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信息技術載體作用 提升學生勞動素養

2020-02-25 09:45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勞動技能信息技術

(福州市教場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1)

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弘揚勞動精神,構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體系”;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勞動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提升學生勞動素養,成為勞動育人的核心。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已成為新形勢下勞動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師應當充分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發揮其載體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一、信息技術手段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改變脫離實際的現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勞動意識

在以往的勞動課中,勞動教育多是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的一堂理論課,缺少動手實踐,難以幫助學生形成勞動意識。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情景模擬,即使學生身處課堂,也能以模擬的方式,體驗到家庭、學校、社會中適合其年齡特征的勞動內容和勞動技能。理論不能脫離實際,如一堂生動的急救課,不應是一張張圖片和一段段視頻;班主任口中的防溺水教育,不應是一張張小小的宣傳單;種植、除草、飼養,也不應是一條條難以讀懂的文字……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將這些勞動教育內容呈現在實際課堂中,把需要的勞動工具和勞動知識“請”到課堂上來。

全息數字投影、VR 教學等技術,可以實現救護車隨時開進班級,幫助學生體驗扮演“真實”的救護人員,模擬真實的救護操作。學生在溺水、火災等“真實”場景中,運用了解到的知識自救;在除草勞動的情境中,看清楚“真實”的雜草是什么樣的,在模擬中體驗安全教育,參與簡單生產勞動。[1]在學校勞動實踐環境有限的條件下,這種模擬體驗可以充分實現學校勞動教育的主導作用,再輔助家庭勞動教育和社會公益勞動的支持,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勞動意識。知識隨時聯系實際,即使沒有專門的勞動教育場所,學生也能夠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二)打破單一的參與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當前,由于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勞動能力薄弱。許多學校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會在校園范圍內提供適當的勞動內容讓學生承擔,如低年級穿衣系鞋帶、中年級打掃班級衛生、高年級維護校園植物等。其中,多數勞動內容采取輪流的方式進行,教師往往在勞動的最后,以檢查是否合格的方式結束勞動活動。這種單一的參與方式,沒有從勞動技能、勞動興趣等方面合理分配勞動實踐,有勞無育,容易打擊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扼殺勞動興趣,歪曲勞動價值觀。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在勞動過程中實時收集學生的勞動數據。如在考查學生系鞋帶這一技能時,不僅可以將速度作為考查點,也可以將系鞋帶的多樣性作為評分點;在班級大掃除中,收集學生自主選擇的勞動項目(掃地、打水、擺放課桌椅等)的偏好,了解學生的勞動傾向,從而客觀分析出學生的勞動興趣及勞動技能掌握情況,讓校園勞動實踐分配更合理。學生在興趣中探索,在探索中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提高勞動素養,[2]做到有勞有育,培養積極的勞動價值觀。

(三)調動教師的參與情緒,合理分配教學資源

勞動教育往往沒有設置專職專業的勞動技能教師,由各個學科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許多勞動技能的內容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提出“如何教?如何評價教學效果?”等問題。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出現斷層,教師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勞動課容易變成其他課。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分配優秀教學資源,有助于讓授課教師知道教什么,如何教,學生知道學什么,如何學。

例如,在《尋找剝蛋的秘密》教學視頻資源中,呈現三種剝蛋方式,讓授課教師在教學時有據可循。如剝單個蛋的操作關鍵點——蛋的“腰”的確定,剝多枚蛋使用容器法的水量的說明等,都為教師在技能講解上提供支持;剝蛋機器的發明,拓展學生的視野,為課堂上、家居生活中的剝蛋添加科技元素,感受發明創造就在身邊。勞動教育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實踐,對學生的勞動研究方向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為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發明創造提供借鑒。勞動技能資源包的開發,也為教師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二、挖掘網絡資源,高效收集勞動素材

(一)增強素材獲取時效

勞動教育離不開素材的收集,收集素材可以是多樣化、多渠道的。[3]線下收集信息,往往耗時長,勞動教育素材傳統的收集方式(如問家長、問教師、調查問卷、圖書館查找等),信息時效性弱,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整理信息。而線上搜索渠道多,針對性強,資源種類豐富。勞動實踐才是勞動教育的重點,收集整理信息只是勞動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要縮短勞動素材收集時間。

信息技術有助于高效收集勞動教育素材。例如,低年級勞動課程中的《洗衣服》一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是教師邊洗衣服(單一污漬)邊教授學生如何洗干凈衣服,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踐,了解學習將衣服洗干凈的方法。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收集到相關素材,找到洗干凈不同污漬衣服的方法和重點。然后展開洗衣服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驗證收集到的相關信息,最終得到正確的洗干凈沾染不同污漬衣服的方法。最后,再次通過洗衣服實踐,掌握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的樂趣,感受勞動的成就感。這樣理論—實踐—驗證—再實踐的過程,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同時將課堂完整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二)實現素材區域共享

勞動素材不僅僅是教學大綱或書本上提供的主題內容,地方特色和地方資源也是勞動教育的一大資源。利用網絡平臺,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全國各地的地方素材,深入挖掘地方性資源,為勞動實踐提供可能。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實現資源共享、網絡交流、快速分析、整理加工等作用,極大提高素材收集效率,為勞動實踐提供堅實基礎。

近年來,博物館界的“網紅”——數字故宮中,全景“紫禁城上元之夜”、虛擬場景《清明上河圖3.0》、手機App《胤禛美人圖》等館藏文物,在互聯網云端存儲。數字故宮小程序,實現云逛故宮的同時,還可以進行“知識考驗”答題競猜。學生走進生活中的博物館,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只能遠觀;而漫步虛擬數字博物館,在瀏覽文物的同時,還能夠聆聽甚至體驗文物背后的故事,比線下參觀更具真實體驗。

三、依托信息技術,搭建啟發性演示平臺

勞動教育課堂中的演示,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建立聯系的具體過程。但是大多數勞動課程,只能全班性的觀看演示視頻,無法保證課堂演示的傳遞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4]演示,不僅是簡單告訴學生實踐的步驟或方法,更希望在觀看演示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要想做到啟發性演示,信息技術手段不可或缺。

(一)變全班演示為小組演示

借助信息技術,可以把面向全班性的勞動演示變為針對小組或個人的演示,沒有看懂想通的學生,還能夠自主多次觀看演示。不但保證演示的時效性,還讓演示具有傳遞性,提升勞動演示效果。

如《哪個氣球更厲害》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呈現靜態圖,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動手操作(嘗試環節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困難、挫折)→展示成功操作的視頻(提供借鑒模版)→學生嘗試改進→再次實踐,這是一般流程。教師回顧課堂實況,發現在首次嘗試后,各個小組需要指導的內容不盡相同:有的小組在吹氣球上遇到困難;有的小組不知如何將吹好的氣球在盡量不漏氣的前提下,固定在吸管上;有的小組不知如何用牛筋將第二個氣球固定在吸管上;有的小組在組員配合上不夠同步,導致操作不當……針對學生具有明顯差異性的疑惑,一個統一的成功操作視頻,顯然在解決各組不同的困難時力不從心。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有效突破瓶頸:在各小組的Ipad 上開放每個環節的微型教學視頻,學生有針對性的選擇觀看,操作指導性強。同時,后臺數據軟件可以收集到哪個視頻被觀看的次數最多,這對于教師課后反思改進教學時的活動指導,更具現實意義。

(二)變固定演示為開放演示

勞動演示多是按照固定內容,對步驟或方法進行演示。借助信息技術,可以開放演示的用具,讓學生在演示前自主選擇方法、工具等。運用信息化軟件,根據學生的選擇,演示模擬相應的方法及步驟。通過發散性的思維培養與開放性的探究環境,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如“開心農場”社團的學員們,在實踐種植前,利用小程序(圖形化編程軟件),模擬選擇種植方式,如土壤種植、水培栽培、沙生栽培等;選擇種植植物,食用類如土豆、西紅柿、蒜苗等,觀賞類如風信子、月季、多肉植物等,藥用類如蘆薈等;選擇種植環境(器皿)等。通過模塊拖動,模擬參與種植準備期。接著,針對不同植物,根據已收集到的資料,設定光照時長、澆水量,確定澆水時間與澆水種類(殘茶水、變質奶、涼開水、淘米水、煙灰水等),模擬種植。根據植物生長周期,模擬植物的成熟期、開花期等,并形成簡要的文字與圖片記錄,作為實踐勞動中的對比參考資料。

四、應用大數據分析,測評勞動教育成效

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教育,勞動教育的測評也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參照物”。針對這種全面性、長期性的數據搜集與分析,信息技術手段較人工更及時、準確?,F代的可視化監控體系,隨時為測評提供多方位的勞動圖像數據;手機為勞動教育測評提供大量移動即時數據……這些數據成為學生勞動教育成效測評的重要依據。[5]大數據可以從勞動態度、情感、價值觀、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短期評估。利用短期分析結果,階段性改變勞動教育目標,把家庭基礎性教育、學校主導性教育與社會支持性教育的教育目的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樂趣,培養勞動精神,在勞動中找到職業興趣,把勞動教育變成終身教育。大數據平臺還可以持續跟蹤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效,從長期勞動中,分析出勞動心態與勞動價值觀,從而得出更為全面綜合性的評估。

庚子年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時期,為避免大規模人員流動,人們居家隔離,工廠停工、商場停業、學校停課。福州市鼓樓區學校紛紛架設“空中課堂”,實現“停課不停學”。開課前,使用問卷星制作調查表,收集了解各年級學生已經擁有的和近期期待學習的勞動技能,了解學生喜歡的居家學習形式等。借助大數據分析,確定具有年齡個性化(低、中、高年級)的勞動教育項目。教學中,班主任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數據分析功能,對學生的行為過程進行評價激勵,評價指標包括勞動技能與勞動品質兩大模塊。根據課程內容,各校開展爭當“勞動小能手”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課后跟蹤,由家長填寫線上問卷,了解孩子在家中相應勞動技能與勞動品質養成上的成效。一系列數據分析的結果,既可以對勞動教育項目實施情況作出反饋,為今后的勞動教學提供策略;又可以了解學生參與勞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提升。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以信息技術作為載體,搭建啟發性演示平臺,充分挖掘網絡素材資源,并對勞動教育成效進行長期跟蹤測評。引領學生突破操作瓶頸,掌握勞動技術與技巧;組織學生參與勞動實踐,開展深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整理記錄學生參與情況,培養磨練勞動意志和品格,以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猜你喜歡
勞動技能信息技術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勞動技能up up!
熱愛勞動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