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怎么引人聚人
——探索推進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市民化

2020-03-01 05:01
經濟師 2020年12期
關鍵詞:城鎮化農民農業

●戴 超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改革開放40 年來共出臺了20 個關于“三農”工作的中央1 號文件,極大煥發了農村的活力,解決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吃飯的問題。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特別是面對2020 年全面建城小康社會、2050 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要求,我們以鄉村為載體的“三農”問題卻異常嚴峻,可以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在“三農”,現代化建設中最薄弱的環節是農業農村,新的主要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

一、鄉村為什么留不住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從歷史維度看,鄉村振興的核心是人,希望在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振興鄉村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顯然,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第一資源。那么,鄉村為什么留不住人,尤其是留不住有文化的年輕人呢?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

我國是農業文明古國,工業化比西方晚上百年,導致城市文明相對滯后,城鄉差別巨大,而向往城市美好生活是人的天性。此外,社會價值判斷也將農村打上了落后的標簽,進一步助推了農村青壯年通過進城上學務工來“鯉魚跳農門”。

(二)低勞動生產率的限制

截止2019 年底,我國仍有一半人口戶籍在農村,其中5.5 億人種植著18 億畝耕地,農業增加值7.05 萬億元,占GDP 比重約7.1%。與歐美國家戶均千畝規模、機械化率達95%以上的現代農業相比,我們的勞動生產率、農業產業化率分別只有發達國家的約1/100 和1/10,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經濟效益太差,讓人留不住。

(三)低收入的壓力

2019 年,農民可支配收入只有1.60 萬元,約是全國居民可支配的1/2,約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直接導致農村的消費主要是低水平和克制性消費。農民的勤勞和國家政策優勢的釋放雖然讓農村一方水土養活了一方人,但養不好一方人,低收入刺激著農村人要外出打工掙錢。

(四)落后基礎設施的阻礙

2019 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5.15 萬億元,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只有1.26 萬億元,比2018 年下降0.1%,占總投資的2.3%;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9.9%,以至于“城市建設的像歐洲、農村破敗的像非洲”。滯后的基礎設施自然留不住向往美好生活的年青一代。

(五)欠平等公共服務的刺激

農村除道路、水電氣、信息網絡等公共設施“欠賬”較多外,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也嚴重滯后于城市。在教育方面,主要體現在農村青少年輟學率高、經費投入少、教育質量差等問題。在醫療方面,城市的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為10.9人,而農村僅為4.3 人。在養老方面,農民年均養老金約1571 元,與城鎮退休職工年均3.8 萬元養老金比差距是23.9 倍。公共服務是城鄉最大的差距,也是難以留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鄉村怎么引人留人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 2022 年)》,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鄉村振興做了進一步的頂層設計和細化實化,對我們更好更快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的指導意見和實踐價值。這其中一條重要的路徑是通過鄉村就地城鎮化去實現,其核心內容是農業現代化、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三化”建設。

(一)推進農業現代化

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機械化、工廠化、科技化,這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極大地解放繁重的體力勞動,這是“產業興旺”的出路。

1.促進機械耕種、規模經營。在適宜機械作業的地方實行“機器換人”規模經營,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農業耕種成本差距,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為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創造了基本條件。因為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很大不同是標準,小農經濟很難實施科技推廣和標準化栽培,而規模種植能生產出“大宗的、優質的、加工半徑小”的農產品,從而使農業邁過精深加工這道坎。

2.促進種養殖工廠化。農業規?;?,少數人種“規模田”可以致富,解放出來的多數人種“效益棚”即設施農業同樣能致富。農業的設施化工廠化種植養殖,不僅讓蔬菜、花卉、瓜果等的栽種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實現四季生產,促進養殖的牲畜和禽類高產、高效,還讓不適于規模農業的地方特別是坡地、山區、城郊農村找到了農業的新出路。以設施養殖為例,一般一個勞動力的定額是:管理雞1 萬只或者豬3000頭或者羊300 只,其效益就很可觀。同時,由于工廠農業勞動的環境不同于大田,科技含量高又有較好的收入,被視為體面的工作更受年輕人青睞,是吸引知識青年回鄉置業的好去處。

3.促進農副產品精加工?,F代農業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商品化,讓初級農產品通過精深加工成為直接供應消費的商品。發達國家已全面進入現代農業,其農產品的90%以上是經過精深加工進入消費環節的,其加工后的農產品增值是原料的10余倍。反觀我國的農產品加工率只有25%左右,多數還是“洗洗涮涮”的初加工,不僅不適應國內外消費升級需求,還造成大量浪費。圍繞農產品的精深加工,通過“一村一品”,一二三產業融合聯動,不但可以讓農村“產業興旺”,致富農民,也為知識青年施展才華和抱負提供了廣闊舞臺。

(二)推進農村就地城鎮化

農村現代化很重要的體現是與城市一樣的產業發展規?;?、基礎設施便利化、公共服務均等化。2019 年,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57 個,其中地級市278 個,縣級市360 個,其比例遠遠低于人口、地域面積不及我國的歐洲中等國家。

1.規模上適當。要汲取世界城市化起步較早的歐洲國家經驗教訓,避免患上人口過于集中畸形發展的大城市病,結合我國的現狀和特點,讓各類城市協調發展、均勻分布,走一條農村就地星羅棋布小鎮化的路子。這樣既可以滿足農村群眾對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決農村人口外流嚴重、鄉村空心化問題,又可以舒緩一二線大城市的綜合壓力,打破“胡煥庸線”。

2.服務上平等。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把注意力放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上,淡化城鄉界限,很好地避免了一些拉美國家畸形發展的大城市病。德國國土面積35 萬平方公里、8000 萬人口,城市化水平97%,但2000~10 萬人口的城市有近2000 個,占城市總數的58%,70%的人住在這類小城鎮。小城鎮各項市政設施與大城市水平基本一樣。因此,我們的鄉村就地城鎮化要把勁用在建設良好的區域交通、通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上,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3.環境上優美。鄉村就地城鎮化不是簡單的樓房化,不是讓農民“上樓”了就叫城鎮化,而是要保留鄉村建筑風貌、街區特點,是“特色小鎮”式的城鎮化,是生活在小鎮上的農民與市民并無二至。農村就地城鎮化讓農民變市民,“就在故鄉享受文明生活”。

4.管理上集約。要淡化行政層級,用改革思想和勇氣突破傳統的嚴控城市審批、撤縣為區(并入城市)、撤市進市(小市并入大市)的舊思維,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探索放開城市設置條件等管制,把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務上,讓星羅棋布的小城鎮迸發出發展繁榮的蓬勃生機。

(三)推動農民市民化

在以城鎮化為社會文明進步標志的進程中,只要我們工作著眼點放在讓農民有體面的就業,有體現價值和尊嚴的收入,淡化農民、居民的身份,提供城鄉大體一致的公共服務,一定會激發起農民參與城鎮化進程積極性,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1.讓錢包“鼓啷啷”。如前所述,土地流轉、集中集約經營,讓“三化”和現代經營體系鼓起農民的“口袋”大有文章、大有可為。同時,收入也是留人舉措的第一選擇。當前農民收入太單一,主要是承包收入。要鼓勵農民通過參與合作社、入股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利益”,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致富農民的“口袋”。

2.讓精神“亮堂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武裝農民“腦袋”。同時,農村興旺過程也是有信仰有追求的知識青年參與其中的過程,相信新一代知識青年的新型農民一定能提升農村人口綜合素質,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城鎮將不斷呈現。

猜你喜歡
城鎮化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