巴比倫的衰落。關于這一點,恩格斯指出,“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習近平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闡述生態自覺的生態價值觀。

(二)生態民生觀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粗放式發展片面追求GDP增長導致出現人與自然關系緊張,頻繁發生霧霾、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危機事件,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F在人們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需求比任何時候需求都要強烈。生態環境質量成為人民群眾關心首要指標,已經超過對物質生活條件的追求,成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生態民生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態是新時代民生應有之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顯然,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包括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還包括對藍天、凈水、地綠等優美的環境需要。優美的環境與物質文化生活一樣成為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指出,“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12]123。二是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天藍、水凈、地綠,優美的環境是全體中國人的生活向往,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是全體中國人的民生訴求,優美的環境能夠公平的惠及全體中國人民。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權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使命。習近平明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盵12]123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將生態環境問題視為民生問題,體現了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心。

(三)生態發展觀

習近平生態發展觀是在科學闡釋“生產力”新內涵的基礎上,追求以人民為中心,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摒棄了工業文明時代發展方式的弊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具體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生態生產力思想

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但馬克思將生產力概念分解為兩種生產力,即自然生產力和社會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共贏的高度,在繼承馬克思生產力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生態生產力思想。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盵13]209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現實基礎,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2.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難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生產力單向度地“征服”自然思想的影響,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習近平總書記憑借其生態智慧和個人主政經歷,形象地用“兩山”論尋求了人與自然和解路徑?!皟缮秸摗本唧w是:“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12]209“兩山論”形象地表達了我國經濟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強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非對立關系,要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共榮。第二階段是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習近平對單純追求GDP增長的做法進行了批評并指出了方向,即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贏得經濟增長。第三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在哲學層面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解,樹立了綠色發展理念,創新了馬克思自然生產力思想。習近平生態發展觀要求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促進經濟發展,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四)生態安全觀

2018年5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構建生態安全體系”,指出“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將生態安全置于國家安全體系之中,強調總體國家安全觀,生態安全與傳統的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相互聯系,并具有基礎性地位。習近平生態安全觀涵蓋了四個方面: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從整體上謀劃國土空間安全,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二是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三是劃定生態安全紅線??茖W劃定耕地紅線、濕地紅線、森林紅線、大氣污染排放紅線等,構建生態安全紅線網絡。習近平指出“生態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這個紅線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將危及生態安全、人民生產生活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盵12]126四是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習近平強調將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風險評估之中,構建機動地全程的生態環境風險預警機制,從機制上源頭上控制生態環境危機的發生。堅持習近平生態安全觀才能還人民群眾天藍、地綠、水凈優美的生活環境,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生態美好生活需要。

(五)生態法治觀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完善的制度體系,善于用法治思維解決生態問題。習近平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3]210,具體表現在兩個層面。

1.最嚴格的制度

2018年5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要“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并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評價體系重要指標。二是建立生態責任追究制度。對于盲目決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生態危機事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并且是終身追責。三是建立完善的自然資源管理制度。理順自然資源開采利用管理權限,調整部分自然資源歸屬,全面推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四是推進生態文化制度建設。廣泛開展生態知識宣傳教育,培養公民的生態意識,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理念。

2.最嚴密的法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包含全面依法治國。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法治,用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完善的法律體系。首先,將生態保護理念融入到刑法、民法等實體法中,形成實體法的“生態化”。其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統帥,制定、修改、完善環境保護專項法律法規,填補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漏洞和空白。切實做到生態環境保護有法可依。二是嚴格的法律執行。完善的法律體系僅是前提和條件,關鍵在法律的落實和執行,執行力低下法律法規形同虛設。習近平強調“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14]。

四、結語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同志結合其各個時期工作實踐對人與自然關系深刻認識的產物。主要內容的五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整體:生態價值觀是目標追求,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命共同體;生態民生觀是本質要求,賦予生態環境的時代內涵,保護生態環境是維護好實現好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應有之義;生態發展觀、生態安全觀、生態法治觀是建設路徑,其中,生態發展觀是核心,生態安全觀是底線,生態法治觀是保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必將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當前的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猜你喜歡
自然界環境保護文明
環境保護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請文明演繹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自然界的一秒鐘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