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路徑探究

2020-02-04 07:41李愛菁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高校教育結合網絡

李愛菁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將傳承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高度融合,在為文化強國構建夯實基礎的同時,也為每一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夯實地基。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網絡環境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路徑與教學實踐展開研究,希望本文的發表能夠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同時,為廣大同行業從業教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幫助,同時也能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支撐。

關鍵詞:網絡;傳統文化;高校教育;結合

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文化淵源流程,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絢爛文明的標志,同時也時刻提醒我們在日常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借助網絡環境這個背景,來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角度來教學延伸,將弘揚傳統文化的接力棒借助這種先進的網絡環境來傳遞到當代高校大學生手中,在高舉“以文化育人”旗幟的同時提升整體的教育目標與教學效果。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一致性

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理念指導下所精挑細選出來的文化精髓,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今天,傳統文化更是以一種獨樹一幟的民族精神,完成了二者的互補。與此同時,在實際的教學推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更是要在解決學生疑惑的同時,為其樹立健康、正確、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夯實基礎。

(二)提供豐富的文化底蘊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在各種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一些集體的智慧進行延續,在彰顯國人價值取向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出華夏兒女的精神面貌與精神追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獲取了充足的文化資源與文化內涵,同時也不斷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節的人文性。例如在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國理念,就與新時期下的大同社會核心目標如出一轍,而“天人合一”的理念則是與現代教育中的“融合教育”異曲同工??梢哉f在那些古老的倫理與哲學思想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更是具有了濃厚的文化基礎與底蘊,而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綱要》中更是明確指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對古老文化中所孕育的豐富思想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在進一步提高德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同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實現。這一指導思想不僅對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進行了充分展示,同時也將一些傳統教學手段中過于沉重、枯燥的授課方式進行了顛覆與創新,一方面彌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同時也不斷活化、提升了高校思政政治授課內容的內涵。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另一方面在各個領域優秀傳統文化的字樣與沐浴下,彰顯了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學的活力與生機。

(三)提升文化自信

在新時期下的中國發展中,我們僅僅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思想,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更是將傳統文化進行了重視,同時也充分體現來看傳統文化對整個民族與整個國家發展的原動力。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和生力軍,大學生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引擎。在這種大環境下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者--高校思政教師不僅要培養大學生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優秀的人格品質,同時也要從社會與人民的角度來形成一個完善的認知體系,不僅要囊括傳統理論道德、古代哲學思想、傳統民俗文化以及古代思想教育搭建,將這些文化精髓融入到新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當中,確保每一名高校大學生都能將歷史性與現代性進行融合,將思想性與人文性進行融合。同時,借助歷史這一“時空隧道”來完成一次思想上的穿越,幫助青年一代能夠近距離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在傳統文化的魅力影響下不斷增強薛恒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此外,在傳統優秀文化的影響下,新時期的大學生也能夠在認識現階段問題與形勢的同時,時刻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引導,在看似復雜、多元的價值觀影響下,一種更加堅定的持守來對傳統文化與新時期的思想認知進行高度融合,為增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與自豪感提供堅實保障。

二、網絡環境下的融合路徑

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這三個獨立的詞匯,乍一看會讓人覺得毫無關聯,但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以及教育體系的構建完整度來看,三者卻是缺一不可。新時期下的大學生,他們已經不在滿足墨守成規的書本教育資源,而是主動的將更多的業余時間放在了互聯網落的應用上面。而傳統教育同樣要結合發展需要,借助網絡環境進行延伸與推廣,以此來形成一種知識網絡為廣大高校學生的思想認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認知,同時也為他們傳承歷史、傳承文化大下夯實基礎。

(一)利用網絡進行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政的融合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媒體來向學生展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軌跡,在對歷史進行復盤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引導的有效性和直觀性。在突出“民主、自由與發展”的關鍵要素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是非觀,結合傳統道德意識對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體系構建,來引導大學生擁有健康、積極的認知理念。

(二)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挑戰

很多同學會錯誤的認為,網絡、傳統文化與當今大學生所應具有的全新認知是相互排斥的,只有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理念才是“新新一代”所應當具備的全新思想體驗。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解決這種瓶頸,以網絡信箱、網絡聊天會客廳等方式來進行談心活動;利用網絡公示板、空中課堂等方式來對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進行回顧,并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將一些做人的道理和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度挖掘。相信在這種教學手段的引導下,每一名高校大學生都能夠實現這三者的融會貫通,在思想受到洗禮的同時也能夠將個人認知過程中的一些相對的陰暗面進行疏導,從哲學、文化、歷史、心理的角度來顛覆傳統的認知短板,實現新時期下大學生的全面素養提升,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后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將傳統文化與先進的思想觀念進行不斷的融會貫通。

(三)從網絡環境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綜合修養

在網絡背景下的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過程中,還應當對相關的教育從業者進行專項的綜合修養提升,借助微課、APP答題軟件等方式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參與熱忱與網絡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多媒體與互聯網的幫助下不斷對傳統文化進行全新理念認知,同時也能夠根據高校的發展水平與發展階段進行匹配,在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的過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實現。在正確的網絡媒介引導下,拓展高校思政教師對傳統文化和現代大學生思想進行高質融合。通過大量的教學案例和歷史文化案例,來為學生的視野進行拓展,同時也借助這一教學方式來擴寬教師認知和教學思路,以“古今融合”的方式來實現思想與認知的深遠影響??梢哉f在這種全新的意識形態影響下,每一名高校大學生都能夠突破原有是思想枷鎖和認知瓶頸,將思想政治與傳統的優秀文化進行高度融合,在互聯網的跨界性與包容性的角度,提升大學生的傳統道德意識任職于養成,在各類主流思想的引導下,將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進行清晰的劃分。最終以一種文化類型與意識形態的交融與沖突來激發廣大教師與學生的思考。引導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正確使用互聯網工具的基礎上,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能夠具備新時期下優秀青年一代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總結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下的中國高校發展必須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完美融合,在不斷完善、修正大學生價值觀層面的同時,強調互聯網背景下對各類文化背景的汲取和實踐,而每一名高校思想教師更是要借助這股東風,為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提供更加廣闊的思想認知平臺,為日后的教育創新打下夯實基礎,同時也能夠在思考與完善中實現整個領域的發展和壯大。

參考文獻:

[1] 馬萬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與路徑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9.

[2] 方舒,何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以道家思想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8).

[3] 李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創新——以湖南農業大學"詩書禮藝"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為例[J].智庫時代,2019(51).

[4] 周如川,蘇亞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論析——以東莞理工學院知行學院為例[J].新校園(上旬刊),2018(11).

[5] 周相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以渭南師范學院為例[J].青春歲月,2018(09).

猜你喜歡
高校教育結合網絡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來的雙面性效果分析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