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肝腫瘤剝除術與規則性肝切除術治療肝血管瘤的臨床療效比較

2020-02-14 05:53肖華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2期
關鍵詞:出血量住院肝臟

肖華

(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湖北 黃岡 438000)

0 引言

肝血管瘤屬于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女性,其中海綿狀血管瘤是其最常見的病理類型[1]。手術切除是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手段,其術式主要有血管瘤剝除術和肝切除術,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發展迅速,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腹腔鏡下肝切除術操作復雜,仍有較高的風險,尤其對于位置特殊的腫瘤,考慮到手術的安全性,我們主要針對肝臟表面單發血管瘤以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進行研究。旨在探討腹腔鏡下肝腫瘤剝除術與規則性肝切除術治療肝血管瘤的臨床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普外科手術的84例肝血管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以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腫瘤剝除組(n=42)和肝切除組(n=42),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病理診斷為肝海綿狀血管瘤;②肝功能Child- Pugh分級均A級。排除標準:①精神病患者;②有心、腎功能障礙者。腫瘤剝除組男16例、女26例,患者年齡32-63歲,平均(43.8±7.0)歲,單發34例,多發8例,腫瘤直徑(5.4±1.2)cm,腫瘤位于肝右葉23例、肝左葉9例、左右葉8例、尾狀葉2例。肝切除組男14例、女28例,患者年齡30-64歲,平均(44.5±7.2)歲,單發32例,多發10例,腫瘤直徑(5.2±1.3)cm,腫瘤位于肝右葉22例、肝左葉8例、左右葉9例、尾狀葉3例。A組和B組的的年齡、性別、腫瘤數量、腫瘤大小以及腫瘤位置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颊哐雠P位,全麻,建立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在左右鎖骨肋緣下建主副操作孔,分別置入5 mm套管針,在平臍處置入10 mm套管針作為觀察孔。腫瘤剝除組:采用半肝血流阻斷法或第一肝門入肝血流阻斷法,剝離腫瘤包膜,剝離時偏向正常肝組織,以最大限度剝離腫瘤,減少出血,鈦夾夾閉血管分支,縫合肝臟斷面,若無出血可不縫合。肝切除組:以解剖型肝切除法行部分切除術或左外葉切除術,切除肝組織,徹底止血,對較粗血管給予縫扎,對部分創面出血點給予電凝止血,肝斷面采取水平褥式縫合,將肝組織在標本袋里剪碎,并取出。放引流管,術畢患者安返病房。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及恢復情況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時間及住院時間;②并發癥: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一過性升高、切口感染、胸腔積液、肺部感染、膽瘺、腹腔出血以及死亡。③隨訪1年,記錄復發情況。

表1 手術及恢復情況對比

表1 手術及恢復情況對比

注:與肝切除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拔管時間(d) 住院時間(d)腫瘤剝除組 42 98.5±26.7? 332.6±106.2? 260.5±35.8? 2.4±0.9? 7.3±1.9?肝切除組 42 148.6±38.2 432.5±115.8 310.2±34.2 3.5±1.1 9.2±2.1

表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及恢復情況。腫瘤剝除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肝切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腫瘤剝除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8%,低于肝切除組的1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隨訪情況。隨訪1年,腫瘤剝除組復發1例,肝切除組復發2例,復發率分別為2.4%、4.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肝血管瘤生長緩慢,一般無需任何治療,僅有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其手術治療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血管瘤剝除術、肝切除術,其他還有肝動脈介入栓塞、射頻消融等治療方法。近年來,腹腔鏡技術快速發展,且越來越成熟,而大部分肝血管瘤會突出于肝表面,提高了腹腔鏡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研究證實,對于復雜肝血管瘤,肝切除術有較高風險,死亡率為1%-4%,而血管瘤剝除術具有耗時短、出血少、并發癥少的優點,有較高的安全性[2]。本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剝除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肝切除組。提示腹腔鏡下肝腫瘤剝除術在手術過程和術后恢復中均優于腹腔鏡下規則性肝切除術,肝血管瘤剝除術的手術要點是準確標記血管瘤邊界,因為緊貼血管瘤邊界切肝,容易誤切入血管瘤內,術中往往通過超聲對血管瘤邊界進行標記,然后在瘤體2 cm外用超聲刀小心離斷肝組織,找到血管瘤包膜后,通過吸引器推刮或鈍性推剝的方式分離血管瘤,并分離切斷進出瘤體的管道組織,禁止牽拉,以免撕裂血管引起出血,沿血管瘤對正常肝組織擠壓形成的疏松間隙進行剝離,可完整的剝除血管瘤。對于包膜不完整者,可適當切除正常肝組織。本術式切除肝組織較少,且手術中損傷血管較少,減少了出血量,并節省了肝臟縫合的時間,故其手術時間少于肝切除術。本術式創傷小、出血量少,對患者機體的影響較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故腫瘤剝除組的引流量、拔管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肝切除組。與邱明權[3]的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指出,肝血管瘤剝離術對肝臟有較好的保護性,可減少組織損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本研究中腫瘤剝除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肝切除組,提示肝血管瘤剝離術比規則性肝切除術在降低并發癥上更有優勢。因為肝血管瘤剝離術可最大限度保留肝臟,對肝臟功能影響較小,所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復發率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種手術方法均可有效治療肝血管瘤[5-8]。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肝腫瘤剝除術治療肝血管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并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出血量住院肝臟
七種行為傷肝臟
肝臟里的膽管癌
住院病案首頁ICD編碼質量在DRG付費中的應用
稱重法和升級容積法并用對產后出血量的估算調查
3D腹腔鏡下肝切除術在治療肝臟腫瘤中的應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譜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氨甲環酸灌注關節腔以減少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