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模塊·評價: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2020-02-25 09:45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學段識字模塊

(福州市臺江第三中心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0)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中,以下兩項較為突出:一是,問題單篇教,教學零散化,呈現篇章段落間孤立狀態,即就文教文、就文讀文,缺乏聯系;二是,教學平面化,課時安排和教學內容缺乏層次性,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優化。要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改變零散性的教學模式,建構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即將教學單位設定為單元,教學理念為整合,而學習的基本方式則為自主探究。把教科書的單元整合為一個單位,通過增加單元內課文的橫向聯系,精選優化教學資源,重組教學內容,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提質、優化”。本文以統編版教材為例,分析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開展,探究其教學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單元整合式的目標體系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也是教學的歸宿。[1]要想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選擇和深度整合,就必須建構體系清晰的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體系。其構成可以由以下三個層面組成:類文總目標、單元的學段目標、單元的階段目標。下面以統編版“寫景狀物類”單元為例試加闡釋。

(一)類文總目標:課程標準對每一類型、每一文體文章的學習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如在統編版一到六年級的各冊教材中,均有寫景狀物類的文章,可謂是貫穿小學階段的大教學單元。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可以確立一到六年級寫景狀物類文章的教學總目標為:通過對寫景狀物類文章的學習,了解景物的特點,感受語言的生動,從而體會此類文體的特點、表達方法并學以運用。[2]

(二)學段目標:結合學段目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低、中、高學段目標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結構。如,低年級通過朗讀感悟景物的美;中年級側重從文本中習得寫景文章中段落的結構安排;高年級則通過品鑒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具體方法。

(三)單元階段目標:單元的階段目標隸屬于學段目標,但更精細化。因此在制定單元階段目標時,首先要依據單元內的課文在寫景狀物方面的特色,以及它在完成整個小學階段寫景類課文教學中的價值定位,來確定它應負載的階段目標。以統編版三年級第六單元為例:單元組內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海濱小城》《富饒的西沙群島》這幾篇文章,大多采用總分的段落結構,分別從幾個方面介紹一處景物,結構明晰。再看本單元習作要求為:圍繞一個意思,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大家。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依據類文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從習作要求入手,即圍繞一個意思寫。因此,把單元的階段目標設定為:1.利用思維導圖,認識三篇課文中總分結構語段的外部特點,即一段話圍繞一個意思來寫。2.認識總分結構語段的內在聯系,即句與句之間必須有關聯才算是圍繞一個意思寫。3.運用總分結構,寫清景物特點。

二、形成單元整合式的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不同年段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因此每個學段的單元整合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內容上也有所不同。低年級適宜以識字為整合點,指導重點在詞句理解和朗讀。中高年級則以單元主題為綱,整合課內、課外內容,指導預習,嘗試自學,指導重點在于通過句段推敲、篇章的學習,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

(一)模式一:識字、朗讀、寫字、積累與運用

主要運用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根據課標對低年級教學的總體要求,識字、寫字、朗讀以及學會積累運用詞語是教學重點。因此,該模式可劃分為四大模塊:識字、朗讀、寫字、積累運用。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具體操作如下:

1.識字模塊。部編教材的識字方法講求多樣性,可以通過兒歌識字、象形識字、看圖識字、字謎識字等方法,還可以進行歸類識字。將本單元中的形聲字制作成課件,將形旁和聲旁分列兩組,學生通過拖拽課件中的聲旁或形旁,組合漢字。學生借助形旁和聲旁的特點,很快就能讀準字音,并了解漢字的字義。

2.朗讀模塊。以對話的形式呈現,是本單元組的一個表達特色。因此,可以將朗讀對話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在指導語氣時,以《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作為范例。引導學生先關注標點符號——感嘆號、問號,再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最后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蓪⒋朔椒ㄟw移并運用至單元組中其他課文的朗讀指導中。

3.寫字模塊??梢龑W生根據字形特點進行歸類寫字。通過觀察字形,找準結構共性,從而寫好字的間架結構。如將“觀、沿、話、際、陣”歸為一類,指導學生觀察字形,發現這些字書寫時都要做到左窄右寬。寫字有規律可循,不再是機械訓練。

4.積累與運用模塊。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對話。先是積累與運用本單元的詞語和句子,接著開展單元組整合性的積累運用。如出示《我要的是葫蘆》中的對話,指導讀出人物的語氣后,引導學生嘗試寫一寫,看到掉下來的葫蘆,種葫蘆的人和鄰居又會有怎樣一番對話呢?學生在“識字”“朗讀”“寫字”的基礎上,展開積累與運用的訓練,落實以語言文字運用為核心的本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目標。

(二)模式二:預習與理解、領悟與表達

中高年級的教學活動,可以按照此模式開展。課標對學生學會預習并逐步實現自主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中高年級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句段和篇章的教學,體會情感、領悟表達。因此,該模式第一模塊是:預習與理解。首先讓學生預習本單元的全部課文,完成預習單。教師根據學生在預習單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關于詞句理解、內容理解、表達方式等方面的教學設計。第二模塊是“領悟與表達”。此模塊重在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既有安排了解文本結構的特點,又有關乎文本語言特色的鑒賞。

以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三篇課文《貓》《白鵝》《母雞》,作者抓住動物特點,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在“預習與理解”中,學生掃清生字詞的障礙,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邦I悟與表達”模塊,教師從“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這些動物的特點?又如何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感情?”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品詞分析句,激發學生尋求新的經驗,喚醒學生的閱讀需求,使閱讀從被動變為主動,產生知識遷移,將閱讀內化為寫作表達。

三、優化單元整合式的作業系統

單元整體教學作業系統,以單元整合作業的形式,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單元學習任務,學生根據這個任務去學習整個單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學習。[3]

這一系統具有操作性,強調學生動手操作;具有系統性,作業基于教材系統,又做了較大的調整和修改,讓目標更集中;具有階段性,很多作業是不同學期都會出現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要求,體現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標準。在設計的過程應注意:

1.作業設計的內容應體現前后關聯。即圍繞單元整合目標,思考單元整體教學前以及教學后的作業,保持教學前后的一致性。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為例。教學前布置預習作業:自主學習本單元生字,課后布置家庭作業——制作識字剪貼報。教學前后的作業設計體現關聯性,且相輔相成。

2.作業設計的形式應豐富多樣。即作業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再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為例,課后作業為制作一份識字剪貼報。剪貼報的主題是“課間活動設計”,內容分為三部分:活動的名稱、活動的地點、活動的規則。其中,“活動規則”可以讓學生設計活動步驟,用上已學過的生字:“一、二、三、四、五”等數字,也可以使用課文中學過的短語、句子。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拼音標識、詢問家長,或是從書報中找到這個字,把字剪下來的方式,組合成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此類作業設計,既從單元整體出發,又通過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體驗、整合、創造的過程中,產生別樣的學習體驗。

猜你喜歡
學段識字模塊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識字
識字兒歌
識字謎語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高中各學段史料教學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湖州試行普通高中學校學段制
巧妙引導,快捷識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