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協同理念的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0-03-01 05:01張炳達范海燕
經濟師 2020年12期
關鍵詞:校企協同育人

●張炳達 范海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金融業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很多傳統的金融崗位引入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對金融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改變和提升,急需大量既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金融專業人才。高職院校在原有職業教育體系下形成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人才培養各方主體(如高職院校及內部院系、金融企業、地方政府等)在溝通和協作方面也存在障礙,還沒有形成合力,影響了教育教學中的人力、物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為了更好地順應金融產業結構升級與優化的需要,高職院校應調整專業定位,構建協同式人才培養模式,向培養有廣泛適用性、技能型應用人才的方向發展。

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育面臨的困境

(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育目標定位模糊

我國金融行業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對內開放的機遇和挑戰。且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為了適應這一轉變,市場需要大量掌握金融相關知識、并有較強應用能力的金融人才。但目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從事簡單、重復工作的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崗位。而我國金融業在企業創新、政府引導、消費者選擇的多方作用下,創新和發展極為迅猛,一些傳統的金融崗位逐漸被機器和互聯網取代,且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興金融業態體系。作為傳統金融行業與信息產業的創新的“結合部”,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企業財務公司或企業財務部門、金融控股集團等一些新興的相關金融企業已逐步成為吸納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而目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高校教學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問題大量存在,忽視了互聯網企業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等新興金融崗位對人才需求,高職金融專業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及新金融業態發展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導致金融專業中具有開放思維以及創新實踐素質的復合型協同創新科技人才十分奇缺。

因此,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高效率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業務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適應時間短應該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基本特征。這一定位主要是滿足各種金融供給主體的需求,培養既能適應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需求,又能適應新型互聯網企業、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需求,具有寬口徑、厚基礎的廣泛適用性的金融人才。從近幾年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反饋情況來看,招聘企業對理財規劃師和金融營銷員這兩個崗位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既要對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培養學生的金融職業技能;同時也必須關注學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另外,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與區域產業發展具有高度關聯性,必須以服務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為己任,也只有在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才能獲得專業發展的持久生命力。

(二)高職金融專業課程體系難以突破既定框架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傳統輕創新等問題。課程設置仍以學科體系為中心,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比如“金融學”“貨幣銀行學”這些傳統課程,并沒有很好地體現自身的職業屬性,與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趨于同質化,也沒有考慮當地金融機構和新型互聯網企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同區域的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也極度相似,各區域高職院校培養的金融專業人才之間缺乏差異度,必將導致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嚴重趨同,不能有效服務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

現代金融領域普惠價值觀已逐漸被廣泛接受,金融業將從服務精英階層,轉向草根大眾。金融業發展方式的這一轉變對金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熟悉金融產品設計與分析的流程與方法,還要能夠將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的實踐技能,運用互聯網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前,只有資產較多的人才能享受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可一旦金融被科技化后,擴大了服務群體,讓更多的人得以享受到金融所帶來的福利。

基于互聯網技術對金融行業帶來的深刻影響,企業招聘時非??粗馗呗毥鹑趯I畢業生的基本素質,主要是工作態度和專業實踐能力。即肯學肯干和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的良好積極的工作態度,能夠對金融行業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能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還有溝通能力、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自學能力也較為普遍地受到企業的重視。面對這一新變化,高職院校應適時、適度地調整和修正金融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增開保險類、投資類及計算機運用、信息類等新課程,調整傳統金融理論課程內容,因為傳統教材的一些內容已經不能滿足金融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需要根據時代特點對教材進行改革,讓教材更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學好基礎理論,掌握專業技能,鍛煉創新能力,將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作為就業崗位來考慮,探索金融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由于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寬,在校學習期間要想全面掌握各行業的相關業務能力,不管是從學生的學習時間來看,還是從學校的教育資源配置來看都是不現實的,所以很多學校就只能偏向于某幾個重點崗位進行理論與實踐教學,鑒于高職院校教學資源有限,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各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應聯合起來開發線上課程,發揮各自的師資和教學優勢,拓展金融專業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線上課程,開拓視野,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以適應寬口徑的金融專業的建設。

(三)實踐教學體系不完整,校企合作程度不高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特色是實踐教學比重大大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實踐教學不僅僅是一個實習機會,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很快理解掌握學科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學到做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因此,校企合作在提升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方面和提高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特別是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常常只是流于形式,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更是困難重重,因為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面較廣,就業崗位遍及保險、證券、期貨、小額貸款、互聯網金融等職業,每一個崗位對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要求都不一樣,無法依據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各不相同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來安排實踐環節,實習內容與學生畢業后的職業崗位不匹配,導致高職金融專業的學生職業能力依然較弱。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學生們缺乏實踐基地等。首先,很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和一些大型金融企業等就業門檻較高,與高職院校合作的意愿不強,也不愿意接受高職學生到企業實習。而一些小的金融公司和互聯網企業忙于應付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沒有多余精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高職院校對金融專業的實訓設備投入相對不足。很多高職院校都傾向于發展工科相關專業,對信息、機電、化工等專業投入的積極性較高,而對于金融專業實訓軟件投入不足,很多實訓軟件沒有跟上金融業飛速發展的步伐,比如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期權交易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操作軟件升級換代滯后,銀行專業實驗室和實戰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緩慢,致使各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發展緩慢,因此,需要各高職院校強化對金融專業實訓資源的投入力度,完善以金融專業為首的各經管類專業實訓設施,提升金融專業的實訓環境和條件。

(四)培養模式單一,沒有形成特色專業,無法有效服務區域金融產業

目前,各地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發展缺少特色,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較為突出。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仍然像普通本科院校一樣很重視專業知識學習,卻忽視能力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忽視有效融入區域經濟系統和助力金融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高職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與普通本科側重于對學生學術素養的培養模式不同,應立足區域經濟,培養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專業素養、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理論學習應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重點側重于知識的應用與技能的培育。高校金融專業應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實踐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的教學理念,與本科學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同,培養方式與實現路徑也就不應相同,包括課程設置、考核標準以及學生管理等。

高職院校還應該在自身辦學實力的基礎上,分析院校所處省市金融產業的發展趨勢,明確區域金融產業升級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市場需求,對所設置的金融專業進行精準定位,進而打造一個或幾個具有地域特色、院校特色的新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要充分借助行業、企業的優勢,設置不同的培養目標,使用更有特色的培養方式,使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更有效地服務區域金融產業的發展,以此提升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

二、協同創新理念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協同理論于20 世紀70 年代由德國學者里爾曼·哈肯提出,協同效應是指開放系統中的兩個及兩個以上因素產生協同作用,發揮大于因素簡單加和的效果,目的是尋找組織的最優狀態,發揮系統的最佳功能。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既要協調高職院校內部院系之間的聯系,也要打通院校之間的聯系渠道,并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統籌兼顧高職院校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資源,達到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高效配合,實現培養高素質、復合型金融專業人才的目標。

基于協同理念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是指把協同思想引入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領域,以系統的觀點、協同發展的視角來研究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職業需求相適應問題,將參與人才培養的各行為主體(地方政府、金融企業、高職院校及內部各院系)以共同的目標為紐帶,通過各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資源共享、協同合作,產生單個主體難以達到的“1+1>2”的協同效應。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高職院校的協同育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協同方面,而對高職院校的校際協同和院際協同還缺乏有效關注,尤其是各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專業標準,高職院校內部跨學科、跨專業的資源如何整合,多主體如何協同發展等的研究還極為匱乏。

(一)校企協同:培養產業升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校企合作的核心價值在于共同培養高素質金融人才,校企協同程度決定著協同效果,即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在通過校企合作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就應當以開放性的視野和姿態與社會各類金融企業開展親密無間的合作。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的逐利屬性和學校的育人功能有著天然的分歧,也有著校企合作深度廣度不足的發展性問題。

大力加強基于協同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提高辦學質量,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核心內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尋找合作共贏的協同發展方式。一方面高職院??衫米陨淼娜瞬艃瀯?,開展市場調研與預測分析活動,也可以為企業員工提供在職培訓等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參與企業各項實踐活動,突出了對學生非智力能力的素質培養,提升學生“五大意識”,即服務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學習意識。在實踐教學中,加大職業素養的培養改革力度,引導學生對本專業和個人的科學認知,樹立正確的市場定位,成為市場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多種校企合作方式,以協同理念為指導,尋找互利共贏的利益平衡點。

高職院校要注重金融理論教育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根據未來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變化,金融專業依據新的培養目標,即由原來的培養應用型人才升級至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這就對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要實現全過程的校企合作育人,必須引進相關企業教師,構建一支結構更為合理適合職業教育的專兼職“雙師型”隊伍;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堅持需求導向,創新“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技能與素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二)校際協同:建立應用型教育聯盟,共同探討制定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標準

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各主體協同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目前多集中在校企協同育人層面,各高職院?;蚋呗氃盒Ec普通本科院校的跨校協同育人渠道并不通暢,關鍵在于缺乏政府引導,校際溝通成本較高,各主體受益不均衡等。

目前各地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并沒有統一的專業標準,專業標準是專業教學中的規則,包括專業設置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人才培養質量考核評價標準等,各類教學標準應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高職院校培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標準應區別于普通本科教育標準,需體現自身的職業特色。因此,應建立統一的各類教學標準,能夠避免高職院校各專業教學各自為營,理論與實踐兩張皮,人才培養質量差次不齊的現象。

普通本科院校的專業標準主要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主導制定,但高職院校的專業標準應由省區內眾多高職院校、企業行業參與統一制定,并在全省范圍內通用。為此,應以制定高職院校各專業教學標準為契機,高職院校要聯合省內其他高職院?;蛞恍┢胀ū究圃盒=眯徒逃撁?,其中建立統一的各專業人才培育標準是其一項十分重要的職能,以實現院校間的協同育人,實現職業能力標準到專業教學標準的“轉化”,實現高職人才培育的職業性和發展性的有機融合。

基于協同理論,增加普通高等學校進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協同系統,普通高校據其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深厚的理論基礎為高職院校提供師資培訓和技術引領,同時還可為高職學生學歷提升提供平臺,高職院校在普通高校與合作企業的幫助下,共同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教學和能力培養提供診斷。高職院校的實訓中心也可以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提供工程訓練機會和認知實習機會,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讓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參與到線上課程平臺建設中,將普通高校專家和教授融合進來,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平臺,為高等院校提供科研成果轉化平臺。

(三)院際協同:整合教育資源,構建一個跨專業的多學科金融專業群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由二級學院實際管理,致使二級學院之間、學科之間、專業之間資源無法共通,從而使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被局限于學院、專業建制的框架之內,出現資源不足與過剩共存的現象。

金融專業是綜合性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各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的綜合優勢,打破學校內各學院、各專業的界限,建立一個合理的跨專業、多學科金融專業群,以在框架內實行人才流動和資源共享,聯合起來制定培養方案,實現多學科、跨專業協同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至于群內學科與專業的構成,各區域的職業院校應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交叉學科,根據不同院校的辦學規模和各自的優勢專業,全面整合教育資源,實現線上線下優質課程共享、實驗室和教學儀器共用。且協同育人過程中要實現學分通用和課程共享,并且學生通過考試后可獲得學分認證和雙學位。

金融專業群建設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有利于形成辦學特色,有利于發揮專業集群優勢。為此,通過金融專業、電子信息專業、財經專業、法律專業等多專業之間形成合力協同育人,以提高整個專業群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金融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專業群建設的重點是圍繞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團隊、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豐富教學資源、高效管理專業群等目標進行資源整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要推進多學科和跨專業協同創新,必須改革各自為政的工作制度、過于剛性的資源配置與利用制度,在建制化的學院、專業之間協同育人,師資可以在不同的學院之間打通使用,學生可以在不同學院、專業之間共享教育資源,教育教學、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計劃與項目可以在各院、各專業之間進行組織,從而在全校形成人才培養的合力,協同創新,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鐚I、跨學科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各高職院校都把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發展策略,積極探索跨專業的院際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協同培養的優化策略

高職金融專業的協同育人不是各組織部門之間的一對一的單向聯系,而是突出各個組織之間的系統功能,發揮各自優勢的協同育人模式。根據協同理論,筆者認為,要堅持緊密合作與松散合作相結合、線性合作(點對點)與網絡化合作(與多個企業合作、與多個高職院校合作和與多個學科專業合作)相結合;要通過一些項目和平臺,進行多方深度合作,使企業、行業與高職院校之間和院校內部在合作中發揮協同效應,尋求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最終實現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目標。

(一)實行產教融合,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實行產教融合,推進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首先,要遵循校企協同育人的原則,在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落實稅收優惠等政策,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構建雙向培養機制,規范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的責權利,把高職院校納入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的大系統中。其次,緊密圍繞金融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成長提供多樣化選擇。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具體措施主要有:第一,金融企業可以從招生至畢業全過程參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比如可以在專業方向設置、教材開發、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技能比賽等多個維度參與并提供指導意見,使培養的專業人才與企業需求更加貼近,提升學生的職能能力。第二,企業應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企業實習導師的指導下,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一些規定任務。企業與學校還可以合作設立創新基地和實習基地等共享性平臺,實施靈活的實踐培訓,更好地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二)基于信息技術,建立面向協同培養的智慧校園管理信息系統

為確保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有效實施,應構建合理的溝通機制,鑒于構建組織協調領導機構的難度較大,可探討建立面向協同培養的智慧校園管理信息系統。因為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特別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興起,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已經成為協同育人的基礎條件。各高職院校在協同培育高層次應用人才的實踐中,日常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監控、教學質量評價與考核、制度保障等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通過信息技術強化各主體之間的溝通與融合,可以快速提升辦學與管理效益。具體包括:建立有利于聯合培養的專門管理系統,日常教學、學生管理工作在系統中可完整呈現。建立基于協同培養專業學情大數據的智能管理,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實時跟蹤,最終實現線上一體,線下協同的系統管理模式,進而節約管理成本,提升辦學效益,培養出更多適應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并勝任互聯網環境下金融科技相關崗位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

(三)依托合作企業及專業群發展,共建專業師資團隊

師資水平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要想協同各方主體共同培育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師資整合是其中的關鍵。共建專業師資團隊、促進師資深度融合是提升協同育人效益的必然要求。具體措施,一是立足教學資源開發共享,打造金融專業群教學團隊。常規教學過程中教師各自上各自的課,無法有效互動,難以凝聚各方力量。通過跨學科、跨專業的金融專業群的建設,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在各類資源開發與應用中不斷形成互動合作氛圍,促進師資融合,進而形成專業教學團隊。二是依托教學團隊,建立校際間聯合攻關團隊,基于專業特色和區域特點,共同研討專業標準,同時還可以借助本科院校教師科研優勢,在教改課題、科研項目中形成合作態勢,推進雙方師資深度融合。三是立足專業建設,與金融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聯合確立培養目標。通過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課堂的方式,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整合人才,協同創新實踐課程體系,協助院校教師開設實訓實習課程,解決現有課程實踐架構不合理、實踐項目與實踐課程脫節、專業資源協同差的問題,最終形成協同共進的聯合專業發展共同體。

協同育人模式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助于發揮各方優勢,能有效解決資源整合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揮各主體協同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歡
校企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