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國際傳播實踐研究

2020-02-04 07:41李久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海城國際傳播非遺

李久

摘要:隨著民族復興進程的加快,區域文化以其鮮明的個性特色被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地方文化走向國際。地方文化國際傳播問題受到學者的重視。筆者以區域文化數字化研究為突破口,總結近些年海城非遺數字化成果,并對海城非遺數字化的國際傳播路徑進行探索,以為其他區域文化數字化國際傳播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海城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怎樣去創新,是當前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地方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鮮明的區域特點、個性特點吸引了國內外的目光,加之近些年一些學者的外譯,很多地方文化都開始了國際化傳播的進程。筆者以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國際傳播為主題,對其傳播理論和實踐進行總結,以期形成以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的典型個案,為其他區域文化數字化國際傳播提供可參考的經驗。

一、海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地域遼闊,文化形式多樣,不同區域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這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生活區域自然、社會條件形成的民俗、習慣等。海城地處遼東半島中心,南邊與港口城市大連、營口相接,歷史上涌現出了于省吾、張學良等知名人物。深厚歷史底蘊孕育出了不同領域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國家第一批非遺保護名錄中,海城高蹺、民間鼓樂被收錄,至今海城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項,省級非遺項目4項,縣市級非遺項目12項,主要包括海城蘇氏正骨、海城喇叭戲、海城陶瓷工藝等,分別涉及了傳統醫藥、傳統戲劇、傳統技藝等。目前,海城市共有各級非遺項目20項。這是海城區域文化的代表,表征著海城區域文化發展的底蘊,這也是提升海城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另外,隨著區域文化的國際化進程,海城非遺必須抓住機遇,進一步增強海城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所以,開展對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國際傳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世界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而區域文化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開展對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的研究,就是要在海城文化本身創新的前提下,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新媒體優勢研究傳統路徑。新媒體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欣賞方式都發生了變化,碎片化、凝練化更便于高速生活中人們的理解。傳播方式的多元,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近期,爆紅網絡的李子柒在國際互聯網也迅速走紅,從個人的案例,為區域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和方法。

對于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傳播。所謂數字化就是利用新媒體,綜合聲音、圖像、視頻、文字等要素,形成符合現代人生活、閱讀、思維習慣的技術形式。在海城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海城高蹺、民間鼓樂、海城喇叭戲、海城蘇氏正骨,涉及了民間舞蹈、音樂、戲劇、醫藥等多個方面,而且都有很強的藝術性、可觀賞性和實用性,不僅能博取人們的眼球,而且還能吸引人們參與到活動當中。如果將海城非遺數字化,可以讓人們通過自媒體欣賞海城高蹺、鼓樂、喇叭戲,還能通過展示蘇氏正骨的一些技藝,讓人們自己動手進行按摩、牽引等,互動性非常強。所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將海城非遺形式進行創新,強化了非遺的傳承手段和宣傳手段,對于國際傳播來說,也有著較強的實踐意義。

三、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的路徑探索

目前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可以以海城市文化館為主體,以非遺文化數字化為契機,借助海外抖音APP等傳播媒介,開展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路徑的探索,以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的主要實踐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海城市文化館加強海城非遺文化的挖掘。一方面加強海城非遺文化的調研,采訪,對非遺傳承人進行走訪,尤其是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進行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對一些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進行總結創新,邀請專家進行專業指導,為非遺數字化提供前提和基礎。

第二,對發掘的非遺項目進行數字化選擇,當然,不是所有非遺項目都要進行數字化的,選擇一些深受人們喜愛、有走向國際的項目進行研究。海城市文化館選擇的非遺項目是能彰顯海城文化特點,具有海城改革發展時代特點,吸引人們研究的非遺項目,這些項目多是便于碎片化、多元化處理的項目,這就為數字化國際化提供了前提。

第三,發揮新媒體的宣傳優勢,打造海城非遺文化精品國際傳播產品。發揮自媒體視頻、聲音、文化的優勢,從不同國家、不同群眾的審美思維入手,形成多語言切換、多場面轉換的,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人們的實際需求。

改革開放以后,海城高蹺代表性傳承人邢傳佩、楊敏首次將海城高蹺搬上克雷姆斯國際民間藝術節,2008年,66人的海城高蹺再次驚艷世界。進入新時代,海城非遺文化更是多次亮相央視舞臺,一些知名片段已經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進行數字化收錄,如《王婆罵雞》、《傻柱子接媳婦》、《神州會》、《鋦大缸》等。當然,目前海城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還停留在公眾號推送、抖音自媒體平臺等形式,希望在以后的發展中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傳播途徑,形成具有海城特色的數字化國際傳播方案,為其他地方非遺數字化國際傳播提供更多可以參考的經驗。

總而言之,區域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有著鮮明的區域特色。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區域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文化的繁榮更離不開優秀的中國文化。非遺,是區域文化的代表,濃縮了區域文化的鮮明特質。數字化更是融媒體時代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國際傳播,對海城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筆者對于海城非遺的數字化國際傳播研究,為海城非遺借助自媒體和現代傳播理念提供了具體實踐路徑,對海城非遺進行了及時有效的國際傳播,強化了海城非遺在世界人們心中的地位,擴大了海城非遺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王建國.激活吉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多條件查詢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0).

[2] 張先飛.理論辨析與實踐反思——國內“非遺”保護工作的反思及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07(06).

猜你喜歡
海城國際傳播非遺
冬至做湯圓
海城方言研究綜述
淺談海城喇叭戲的表演特點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