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背景下構建“和美”校園的實踐*
——以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四小學為例

2020-03-04 05:22鄭碩果吳圣楠
教育信息技術 2020年4期
關鍵詞:和美資源庫德育

鄭碩果,吳圣楠

(廣東省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四小學,廣東中山 528437)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應適應新環境,進行自身的改革創新,與教育信息化聯系起來,加快德育信息化建設?!昂兔馈苯逃菍W校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優化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教育教學活動[1]?!昂兔馈苯逃缘掠秊槭?,育人為本,嚴抓學生的行為規范及禮儀教育。通過開展“三評”活動:評選“和美班級”“和美課室”“和美學生”,弘揚“和美”教育,構建“和美”校園,讓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做全面發展的“和美”人。信息化背景下的“和美”建設,應充分利用校園數字化環境,致力于開發與建設完備的德育教育資源庫,方便學生與教師獲取教學資源。通過培訓打造“和美”教師團隊,開發德育教育精品課程,從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和美”課堂。

一、建設德育教育資源庫,營造生動有趣“和美”課堂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網絡信息化德育教學資源庫素材豐富:圖片素材、動畫、影音素材、練習題庫、游戲等。學生能在愉快中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德育教學質量;同時,方便一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高效地篩選和整合教學資源,更新教學理念。依托多元多樣的信息化教學資料,學校開展了建設完備德育資源庫的工作,為學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地支撐[2]。

(一)建設德育教師討論群組

學校通過QQ、微信、釘釘等實時通訊軟件,建立群組,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交流與討論的場所。一線德育教師碰到棘手的問題或者值得分享的案例,都可以及時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除匯集眾智外,還能夠為德育工作者提供資源上傳平臺,為學校德育資源庫的建設添磚加瓦。這一類通訊工具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學校教師都樂意經常使用,積極開展討論。

(二)成立“和美教育”資源庫小組

資料庫的建設源于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學校教師及時發現并上傳有價值的資源?;诮逃?、適切性、系統性的原則,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分類,按照圖片素材、動畫、影音素材、練習題庫、游戲等進行初步篩選,刪除重復、模糊、偏差等不合適的資源,分類后上傳供全校教師使用。

(三)開展“和美課堂”教學研究,構建“和美”德育課堂

在“和美教育”資源庫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和美教育”德育工作室,定時定點開展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組織全校定期開展德育主題教育。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開展“感恩”主題教育時,教師經常反映搜索資料的難度比較大,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都受到影響,課堂的效率不高,學生無法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意義。而利用教學資源庫的圖片、動畫與視頻,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資源庫中“感恩”主題教育素材包中具有“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同學”及“感恩社會”這四個系列,內容物包含圖片、漫畫、詩歌、故事、音頻、視頻等。

以學校一名教師的教學設計《感恩父母》為例,使用視頻素材《二十四孝》導入,通過生動的故事引發學生的共鳴,幾組圖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關母愛的故事,深入講解父母的恩情。然后在歌曲《聽我說謝謝你》的背景音樂中,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隨后教師展示漫畫《時間都去哪里了》,講述父母一路的陪伴,引發學生深思。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感恩父母。最后在全體合唱《感恩的心》中結束整節課。根據課后教學評價量化問卷表數據展示,96%的學生能夠感受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95%教師認為德育資源庫能夠有效地解決課程資源搜索的困難,100%的教師認為對比傳統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效果有明顯的提高??梢娎眯畔⒓夹g支持的德育素材庫能夠幫助教師高效地整合教學內容,將德育教育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提高課堂效果,學生能夠從多方面感受德育教育內容,從而塑造出善良正直的良好品格,成為“和美少年”。

二、建設網絡教育管理系統,構建“成長伙伴”育人體系

(一)構建硬件環境保障“和美”教育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要在一個完善的硬件環境下,建立以校園網絡為中心,信息化教育空間中各類信息基礎設施組成的環境。學校投入大部分資金進行信息化硬件建設,校園實現光纖網絡全覆蓋,設有規范的中心機房,實現學校班班通。配備一個多功能網絡多媒教室,含有液晶投影機、屏幕以及觸控液晶一體機等設備,這些設備設施的構建保障了“和美”教育的順利實施[3]。

(二)建立健全網絡積分激勵制度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應充分利用信息時代帶來的便利,突破傳統教學評價單一的限制,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評價中,使得評價更加嚴謹高效。學校運用網絡積分激勵制度用于開展多元化的評價,進行全面系統化的管理。搭建成長伙伴網站(http://www.gdczhb.com/),利用網絡積分激勵制度評價引領學生全面、主動發展。學校建立“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由教師、家長及學生自身共同評價,保障評價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制定出“成長伙伴”積分評價(德性養成)評價細則,全方位考評學生德性養成情況,規范學生校園、家庭及社會行為。

教師登錄成長伙伴平臺后,在積分激勵欄目中選擇“德性養成”欄目,通過篩選班級小組,找到學生的姓名,每一個學生都用一顆小種子卡通圖片表示,然后可對每一個在校學生進行加減分。加分項有“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見義勇為”“愛護環境”等項目,扣分項有“亂丟垃圾”“擾亂秩序”等項目。隨著積分的增多,小種子會開花結果,最后長成大樹。對比傳統只通過口頭表揚或批評,手寫表揚信等方式,不僅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還能夠實時記錄學生的成長。同時,開放學生與家長賬號,讓教師、學生、家長均能夠在“德行養成月評價”這一欄目中,從“愛”“禮”“責”“善”等方面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月評價,生成德行養成月“三位一體”評價表,定期發送到家長手上,方便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進行跟蹤。

以學校每周一次的“和美”班級評選活動為例,在以往沒有依托信息技術時,是由值日隊干和值日教師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進行相應的扣分,用公告欄的形式進行登記和展示。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而且經常有學生和教師反映這種評價不夠全面客觀,不能真實直觀地呈現出一周每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評選結果經常存在較大的爭議,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使用“成長伙伴”積分管理系統后,每位教師能夠對每位學生進行加減分,一周后生成班級得分統計圖表,展現這一周全校各班級的表現,數據真實可靠,直觀明顯,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管理上的難題,有助于“和美”教育順利實施。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學校的網絡積分激勵制度已經上升到了學校管理制度層面,成為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得力助手”,為建設優良班風、學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進而形成了獨特的“和美”學校管理文化,提高了“和美”教育實效。

三、搭建家校信息技術平臺,形成家?;パa的“和美”教育網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結合,是立德樹人的系統方法和有效途徑,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樹立協同育人的大教育觀,著力統籌各方力量、資源、平臺,切實推動協同育人工作系統化、常態化、科學化,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協同“和美”育人主體,匯聚“和美”育人合力[4]。

(一)建立學生基本信息庫,實現班級動態化管理

對于每一位進入學校的學生,班主任都要將學生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長姓名職業、聯系電話、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收集后建立一個信息庫,上傳至學校ps 內網,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及其家長基本資料,方便班級動態管理。解決了教師新接手一個班級時,對學生不夠了解,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基本的信息收集上的難題。使得教師與學生溝通時,能夠在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幫助學生舒緩壓力,調整心態,有效地處理一些教育事件,提高了“和美”德育教育實效。

(二)充分利用網站和通訊軟件等,搭建學生、家長和教師溝通的橋梁

學校通過微信建立各類群組,如“火炬四小”“四小交通義工群”各班班級群等,教師與家長能夠及時將學校學生等相關信息發布出來,如學生在校表現情況、教育管理心得體會、教育教學資料等。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建立“開發區第四小學”公眾號,定期發布學校新聞。下設“學校網站”欄目,讓學生、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校最新動態?!俺砷L伙伴”欄目直接與“成長伙伴”網站對接,積分成長平臺移動客戶端的使用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及家長的使用頻率,方便學生、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公眾號不定時推送教育相關文章,分享最新最權威的教育研究成果,方便學生與家長了解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效率。公眾號還具有留言功能,讓每一位學生或家長都能夠在上面暢所欲言,將平時較難說出來的想法真實地反映在留言板上,方便學校了解學生和家長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處理問題。

(三)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推廣“和美”教育理念

以學校開展的一次親子義工活動為例,活動主題為愛心義賣。在正式開展活動前,先在公眾號發布征集信息,每位家長和學生都能夠在上面留言投票,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了活動的時間、地點、口號、方式等。然后活動過程中實時發布活動照片和通訊,讓不能親臨現場的家長也能夠感受現場的氣氛,同時記錄了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還通過發布投票,讓每一位家長都能夠投票,評選得出“最佳愛心義賣班級”。這樣的活動方式,改變了傳統向學生發布邀請函的被動接受模式,讓學生和家長能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增強了活動體驗,獲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不僅將學校、家長和學生很好地連接了起來,還能夠幫助“和美”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甚至能夠感染到學生家長,有助于“和美”理念的推廣。

學校通過家長會、親子義工組織、微信公眾平臺、釘釘、“成長伙伴”(原“學生成長積分系統”)等載體拓寬家校聯系與合作的渠道,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與監督。學校充分借助“成長伙伴”網絡平臺來強化學生自主發展意識及增強教育合力,使教師、家長能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進行監督、鞭策和引導,達成教育主客體之間的尊重和理解,從而增強教育的內在活力與外在合力。

四、實施成效

為適應信息化時代背景為德育教育提供的新環境,彌補傳統德育教育的短板,進一步進行教學變革,學校實施以下措施:1.建設德育教育資源庫,開展“和美課堂”教學研究,營造生動有趣的“和美”課堂;2.構建網絡硬件環境與教育管理系統,建立健全網絡積分激勵制度,完善教學評價,構建“成長伙伴”育人體系;3.建立學生基本信息庫,實現班級動態化管理,搭建家校信息技術平臺,形成家?;パa的“和美”教育網絡。

結合全校日常管理實施情況以及問卷調查,從學生、教師、家長、學校四方面來看:超過九成的學生認為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內容,從日常行為規范檢查表來看學生基本能夠按照標準規范自己德行;100%的教師認為借助信息化開展德育工作效率更高更好;家校工作實現了零投訴。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校于2015年獲得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中山市安全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16年獲得中山市文明校園稱號,2014-2019連續6年獲得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真正構建出了師生喜愛的“和美”校園。

五、結語

要正確看待信息化對德育教育的深遠影響,把握新時代學校發展的新機遇、新要求。學校立足長遠,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德育教育。不斷更新德育教育理念,以解決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堅定不移走立德樹人、內涵發展之路,讓學校成為樂教樂學的“和美”學校。

猜你喜歡
和美資源庫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健身氣功開放課程資源庫建設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和美”家庭教育服務站的探索
——以平度市同和小學為例
數控加工專業資源庫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基于共享資源庫的混合式教學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歷史信息化教育資源庫應用探索
開啟課外繪本閱讀的“和美”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