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專業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

2020-03-06 07:52胡茂從姚振華鄒琳玲
山東化工 2020年3期
關鍵詞:團隊精神專業英語愛國主義

胡茂從,姚振華,晉 梅,安 良,鄒琳玲

(江漢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復合型人才培養是當今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專業英語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塑造學生國際化視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隨著近年我國化工行業國際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國際合作與交流逐步深入,高?;瘜W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的化工專業英語課程顯得尤其重要。圍繞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段愛軍等[1]探索了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化工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從教學模式的現狀問題出發,綜合課前準備、課上講授和課后反饋等環節,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新型教學設備和技術條件,對相關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李彩虹等[2]從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學習興趣、選擇閱讀內容、學習專業詞匯、科技文獻翻譯技巧、英文摘要寫作和圖表描述等方面系統性地思考了化工專業英語教學。胡明剛等[3]從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提出了適應化工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的教學改革方向,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積極探索。

然而,上述改革研究方向主要反映了課程教學的通用規律和方法,考慮更多的是育才重器,而對育人樹德考慮的少。習近平總書記2016 年12 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對全課程育人提出要求,為我們做好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有鑒于此,筆者嘗試在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化工專業英語的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從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和培養團隊精神等方面入手,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

1 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4]。具體到化工專業英語的教學,可以使用生動鮮活的事實案例來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他們的文化自信。學生在此前接觸的專業學習中,傳統意義上的現代化工包括酸堿制造、石油煉制和精細化工等大多起源于西方國家,乃至近年來興起的納米材料等新興技術前沿,歐美等國也處于領先地位。作為化工專業的學生由此容易產生化工屬于“舶來品”的概念,對我國在世界化工發展中的貢獻和地位缺乏了解。

為此,在化工專業英語的首次課“ChemicalEngineering”[5]講授化學工程背景及發展歷史時,有側重地介紹中國在世界化學工程發展史上的貢獻。例如,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古人在釀酒、食醋和醬油釀造以及制鹽等早期化工技藝方面所發揮的聰明才智,使用動畫、圖片等多媒體手段介紹杜康、山西陳醋、海天醬油廣告等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歷史厚重感。又例如,在“Ammonia”一課中,課文在描述化學渠道利用氨時提及比利時的Solvay Process(索爾維制堿法)。與此相對應,針對該法原料利用率低,成本高,廢液、廢渣難以處理等不足,在課堂上提示學生思考我國在此領域的開拓者侯德榜先生以及其開發的聯合制堿法(侯氏制堿法)。其中重點講解他經過逾千次試驗,依據離子反應原理生產制造碳酸鈉的創新工藝技術。強調侯氏制堿法保留了索爾維制堿法的優點,消除了其缺點,同時使相關原料利用率提高到 96%等技術優勢,特別是其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的歷史,更是會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在“ChemicalEngineering”一課中,介紹化工分支學科時包含有“rare metal”。結合近兩年來的中美貿易紛爭,特別是2019年上半年國內部分輿論提出用“稀土(rare metal)禁運”來反制美國這一時事熱點,對化工專業英語中的這一知識點來展開分析。著重啟發學生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輿論產生,并引用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統計數據[6]來說明中國稀土生產的巨大優勢。更進一步,向學生介紹北京大學徐光憲院士于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一種化工單元操作)”,該理論的發現使得我國在稀土分離提純技術層面處于世界絕對的領先位置。

通過以上生活化案例和經典成就相結合的教學設計,逐步改變學生固有思維,讓學生認識到無論在化工早期雛形期還是在現代化工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做出過巨大貢獻,在某些領域中國還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的目標。

2 弘揚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力推手。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樹立和培養他們在愛國主義情懷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7]。一直以來,大學一直將愛國主義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用各種方式開展教學,既有專門思政課程的理論教學,又有學生部門組織的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活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例如,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上不夠豐富,教學案例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不能透徹領悟,其中滲透的理論內容難以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較難體會到愛國主義等[8]。

根據“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要求,專業課程需要與相關思政課程協同教學,豐富相關思政教育元素。具體到化工專業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在教授學生英語知識、訓練其語言應用技能、拓寬其國際視野、教會其辨識中外文化精髓的同時,弘揚愛國主義是應有之義[9]。例如,在講授“Distillation”一節時,介紹蒸餾基本知識前,筆者自然引出我國蒸餾學科開拓者天津大學余國琮教授的相關報道[10]。介紹余教授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即沖破阻力,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成為首批歸來的學者之一,此后為新中國的國防和工程技術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其中著重向學生講述他領導攻關精密精餾理論實現重水分離,實現了周恩來總理的“無論如何要爭一口氣,不能讓外國人卡脖子?!钡钠谕?。介紹他領導團隊將蒸餾模擬理論與高效蒸餾設備相結合并大量應用于工業實踐,取得巨大經濟效益。介紹他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通過這些與學生專業高度緊密結合的教學案例設計,將愛國主義這一概念具體化,貫穿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3 培養團隊精神

圖1 化工專業英語團隊作業自評/互評表

Fig 1 Evaluation sheet for project team members in Specialized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class

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艱巨任務,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他們完成學業步入工作崗位,團隊精神作為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在要求,顯得尤為重要。從理論層面分析,團隊精神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包括有“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勞動協作的思想”以及“集體主義思想”,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1]。鑒于此,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團隊精神的相關培養就顯得必不可少。

化工專業英語屬于語言學教學范疇,其中涉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詞匯、語法、翻譯等枯燥無味的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融入團隊協作的概念。為此,教學設計上增加一節專門的“小組ppt展示課”。學生根據個人意愿3~4人成立一個小組并選出一位小組長,要求每個小組在該次課上就其自選的化工英文文獻做ppt展示講解。實施過程中,制定相關時間節點,例如文獻提交時間、ppt提交時間等,并個別督促各組按時完成,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工作中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以及團隊工作的重要性。同時,為避免吃“大鍋飯”現象發生,制定了“化工專業英語團隊作業自評/互評表”(圖1),每位同學對自身和組內其他成員表現(主要指參與度、努力程度和責任心而非其學習成績)客觀打分。相關表格收集后,計算每位同學獲得的總分再取平均分,得到該位同學的得分權重,以此權重乘以該小組的ppt展示分得到他的最終得分。進而讓每位同學了解到公平原則在團隊精神中的重要性。通過增加“小組ppt展示課”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上的小環節,可以使學生們既從感性層面上了解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又從理性層面上理解了團隊精神中的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平分配的原則。

4 結束語

課程思政要求授課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層面和要素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到教學環節中去。在課堂上營造生動的思政教育氛圍,以間接、內隱等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筆者從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和培養團隊精神等方面入手,初步探索了化工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方法及技巧。希望通過這樣的探索,使我們的專業課程既能承擔教授知識技能的智育功能,又肩負起潛移默化立德樹人的德育功能,從而做到“術與道”培養相結合,共同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猜你喜歡
團隊精神專業英語愛國主義
城市軌道交通員工專業英語素養構建探討
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團隊精神培養研究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核心素養下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編者的話
論企業如何建造團隊精神
長學制醫學生全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愛國主義教育
淺析大學生團隊精神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