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提供情境素材到推動數學思考
——例談數學繪本選用及教學策略

2020-02-25 09:45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長方體螞蟻繪本

(福州市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福建 福州 350001)

作為圖文并茂的閱讀載體,繪本早已是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之一,而在數學學科中,數學繪本的教學應用與研究仍然薄弱。筆者長期關注數學繪本的選用與教學,認為數學繪本應當具有提供情境素材的作用,為課堂提供思考探究任務與過程支撐?,F提出以下三種遞進層級的策略,以期實現優質教學與深度學習。

一、材料式: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不少教師對數學繪本的第一印象是“有現成的教學情境”,繪本在教學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個完整的“情境串”。例如,一位教師以數學繪本《狂歡購物節》[1]來作為“100 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素材。這一繪本具有“超市開展促銷活動”“為媽媽挑選一份生日禮物”“顧客從不同的四個入口進入”“第100 個顧客可以獲得豐厚的禮物”等連續情節,教學過程極易按照故事情節順勢展開。生動的故事契合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對引發學習興趣、幫助理解數學知識等方面的效果明顯。在構思教學設計時,繪本天然地易于幫助教師解決創設情境方面的需求。

繪本的故事、畫面以高品質配合課堂,對數學教學設計具有立竿見影的輔助作用。從學科層面分析,優質數學繪本所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與數學緊密結合的故事情節,往往也提供了數學學習研究的素材對象。仍以《狂歡購物節》[1]為例,故事中四位觀察員各把一門,用“對講機”報告從超市的四個入口進入的第一批顧客人數,“妮妮:我有7 人;小文:這里3 人;樂樂:北入口處4 人;平平:這里只有2 人”。為了知道“幸運的第100 個顧客到底是誰”,學生自然產生求這些人數的和的需要,產生第一個研究對象——算式7+3+4+2。隨著不斷地匯報四個入口新進入的人數和最后總結全部人數,又產生許多新算式??梢钥闯?,數學繪本的故事屬性在教學中首先反映為“材料性”,為教學帶來可以直接利用的情境,甚至是素材。因此,“材料”是數學繪本教學應用的第一層級。

繪本的情境故事是固定的,且不直接為一節課的教學而設計,所以在使用時,教師不必拘泥于繪本故事,完全可以大膽剪裁,按需使用。

二、過程式:引發探究,經歷過程

在兒童讀物中,常有許多動手探究的元素,“洞洞書”“翻翻書”“立體書”比比皆是,“找一找”“連一連”“圈一圈”等都是重要的閱讀操作。優秀的數學繪本也應當帶有引發數學探究的任務,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數學探索過程。在選用繪本設計教學時,應當特別關注故事情節是否提供了有價值的探究活動。

例如,一位教師利用數學繪本《點點螞蟻造房子》[2]引導學生學習“長方體展開圖”?!氨獗馕浵亣拇筌娺M攻點點螞蟻國,王后命令‘把所有不扁的東西全部毀掉!’……不能蓋有高度的房子”的故事情節,引發“把長方體拆開成平面圖形”的研究主題,并自然產生“怎樣展開才方便還原”“原來的墻面現在是展開圖的哪個面”等探究環節,不僅為全課教學提供故事支撐,更是一連串的任務驅動,學生有強烈探究愿望,發現、交流、討論,經歷整個探究過程。課堂上,學生親自操作和體驗了繪本中三種情況:1.“搗蛋大王”螞蟻“拆得亂七八糟”,雖然快,但難以還原;2.“細致兵團”螞蟻把六個面分別標上“上下前后左右”,相同的面放在一起,應用了“分類”的數學方法,但仍有可能找不到立體與平面的對應;3.“機智小鬼頭”螞蟻只是剪開一些線,卻同樣能夠把長方體“展”開變成平面,而且重新還原更方便快捷。這恰是本課數學核心內容所在——發現立體與平面的對應關系。

教師選用的數學繪本所提供的操作任務,還應當是開放的,而不止步于把繪本故事重演一遍。仍以上例[2],學生在小組合作環節,剪開自己面前的長方體“房子”后,通過全班交流對比,發現原來長方體的展開圖是不一樣的,有(甚至與繪本不同的)各種形狀。同樣,在把展開圖重新折疊起來的時候,學生發現“只要確定底面(就是原來的地面),不管怎樣折,都很容易變回長方體”。學生的操作過程雖然不同,也與繪本不同,但結果必定相同。這樣精準的探究活動,如果數學繪本中沒有完全提供,或是缺少本課需要的環節,那么教師完全可以利用繪本順勢而為,自主創設。例如《點點螞蟻造房子》課的后段,教師增加了一個探究任務,“有一只機智小鬼頭螞蟻把其中的一個面剪掉,再隨便貼回去,這樣的展開圖還能折回原來的房子嗎?如果能,這個面應該在哪里?”這個逆向操作,給學生從反面理解長方體的展開圖,發現一些規律(例如不可能有“田”字型結構),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操作任務。

數學繪本中的“故事”,絕不應只是讓學生一頁頁往下翻的閱讀素材,不應只是對“后來怎么了”的了解,更應當是“讓我試試看”的經歷過程,是“原來這樣”的驚喜發現。優秀的數學繪本教學應用不僅是“故事”,更應是“好玩的過程”,這是第二層級。

三、思維式:理解方法,感悟思想

優秀的數學繪本,應當是故事與數學完全融合的。故事即數學,故事中的方法即數學方法,背后的道理即數學道理。最終讓人回味和難忘的,不僅是生動活潑的情節,更是其中所融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以盧聲怡的本土數學漫畫書《歐歐貓和沖沖鼠玩數學》[3]中的《一碗拉面加個蛋》為例,本故事探究的是”已知兩數的和與差,求兩數各是多少”的問題,主情節是小主人公請老板通過加減差價,把拉面(蛋)降級(升級)為蛋(拉面)。根據課上學生反饋與課后學情調查,發現學生對“升級”“降級”印象深刻,津津樂道?!耙煌肜嫖叶汲圆煌炅?,兩碗那不就撐壞了嗎?”“好像大人說一天不能吃兩個蛋呀?!敝灰獙W生記住了升級降級,就記住了“和加差”“和減差”的數學轉化方法;想象了“兩碗拉面”或“兩個煎蛋”的狀況,也就理解了轉化后兩個數“一樣多”,可以“平均分成2 份”。這樣的故事情節即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建構起對數學的理解,領悟數學思想之妙,收獲不止于知識。

選用的數學繪本,不僅要能夠提供探究材料,引導經歷探究過程,更要能夠促進對探究結果的理解。能夠詮釋數學,使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力的背景支撐。以上述繪本中的另一篇《可樂請往嘴里倒》[3]為例(本故事脫胎于一道經典數學思維題),“有6 個空可樂罐,每3 個空可樂罐可以換1 罐新的可樂,那么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罐可樂?”由于超市的“回收規定”以及手中還持有“2 個空罐不夠換”的事實,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各種“間接換”的方法。學生往往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借一個空罐”的方法有質疑,“老板不肯借怎么辦?”但是共同推理時發現“最后一定剩一個空罐”,“因為后來一定能還,所以之前老板肯定肯借”。這種“時間上的交換律”,其實正是經濟學與數學的結合應用。面對“空罐都運走了,沒得借”的困境,學生運用等量代換的推理方法,發現前述規定本質上就是“2 個空罐=1 份可樂汁”,理解了“數量相等,可以直接換”的道理。此時,學生甚至發出“我要用數學來說服老板”的心聲。最后,“1 份可樂”沒辦法拿怎么辦呢?那就“可樂請往嘴里倒”。選用繪本應當達到這樣的層級:故事為數學提供現實背景之上的數理解釋,數學因繪本而顯得生動,顯得可感知、可信服、可應用。

猜你喜歡
長方體螞蟻繪本
拆拼長方體
拆拼長方體
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
繪本
繪本
繪本
抓不變量巧解題
我們會“隱身”讓螞蟻來保護自己
螞蟻
螞蟻找吃的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