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性心理干預對不同階段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影響

2020-02-25 02:14蔡帶娣成俊衛碧娟
醫藥前沿 2020年29期
關鍵詞:心理障礙白血病誘導

蔡帶娣 成俊 衛碧娟

(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主要以放化療為主,致死率較高,給患者及其家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1]。急性白血病根據病情治療過程分為誘導治療階段、完全緩解階段以及復發或者治療無效3 個階段[2]。雖然醫療技術的進步已經極大的改善了急性白血病的預后,但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卻非常嚴峻。有研究表明[3],絕大部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以焦慮為主抑郁為次的心理障礙,且隨著處于疾病不同階段而動態變化,對患者的治療和疾病預后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探究緩解白血病患者心理障礙的有效措施,我科自2019 年9 月開始對不同階段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回顧性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7 年4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療的64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疾病診斷為急性白血病,且已經骨髓穿刺檢查確診;②知曉自己的病情;③聽說讀寫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心、肺等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精神類或其他免疫類疾病,生命體征等病情不穩定者。根據實施的心理護理方案進行分組,將2017 年4 月—2019 年8 月實施常規心理干預的32 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0 例,女12 例,年齡11 ~79 歲;疾病階段:誘導治療階段17 例,完全緩解階段9 例,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6 例。將2019 年9 月—2020 年5 月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的32 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齡15 ~79 歲,疾病階段:誘導治療階段18 例,完全緩解階段7 例,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7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常規護理方案進行干預,主要包括生活起居護理、心理護理、放化療護理、飲食指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具體包括:(1)針對焦慮問題采取認知和支持干預進行抗焦慮護理。①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通過熱情、細致的服務態度讓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環境,消除患者的惶恐和焦慮心理;②多與患者溝通,耐心、認真的傾聽他們的心聲,對其提出的疑問及時解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及時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治療和預后等,同時向其介紹成功的案例,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向家屬闡明家人陪伴與支持的重要作用,讓家屬多陪伴和開導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2)針對抑郁問題采取分階段重塑認知和自我價值的干預措施進行抗抑郁護理。①面對疾病階段,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治療過程,使患者客觀的認識和對待自身的疾病、化療過程及疾病預后;同時向患者傳達不良心理對疾病的影響,指導并教會患者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冥想等自我調節心理的方法;②重塑戰勝疾病信心的階段,通過成功案例等方式向患者傳達疾病可以戰勝的信息,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③解決患者需求及問題階段,細致觀察及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及時解決患者的需求及問題,同時盡可能的通過護理手段或者在醫囑下使用藥物來緩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④轉變自我認識、重塑自我價值階段,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自我價值,使患者意識到自己能和正常人一樣,避免自卑等消極情緒。

1.3 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 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心理評估。兩個量表均包含20 個條目,其中標準分為量表的總分×1.25 后取整數,標準分范圍25 ~100 分,其中50 ~59 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60 ~69 分為中度焦慮或抑郁,70 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或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經雙人核對后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SAS 和SDS 評分均為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誘導治療階段的患者同時存在焦慮和抑郁的心理障礙,完全緩解階段的患者存在以焦慮為主的心理障礙,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的患者存在以抑郁為主的心理障礙。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階段的患者的SAS 和SDA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不同階段的患者的SAS 和SDA 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干預后兩組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

組別 疾病階段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2)誘導治療階段 70.9±7.7 66.2±7.2 62.2±7.1 58.1±7.4完全緩解階段 56.5±8.2 50.4±8.4 48.7±9.0 47.9±9.6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 47.3±6.4 44.3±7.1 78.0±6.7 72.2±6.2觀察組(n=32)誘導治療階段 70.7±7.1 51.5±5.7* 63.8±7.5 48.5±7.2*完全緩解階段 57.3±9.4 42.3±6.0* 49.4±8.3 40.9±9.1*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 46.0±6.1 38.4±6.4* 77.7±6.59 57.3±5.2*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階段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現出不同的心理障礙,其中誘導治療階段的患者,因為剛剛經歷過診斷-檢驗檢查-確診的過程,被迫或者無奈的接受現實,在經歷過激烈的心理斗爭和了解白血病的相關知識后重新燃起求生的欲望,但是又擔心治療效果、身體承受能力、經濟負擔等[4],同時化療的副作用給其帶來的身心折磨,所以患者同時表現出焦慮和抑郁兩種心理障礙。完全緩解階段的患者,因為疾病的明顯好轉、身體不適的明顯減輕或緩解,以及看到生命延續的希望,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得到明顯的緩解,但是因為學習或工作方面的原因、社會人的疏遠或歧視、經濟負擔或者擔心疾病的復發等[5],仍然表現出焦慮狀態。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的患者,因為對治療失去信心,再加上家屬表現出的無望或者失去耐心,使其容易自暴自棄,對生命和生活產生絕望的念頭,嚴重時可能會自殺,因為患者主要表現出嚴重的抑郁狀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SAS 和SD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對疾病不同階段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后,可極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分析原因在于。在誘導治療階段,針對患者同時存在的焦慮和抑郁心理障礙采取認知和分階段重塑自我的心理干預,如疾病的健康宣教、熱情和細致的工作態度、指導心理調節的方法、飲食調護等,不僅讓患者提高了疾病的認知水平,消除對疾病和治療的焦慮和恐慌,而且學會了自我心理調節,信任醫護人員同時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在完全緩解階段,針對患者以焦慮為主的心理障礙采取認知和支持的心理干預,如做好出院前的健康宣教,囑其定期復診,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等,積極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融入社會,可有效緩解因面對家庭和社會所帶來的焦慮心理。在復發或者治療無效階段,針對患者以抑郁為主的心理障礙采取分階段重塑認知和自我價值的心理干預,讓家屬多陪伴,最大程度的發揮家人的互助作用和精神支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找到自我價值,讓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注意力從疾病治療轉移到實現人生價值上。

綜上所述,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所處的疾病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提高護理質量。

猜你喜歡
心理障礙白血病誘導
白血病男孩終于摘到了星星
齊次核誘導的p進制積分算子及其應用
情緒療法干預圍絕經期心理障礙的研究進展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及誘導公式
初中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及輔導策略
冰壺運動員心理障礙的克服
續斷水提液誘導HeLa細胞的凋亡
一例蛋雞白血病繼發細菌感染的診治
大型誘導標在隧道夜間照明中的應用
淺談如何克服后進生的心理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