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定文化自信,讓傳統文化“流行”起來

2020-02-10 23:57杜雪嬌趙黎明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年11期
關鍵詞:流行傳統文化

杜雪嬌 趙黎明

(長春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117;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規范,與時代要求契合,推動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魅力永久,展現時代風采。傳統文化作為華夏民族的靈魂,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內容,它是我們的精神寶庫。在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的影響下,傳承傳統文化,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已經成為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①之一。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提高先進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與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實現文化繁榮主線。

一、傳統文化的“流行”面臨意識、教育、創新、保障多方困境

第一,傳統文化傳承主體意識淡薄。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響,以歐美為主導的資本主義文化體系正在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西方價值體系與價值觀以文化產品的形式向中國滲透,不僅消解了國內文化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抹殺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群眾、文化部門乃至政府缺少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被西方盜用,并扭曲詮釋,這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非常不利。

第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薄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關鍵,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一直處在邊緣狀態,對傳統文化缺少客觀、全面的認識,何為優秀傳統文化?優秀的標準是什么?關于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單一、師資薄弱、課程體系不科學、教育方式單一、途徑陳舊,受理性主義影響,傳統文化的學科地位非常薄弱,課程設計不合理,都是當代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方式受限。雖然近幾年也開展了很多關于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動,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響,但并沒真正體現傳統文化魅力,傳承方式受限。在功利性與現實性的雙重影響下,外加傳承人員自身素養不夠,造成了部分傳承人員對傳承工作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等問題②。對此,必須創新傳播方式,讓傳統文化與新媒體平臺結合在一起,發展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承方式,如,2019 年播放的《中華詩詞大會》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

第四,傳統文化傳承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近幾年,黨與政府高度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并且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投入與扶持力度。但就現實來看:雖然中央有財政投入,但和傳承傳統相比依然是杯水車薪。地方政府在引入民營資本時,缺少法律和政策支持,很難發揮民營單位在傳承傳統文化中的支撐作用。另外,由于傳統文化產業化偏低、缺少法律與制度保障,很多工作落實不到位。

二、提升傳統文化傳承主體文化自覺,發揮傳承主體作用

首先,提高傳統文化認同和自覺。開展文化反思,將傳統文化放在現代社會轉型環境中,思考哪種文化才能推進人類文明發展,從而產生文化自覺性;通過推進傳統文化群眾化進程,引導群眾認識真正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文化灌輸與再解釋,推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同時,提高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他們在學習中,樹立文化自尊與自信,主動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責任③。

其次,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既是歷史形成,也是群眾考驗后的結果。我們要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價值觀與中國本土文化價值觀相協調,在傳統文化教育中處理好西學與國學比例。同時,建成一支能力強、作風硬、敢擔當的隊伍,充分發揮文化戰線組織作用,推動傳統文化在群眾與基層間的傳承。

最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第一,形成權威的政府管理體系,激發政府導向功能,增強行政管理,提高群眾文化自覺性,將傳承文化落到實處。第二,健全黨政管理、分工負責、組織規劃等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努力做到責任與目標統一,形成全民族協調的文化發展氛圍。以此來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傳統文化“流行”營造良好的支撐環境。

三、豐富傳統文化傳承方式,推進文化教育進程

首先,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礎性作用。以習近平講話精神為指引,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自由發展的原則,將傳統仁愛作為主線,重視傳統人文與自然科學的統一,提高群眾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維能力;以自然哲學為出發點,讓公民社會建設與傳統游戲文化結合在一起,打造良好的傳承傳統文化氛圍。

其次,開發和完善媒介傳承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承方式,挖掘傳統文化內容,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第一,支持數字媒體對傳統文化的開發,在政策頒布、行政立法、管理制度上給予支持。第二,讓中國文化典籍進行數字化開發,積極培育傳統文化的創意產業,挖掘并利用新媒體傳承傳統文化。

最后,發揮文化場館的傳承作用。第一,增加場館數量,加大對文化館建設的扶持力度,鼓勵民間做好文化館建設工作。第二,明確主題、科學規劃,做好文化館內涵建設,結合文化館功能主題,提高文化館文化傳承價值。第三,統籌文化館城鄉建設,做到有所側重與統一,提高文化傳承的影響力與輻射力。

四、促進傳統文化創新轉化,提高國內國際影響力

首先,強化文化整合,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文化體系。在大同理想、人文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影響下,讓文化資源有機的融匯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體系。在價值觀上,將優秀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與西方優秀的發展理念融合,最終形成和諧、自強的民族氣質。在物質層面,以馬克思主義為引導,從中國五千年文化遺產與當代社會建設成果中,提煉出富強、幸福、發展的中國形象。

其次,通過文化比較和借鑒,豐富傳統文化內涵。文化比較承載著進化文化的責任,通過文化比較,能興利除弊,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文化體系,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先進文化。因此,我們要結合中國國情,以優良傳統文化為出發點,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堅持發展信念與方針,打造安全的國家文化防線。

最后,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拓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第一,立足國情,擬定傳統優秀文化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第二,打造多元文化渠道,加大媒介傳播,提高社會組織與民間個人積極性,形成全覆蓋、寬視角的文化交流局面。第三,創新文化傳播形式,提高傳統文化的創造力與影響力,形成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局面。

五、加強傳統文化傳承制度化建設,構建文化保障體系

首先,加強文化立法。第一,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歸納與整理工作,明確法律保護內容,制定民間保護、文化傳承、思想保護等各種法律體系,清楚文化傳承的重難點。第二,分清傳承客體與主體間的義務與責任,確保傳承客體、主體與內容在法律上的地位權利。第三,在民間與政府文化傳承中形成有效的保護機制,界定政府權利與責任,規定政府參與內容與范圍,通過建立傳統文化安全防御體系,確保優秀傳統文化不受資本主義文化糟粕的影響,讓廣大群眾自覺的參與到維護文化安全的工作中,用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傳承傳統中國文化,打造出與世界文化交流合作的空間。

其次,建立道德制約機制。通過社會輿論幫助群眾規避行為,打造良好的文化傳承環境。社會輿論展現了道德他律的積極性與作用,傳承傳統文化,打造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借助社會輿論指引群眾思想與心理變化。利用社會輿論在社會形成的道德約束力,幫助群眾調整自身行為、語言和思想。同時,借助道德榜樣引領群眾規范自身觀念與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承氛圍。將道德榜樣作為傳承優秀文化的體現,它是建設先進文化的標桿,是傳統理想完美道德的綜合展現。不僅能加快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提高傳統文化影響力,同時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最后,樹立安全文化意識,抵制霸權文化。國家文化安全,關系著國家文化形象、文化主權、民族精神、綜合國力等戰略問題,在全球化建設的當下,文化安全已經成為影響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重點。第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做好文化改革,推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步伐,提高民族創造力,打破僵化的思維,更新民族觀念,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第二,優化國家文化安全預防體系。明確預警對象,加快文化市場監管力度,積極借鑒國內外發展經驗,做好文化安全的研究工作,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安全文化預防機制。

注釋:

①李晶晶.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20):70-70.

②李晶晶.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20):70-70.

③郭萬超,孟曉雪.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存在的主要問題[J].人民論壇,2017(2):86-89.

猜你喜歡
流行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流行”的歷史衍變
網絡語言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