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進城青年的故事

2020-01-21 09:37孟影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石一楓悲劇

摘 要:石一楓的中篇小說《世間已無陳金芳》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作品講述了由湖南農村進入北京的陳金芳,在城市艱難求存,幾經沉浮,最終鋃鐺入獄的故事。在陳金芳身上,讀者看到了一個進城青年由奮斗變為墮落的人生歷程。為了活得有點人樣兒,她努力過,抗爭過,最終卻偏離了原先制定的人生軌道,在掙扎中滑向了黑暗的深淵。

關鍵詞:石一楓 掙扎 悲劇 陳金芳

隨著經濟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到來,在生存的壓迫和促使下,在城市繁華的魅惑與召喚下,許多渴望改變命運的村里人化身為“進城者”,他們前赴后繼,踏上進城的路途。陳金芳作為其中的一員,在城市處于弱勢的地位,又面臨著身份的困境,盡管心靈上產生了對浮華的向往,卻沒有實現欲望的能力,幾經掙扎,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一、自我改造的失敗

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進城成為很多村里人的選擇。他們沒有城市的社會關系和成長背景,也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們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做出相差無幾的選擇。那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社會地位低下的工作,換來的往往是微薄的收入。為了維持長久的生存,謀取更好的發展可能,他們只能最大限度地壓縮生活的成本,在高度現代化的城市中過著逼仄的生活,這種生活給進城青年以精神上的重壓。為了得到認可和尊重,他們不得不主動迎合城市,對自身進行改造,可他們在消除差異的過程中,又產生了更多的差異。

陳金芳從湖南農村進入現代化的大都市北京,穿著老氣橫秋的格子夾克,置身于衣著光鮮的同學中間,顯得十分突兀,自然也不可能獲得和現代化的城里人平等的身份地位。周圍的人習慣性地以俯視的姿態來嘲弄和斥責她,在他們凝視的目光中,陳金芳淪為城里人獵奇、窺視的對象。從衣食住行這些基礎的生活要素上,讀者能夠窺見“鄉下人”與城里人之間的巨大差距。陳金芳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吃姐夫許福龍從食堂偷取的饅頭,而城里人只是好奇那些從褲襠里掏出的吃食怎么能夠下咽;陳金芳撿野菜、摸魚蝦、用竹簽子扎青蛙、吃交配過度的野狗,又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城里人觀賞到了“難得一見”的吃法。當今社會,衣服早已從保暖御寒的遮蔽物變為彰顯身份和地位的標志,陳金芳粗劣隨意的穿著與城里人時尚絢麗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的穿著主要是為了干活兒方便,所以選取便宜的衣物來保暖御寒,是與時尚無關的,而城里人永遠跟隨著時尚的風向標。這種寒磣與華麗的對照,讓城里人驕傲,而陳金芳卻不知所措。這一切都使陳金芳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內心積蓄著反抗的欲望。

她的反抗以對自我進行改造開始,為了能夠在這個城市有尊嚴地生活下去,縮小自身與城里人之間的差距,處于自我鄙薄與城市鄙薄合力下的陳金芳,竭力地模仿城里人的言談舉止,將其當作自己行為的標準。的確,底層人物想要進入上層社會,“鄉下人”想要融入城市,首先必須改造自己。他們向城市沖擊、突圍的奮斗過程,同時也是用現代城市文明、用更高水平的文明改造、提升自己的過程。他們將城里人作為示范,努力追隨城里人的現代生活方式。為了確立新的身份和主體地位、抵御客觀上必然遭遇的遏制,他們需要進行自覺的努力。為了改變現狀,陳金芳學著穿衣打扮、抹口紅、打粉底、穿耳孔、燙頭發……刻意用種種新鮮事物來掩蓋自己的“土氣”,試圖引起城里人的注意。她愿意認同和踐行城里人的標準,卻換來了一句“窮嘚瑟”的嘲諷之語。的確,一個時刻面臨著生存危機的“鄉下人”,心急地想變成城里人,恰恰暴露了自己愛慕虛榮的淺薄,只能招致白眼和嘲笑。

陳金芳的自我改造以失敗告終,她想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個真正的城里人,卻缺乏對城市生活的了解。盡管她進了城,卻只是實現了空間上的位移,她在精神上仍然是城市的“他者”。她缺乏對城市審美文化和消費文化的認同和理解,沒有引領潮流的能力,一味地追趕潮流,只能出現“東施效顰”的丑態。

二、改寫身份的失敗

村里人進城,不只想要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廣闊的生活前景,還想完成身份的改寫,獲得更優越的社會地位。

見識過繁華都市的陳金芳再也無法心平氣和地忍受家鄉的生活,她原本那個衰頹、破敗的家,隨著她與家人的決裂,已經失去了記憶中迷人的魅力。同時,城市文明所構筑的欲望圖景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腦中,成為她留在城市里的原因。她抱著對城市死心塌地的熱情,開始了改寫身份的道路。

在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后,陳金芳成了陳予倩,她以改名的方式來表明自己與過去劃清了界限。同時,這也意味著她的蛻變,那個憨拙土氣的鄉下女孩此時儼然已經進化成了資深的投資者,穿的是淺色西服套裝,拿的是小號古馳坤包,系的是色澤斑斕的卡地亞絲巾,耳朵上掛著亮閃閃的耳墜……這些商品為她提供了新的社會身份,讓人們重新對其進行定位。她通過巧妙的偽裝,混進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圈子,認識了專業的投機客,想要靠著虛張聲勢在大買賣里摻和一把,搭上投機取巧的順風車。她拿著騙來的眾多親朋好友的拆遷款,將進軍文化投資行業當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貿然地跟在別人的身后,妄圖憑借一己之力突破僵硬固化的社會階層,進入曾經拒斥過她的生活領域,實現身份的改寫。然而,她失敗了。她對商品經濟缺乏認知和理解,不懂得規避風險和順勢而為,結果只能一次次地碰壁,成為別人成功道路上的墊腳石和犧牲品。血本無歸的她遭到了咒罵和毒打,最終被抬上擔架、塞到依維柯警車的后備廂里,以失敗者的身份凄慘地同這個城市告別。

多年前,她以被打得頭破血流為代價,拉開了進城的序幕;多年后,她被驅逐出城,又以鮮血拉下了出城的帷幕。進城和出城,作者對她這兩個人生節點的描寫使用了相同的表述:“血不間斷地滴到地上,在堅硬的土路上綻開成一串串微小的紅花,然而新的痕跡和舊的痕跡一樣,轉眼之間就會消失?!彼们啻汉王r血澆灌了這個城市,可除了給人們留下可笑的談資之外,并沒有在這個城市留下任何痕跡。她始終未能真正融入這個城市,成為其中的一員,也無法實現身份的改寫。

三、離“善”向“惡”的人性轉變

近年來,有許多文學作品都反映了進城青年由“善”走向“惡”的現實狀況,例如尤鳳偉的《泥鰍》、劉慶邦的《月子彎彎照九州》、梁鴻的《梁莊》等,這些作品中的進城青年,一開始是善良淳樸的,最終卻滑入了罪惡的深淵。這其中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班l下人”進入城市,卻始終被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不懂得社會規則以至于在不知不覺之間遭人利用或觸碰底線。此外,由“平等社會”進入“差別社會”,他們在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社會地位上都“低人一等”,遭受了眾多歧視,人格尊嚴受到傷害,心理上產生了極度的不平衡。他們中有些人急于擺脫尷尬的現實處境,便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行事風格,一不小心便會在沖動中釀成大禍,最終觸犯法律。此外,低能力和高欲求之間的矛盾,會導致主體手段與目標的分離。由于文化水平有限,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大多只能在勞動強度大但報酬低的服務行業中找到工作。有些人由于收入微薄,便對金錢產生了強烈的欲望。當能力無法滿足欲望時,他們中的個別人便會采用不正當的手段來謀取利益,如偷盜、欺詐、搶劫等。同時,由“熟人社會”進入“生人社會”,不必受到鄉規民約的束縛,若再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在匿名的社會里,往往容易放縱自己,走向墮落。在金錢的誘惑下,道德倫理就會被拋諸腦后,從而觸碰道德底線。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标惤鸱嫉耐晔潜瘧K的,既享受不到親人的疼愛,也得不到朋友的關懷,被周圍的人定義為“失敗者”,而她只能將委屈放在心底。所以,陳金芳一直希望能夠活得有點“人樣”,來擺脫苦難和貧窮的童年帶給她的諸多陰影。在與家人決裂后,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陳金芳以“色相”為代價,來交換自己在城市中活下去的資本。她被流氓“帶著”,由怕人變成了被人怕,過去如食草動物一般怯弱、忍辱負重的神態早已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肆無忌憚的潑辣與輕佻。此時的陳金芳成了不折不扣的“女頑主”,早已將道德拋諸腦后。

陳金芳以身體為代價換取生存的資本和留在城市的資格,可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她想要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但她卻缺少合適的機會將愿景變為現實。在浩浩蕩蕩的“造城運動”中,老家的鄉親們手里有了多余的錢。此時衣著光鮮的陳金芳回來了,她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所以深諳他們的心理。她將自己“打造”為成功人士,許給鄉親們看得見的好處,利用他們的錢來實現自己的欲望。陳金芳坑害最熟悉、最親近的人來獲取資本,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她越出了法律的界限,以鄉親們的身家為賭注,來投資工廠、炒股票,最終卻賠得血本無歸。

陳金芳鋃鐺入獄,這個原本善良單純的進城青年,為了滿足內心的欲望,主動選擇了惡的道路。從道德和法律的層面來說,她并不值得同情和原諒,理應受到懲罰。這個帶著一臉農村紅、沉默寡言的農村姑娘,進入繁華的現代城市,為了“活得有點兒人樣”,被欲望唆使著,由淳樸變得浮華,由真誠變得虛偽,迷失在欲望的叢林里,直到弄丟了最初的自己。那個曾經善良忠厚的女孩,終究是回不去了。

四、結語

作家石一楓以陳金芳這個個體進城后的生存圖景和命運遭遇,向我們展示了進城青年這個群體在城市的求索與掙扎。只要城鄉之間還存在著差距,進城青年就不會消失。他們仍舊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現實壓力,碰撞著各種各樣的無形壁壘,讓讀者為其悵惘和唏噓。

參考文獻:

[1] 徐德明.“鄉下人”進城——城市化浪潮中的城鄉遷移主題小說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175,231-232.

[2] 肖云儒.路遙的意識世界[A].雷達.路遙研究文集[C].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83.

[3] 徐德明.“鄉下人”進城的一種敘述——論賈平凹的《高興》[J].文學評論,2008(1):186.

[4] 楊曉帆.路遙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45.

[5] 西莉亞·盧瑞.消費文化[M].張萍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12.

[6] 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91.

[7] 孟繁華.當下中國文學的一個新方向——從石一楓的小說創作看當下文學的新變[J].文學評論,2017(4):179.

[8] 蔣雨晴.城鄉觀照下的精神困境——以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為例[J].名作欣賞,2018(24):99.

作 者: 孟影,陜西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石一楓悲劇
偉大的悲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石一楓推出長篇小說《玫瑰開滿了麥子店》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論石一楓《借命而生》喜劇性效果的營造
失信盲信的疑慮與原始善念的執著
貓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一曲悲劇英雄的贊歌——《偉大的悲劇》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