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靈樞》五刺法探析岐黃針療法的診治思路

2020-03-03 06:23張昆偶鷹飛陳雨婷陳振虎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年11期
關鍵詞:針具刺法靈樞

張昆, 偶鷹飛, 陳雨婷, 陳振虎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廣東廣州 510630;2.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江蘇蘇州 215400;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科,廣東廣州 510378;4.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廣東廣州 510405)

《靈樞·官針》 曰:“凡刺有五,以應五臟?!?五刺法(半刺、豹文刺、關刺、合谷刺、輸刺)是按照五臟(肺、心、肝、脾、腎)合五體(皮、脈、筋、肉、骨)的關系分成五種刺法的總稱,也是針灸局部取穴的總綱。五刺法不僅僅局限于對五體的治療,可以延伸到治療其他組織器官上。陳振虎教授在臨床實踐中創立的岐黃針療法,非常重視五刺法的應用,對此有新的見解。

1 岐黃針療法

岐黃針療法是陳振虎教授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加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見解,在深研《靈樞》九針、五刺法及經筋理論的基礎上,參考解剖學、力學及材料學等相關知識,創立的一種取穴精要、操作便捷、療效顯著的針刺療法—岐黃針療法[1]。岐黃針療法是借助岐黃針獨特的設計理念,首辨經筋,次定穴位,再選刺法的三位一體的診療體系,特別是對于頸肩腰腿痛等痛癥療效顯著[2-7],下面主要從針具特點和臨床治療特點兩個方面介紹岐黃針療法的特色。

1.1針具特點

岐黃針參考古代九針的形態,借鑒現代針具的特色,結合現代裁量,使用現代工藝,它的針身采用中空設計,在保證硬度高的基礎上,針具直徑做到最小,針尖采用獨特的圓弧形造型,如此設計,岐黃針不但可以消除因針具的粗細差異對療效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古代九針中幾種針具的有效結合,可以說是對現代針具的一種改良和發展。岐黃針針尖部呈圓弧形,針身呈空心管式、直徑為0.5 mm、長度為45 mm 或者55 mm,其針尖圓而不鈍,利而不銳,這種形狀可減少進針時的刺痛感,且針尖圓而利,加之中空的針身設計,可以避免針刺操作過程中血管的損傷。

岐黃針作為一種多功能針灸針,與傳統的毫針針具相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1.1.1 圓弧形針尖

傳統的毫針針尖為松針狀,這樣設計既有助于進針,又能減少過于尖銳的針尖引起明顯的刺痛感覺。而岐黃針的針尖是在參考傳統毫針針尖形狀的基礎上,結合、借鑒古代九針與現代針具的針尖特點,設計成圓弧狀的針尖。在研究設計方面參考了大針、長針、圓針、圓利針及毫針的特征?!鹅`樞·九針十二原》《靈樞·九針論》 上記載,大針長四寸,“小大如挺,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以取大氣之不能過于關節者”;長針長七寸,用以深刺,“可以取深邪遠痹”;毫針,長一寸六分,針細如毫毛,“以取痛痹”,用以治療寒熱痹、痛痹;圓針長一寸六分,針尖為卵圓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寫分氣”;圓利針,長三寸六分,針頭微大,針身反細小,圓而且利,“以取暴氣”。臨床用于治療癰腫、痹證。圓弧形的針尖設計,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安全性方面和刺痛感方面。

傳統的針灸針在針刺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手法不熟練,或者對解剖知識掌握的不全面,經常會出現血管損傷的可能。如操作提插捻轉時,在針刺到血管后很難被發現,容易出現刺中血管的反復損傷,造成局部血腫或青紫。而岐黃針極少會出現皮下血腫等情況,這與圓弧形的針尖在接觸到血管表面時,血管的平滑肌受到刺激時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縮,從而能避免針尖直接刺入血管有關。因此,它的安全性要優于實心針具。同時,由于其針尖圓而且利,加上針體具有較好的硬度,進針操作時借助于 “飛針” 手法,可以快速刺入皮膚上的穴位,很少有尖銳針尖所帶來的明顯的刺痛感,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1.1.2 中空針身及透明針柄

隨著針具材料和制作工藝的發展,現代針具大多由不銹鋼制成,其針身更細,彈性更強,遠非古代針灸針可比。在臨床操作中,常常使用振顫法及搖動針柄等方式作為針刺的一種輔助手法,其目的在于催氣、行氣,使針感能向一定的方向傳導。臨床使用較粗大的針具,如小針刀、浮針等,在擺動針柄做手法時,能夠使整個針體擺動,從針柄將這種刺激量盡最大可能地向針身、針尖處傳導,療效較好[8];但是傳統的毫針,因其細、彈性高、韌性好,基本難以達到這種效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現在針刀、浮針、銀質針等較粗的針具會比較流行,并且有比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杭州名中醫章炳煒醫生曾在X 線指導下用普通常規毫針行白虎搖頭及青龍擺尾手法,均未見針頭擺動及朝向改變的現象發生[9]??梢?,此二術的施行與針具有莫大的關系,使用古代針具行白虎搖頭術與青龍擺尾術,可對人體穴位的中深層組織牽拉。這在古代的粗鐵針和細鐵針是可以實現的,但現代的普通毫針難以做到,究其原因,與針具的硬度和強度有密切的關系。毫針在鋒利、柔韌、硬度以及針身和針柄的形狀上隨著科技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改變也對針刺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0]。

因此,陳振虎教授近5年來做了大量關于針具粗細對療效影響的臨床觀察,臨床病例數有2萬多例,發現并驗證了粗針具對于痛癥一類的疾病確實有良好的療效,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即針刺時帶來的疼痛、患者的畏懼心理和針刺時阻力較大難以刺入等。那么,如何可以使針具既能保持一定的細度,疼痛少、患者容易接受,同時還能具有相對較好的硬度呢?經過反復的驗證和對比發現,中空的針身設計可以增強針的硬度,方便針體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并進行手法操作,如《內經》“五刺法” 里面的合谷刺、關刺及輸刺等操作時,能有足夠的硬度,可以較好地將針刺過程的刺激強度向遠處傳導。因此,創制了具有上述鮮明特色的岐黃針針具。

1.2臨床治療特點

岐黃針治療疾病時,特點是:取穴少,每次治療僅取2 ~3 個穴位;不留針,得氣即止,單個穴位的操作時間10余s;高效,基本達到針去痛減或痛消,通過對1 萬多例的痛癥患者觀察可以發現,其顯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安全,因為取穴少,治療時間短,圓弧形針尖加之中空的針身,使針刺時的尖銳刺痛感覺減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血管損傷,容易被臨床接受。適應癥廣泛,從目前的臨床病例分布來看,這種方法除了對于針灸臨床常見的頸肩腰腿痛療效顯著外,對于很多內外婦科疾病,如帕金森病、中風、小便功能障礙、末梢神經病變、手術后疤痕效應等也有著非常好的臨床療效。目前,岐黃針在國內外被大量醫生用于臨床,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在岐黃針的使用過程中,非常強調“輕” 和“快”。何謂 “輕”?“輕” 有兩層含義:其一指刺激量小,岐黃針在治療操作的過程中刺激量很??;其二 “輕” 還有取穴少的意思,指患者的每次治療取穴極少。

1.2.1 刺激量小

常規毫針刺入人體后,要做一定幅度的提插、捻轉等基本行針手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同時對提插和捻轉的幅度、頻率等也有一定要求。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患者產生針刺感應,或者進一步調節針感的強弱,或為了使針感向某一個方向傳導、擴散。

岐黃針為保持一定的硬度,其針身較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毫針稍粗,同時設計之初參考了九針中圓針、圓利針、大針、長針、毫針等的特點,針身稍粗,針尖呈卵圓形,圓而且利,圓弧形的針尖在手法操作時起到鈍性分離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明顯減小刺激量。

1.2.2 取穴少

與傳統毫針針刺時動輒十幾支針,多則幾十支、上百支針相比,岐黃針每次治療,僅選用2 ~3 個穴位,很少超過4 個穴位。所以,刺激量很小,很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陳振虎教授認為針刺數目的多少,除與針灸醫生個人的用針習慣有關之外,還與疾病狀況和個人情況有關。有些針灸醫生習慣在針刺治療時施針數目較多,或患者為全身性、廣泛性疾病,體質較強壯者,針刺數目通常較多;而局限性疾病,患者體質虛弱,針刺數目應少。但總的來說,臨床一致認為取穴少而精更好。

何謂 “快”? “快” 也包含有三層意思:其一是指進針快;其二是指整個操作時間短;其三是指每種疾病的治療操作次數僅為2~3次。

1.2.3 進針快

岐黃針的進針手法采用 “飛針” 快速針刺法。以右手的拇食兩指指腹,捏住岐黃針針柄的下1/3處,利用腕關節的活動,同時拇食指指腹相對移動,拇指指腹向后,食指向前,即可將針輕輕刺入皮下,實現快速入皮。經過對比發現,這種進針時針體結合一定的旋轉,更容易進針,且刺痛感較輕。

1.2.4 操作時間短

從持針飛針入皮,按一定角度和方向,快速進針至穴位的一定深度(不同穴位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得氣后沿一定方向行相應刺法,然后將針退至皮下出針,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一個穴位從進針到出針不超過20 s,不留針,時間非常短。

這種操作時間短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時間短更安全,患者也更容易接受,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長時間針刺造成患者緊張不適而引起暈針等不良反應。此外,針刺后立刻出針不留針,還能避免針刺過程中 “漏針” 現象的發生。陳振虎教授在5年多的診療過程中,尚未發生1例因岐黃針治療操作而發生暈針的情況。

1.2.5 療程短

大多數的痛癥患者應用岐黃針療法進行治療時,僅治療2 ~3次即可達到消除病痛的效果。

痛癥是針灸治療最主要的適應證,約占到針灸診療患者總數的一半以上。中醫理論認為,痛證的病機分為 “不通則痛” 和 “不榮則痛”?!端貑枴づe痛論》 說:“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薄度彘T事親》說:“諸痛皆因于氣?!?因此,經絡氣血的病變是疼痛產生的基礎,如《內經》云:“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岐黃針療法因其獨特的設計可以顯著提高療效,因此,臨床治療療程也大大縮短。

2 刺法總結

2.1半刺

半刺法最早見于《靈樞》 經,《靈樞·官針》曰:“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現代針灸名家賀普仁在《針具針法》[11]一書中寫道:“半刺… …這種刺法是淺入針而急速出針,僅刺皮毛而不傷肌肉,比浮刺要深些,雖屬于淺刺法,但不像梅花針那樣淺?!?因此,對于外邪入侵所引起的肺系疾病可以給予半刺法的手法施針。邪氣侵犯人體,一般為由表入里,早期病位較淺、病勢較輕、病程較短,故早期針刺治療可使病邪未入里之前,阻斷邪氣繼續入侵,逼其外達。在使用岐黃針進行半刺時,多選用1 ~2 個穴位,“飛針” 刺入皮下,然后,根據疾病的特點和部位,選用直刺、斜刺、平刺等。由于岐黃針針具的特色,雖為淺刺,卻能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因此,不像常規半刺法那樣取穴偏多,增加疼痛而引起患者的不適感。對于某些皮膚科疾病,雖然病位淺表,但是面積偏大,如帶狀皰疹,可以使用岐黃針進行平刺到皮下,借助岐黃針針體的硬度在皮下循經做平掃,這樣疏通經絡的作用更加明顯,療效顯著。

2.2豹文刺

豹文刺最早見于《靈樞》 經,《靈樞·官針》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現代醫家陳群益在《靈樞商注》[12]中注解詳細更加貼合經文,其曰“詳此乃是刺結絡,必去其留血,左右前后盡取之,血著于痏上,則斑斕若豹文,故以命名,楊注差得之,張注則未也?!?因為,這種刺法直中血脈,而心主血脈,故和心相應。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癤癰腫、帶狀皰疹、關節韌帶損傷。在臨床操作中豹文刺多和拔罐相結合使用,但是,該法存在著針刺數量多,刺激量較大,容易出現皮下血腫,并且治療時患者疼痛明顯,需要5 ~7 d 局部皮膚才能恢復正常等問題。在使用岐黃針治療相關病證時,除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刺法之外,除局部血絡阻滯明顯的地方運用岐黃針點刺2 ~3下,擠出少許血液進行治療,臨床效果同樣顯著,但此法強調中病即止,避免刺激量過大而適得其反。

2.3關刺

關刺最早見于《靈樞》 經,《靈樞·官針》曰:“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日淵刺:一日豈刺?!薄洞谭ň姆▽W》[13]教材參考《類經》認為:“這種刺法多在關節附近的肌腱上進行針刺,因為筋會于節,四肢筋肉的盡端都在關節附近,故名關刺?!?我們認為 “盡筋” 是指針刺時深度應達到 “筋” 的層次或深度,即 “筋痹” 的病灶深度,因此 “筋痹” 是指一個層次的疾病,而不單是指關節部位的疾病。在岐黃針的臨床治療中,根據岐黃針療法的辨經筋、選穴、定刺法三位一體的體系,在使用岐黃針治療筋痹時,針刺到一定的位置之后,不再提針到皮下,而是借助岐黃針較好的硬度按經筋經絡循行方向來行針,同樣達到關刺的良好療效,特別是對于肌張力增高的患者尤其顯著。

2.4合谷刺

合谷刺最早見于《靈樞經》,《靈樞·官針》曰:“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因此,結合《靈樞》經文及歷代注解及臨床實踐來看,現代醫家多認為合谷刺是指將針深刺入分肉之間,然后將針提至皮下,左右各斜刺一針,形如雞足,用以治療肌痹,由于脾主肌肉,所以這種刺法與脾相應。岐黃針療法認為傳統的合谷刺有一定的弊端,特別是將針提至皮下時,明顯增加患者疼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療效和患者就醫體驗,因此,在使用岐黃針進行臨床操作時,在針刺到肌肉的層次時,借助岐黃針針具較好的硬度,使用 “青龍擺尾”“白虎搖頭” 等行針手法,上下擺動針炳,不退針至皮下,其刺激量明顯加大。若退針于皮下再進針,相當于作用于三個點,若不退針,利用岐黃針針具的硬度進行鈍性分離,對皮下組織的牽拉和擠壓,擴大了作用范圍,即把點連成線,刺激范圍更大,其刺激量更強,并且岐黃針在進行合谷刺時,大部分都是沿著經絡走向的方向進行,可以更好地疏通淤堵的經絡,使之通則不痛。由于岐黃針圓弧形的針尖設計,在進行上述操作時患者不會有太明顯的針感,因此,可以說岐黃針的刺法是升級版的合谷刺。

2.5輸刺

輸刺最早見于《靈樞經》,《靈樞·官針》 曰:“輸刺者,直人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因為腎主骨,故與腎相應。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骨痹和病變較深的病證。但是,目前臨床上多用小針刀治療骨痹(常見的比如骨質增生),或因骨病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肢體偏癱等病證。雖然療效良好,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例如:治療時的針刺疼痛、治療后局部容易引起明顯疼痛、出血或者皮下血腫、局部麻木,不良反應較多。在臨床上,使用岐黃針進行輸刺時,“飛針” 手法刺入皮下,然后用刺手拇指和食指指尖的虛力,將針快速輕巧刺入到皮下結締組織中。之所以稱之為 “虛” 力,是與 “實” 相對而言,即在進針的過程中,如果針下有抵觸感應立即停止進針。然后,輕輕將針更換一定方向和角度后再進針,直至抵到骨面,再借助岐黃針針體的硬度,輕輕擺動針柄以行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損傷血管和神經,減輕刺激。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病例觀察,發現使用岐黃針進行臨床操作時,借助針具的硬度和圓弧形的針尖,以及相應的五刺法手法,既能達到甚至超過小針刀的效果,又能很好地避免小針刀的不良反應。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岐黃針療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驗案舉隅

患者 劉 某,男,53 歲,2019 年2 月19 日 就診,主訴:右上肢活動不便1年半?;颊?年前因腦出血導致右上肢活動不便,在當地治療效果不佳,遂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針灸科就診,體查發現患者右上肢屈肘肌、伸肘肌、屈腕肌肌張力不同程度增高,改良Ashworth評分1+級。二便正常,舌脈:舌淡紅,苔薄,脈細。中醫診斷:中風恢復期、痙證。西醫診斷:腦梗塞恢復期、肌張力增高。治法:疏通經絡,緩筋解痙。辨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尺澤,大陵,天井。定刺法:關刺、合谷刺。針具:岐黃針。初診:第一次治療后屈肘肌張力明顯好轉,經過詳細評定,改良Ashworth評分0 級;屈腕肌張力好轉,改良Ashworth 評分1 級。復診:第二次治療后伸肘肌張力好轉,改良Ashworth 評分1 級,被動活動時在末端有輕微的卡頓感。三診:患者癥狀改善明顯,經過康復評定檢查,右上肢的改良Ashworth評分1級,被動活動無明顯卡頓感。臨床癥狀緩解明顯。

按:尺澤:手太陰肺經合穴,主治手指拘攣,伸縮疼痛,手足攣急,屈伸艱難。大陵穴既是為手厥陰之筋結點,又是手三陰經筋交會,一穴可結手三陰之筋。針刺此穴可治 “兩手攣不收”。天井為手少陽三焦經合穴,為三焦經天部之氣的匯合之處,與三焦經氣的輸布關系密切,具有調和氣血陰陽,開閉散滯、舒筋利節的作用。調養防護:調整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治療好轉后仍應積極康復訓練。岐黃針療法是借助岐黃針獨特的設計理念,首辨經筋,次定穴位,再選刺法的三位一體的診療體系,在腦血管病后遺癥期的治療上顯示了很好的臨床療效,希望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上,不斷總結,設計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岐黃針的療效,為患者緩解病痛,為醫生帶來更好的方法解決臨床問題。

4 結語

五刺法實為針灸局部取穴的大法,它提示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局部取穴治療疾病時,應當注意針具的選用、針刺的層次深度,這種治療方法的原則就是針至病所,并且是中的即可,過猶不及。正如針灸大師周楣聲所云:“穴不在多,貴在中的,亂矢加身,有害無益?!?目前五刺法的臨床應用研究中,設計嚴謹、操作嚴格、客觀分析的報道較少,作用機理的研究性文獻更是罕見。

岐黃針療法雖然是針刺療法中的新秀,但確是對針刺療法特別是對《靈樞》 五刺法的繼承和創新,也是對針灸療法的返璞歸真。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是一個復雜的病理,因此,在臨床應用岐黃針療法選用相關刺法時,不能拘泥于陳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五刺法中的一種或者幾種聯合起來使用,能夠更好地提高臨床療效。今后我們在臨床上應該在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研究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岐黃針的作用機理,這樣的研究結果才可能有重復性和繼承性,才能在國內外進一步推廣岐黃針療法,推動中醫針灸的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針具刺法靈樞
《素問》《靈樞》引用、解說關系初探
“四沖穴”陰中隱陽刺法聯合止癇湯治療癲癇的療效分析
云南省清潔針具交換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經濟成本分析
皮內針的優勢病種及運用前景分析
《黃帝內經》中“陰陽”的整理與分類
蜂針叢集刺法探討
從《隨息居重訂霍亂論》探析王孟英治療霍亂之中醫外治法
采采卷耳
談《靈樞本輸》針灸學術思想
淺談針具交換干預模式對預防HIV在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傳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