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療法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2020-03-04 01:44王文娟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讀本先天性心臟病

王文娟

先天性心臟病為小兒常見的先天畸形類疾病,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心臟、血管發育障礙導致的心臟與血管結構、形態、功能與代謝上的異常[1]。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超過150萬兒童在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我國每年也約有10萬名左右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2]。目前,先天性心臟病最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治療,患兒術后基本上可正常進行生活?;純菏中g治療預后狀態不僅和疾病復雜程度、手術方法以及圍術期處理方法等一系列因素有關,患兒圍術期產生的心理問題也可能影響患兒康復進程。Oliver等[3]研究報道顯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較正常兒童可能出現更多的焦慮,依從性差,住院時間延長。閱讀療法指導患者閱讀精選的閱讀材料,是內科學和精神病學上的一種輔助療法。本研究將閱讀療法應用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圍術期護理工作中,旨在改善患兒心理狀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鄭州兒童醫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11歲,平均(4.79±0.86)歲;房間隔缺損17例,動脈導管未閉14例,室間隔缺損10例,法洛四聯癥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4~12歲,平均(4.79±0.86)歲;房間隔缺損15例,動脈導管未閉16例,室間隔缺損11例,法洛四聯癥3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缺損部位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4]。

1.3 納入標準 (1)符合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2)年齡4~12歲;(3)首次進行手術治療;(4)感知功能正常,具備正常的交流溝通能力;(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同意簽字。

1.4 排除標準 (1)合并精神疾??;(2)合并聽力或視力異常;(3)合并肢體功能障礙;(4)合并其他嚴重疾??;(5)圍術期間發生嚴重的并發癥;(6)接受二期或三期手術治療患兒;(7)精神類藥物依賴史;(8)臨床資料不全。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創建良好的病室氛圍,保持環境的安靜、整潔與舒適[5]。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注患兒心理狀態,尊重患兒人格,耐心傾聽患兒的需求,理解其對于疾病狀態的反應,如哭泣、呻吟等。利用疾病健康教育手冊向家長介紹圍手術期相關操作、檢查的步驟、注意事項及疾病護理常規,進行口頭宣教。

1.5.2 觀察組

1.5.2.1 干預小組 成立閱讀療法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圖書館人員、醫護人員、病區助理、統計人員等,所有成員均通過系統性的培訓,具備圖書館學學科知識背景、心理常識、閱讀療法基本知識,具備善良大方、積極向上、開朗樂觀、服務熱情、細心謹慎并愛好閱讀的人格特質。

1.5.2.2 干預工具 采用本院自編的“住院患兒閱讀療法讀本”。讀本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兒童故事:將患兒從住院、手術、出院整個過程所涉及的檢查、治療、疾病恢復,以及較為突出的心理反應,如手術焦慮、醫療恐懼、術后疼痛等情境作為題材編寫兒童故事。按照兒童的年齡特征分為兩種版本:(1)4~6歲住院患兒:由18幅彩色卡通連環畫構成,配合兒童化的文字編寫而成;(2)7~12歲住院患兒:采用童話故事形式,主要為文字敘述,關鍵環節配合相應的場景插圖。第二部分為問題設計,根據閱讀療法機制擬定多項可供使用的討論問題,以便應對患兒反應。

1.5.2.3 干預方法 應用“住院患兒閱讀療法讀本”進行閱讀干預,于患兒入院后24 h內發放給陪護人員,將閱讀要求告知陪護人員和患兒,患兒在接收到讀本后隨時可以進行閱讀和討論。(1)4~6歲患兒:閱讀形式為“親子閱讀”,以家庭為單位,在父母的引導下,由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閱讀結束時,親子共同討論讀本中提出的問題,并由護理人員進行適當的引導。(2)7~12歲有閱讀能力的患兒:采用“自我管理式閱”方式進行。護理人員將讀本閱讀要求告知患兒及陪護人員,患兒可獨自進行閱讀,閱讀結束后,對“讀本”中的問題逐一進行思考,陪護人員與護理人員傾聽患兒的感受并予以適當的引導。(3)交互式閱讀法:適合于各年齡段患兒,由護理人員為患兒或陪護人員講解“讀本”,提出問題,鼓勵患兒針對問題說出自己的感受。

1.6 觀察指標

1.6.1 心率水平 記錄患兒夜間睡眠時、離開病房時、麻醉誘導時、麻醉后心率水平。

1.6.2 麻醉誘導時的抗拒與蘇醒期躁動評分 采用小兒麻醉誘導合作量表[6]評估患兒的合作程度,該量表共包括11個項目,得分范圍0~10分,0分代表誘導順利,沒有出現任何不合作的行為;10分則代表誘導失敗,患兒配合程度非常差,得分越高,代表患兒配合程度越低。采用蘇醒期躁動量表[7]評估患兒監護室拔管后躁動評分,該量表從患兒與醫護人員的眼神交流、行為的目的性、對周圍環境的意識、不安情況,不能被安撫情況共5個方面進行評定,每一個方面的得分范圍為0~4分,總分為0~20分,得分越高患兒的躁動程度越嚴重。

1.6.3 焦慮狀態 采用改良的耶魯圍術期焦慮量表[8]評估患兒術后1~8 d的焦慮狀態。量表由語言表達、情緒表達、精神狀態、覺醒狀態、對父母的依賴共5個方面構成,共包括22個項目,由護理人員做出客觀的評分記錄,得分范圍2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兒的焦慮狀態越明顯。

1.6.4 疼痛行為 采用疼痛行為評估量表[9]評估,該量表包括:(1)面部表情:微笑=0分,偶爾面部扭歪、皺眉、淡漠=1分,常出現下頜顫抖或緊咬狀態=2分;(2)腿:放松=0分,緊張=1分,腿踢動=2分;(3)活動:活動自如=0分,來回動=1分,身體僵直、屈曲或急扭狀態=2分;(4)哭:無=0分,呻吟、嗚咽=1分,持續哭、放聲大哭=2分;(5)安慰:無需安慰=0分,親拍即可達到安慰目的=1分,很難撫慰=2分??偡?~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3分為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點心率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點心率水平比較次/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t=3.765,2.073,P<0.05。

表1結果表明,兩組患兒夜間睡眠時與麻醉后心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離開病房時、麻醉誘導時心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時的抗拒以及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兒麻醉誘導抗拒評分、蘇醒期躁動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時的抗拒以及蘇醒期躁動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t=5.209,3.825,P<0.05。

2.3 兩組患兒焦慮狀態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焦慮狀態評分比較分)

注:F組間=204.595,P<0.05;F時間=77.963,P<0.05;F交互=2.654,P<0.05。

表3結果表明,觀察組術后1、2、3、4、5、6、7、8 d焦慮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兒術后疼痛行為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術后疼痛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F組間=306.579,P<0.05;F時間=84.294,P<0.05;F交互=3.297,P<0.05。

表4結果表明,兩組患兒術后1、7、8 d疼痛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3、4、5、6 d疼痛行為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兒童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各種外界環境的刺激均有可能導致兒童產生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可導致負面心理生理行為的產生。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來說,圍術期是其手術治療過程中要經歷的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由于自身疾病造成的疼痛,再加上認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較易產生圍術期焦慮[10]。據統計,在較為緊張的醫療氛圍中,約有超過65%的患兒發生術前焦慮,12%~18%的患兒出現蘇醒期躁動,50%以上的患兒可能發生術后行為適應不良[11]。

閱讀療法被用來作為精神疾病治療的工具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美國內科醫生本杰明·拉什呼吁不僅要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藥物和物理治療,還應給患者提供有利于其精神健康恢復的讀物,以閱讀的形式來減輕患者精神壓力,矯正情緒狀態[12]。閱讀療法通過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原理,選擇合適的讀物,進行指導性的閱讀,改善治療關系,激勵讀者鼓起勇氣嘗試處理壓力,喚醒讀者的希望與勇敢等情感,通過這些內在感覺變化,產生療效[13]。閱讀療法的主要職能包括兩種:一方面,培養患兒意志力量,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改善患兒情緒,幫助其排遣由于疾病產生的消沉和焦慮情緒,達到康復的目的。閱讀療法幫助患兒與作品情節產生共鳴,松弛情緒、振奮精神、愉悅身心、增強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態應對疾病狀態,使患兒能舒適地度過圍術期[14]。

焦慮是指患者在擔心未能達到目標或克服障礙時感到的緊張、不安、恐懼等情緒,其間可伴有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離開病房時、麻醉誘導時心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閱讀療法以健康為原則,通過針對性地指導患兒閱讀相關文獻,使其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產生記憶、聯想于共鳴,在調整患兒心理狀態上是行之有效的。宮梅玲等[15]研究結果表明,閱讀療法可有效地改善患兒心理焦慮與抑郁狀態,調整不良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術后1~8 d焦慮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圍術期麻醉誘導抗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與其研究結果一致。閱讀療法通過幫助患兒加深對書中人物的感悟,加強自我身心健康問題的理解,提高認知水平,幫助其正確對待挫折與心理沖突,調整不良情緒等。

閱讀療法能有效地降低患兒術后疼痛的感覺,疼痛可以發生條件化,疼痛行為會因某些事件而被強化[16]。本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患兒在閱讀“住院患兒讀本”的時候看到故事中與自身經歷相似的主人公,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形成心靈契合與溝通,達到情緒調節的目的。本研究中兩組患兒術后1、7、8 d疼痛行為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術后2、3、4、5、6 d疼痛行為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閱讀療法改變了患兒對自身疼痛的負面認識,增強其自信以及自我控制,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疼痛,舒適度過疼痛期。

綜上所述,閱讀療法可有效地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圍術期焦慮狀態,改善患兒情緒波動,提高手術過程中的配合度,減輕患兒術后疼痛程度,有利于幫助患兒平穩度過術后危重期。

猜你喜歡
讀本先天性心臟病
“心慌”一定是心臟病嗎?
中醫新解心臟病
散文詩小型張讀本
新時代機關黨建簡明讀本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結腸中的研究進展
重視先天性心臟病再次開胸手術
《中華家教》親子讀本
Smog in Los Angeles
說說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畸形:矯治的最佳年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