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促教 以“情”育人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審美情趣培養策略

2020-02-25 09:45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關鍵詞:情趣美的信息技術

(集美區高浦小學,福建 廈門 361022)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素養,而審美情趣作為文化底蘊素養中的一個基本要點,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抓手。審美情趣是指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v觀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難發現,信息技術教材的編排具有基礎性特點,側重于知識技能的習得;信息技術教師的語言側重于專業化的技能操作講解,缺少美的素養;學生評鑒作品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對作品的審美感受,對作品的拓展和應用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在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審美情趣的培養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整合教材,編排美育主題

“真、善、美”是審美的準則。其中“真”是美的生命,沒有真實的事物,不會被欣賞者肯定;“善”是美的客觀標準,是指符合人類功利目的,對人類發展有益的事物;“美”則是一種感性的心理狀態,凡是能夠促使人們熱愛生活、愉悅身心、啟迪智慧的事物就是美。情境教學利用藝術的直觀性,創設相關的情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教學變得有趣有情。[1]通過從單元內、單元間整合教材,挖掘教學上具有“真、善、美”的審美主題情境,可以促進審美情趣的培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美育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良心純潔、精神正直、情感和信念端正?!笔紫?,美育視角下的教材整合,要將形式美和內容美納入教學中。形式美上,可以從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入手,創造優雅環境,利用美的圖片、音樂及視頻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上的熏陶。內容美上,可創設美的故事主線、人物傳記等。其次,課程主題要突出時代性和新穎性。時代性是緊扣時代背景,如社會熱點、新聞等;新穎性是在主題中創設新穎的內容或活動方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主題的呈現要系列化,以某一情境或主線貫穿幾堂課或一整學期的課程。

例如,三年級上冊繪畫單元,可以創設“文明交通我能行”主題活動。將每課分散的知識技能融入一張主題畫“文明交通我能行”,以半成品形式呈現只有斑馬線的交通圖。學生運用規則圖形工具畫卡車、路邊的大樓、星空等景物,逐步完善文明交通圖,不僅習得每課的知識技能,而且感受到遵守交通文明是對個人生命安全的負責,更是對家人、對社會的負責。這種充滿“真善美”的主題情境發揮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讓學生在思維與靈感的碰撞中培養審美情趣,在“作品美”中融入情感價值。通過整合教材,創設主題情境,不僅能將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幅有主題有意義的完整作品,而且能充分利用審美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和直覺性,使學生持續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從而達到審美技能方法的積累,突破操作技能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束縛。

二、“三點”講練,創設美感課堂

課堂中美的領域包括“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白匀幻馈笔侵杆枷牒托袨樯系拿?,包括健美的體魄、道德和規則及嫻熟技藝三方面的美?!八囆g美”是指藝術作品的美,是人們基于現實生活的自由創造,能有意識地引導人們的審美意識,[2]它來源于客觀現實生活,又不等于生活?!吧鐣馈痹从谌藗兊纳鐣铑I域,是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由于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語言具有專業、規范、操作性強的特點,往往使學生陷入枯燥的教學氛圍中。教師應從“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等領域精練語言,將專業化的信息技術語言轉化為趣味、幽默、形象的美感語言。一是重點突破式講練,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教師開展精而少的講,充分利用德育例子,引入相關的故事、成語、歇后語、俗語或寓言等。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實現精而全的練,從而提升審美思維能力。二是亮點切入式講練,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教師要從教材中提煉出關鍵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暗含“美”的價值,恰恰是本課的“亮點”。由此切入,配合相對應的課堂任務進行鞏固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三是基點應用式精練,提高審美能力。教師應基于本課基礎,精心設計課堂操作任務,內容層層遞進,以綜合性練習為拓展,任務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經驗水平,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習得。

例如,“開啟網絡之旅”一課,首先重點突破“因特網”“IP 地址”“瀏覽器”等專有名詞。將“因特網”比作“浩瀚無垠的大?!?,“瀏覽器”比作“小船”,“IP 地址”比作“目的地的地址”,將學生比作“船長”。船長要去網絡的海洋中探險,就要拿到藏寶圖,找到目的地的地址,也就是“IP 地址”。接著,挖掘情感亮點,以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熏陶心靈,提升情感和美感體驗。最后布置綜合應用練習,搜索鄭和下西洋的旖旎風光,鞏固基礎,拓展應用。一場充滿語言魅力的視聽覺盛宴,使審美情趣扎根在學生心中。

三、評鑒作品,提升審美感受

美的特征具有感染性、新穎性、社會性等特點。美的感染性是指人們的情感被“美”的生動形象所吸引。[3]美的新穎性是指“美”隨著生活的不斷變化和前進,呈現出新鮮性、理想性、創造性等特點。[3]美的社會性是指“美”同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所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受人們實踐活動的約束。[4]新課程強調,評價不是為了甄別,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信息技術學科要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創造能力,培養信息素養為評價重點。因此,評鑒作品要遵循美的特征,讓學生在眾多作品中發現他人作品美的元素,提升審美感受。信息技術學科的作品評鑒,要靈活多變,可以利用口頭評鑒、星級評鑒及網絡評鑒等方式,結合自評、教師評、小組評三種評價模式,不僅要注重教學效果,而且要注重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個性美。一般每學期建議開1-2 次評鑒會,也可穿插于每課的教學中。

例如,電子報刊的作品評鑒環節,學生主觀上更注重尋找作品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根據美的特征,從多個角度展示“美”。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從作品是否新穎、感染人和社會美等特征入手。具體可以從刊頭設置、字體大小、排版、插圖、顏色搭配、內容等多方面來評鑒作品的美感,或從表現手法、情感態度、創意等角度進行鑒賞。其次,引導學生自評后進行小組內評價,從美的感染性、新穎性及社會性特征的角度展開評價。最后,進行全班展示評價與師生共評,使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鑒賞美的過程中,提升審美感受。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學習和鑒賞他人的優秀作品,提煉美感,多渠道獲取美的創作靈感。

審美情趣的培養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能互相替換。在教學中培養審美情趣,可以培養學生的心靈美、行為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落實核心素養。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不斷學習美育知識,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善于用敏銳的眼光去挖掘有利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信息和資源,與教學有機融合,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打造充滿魅力的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在美的藝術殿堂中快樂地習得知識,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

猜你喜歡
情趣美的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愛情趣數字
夏蟲情趣
詩詞要有情趣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