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的影響因素

2020-02-25 02:14譚靜李霏霰
醫藥前沿 2020年29期
關鍵詞:假體股骨頸股骨頭

譚靜 李霏霰

(1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骨科 湖北 宜昌 443413)

(2 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 湖北 宜昌 443001)

手術方式(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常用方法,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減輕疼痛感,恢復患者關節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但由于高齡患者自身體質較弱,骨質較脆,術后極易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現象,可對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對手術效果及術后患者恢復造成不利影響[2]??梢?,盡早發現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可能的風險因素并給予合理的干預,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但目前臨床上針對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較為少見,且現有的結論也尚未形成統一共識,難以為制定干預計劃提供主要依據?;诖?,旨在探討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可靠依據?,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168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168 例患者中男89例,女79 例;年齡70 ~89 歲,平均年齡(78.81±2.32)歲;體質量指數17 ~27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13±1.08)kg/m2。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②具有完善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③無精神疾病史;④年齡≥70 歲。(2)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異常;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心肝腎等臟器器官功能障礙;④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3 方法

1.3.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骨科醫生進行手術,由麻醉師依據患者實際選擇全身麻醉、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等麻醉方式。全部患者均取側臥位,經后外側入路操作。人工假體均選用雙極頭股骨頭,依據患者骨量、髓腔形態等病情及自身臨床經驗決定股骨柄假體固定方式,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

1.3.2 基線資料調查方法 自制基線資料調查問卷,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一般情況,內容包括: 年齡:劃分為<80 歲、≥80 歲;性別:男和女;假體固定類型:劃分為水泥型(型號:PALACOS R+G)、生物型(鈦合金多孔涂層非骨水泥柄);假體形態:劃分為直柄型、組配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呈正態分布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項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率比較

168 例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高齡患者中有20 例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率為11.90%(20/168)。

2.2 單因素分析

將發生假體周圍骨折與無假體周圍骨折分組,兩組的性別及假體形態占比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假體周圍骨折組的年齡(≥80 歲)及假體固定類型(生物型)占比較無假體周圍骨折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單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發現,年齡(≥80 歲)及假體固定類型(生物型)為導致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的相關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3.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高齡群體中高發的一種骨折類型,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身體各機能有所減退,骨質含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流失,當患者跌倒后,受到外力作用極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發病率及病死率可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將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4]。

表2 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首選手段,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術后會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現象,不僅會增加其疼痛程度,還可能會加重病情,提高各種不良結局發生幾率[5]。本結果顯示,168 例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高齡患者中有20 例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率為11.90%,提示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風險較高,早期干預尤為關鍵。目前,臨床關于影響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發生的研究已有開展,但現有研究結果較少,且存在差異,均未達成統一。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80歲)及假體固定類型(生物型)為導致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齡過大,身體各系統功能衰退,骨質鈣含量流失嚴重,骨質疏松程度較高,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故年齡越大的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的幾率越高[6]。對此,建議高齡患者在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前應及時評估身體狀況,并相對應的給予干預措施,盡量為手術做好良好的基礎條件與準備[7]。還有研究表明,臨床在高齡股骨頭置換術中通常選用生物型或水泥型假體進行固定,且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假體均存在應力遮擋現象,而生物型假體為在固定上能夠緊密壓配,需借助骨組織向假體多空面的生長,從而實現生物型假體的固定,但假體多空層與松質骨之間的距離超過2mm,骨組織生長困難,即會提高假體周圍骨折的發生幾率,與本結果一致[8]。對比,建議高齡患者在接受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前,選擇假體類型時不僅需考慮生物型股骨柄的優勢,還要高度警惕假體周圍骨折的發生,以減少術后骨折發生風險。此外,生物型假體相比于骨水泥型假體還可有效避免骨水泥相關的急性致死性并發癥,如骨水泥植入綜合征。以低血氧、低血壓或意識喪失為表現,發生機制包括骨水泥單體毒性作用、髓腔內高壓引起的脂肪栓塞等,高齡、心肺功能受損、骨質疏松、高ASA 分級是發生骨水泥植入綜合征的高危因素。

綜上所述,年齡(≥80 歲)及假體固定類型(生物型)為高齡股骨頸骨折術后發生假體周圍骨折的影響因素,臨床應積極采取對應的干預措施,以降低假體周圍骨折的發生風險。

猜你喜歡
假體股骨頸股骨頭
友愛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當歸六黃湯治療假體周圍骨折術后低熱疑似感染1例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治療
易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的股骨頭內病變的鑒別診斷
保留假體的清創術治療急性人工關節感染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與處理
不同粗細通道髓芯減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療效比較
8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治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