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人的家常飯

2020-03-11 23:41
工會博覽 2020年26期
關鍵詞:天津人餑餑河蟹

這里說的天津人的家常飯,包括地方風味小吃,不談飯館里的大菜。

在天津,常聽人自夸:“中華飲食源遠流長,論吃,還是天津講究?!逼鋵?,哪個地方不講究吃?誰不愿意吃好吃的東西?只是因為各地的地理環境不同,土特產種類不同,人民的生活習慣不同,在飲食方面才有差異,各有所長。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周圍有七十二沽,又瀕臨渤海,是多水而盛產魚鹽的地方。這就決定了天津人愛吃海鮮與河鮮,飲食比較嗜咸,土話叫“口重”。譬如,天津有一種家喻戶曉的家常飯——貼餑餑熬小魚,魚是產自河或海里的各種小雜魚,切上一點咸菜條,放在柴灶大鐵鍋中間熬,周圍貼上巴掌大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做成的餑餑(餅子),主食與副食一鍋熟。餑餑熬魚,越吃越香,家家會做。后來,隨著生活的改善,煤氣灶的普及,已經沒有人家燒大鐵鍋做飯了,高粱面見不到,玉米面也不多,但天津人用小鐵鍋熬魚的傳統依然保留了下來,玉米面餅子可以在市場買到。由于一些老天津人常想原來那一口,于是天津食品街有一家專售“貼餑餑熬小魚”的飯館,并以“鄉姑”命名,極受食客的歡迎。

天津人講究吃海鮮與河鮮。海鮮主要是海蟹、對蝦、鲙魚、黃花魚、比目魚、梭魚、鲅魚等。春夏兩季是海鮮旺季,各水產市場人群熙攘,爭購魚蝦。天津人說“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意思是說,為了“趕鮮”,即使把衣物送到當鋪抵押借款去買海貨吃,也不能說是不會過日子,可見天津人的“嗜鮮”?,F在市場豐富,吃海鮮不分季節,因此在海鮮生產的淡季冬天,也有不少漁民破冰出海拉凍網,捕撈青蝦,春節上市,可以賣好價錢。海蟹冬季伏在海底避寒過冬,漁民也設法用鐵扒從海底把它撈上來,在三九寒天里,天津市場也能買到海蟹。

河鮮有鯽魚、鯉魚、河蟹、刀魚、銀魚等。舊歷七八月是天津人吃河蟹的旺季,俗話說“七上八下”,有的解釋為七月上市、八月下市,也有的說七月吃長臍蟹、八月吃團臍蟹。天津附近的勝芳、軍糧城、蘆臺等地都盛產河蟹,每年舊歷七八月間,這些地方火車站裝蟹的大木桶堆積如山,等待運往天津、北京、沈陽等地。天津河蟹的個頭不如太湖蟹大,而肉肥黃多味美并無遜色。在河蟹的旺季里,天津人常吃放蟹黃蟹肉的三鮮包子或水餃,堪稱天津一絕??上?,后來由于農村使用農藥太多,野生河蟹絕跡,只能人工養殖,但成色差了許多。

冬季,天津人喜歡吃熱量大的飯菜。于是,羊肉消費進入旺季:羊肉汆丸子、羊肉水餃、涮羊肉、羊雜碎湯、羊肉餡餅、蔥爆羊肉等,品種極多,家家會做會吃。更有許多家庭冬天時常吃火鍋,以放入火鍋的材料為準,分肉片、三鮮、什錦各種,僅僅是白肉片、粉條、白菜等,稱為白火鍋;投入蟹黃、蟹肉、蝦仁、雞肉、海參、白肉、玉蘭片等,稱為什錦火鍋。一家人圍坐一桌,中間放一火鍋,水沸后,大家動手把預備好的海蟹、白肉、粉條、白菜等放入,熟一鍋吃一鍋。吃時蘸腐乳、麻醬、醬油、辣油、料酒、韭菜花等調制的佐料,別有風味。如果能加入銀魚與子蟹,更是增色,誘人食欲。銀魚是一種無鱗魚,是海河與薊運河的特產。子蟹又稱紫蟹,也是海河與薊運河的特產,只有銀元或銅元大小,常與銀魚同時捕獲,清朝為貢品?;疱伬锓湃脬y魚子蟹,滿屋有清香味,鍋湯鮮美無比。

天津的地方風味小吃極豐富,早餐類就有豆漿、鍋巴菜、煎餅餜子、馃篦、杏仁茶、面茶、小棗秫米粥、硬面餑餑、蒸芋頭、江水藕、八寶粥、炸豆腐等。

在天津各居民區,大大小小的“豆腐房”星羅棋布,一般同時賣豆漿、豆腐腦、餜子(即油條) 與大餅,有的也賣鍋巴菜。這些“豆腐房”天微明即開門,顧客絡繹不絕,直至九點左右才告結束。

天津的豆腐腦與其他地方不同,分為兩種,一種豆腐較嫩,澆鹵,鹵又有葷素之別;另一種豆腐較硬,澆汁,所以又叫“老豆腐”或清鹵豆腐腦。鍋巴菜口語化叫“嘎巴菜”,也是每天早晨賣一陣。鍋巴是綠豆摻少量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煎餅,切成柳葉塊,澆鹵,淋上腐乳汁,再放一點香菜,攪拌在一起,佐以大餅、燒餅。馃篦更是天津的特產,把油和的面搟成幾近透明的薄片,投入油鍋,像炸油條一樣,炸焦炸紅,撈出時像一張薄紙,一碰即碎,所以北京稱“薄脆”。果篦卷在熱乎乎的大餅里吃,又香又脆,老少咸宜。

煎餅餜子大多是在街頭推車設攤。天津攤煎餅,用的是綠豆面糊,攤出來焦黃、香脆,卷上同樣香脆的馃子,抹上面醬,撒點蔥花,有的攤個雞蛋,吃起來大快朵頤。天津街頭,早晨常見人們排隊等候攤煎餅馃子,有的人還睡眼惺忪,但一般都不會忘記拿著雞蛋(自家的便宜)?,F在許多地方,包括北京的煎餅馃子,雖然用的是“天津特色”招牌,但很少用綠豆面糊,攤出來綿軟、粘口,卷上皮塌塌的油條,甚至抹上辣椒醬之類的佐料,怎么吃都不對味。

天津特色小吃,聞名全國的要算“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和“耳朵眼炸糕”,所謂天津“三絕”。其實品嘗之后,許多人覺得并無什么特別之處。關于“狗不理”,已另文專述?!肮鸢l祥麻花”不過是比其他麻花多了些配料,如青紅絲、瓜條、冰糖之類?!岸溲壅ǜ狻背诉x料、制作精細外,最大的問題是必須現炸現吃,涼了就失去風味,無法遠途攜帶饋贈親友。

20世紀30年代,江南很多大城市打出天津招牌的小吃還有“天津糖炒栗子”“天津酸梅湯”。天津的板栗產自河北省良鄉、遵化等地,個大肉肥,炒出來油光锃亮,磕開皮一股熱氣,入口又香又甜又面。由于天津是外銷口岸,又是用天津人特有的手藝炒制,所以就成了天津特產,在日本被稱為“東方珍珠”。冰鎮酸梅湯是天津的消夏佳品。當年從東北城角經東馬路穿和平路直到勸業場,一路上有很多賣冰鎮酸梅湯的,幾分錢一杯,入口后透底涼,清甜生津解渴,這種消暑飲料已多年不見了。

天津人的吃豐富多彩,遺憾的是有些食品,如小棗秫米飯、豆汁、硬面餑餑等都斷檔多年,有的傳統吃法改變,有的質量顯著下降,似應提倡恢復。

談到特色食品質量問題,不妨從天津的“棒槌馃子”說起。

天津的“馃子”,就是南北通吃、老少咸宜、大眾化的油條。天津人給馃子前綴了一個形容詞,叫做“棒槌果子”,是因為那馃子炸出來碩大、挺立,像棒槌一樣。

都說天津人會吃,也講究吃,但這講究并非排場,會吃也不是多么膾不厭精,而是講究門道兒,即便如炸馃子這樣的大眾小吃,曾經也是有標準的。譬如原料,雖不過面粉、堿面、明礬、大鹽數種,但配比卻可以精準到幾兩幾錢。和面要求揣透(出光面)、揉好(有筋道),然后“醒面”,距離炸的時間則依季節不同而調整,夏季最短三小時,冬季最長八小時。炸的過程是,面案刷油、剁刀開坯(面劑)、抻條(一尺至一尺零五)、下鍋、順邊翻個、呈老紅色時出鍋、立放控油。這樣炸出來的馃子才敢叫“棒槌”,吃起來酥脆清香。吃慣了這一口的天津人,無論如何不愿吃現如今許多早點攤的炸油條——放進油鍋打兩個滾兒就撈出來,一副白生生、軟綿綿、皮塌塌的模樣,天津人肯定不會買。

和煎餅馃子“配套”的是豆漿?,F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過去天津市場上賣的豆漿濃度也是有標準的,而且有專門檢測用的表,標準為14-16度,豆漿煮開鍋會見黃色發亮的豆皮。若用簡便辦法衡量,即每斤黃豆出豆漿12碗為宜。試問現在的店家,誰還能夠做到?

當然,早點畢竟不是什么高精尖產品,無須苛責標準,只要有食客捧場,賣得出去,商販大可各顯神通。但有一點,必須有特色,保質量,經得住市場淘汰。如果非要求眾多小販按照一定的尺寸、相應的配料去做“標準化”的煎餅、馃子、豆漿,事實上已不可能。

其實,過去北京的早點也是很講究的,油條也是焦黃、挺立的,豆漿也是濃郁、噴香的,餛飩是配有冬菜、紫菜、蝦米皮、香菜末的……現在的毛病出在哪兒呢?用得上菜市場里的一句話,叫做“蘿卜快了不洗泥”。說的是,東西賣得好、賣得快,就不顧質量了。北京人口多,流動大,吃早點的又多是上班族,匆匆忙忙趕時間,吃得馬虎也沒有多少人計較,因此才有了那皮塌塌的油條、黏糊糊的煎餅、說不清餡兒的包子、稀湯寡水的豆漿……這事兒往小了說是糊弄人,往大了說叫“缺德”——缺乏職業道德。

過去做買賣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物有所值”,這些經驗之談,不僅是職業道德的約束,更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前人實踐的總結。盡管說市場變幻莫測,但誠信的原則是不變的,優勝劣汰的法則是無情的,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的豐富,消費者對市場的選擇會越來越“苛刻”,君不見許多曾經紅火一時的“名吃”“名店”最終落得個曇花一現,倒閉關張?細究起來,還不是糊弄、“缺德”的結果?糊弄只能一時,“缺德”更難持久。但凡要做成“大買賣”的,還是堅持祖訓為上。

猜你喜歡
天津人餑餑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花餑餑“笑”了,年味濃了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清宮餑餑桌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抓飯還是餑餑——饆饠考
寶地天津衛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